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式教學與《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五維共建

2023-09-01 03:25唐甜胡鐵強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關鍵詞:體驗式紅樓夢

唐甜 胡鐵強

內容摘要:整本書閱讀是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學習形式。以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分別從“理解、可視、思辨、體驗、致用”五個維度探討師生共建《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活動策略,形成了以“畫”明析,以“觀”助賞,以“辯”促思,以“演”增趣,以“創”延展五個活動策略。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找到讀書的方法,養成讀書的習慣。

關鍵詞:體驗式 整本書閱讀 《紅樓夢》

整本書閱讀的提出,促進了閱讀的整體性、深層性、多元性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真實性。整本書閱讀是彌補淺閱讀、碎片化閱讀、偽閱讀(純為應試的閱讀)的良藥[1]。整本書課堂教學按照學生閱讀的階段,一般分為讀前激趣、讀中推進、讀后提升三種課型[2]。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真實性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指導,以幫助學生在自讀環節所獲得的知識、方法、情感、價值觀等進行梳理與整合、深化與內化。杜威主張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活動為中心、經驗為中心[3]。體驗式教學符合了杜威這一主張,它突破了灌輸式教學的桎梏,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

基于此,以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分別從“理解、可視、思辨、體驗、致用”五個維度探討師生共建《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活動策略,從而激起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的活力,助力整本書閱讀問題的整思,強化整本書閱讀結果的應用,促進整本書閱讀深入的發展。

一.理解——以“畫”明析

傳統的單線性筆記或摘錄,呈現的是碎片化、凌亂的部分文本信息,并未打通學生點面結合的聯系性思維,以及統覽全篇的整體性思維。而思維導圖通過提取文本大綱和關鍵詞,形成有結構的、系統的、發散的可視圖形,將內隱的大腦思維活動過程顯性化。

根據學生閱讀的不同階段將思維導圖劃分為三個類型:預備型、同步型、復習型。預備型思維導圖是指學生在閱讀整本書之前需要做一些簡單的準備,尤其對于豐富且復雜的書籍則更有必要。如在確定《紅樓夢》為整本書的書目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通過查閱與搜集資料,了解曹雪芹相關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并繪制成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以知人論世的閱讀方法初步走入紅樓世界。

同步型思維導圖是指在篇幅長、信息大的整本書閱讀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層層梳理與記錄,以保證思維的清晰與深入。在閱讀《紅樓夢》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善思善寫,多維分析的意識與態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繪制對比型思維導圖系統、深入分析,學得多維對比的閱讀方法。首先縱向對比的任務設計可以是:對比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的不同,繪制成思維導圖的形式,并分析這不同反應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反映出來的。學生在這一任務下可以從三進大觀園的緣由、飲食、眾人態度、榮國府的變化等進行對比。其次橫向對比的任務設計可以是:從身世、外貌、性格、才華、愛情等方面,對林黛玉與薛寶釵進行對比分析,并繪制成思維導圖。教師還需鼓勵學生自己在課下自讀的過程中,繪制出賈母與劉姥姥、林黛玉與妙玉、襲人與平兒等多組人物對比圖,以及章節梳理圖、事件梳理圖、人物關系圖、人物形象分析圖等等,發揮想象,善思善比,自己尋找問題,不要將思維局限于教師設定的任務之中。

復習型思維導圖則有助于學生減輕大腦信息的遺忘數量與速度,并能讓學生在復盤中獲得感悟的升華,悟透在第一次閱讀的過程中沒有悟得的。在上一個閱讀的階段,學生就做好了各種局部的微觀圖,所以教師布置任務:制作出《紅樓夢》整體的宏觀圖。如將賈寶玉、林黛玉等各自的人物關系圖整合為賈府人物關系圖;將各個小事件的支線圖整合成整個主事件的主線圖;將一章節的思維導圖整合為一整本書的思維導圖。使大腦中的閱讀過程與思維可視化,呈現出由大到細、由宏觀到微觀的可視圖,便于學生的高效復盤。

畫思維導圖的方式,不僅將厚厚的書本讀薄,去繁就簡,撥開云霧,提高閱讀效率,還能將薄薄的筆記讀厚,以點憶面,發散聯系,構建知識網絡,深入理解文本。

二.可視——以“觀”助賞

魯迅先生曾提出“用電影活動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將來恐怕要變成這樣的”[4]。對中學生而言,如果在45分鐘的一節課里,面對的是平面的文字與教師一句一析的講解,學生很難始終全神貫注。而觀影的方式則生動課堂,以立體化、動態化、情景化的優勢獲得沉浸式的學習體驗。

一方面,影視作品與原著相映證。觀看動態的影視作品比閱讀靜止的文字作品更具直觀形象性。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直觀性是一種發展觀察力和發展思維的力量,它能給認識帶來一種情緒色彩[5]?!睂W生在閱讀《紅樓夢》時,通常腦子里也會浮現一幀幀關于人物形象或是景觀、場景等畫面,但是學生在不完全了解紅樓夢的時代背景或是文化底蘊時,所想象出來的畫面也是不完善的。而觀看具有權威性的影視作品,也是對原著的二次解讀,以逼真的動態畫面呈現在學生眼前,將原著中所描述的幾百年前的精致的服飾、細致的場景、細膩的人物形象、富麗堂皇的大觀園刻畫了出來,這種感染力無疑是比單單的文字更勝一層。教師可以挑選具有代表性并能調動學生興趣的節選——《林黛玉進賈府》,讓學生帶著問題與任務觀看:林黛玉進賈府時的心理、王熙鳳的人物形象是什么等。以身臨其境的體驗方式,感受林黛玉初進賈府時小心翼翼、處處留心的心理;感受王熙鳳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性格;感受林黛玉與賈寶玉初見時似曾相識、息息相通的氛圍。

另一方面,影視作品與原著相對比。由于表達形式的不同,影視作品往往會對文學原著進行刪改或增補。學生在觀看影視作品時應調動對原著的回憶與思考,在對比中發散思維,拓展視野,加深理解,形成新思考,實現正遷移。學生在觀看影視作品前,教師應布置對比任務,提示學生在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語言表達、場景描述、敘述視角、情感營造、主題側重等多角度去發現與原著的差異。如影視作品增添了寶黛釵三人會面的場景,對三人的神情舉止給予了特寫,將三人初見時內心情感刻畫得細膩真實,也為日后三人的情感演變與命運交織埋下伏筆。又如影視作品與原著在結局上存在很大差異,教師應喚起學生的批判與辯證思維,讓學生思考哪一種結局更適合,并在班級里發表自己的見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并不是影視作品的播放者,而是溝通影視作品和文學原著以及學生思維的“橋梁”;觀影也不是語文課的主體,而是對文學原著的補充與拓展。

三.思辨——以“辯”促思

思維是智慧的核心,言語表達是思維傳遞的最佳選擇。學生在振振有詞、妙語連珠、唇槍舌劍的辯論賽下,促進了語言建構與應用,同時提升學生思考的深刻性、邏輯的清晰化、思維的敏捷度,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

舉行辯論賽活動,教師首先要做好選擇辯論主題、分配場次和人員、制定比賽規則以及評分表等準備工作,并創設一個緊張而又寬松和諧的情景,讓學生能暢所欲言。學生則在課后搜集相關資料進行整合與思考。

一個好的辯論主題,是激起學生興趣的第一步。在《紅樓夢》的教學中,辯論主題層出不窮,教師需要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挑選適合的主題。教師進行初步篩選,再讓學生投票選出自己最想參與的主題。常規的辯論主題包括:結局是否能改動;晴雯是真的“叛逆”嗎;你支持木石前盟還是金玉良緣等。若以“結局是否能改動”為辯論主題,學生需對《紅樓夢》有著細致的分析與全面整體的把握。學生在這一辯論主題下,將《紅樓夢》中人物歷程與命運、寶黛釵愛情的交織與演變、賈府興衰的走向與緣由都進行了深入的理解與聯系,構建了點線面結合的網狀思維,促進了思維品質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

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貼近現代生活的辯論主題:在現代生活中,做人應該像黛玉還是寶釵;王熙鳳是否適合擔任公司管理人員;黛玉和寶釵誰更適合做同桌等。若以“做人應該像黛玉還是寶釵”為辯論主題,學生在對比、質疑、碰撞中深入理解黛玉與寶釵的人物形象、情感與命運,感悟林黛玉雅人深致、不為俗屈、自矜自重、美而善為疾態、孤芳自賞又顧影自憐的形象,薛寶釵隨分從時、熟諳事故、圓融通透、外靜而內明的形象,發現黛釵是各具美好、各具才情、各美其美的圓形人物。此外,這一辯論主題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啟發學生領悟與學習黛釵各自做人的哲學智慧。

在一場激烈的辯論賽下,提升學生的興趣與參與度,挖掘辯論主題的廣度與深度,生出新問題,發現新角度,激起新思考,深入理解文本,共享思維成果,從而一辯多得。

四.體驗——以“演”增趣

在讀紅樓、賞紅樓、思紅樓后,帶著自己的感悟走進紅樓,演繹屬于“我們的”紅樓故事。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學生從“旁觀者”的角色拉入到“參與者”的角色中,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更加深刻真實的感受。因此,在整本書閱讀的學習中,如果加入搭建小劇場這一活動環節,相信會給孩子們的讀書歲月留下些不一樣的感悟。

首先,教師可以以整本書為范圍,讓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經典的紅樓事件,如“林黛玉進賈府”“寶玉挨打”“探春理家”“香菱學詩”等。學生自行分組合作,小組成員共同協商選擇感興趣的紅樓故事。其次,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點來設置《紅樓夢》小劇場的學習專題,例如設置語言藝術賞析專題、人物形象分析專題等。若以人物形象分析為學習專題,可將關于某一人物的事件單獨摘錄出來,以供學生選擇。如解讀王熙鳳的人物形象,則可選取“初見林黛玉”“協理寧國府”“弄權鐵欖寺”等情節,讓學生感知王熙鳳八面玲瓏人情練達,善于逢迎巧舌如簧,心狠手辣殘忍無情,精明強干以一項十的形象,領悟“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含義。如解讀賈探春的人物形象,則可選取“探春理家”“探春結詩社”“探春遠嫁”等情節,感知探春補天之材、末世之命,才自精明、有志難遂,有膽有識、挽狂瀾于既倒的形象,領悟“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的含義。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人物的成長歷程,領悟人物的性格形象,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

學生選好自己的故事后,在課余時間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以本為主,借鑒影視,適當創新,對自己所扮演人物的語言、神情、動作等仔細揣摩,切身體會人物的歷程與情感,將自己融入到這一角色之中。教師需以生為主,適當引導,搭建紅樓舞臺,給予總結評價,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演出自己的紅樓故事,獲得屬于自己的厚重感悟。

五.致用——以“創”延展

學生在讀完一本書后,若是理解了作品的外在形式,能將書本中的內容都娓娓道來,那便達到了熟讀;若是領悟了作品的內在思想,能生出新的思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那便達到了精思;若是能將知識轉變為自己的能力,使書中所獲內化于心、學以致用,那便能受益終生。

《紅樓夢》中有詩社,師生亦共建“我們的”詩社。探春以一副花箋:“熟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須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余脂粉……”發起了海棠詩社,之后林黛玉又重建桃花社。風庭月榭宴集詩人,藕香榭里吃蟹寫菊,蘆雪庭內即景聯句,瀟湘館中填詞詠絮,秋題菊花冬詠梅,吃螃蟹炙鹿肉放風箏……書寫了余味悠長的紅樓詩篇。在了解紅樓詩社與品味紅樓詩篇下,學生亦試著組建我們的詩社,書寫自己的詩篇。

首先,教師需幫助學生梳理出《紅樓夢》中語言藝術形式與體例,以及共同賞讀紅樓詩詞。如以林黛玉的詩詞為賞讀重點,可將林黛玉的詩詞摘錄下來,進行細致的賞讀。以下列出部分詩詞的簡略賞析:其一,《詠白海棠》,冰碾作土,以玉為盆,通過白海棠的孤獨自處,凸顯黛玉的清凈高潔。其二,《詠菊》、《問菊》、《夢菊》借菊詠志,情調哀婉,愁怨悵惘,書寫了黛玉與菊花一樣凌寒傲放的特質。其三,《螃蟹詠》,記錄了生活小景,表現出生活的情趣,凸顯出黛玉的可愛俏皮。學生通過賞讀《紅樓夢》中的詩詞,感受紅樓詩社的雅致韻味,提升審美情趣,感悟每個人的詩詞中蘊含的個人才情與特質,為學生創作自己的詩打下基礎,滋養興趣。

其次,教師需引導學生學習紅樓夢詩社的寫詩智慧,培養寫詩的好習慣。紅樓詩社自主命題,同題異構,形式活潑,其活動自由且豐富,可大可小,成員們賞景觀色,見景及物,吟詩作對。學生在寫詩時也不應拘泥于教師命題,詩社活動地點與組織形式也可以是豐富多彩的,學生亦可將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感、所思所悟記錄下來,寫作一首詩。以此,開放學生寫詩的時間與空間,以更自由的方式解放寫詩的禁錮,學生們會發現生活處處有詩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有著無限的可能,挖掘學生在寫詩上的潛能,激勵學生打破寫詩難的心理防線,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學生找到寫詩的方法,以層層遞進的模式幫助學生寫詩水平的不斷進階。

最后,教師通過制作詩社展示墻,展示學生優秀成果。給予學生正向反饋,互賞佳作,互評互助。和同學們在一起讀詩、吟詩、賞詩、寫詩、評詩的過程中,形成讀、思、寫、評、再讀、再思、再寫、再評的詩歌創作良性循環。

意大利學者卡爾維諾提出:“經典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6]。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下邂逅了《紅樓夢》,在讀紅樓,賞紅樓,思紅樓,悟紅樓,入紅樓后,他們的紅樓情愫才剛剛開始。因此,教師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不僅需要引導學生讀完整本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到陪伴自己終身的書,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獲得不同的體驗與滋養[7],將書讀厚,并常讀常新。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找到讀書的好方法,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鄭桂華.整本書閱讀:應為和可為[J].語文學習,2016(07):4-8.

[2]吳月春.問題導讀讓整本書閱讀教學落地生根——《簡·愛》導讀問題設計例說[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2(02):63-66.

[3]張金華,葉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06):143-145.

[4]魯迅.魯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457.

[5][蘇]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85.

[6][意]卡爾維諾.為什么讀經典[M].黃燦然,李桂蜜,譯.南京:譯林出版社 2012:1.

[7]吳欣歆.閱讀整本書,整體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7(01):11-14.

猜你喜歡
體驗式紅樓夢
《紅樓夢》處處都是慈悲
論《紅樓夢》中的賭博之風
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從《紅樓夢》看養生
話中話:《紅樓夢》直接引語中的元話語分析
《〈紅樓夢〉寫作之美》序
小學生體驗式寫作教學策略探討
新媒體時代,我們還要不要做體驗式報道
別樣解讀《紅樓夢》
除法豎式的體驗式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