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性還原:讓范文有效引導寫作

2023-09-01 03:25楊霞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關鍵詞:真情實感范文寫作教學

楊霞

內容摘要:范文逐漸成為寫作教學的標配,但范文使用效果卻不盡人意,出現了作文千篇一律,內容空洞無物,缺乏真情實感等問題。教師簡單提取范文提綱,缺乏寫作過程的還原,范文使用不恰當是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因此,用“想象性還原”寫作過程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還原寫作者思維活動的過程中列出提綱,在比較不同范文的表達樣式下勇敢質疑,在表達真情實感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在優秀范文的引導下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關鍵詞:“想象性還原” 范文 寫作教學 真情實感

范文在當前寫作教學中使用越來越普遍,其不僅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優秀的寫作范本,在此指導下形成寫作思路;還能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寫作能力。范文使用如果能達到如此效果,何樂而不為呢?但實際的教學效果大多不盡人意。

教師簡單出示范文,粗略梳理范文提綱,讓學生依據范文寫作,最后學生產出的作品固然是枯燥無味的“仿制品”。導致這一問題的并不是范文本身,而是教師使用范文教學的方式不恰當。教師不僅要提供優秀的范文,還要引導學生對范文進行“鑒賞”,對優秀范文的寫作過程進行“想象性還原”,還原范文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內在思維活動,在此基礎上將自己涌動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最后產出的作品會更真實生動,富有個性。

一.寫作教學中范文使用效果的現狀

“范文”是指“語文教學中作為學習榜樣的文章”,學生模仿范文,猶如向榜樣學習,希望以此提高寫作能力?!邦}目+范文”的方式已成為寫作教學的一大套路,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寫作教學中范文使用效果不佳,阻礙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一)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獨特性

教師提供的范文雖然優秀,但所有學生都被那一篇范文影響,思想逐漸被限制。從開頭到結尾,從結構到手法,幾乎一成不變地模仿范文,最后呈現出的作品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模式化作文,嚴重缺乏個性與創造性,這是范文使用所導致的一大問題。

筆者在兼職批改作文時,發現三十份作文中,幾乎都是一樣的框架、一樣的事例,連開頭和結尾都大同小異,只是換幾個關鍵詞,甚至直接照抄范文。例如五年級第四單元的習作練習《二十年后的家鄉》,三十個學生大多數都與范文的思路相同:先寫自己穿越到了二十年后的家鄉,看到了城市街道的變化,再回到家里享受機器人的服務,最后夢醒了。他們都把范文當作寫作的標準公式,仿佛脫離了這個公式就不能成為一篇作文,就連范文中隨意提及的“衛生死角”也不能幸免。

(二)一味模仿形式,內容空洞無物

教師僅僅為學生提取范文框架,一成不變的形式,成為學生寫作的結構安排。學生能夠模仿浮于表面的形式,卻無法復制優秀范文中嚴密的邏輯,華麗的辭藻,優美的語言。

在范文的影響下,三十篇《二十年后的家鄉》的作文,都應用了教師從中提取的提綱。開頭由生活和環境的變化引出二十年后的家鄉,中間學習范文用對比的手法突出家鄉的變化,結尾不約而同回歸現實,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祝愿。學生能模仿范文寫街道和環境的變化,卻沒有層層遞進地突出典型變化;能模仿范文寫家中各種高科技的加入,卻沒有抒發出那萬變中亙古不變的親情;能模仿范文寫二十年后家鄉的幸福,卻沒有讓人感受到符合自身的獨特幸福??梢?,對范文外在形式的一味模仿,毫不注重內容的挑選和變化,造成學生寫作流于形式、內容缺失的嚴重問題。

(三)機械地以范文為目標,缺乏真情實感

內容的空洞必然會導致情感的缺失,學生內在的真實情感無法抒發,為了迎合所謂的優秀范文而失去自我。以《二十年后的家鄉》為題的三十份作文中,不僅框架都與范文一樣,所抒之情也與范文相同:表達對家鄉各種變化的稱贊,對祖國科技發展的驚嘆,對明天會更好的祝愿。

王榮生教授指出,寫作中“說假話”和“虛情假意”現象的盛行,是由作文教學中文章體式的不恰當造成的。而本文認為,機械地以范文為目標,是加劇這一現象的“燃料”,讓寫作逐漸遠離現實生活需要和真實情感表達。

二.寫作教學中范文使用效果的原因分析

作文千篇一律,內容空洞無物,缺乏真情實感,是使用范文進行寫作教學所導致的嚴重問題。這些問題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反而會讓學生深陷模式化的泥潭無法自拔。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對范文的使用方式不恰當:簡單出示范文,粗略提取出寫作結構提綱,將寫作任務完全扔給學生。缺乏“想象性還原”范文寫作過程指導,學生只能生搬硬套,是導致范文使用沒有達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原因。

(一)簡單提取范文提綱,無奈套用結構模式

如何使用范文直接影響著寫作教學的效果,而許多教師只是在解完題后出示范文,或簡單提取范文提綱后,就將寫作任務全部拋給學生。

《二十年后的家鄉》的習作練習,雖教材已列出寫作提綱供參考,但教師為了更好利用范文教學,也為學生梳理出了范文的寫作提綱。將教材提綱與教師提取的范文提綱進行比較,發現除了開頭和結尾外,教材提綱對中間部分有更具體的分類,引導學生比較二十年前后的家鄉在環境、工作、生活的變化,并列舉相應的例子。而教師提取的范文提綱只突出了范文的對比和想象,相對較抽象。

雖然教材中有更詳細具體的提綱,但學生在寫作時更愿意模仿教師從范文中提取的寫作提綱。因為大部分學生僅靠個人能力,無法將簡單的提綱拓展成一篇結構完整、內容豐富的作文,必須以范文為參考,套用其中的結構模式,才能完成寫作任務??梢?,按大多數教師的范文使用方式,只是簡單提取范文寫作提綱,并不能解決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困擾。

(二)缺乏寫作過程還原,難以品味作者情思

對范文進行分析閱讀是進行過程指導的關鍵,要引導學生以寫作者的視角還原寫作過程①,學習寫作者如何將內心涌動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然而,很多教師在寫作教學時缺少這個環節,既沒有引導學生揣摩寫作者在什么環境下感嘆“眼前流光溢彩的城市,確實讓人驚嘆不已?!币矝]有和學生一起思考寫作者在何種情形下會“情不自禁回憶起以前的家鄉”,又是什么樣的情讓他感到“心里酸酸的”。

缺乏還原寫作過程的環節,學生無法理解寫作者的情是何時何地為何生成的,更不知寫作者的真情實感是如何表達的。教師對范文分析不到位,學生寫作時全憑自己的悟性和模仿能力,在走投無路時謀生照抄范文的想法,學生寫作能力必然得不到提高。

范文是寫作教學的重要選擇,其使用效果如何,關鍵在于使用方法。而“想象性還原”寫作過程不失為一種新的選擇,充分發揮范文的作用,有效引導學生寫作。

三.“想象性還原”寫作過程,構建范文教學新模式

王榮生教授指出:引導學生立足于真情實感,要對“優秀作文”的寫作過程做“想象性還原”②?!皟炐阕魑摹笔菍懽鹘虒W中提供給學生學習的范文,“想象性還原”是借助范文或其他相關資源想象還原作者的寫作過程,它不是對靜態范文的機械模仿,而是動態地體驗該范文的寫作過程,感受寫作者的思維變化,在創新突破中表達自我。

王榮生教授在《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一書中將“想象性還原”歸納為“入”“破”“出”三者的辯證統一,學生不僅要學,還要有選擇地學,最終在學中求創新。這是寫作教學探索的一大理路,但還未詳細闡述如何做,本文將立足于這一辯證統一關系,以范文學習為依托,為寫作教學的“想象性還原”路徑作進一步嘗試。

(一)列提綱:還原范文寫作者的思維活動

列提綱,是大多數教師在使用范文時都會做的工作,范文框架體現了寫作者的寫作思路,還需進一步還原作者寫作時的思維活動,來探討寫作者何以如此建構作文。

根據范文還原寫作者的整個寫作過程,在想象中經歷相類似的思維活動,是列提綱的重要步驟。依舊以《二十年后的家鄉》寫作范文為例,從人、事、景、物、情五個方面入手,想象寫作者是在何種環境背景下,看到了什么樣的景,經歷了什么樣的事,接觸了什么樣的物,遇到了什么樣的人,想要抒發內心怎樣的真情實感。由此還原出寫作者創作的思維過程:

開頭還原寫作者回到家鄉的急切心情;中間還原寫作者看到了什么樣的景,如高樓、房屋、別墅、一塵不染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轎車、鮮花錦繡、綠草如茵,接觸到了變化的馬路、科技、衛生、人的環保意識這些事物,遇到了依舊愛自己的媽媽,和更加繁榮美好的生活,產生了驚喜、感動、期待、祝愿等情感;最后將自己處于真實狀態的情感表達得更加豐富、立體。

與之前的簡單框架相比,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作者寫作過程和思維活動,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品味范文的表達方式和表達特點。將學生置于作者寫作情境中,不僅能看到了作者寫的是什么,還能理解作者為何寫、如何寫,進而影響自己寫作??梢?,想象還原作者寫作過程和思維活動尤其重要,把自己置于相類似的寫作過程中,將原本簡單的提綱拓展成有因有果、邏輯嚴密的過程清單,逐漸豐富作文內容。

(二)敢質疑:比較不同范文的表達樣式

質疑是創新的基礎,這意味著獨立思考,提出有突破性的問題。而不是教師說什么,學生就信什么,教師認為這篇范文優秀,學生就毫無理由地認為它優秀。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對范文抱有批判性的態度,有選擇地學習范文優秀的寫作技巧。

提供同樣有真情實感但用另外樣式表達的范文,引導學生對這些優秀范文抱有批判性的態度③。以相同的方式想象還原這些范文的寫作過程,分析每篇范文獨特的長處,學習其中優秀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認同和模仿。

但教師提供的范文是帶有一定主觀性的,一篇范文不一定會得到所有學生的“青睞”,還會禁錮部分學生的思想。因此,選擇多種類型的范文,比較它們不同的表達樣式,勇敢質疑不同范文的表達效果,在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積累更多寫作技巧。

那么,在《二十年后的家鄉》的寫作教學中,選擇幾篇表達樣式具有代表性的范文,在還原寫作者思維活動的基礎上,提取出它們具有鮮明特點的表達樣式:范文1開頭通過環境描寫,總結多年生活開頭;中間巧用對比,突出變化:合理想象,關注細微變化,深度聚焦,描寫典型景致;結尾回歸現實,表達祝愿。范文2開頭想象自己二十年后的狀態;中間順序瀏覽,足跡變化:以火車、火車站、汽車、森林公園、小學同學的順序進行,融情與景;結尾萬物皆變,情感不變④。范文3開頭帶著思念之情回到故鄉;中間語言明快,巧用排比:描繪一幅美麗恬靜的鄉村故里圖,語言輕快,朗朗上口;結尾保留記憶,期盼未來⑤。

因此,通過比較范文1、范文2和范文3的表達樣式,發現范文的優點和不足,以質疑的態度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

(三)勇創新:謀篇布局中表達真情實感

想象性還原范文的寫作過程,將自己置于范文的中心,感受寫作者如何將自己內心涌動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比較不同的表達樣式的優秀范文,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學生腦中已經形成自己的寫作思路,在涌動的思緒里,捕捉自己最動情、最具個性的內容,在創新中表達自我。

勇于創新,就要從作文內容和形式上展現其獨創性。獨創的內容源于自己的真實情感,以《二十年后的家鄉》為例,每個人現在的家鄉都有所差異,家鄉不同的文化充斥著每一個角落,影響著每一個人。二十年后的家鄉固然也不一樣,學生不以范文為變化的標準,創作的內容必然是新鮮的。

要將獨創的內容用生動的話語表述出來,需要形式的獨創。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結構巧妙,一般分為總分式結構,并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和遞進式結構。文章結構根據文章內容選擇,會呈現出不同的表達效果。二是語言精美,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息息相關,長時間量的積累才能引起最終質的變化。閱讀是培養語言表現力的重要途徑,拓展課外閱讀,積累好詞好句,逐步提升表達能力。

學習優秀范文的謀篇布局,表達內心真情實感,還應立足自身生活實際,防止“做作文”,保障文章的真實性。范文表達的真摯情感,是在范文寫作者的獨特經歷下催生的,其中的人、情、事、物與情感體驗相匹配。只有立足生活實際,其所見所聞所感才是真實的,文章自然真實動人??梢?,想象性還原寫作過程,不是復制寫作者的生活經歷,而是在想象中經歷相類似的寫作過程,根據自身獨特體驗,學習作者如何表達內心涌動的真實情感的寫作技巧。

總之,范文的使用方式直接影響其使用效果,利用范文進行寫作教學,要避免學生寫作千篇一律,內容空洞無物,缺乏真情實感的弊端。需從簡單提取范文提綱,缺乏寫作過程還原的原因入手,找到充分發揮范文有效性的新路徑?!跋胂笮赃€原”寫作過程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可能,在想象中還原作者的思維活動,提取出范文的寫作提綱;比較不同范文的表達樣式,在質疑中有選擇地學;最后在范文的指導下勇敢創新,表達真情實感。

參考文獻

[1]王榮生.寫作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78.

[2]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124-125.

[3]黃冰茹,葉黎明.邁向立體化的寫作過程指導——美國教學一線讀寫專家的經驗與啟示[J].語文教學通訊,2022(23):76-78.

[4]劉玲玲.借助想象“還原” 奠定模仿根基[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9(10):44-45.

注 釋

①黃冰茹,葉黎明.邁向立體化的寫作過程指導——美國教學一線讀寫專家的經驗與啟示[J].語文教學通訊,2022(23):76-78.

②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124-125.

③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124-125.

④唐子軒.二十年后回故鄉[J].小學生(上旬刊),2019(Z2):77.

⑤魚文秀.二十年后回故鄉[J].小學時代,2019(6):9.

猜你喜歡
真情實感范文寫作教學
范文引路 習得方法
春色幾許(簡譜)
論述小學語文輕松作文的教學嘗試
作文立意的探究
民族預科生寫作教學的對策探究
積累,為學生寫作增光添彩
架設作文橋梁,探尋寫作源泉
淺論高中語文寫作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真情實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
高考模擬題精選之書面表達題參考范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