?

論《伊利亞特》和《霍嶺大戰》中的珠牡與海倫

2023-09-01 03:25成來卓瑪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關鍵詞:伊利亞特

成來卓瑪

內容摘要:本文將視角從“英雄”轉向“美人”,圍繞格薩爾王的王后嘉洛·森姜珠姆和墨涅拉奧斯王后海倫兩個女性在面對戰爭時所持有的觀念、態度、行為為主線,揭示出兩大史詩在呈現出一定的文化共性的同時,也體現出各自的民族性、地域性等特點。

關鍵詞:英雄史詩 珠牡與海倫 霍嶺大戰 特洛伊戰爭

《格薩爾》史詩和《荷馬史詩》作為中西方民族民間文學的“百科全書”,展現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西方史詩中,“紅顏禍水”往往成為一個共有的母題?!痘魩X大戰》與《伊利亞特》是《格薩爾》史詩與《荷馬史詩》兩大中西史詩中最廣為流傳的部本,兩個部本都是以掠奪女性為直接導火索,同樣包含著“紅顏禍水“的母題。格薩爾王的王后嘉洛·森姜珠姆和墨涅拉奧斯王后海倫因“美”引起的戰爭,在體現出一定共性的基礎上也各有其差異性,本文在“戰爭”的大背景下,通過格薩爾王的王后嘉洛·森姜珠姆和墨涅拉奧斯王后海倫兩個女性在面對戰爭時所持有的觀念、態度、行為為主線,揭示出兩大史詩在呈現出一定的文化共性的同時,也體現出各自的民族性、地域性等特點。

一.戰爭發生的原因

《格薩爾史詩》的重要分部本《霍嶺大戰》和《伊利亞特》描寫的都是因為爭奪世間最美女子而引起的戰爭。

(一)相同的誘因

《格薩爾史詩》重要分部本《霍嶺大戰》描寫的是霍爾白帳王因王后忽然去世了,白帳王召集大臣商議另選王后的事宜,于是派遣鴿子、孔雀、鸚鵡、老鴰四個會說話的神鳥去各地尋找世間最美女子來霍爾國當王后。但鴿子、孔雀、鸚鵡覺得完不成任務于是飛回了自己的故鄉,唯獨老鴰踏上了尋找世間最美女子的艱難任務。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在花花嶺尕看到了正在梳洗打扮的嘉洛·森姜珠牡。于是老鴰向珠牡說明來意,并介紹了霍爾國是怎樣的富饒美麗,興旺強盛,但珠牧不為所動,撒灰以表不敬和不滿。老鴰沒有辦法,只能返回霍爾國向白帳王講述了事情的經過?;魻枃陌讕ね趼牭胶蟮靡馔?,表示要出兵前去搶走珠牡。

《荷馬史詩》之《伊利亞特》敘述了希臘人遠征特洛伊長達十年之久的戰爭。談到這場長達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戰爭,首先源于天界的“一只金蘋果”,擁有金蘋果的審判權的特洛伊王子帕利斯,面對天后赫拉給予的權利、雅典娜的戰神稱號、阿芙洛狄特的世間最美女子海倫,帕利斯毅然決然選擇了海倫,將金蘋果判給了愛與美之神阿芙洛狄特。于是特洛伊小王子帕利斯受到阿芙洛狄特的教唆乘船來到斯巴達,邂逅了美麗的海倫。由于帕利斯在宴會上與墨涅拉奧斯的妻子海倫互生情愫,就一起離開了斯巴達同赴特洛伊,從此借口引發了長達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戰爭。

無論是霍嶺大戰還是特洛伊戰爭都是由于爭奪世間最美女子而引起的戰爭,但珠牡和海倫她們的意義遠超于“美貌”,更是代表了一個民族對“美”的理解,她們不僅是具體的人,也是權利、財富、真善美的象征,因此,戰爭雙方歸根結底都是“為美而戰”。

(二)不同的反抗

大戰在即,格薩爾王的王后嘉洛·森姜珠牡和墨涅拉奧斯王后海倫對此卻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珠牡王后在面對霍爾國大軍壓境,她體現出嶺國國母的氣魄和智慧,她先后用了三條緩兵之計爭取了三年的時間,后又屢次遭到晁通的暗中迫害,她依舊奮起反抗,堅守著對嶺國和格薩爾王的忠誠與愛。

海倫作為希臘第一美女,她的“美,引發了長達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戰爭。但她對此沒有反抗,她僅僅將錯歸咎于自己的美,她曾充滿內疚的對凡人英雄赫克托爾這樣說道:“親愛的兄長,我是個無恥之人,是大家的禍根,我多么希望母親生我的時候,一股邪惡之風把我吹入荒山野嶺,或者卷入波濤洶涌的大海,讓海浪吞噬我的軀體, 那么一切都不會發生了?!盵1]在整部史詩中我們絲毫看不出海倫反抗的傾向,我們看到的最多的她的懺悔和無聲的嘆息。

二.對待戰爭的態度

史詩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到奴隸社會形成時期,這一時期父權制代替母權制,自然崇拜讓位于氏族部落的英雄崇拜。財富和美女的爭奪成為英雄個人本位的理想追求和權利象征,在當時的時代女性被賦予更多的內涵,她們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當時時代的精神。

(一)戰爭的參與者

珠牡用自己的智謀先后用三條緩兵之計拖住敵人三年之久,面對晁通叛變迫害和霍爾國的威逼利誘,她絲毫不減作為嶺國主母的毅力和勇氣。面對敵對國家的侵略和騷擾,她以巾幗不讓須眉的風范射殺霍爾國的將士,她頭戴戰盔、身披鎧甲、手執弓箭,對霍爾王厲聲喝道“霍爾王臣聽我講,我是雄獅格薩爾王。北方妖魔已降伏,現在回來保家鄉。你們無故犯嶺國,我的怒火三千丈。我要用紅鳥七神箭,射死禍首白帳王?!盵2]說著接連射出四只箭,射死了四百霍爾兵。表現出珠牡王后毫不畏懼,勇于斗爭的英雄氣概。此后在格薩爾王征戰歸來收復霍爾國的艱難歷程中,珠牡參與到霍嶺大戰中與格薩爾里應外合戰勝了霍爾國,直接參與到霍嶺大戰中,表現出她大智大勇,不畏權貴的崇高的內心世界,她的美是一種“壯美”。

(二)戰爭的觀望者

海倫對于戰爭的態度,史詩中沒有正面描寫,但她總說“我這個無恥人、早就樂于遭遇不幸的死亡的命運”等等話語中能夠體會出海倫將錯完全歸咎于自己,更多的是無奈和懺悔。海倫城樓觀戰的形象在史詩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雖然帕里斯“搶”走了她,但她更多的是順從而沒有一絲反抗,將錯歸咎于自己的美貌和不幸的命運,對待戰爭的特點也是“觀望者”的角色。

三.解決沖突的方式

在部落社會中,女性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雖然她們的美是自然賦予的權利,但卻成為戰爭的導火索,變成了權利和財富的象征。中西史詩中女性命運多舛,但其品性卻大相徑庭。

(一)智勇雙全

森姜珠牡被稱為美智勇的化身,老鴰在尋訪世間最美女子后回來向白帳王的敘述,足以表現出她外在的美是迷人的. 但史詩中最能領略到的是珠牡的心靈美,珠牡雖出生名門、貴為王妃,但她待自己的侍女如同自己的親姐妹,跟她們一同去放牧、打水,質樸無華地生活在嶺國。同時她對格薩爾王的愛也是忠貞不渝的,為了格薩爾能夠賽馬稱王,她不顧一切困難用自己的智慧馴服了格薩爾王的座椅江噶佩布。其次在格薩爾王遠征魔國時替丈夫主政嶺國,并把嶺國打理的井井有條,面對霍爾國的威逼利誘,珠牡奮起抵抗,用自己的智謀前后用三條緩兵之計拖住敵人三年之久,由于叛徒的出賣,處于被動局面,在敵眾我寡情況下,從大局出發被迫離開了嶺國。在面對射死自己親弟弟辛巴梅乳澤她不計前嫌,不顧個人恩怨主動向格薩爾求情。辛巴的歸順為嶺國屢建奇功,在格薩爾王的統一大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史詩的描述中,我們不僅能夠領略到珠牡外表美,更能體會到她愛憎分明、顧全大局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

(二)軟弱無力

海倫是宙斯與勒達所生的女兒,從小在后父斯巴達的宮廷里長大,她的美貌一直引起不少爭論,先是被雅典國王忒修斯和庇里托俄斯搶走引發了戰爭。長大后的海倫求婚者更是絡繹不絕。海倫作為特洛伊戰爭的誘因,在面對帕里斯的要求,我們絲毫看不出海倫反抗性的一面,她對婚姻的不忠誠、不顧大局的特點在史詩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她接受命運的安排,完全沒有自我意識,時常體現出非常柔弱的一面,

四.最后產生的結果

藏族文學的敘事特點往往是圓融式敘事結構,史詩中的善惡、正義與邪惡的較量貫穿于作品的始終,從而使《格薩爾史詩》成為英雄的贊歌和對真善美的追求。但《伊利亞特》中特洛伊戰爭無所謂正義與邪惡,戰爭最根本的起因源于神的爭斗從而殃及到人類,“神“可以直接參與到人類的戰爭中,希臘和特洛伊都有護佑自己的神衹,他們之間的戰爭也映射著神的意愿,神和人同性同形。

(一)完成統一大業

格薩爾王歸來后,騎著千里寶駒,穿上鎧甲、帶上弓箭一路過五關斬六將,道破霍爾國設下的九層關卡,在天母朗曼噶姆指引下遇到了美若天仙的霍國姑娘吉尊益西,在吉尊益西的幫助下,將霍爾國黃、白、黑帳王的三頭寄魂野牦牛一一除去,后珠牡在白帳王經過的地方撒上黑豆,與格薩爾王里應外合,完成降服霍爾國、奪取財物和王后的任務,從此讓百姓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二)家破人亡

海倫的美貌冠絕希臘,在阿芙洛狄特的幫助下將大量珍貴財寶和海倫帶到了特洛亞城,墨涅拉奧斯開始召集各路英雄做進攻特洛亞的準備,戰爭持續了十年之久。一夜之間,木馬屠城的事跡,使得美麗富饒的特洛伊城毀于一旦,大量珍貴財寶和美女海倫也被墨涅拉奧斯帶回了希臘,從此長達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戰爭結束。這場戰役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史無前例,這場戰爭沒有明確的善惡、正義與邪惡之分,但它確確實實導致很多英雄妻離子散,使許多阿開奧斯人為了她遠離自己的祖國和家園,戰死疆場。將諾大的特洛伊人民家破人亡、民不聊生。

游牧文明與海洋文明作為世界文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層面體現出一定共性。從史詩題材和內容看,以游牧文明為代表的《霍嶺大戰》和海洋文明為代表的《伊利亞特》都是以英雄傳說為題材的宏大史詩敘事,都體現出宇宙三界之間的密切聯系,是人神共處的社會,同樣將女性當作部落權利和財富的直接象征,兩部史詩的描寫均有對外征服和擴張性等特點。

同時,以游牧文明為代表的《霍嶺大戰》和海洋文明為代表的《伊利亞特》也存在很多個性。從自然地理環境角度看,《格薩爾》史詩的孕育地青藏高原地區海拔高,地勢險峻,氣候條件惡劣,在面對這片即脆弱但又極其重要的生態屏障,人對環境的感受即是敏感的又是重視的,嶺國與霍爾國之間的戰爭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人與惡劣的自然地理環境相抗爭并取得勝利的美好愿望,嶺國的每一次對外戰爭都是大獲全勝、滿載而歸,以大圓滿、大團圓式結局表現出藏族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期許。與此相對,《伊利亞特》誕生于氣候溫和、自然條件優越的地中海地區,大海不僅給予他們冒險、好奇的特征也奠定了他們對外擴張的欲望,具有明顯的趨利性質和冒險精神。

其次,《霍嶺大戰》中神對人的影響往往是間接的,神的意志對人起引導作用,但《伊利亞特》中神對人的作用往往是直接的,眾神的意志決定人的命運?!痘魩X大戰》中“神”往往是真善美的代表,沒有一點世俗化的傾向,代表正義與美好。嶺國作為“神”護佑的一方,是正義的代表,就像史詩所描繪的那樣,戰爭的意義在于解救眾生、維護嶺國榮譽,體現出集體主義精神。但《伊利亞特》中神的世俗化傾向較為明顯,“神”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決定戰爭的勝敗,“神性”中摻雜著人性中的陰暗面,戰爭的意義不在于懲惡揚善、維護道義,而是為個人榮譽而戰。因此特洛伊戰爭無關正義與非正義,沒有明確的正邪劃分,英雄為個人榮譽而戰、神為自身利益迫害人,英雄的死亡和回歸都帶有命運使然的宿命論,個人本位主義思想較為濃厚。

史詩是以描寫戰爭為中心,它們所表現出的戰爭觀念和對戰爭的態度構成了史詩民族意識的主題部分。無論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還是希臘史詩《荷馬史詩》、中國少數民族史詩《格薩爾王傳》都包含“爭奪英雄妻子”的共有母題,從表面看,都是垂涎于美色,但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來說,是對戰爭的起因做了象征化和形象化的處理。女性作為部落社會權利和財富的象征以及對“美”的理想追求是部落之間爭奪權利和財富的權宜之計。此外,帶有女神背景的她們,更是與部落社會的財富觀念和生產生活觀念密切相關。

通過對東西方史詩中珠牡和海倫兩個典型女性形象在對待戰爭的觀念、態度和行為三個維度進行比較,珠牡和海倫相較而言,珠牡在反對不義戰爭具有強烈的抗爭精神并付諸于行動,她在神性的背景下透露著更多人性的特點。而海倫采取的則是歸咎于自己的命運和美貌,缺乏主體意識與抗爭的勇氣。史詩中一方面譴責海倫是引起戰爭的紅顏禍水,另一方面將其歸咎于命運使然,表露出當時的希臘社會女性觀的雙重矛盾心理。

總而言之,《霍嶺大戰》與《伊利亞特》在許多方面有一定共性,但作為不同文明的產物具有差異性。嘗試將《格薩爾》史詩重要分部本《霍嶺大戰》與《伊利亞特》中的典型形象珠牡與海倫進行比較研究,不僅能夠使兩部史詩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增進中西文化的交流,最終在互識、互證、互補中明確比較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荷馬著,羅念生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降邊嘉措、吳偉.《格薩爾王全傳》上卷[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

[3]劉豪.古風時期海倫形象演變研究[D].西南大學,2022.

[4]魏鳳蓮,宋冠依.譴責與辯護:海倫形象變化的歷史語境[J].外國問題研究,2021,(02):33-41

[5]陳靜.淺析電影《特洛伊》對海倫形象的重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02):109-111.

[6]劉代瓊.生態女性主義視角下珠牡與佩涅洛佩形象解讀——基于《霍嶺大戰》和《奧德賽》[J].貴州民族研究,2016,(07):119-122.

[7]郎潤芳,賈海娥.驚人的美貌? 坎坷的人生——海倫與珠牡的命運比較[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120-124.

[8]扎西才讓.史詩比較[D].青海師范大學,2009.

[9]張彬.珠牡與珀涅羅珀“待救”的文化比較[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6,(04):100-106.

[10]索南卓瑪. 古代藏族女性的典型形象──珠牡藝術形象面面觀[J].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02):24-30.

[11]馬學仁.古代藏族婦女的光輝典范──論《格薩爾王傳》中的珠牡[J].青海民族研究,1996,(04):34-39.

[12]羅明成.“爭奪英雄妻子”母題的社會文化研究——以幾部有代表性的英雄史詩為例[J].民族文學研究,1995,(02):77-84.

[13]吳偉.論《格薩爾》的人物性格[J].中國藏學,1991,(04):74-82.

注 釋

[1]荷馬著,羅念生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第88頁。

[2]荷馬著,羅念生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第250頁。

猜你喜歡
伊利亞特
《伊利亞特》敘事學分析
解讀《伊利亞特》女性形象的悲情色彩
從《伊利亞特》戰事走向看古希臘世界人、神、命運三者的關系
《左傳》與《伊利亞特》中預言的對比研究
尼采悲劇觀視野下《伊利亞特》的英雄主義
讀《伊利亞特》和《封神演義》有感
《伊利亞特》中的親情觀
《伊利亞特》背后的命運解讀
性別視角下人物形象審美差異化分析——以《伊利亞特》為例
伊利亞特的故事(選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