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思想研究

2023-09-03 03:55丁雅芳
名家名作 2023年1期
關鍵詞:大丈夫儒家思想孟子

丁雅芳

孟子作為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對傳承與發展儒家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孟子對儒家文化有十分執著的自信,為了推崇和弘揚儒家思想,常辯于諸侯國之間,在展現文化自信的同時創造出了孟子思想。

一、孟子

“孟軻,鄒人也?!奔s公元前372年,孟子出生在魯國的附屬國——鄒國,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鄒城市,其曾被譽為“東方君子之國”,是炎帝一族繁衍生息的地方。黃帝一族及其子孫融合了炎黃文化,并逐漸演變為儒家思想的源頭鄒魯文化,而且深深影響著孟子。鄒魯文化以周代禮樂文化為主體,倡導孝悌治家,尊親敬長,彬彬禮讓。儒家傳承了堯舜以來的優良家學、家風,并加以發展,形成了只有在鄒魯才得一見的圣人家風。孟子從小就受到濃厚的鄒魯文化的熏陶,加上門風尚儒,使孟子對儒家思想有了深刻的認知和向往,奠定了孟子思想形成的理論基石。

約公元前330年,42 歲的孟子離開鄒國游歷諸侯國。在游歷的過程中,孟子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主張和理想,用周代文明和儒家思想教化各諸侯,讓他們學習諸如孔子般的圣人,試圖逆轉當時的形勢。盡管人微言輕,但孟子不辭辛苦奔走雄辯,從而對當時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后世產生的影響就更大了。直至60 歲,約公元前312年,孟子回到了鄒國講學著述,廣收門人弟子,將自己的想法、主張以及沒有實現的理想講授給自己的學生,使之得以流傳,特別是著述,即《孟子》一書,其中不僅記錄了孟子與諸侯、各家和弟子的談話,還記錄了孟子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遇到的種種挫折和對自己的反思,但更多的是字里行間洋溢著的孟子的英雄氣概和大丈夫氣節,其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民族精神,為孟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現實基礎。

二、孟子思想

“性善論”是孟子思想的基礎,也是深入研究孟子思想的關鍵所在。孟子認為人皆有可推擴為四心的四端,即“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這四種德性,一方面將“仁、義、禮、智”視為本善知心的萌芽,另一方面將四端視為人之四體,“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把四端看作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無可替代的部分。

在孟子眼里,人性向善的根源是源自人的本能,而并非通過后天學習或外力影響而來;而良善之心的缺失則是受到外界影響,因沒有用心思考,所以無法控制感官的欲望,沒能保持善性。不管置于何種境地,孟子始終對人性抱有希望,“性善論”的提出將人性放在了極為重要的位置,促使人們積極追求本性之善,以養成大丈夫的氣節。孟子見證了戰亂中諸侯國的橫征暴斂,社會風氣低下,禮崩樂壞,導致一些民眾染上自私自利的惡習。在“性善論”的基礎上,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張,其核心就是民本思想。孟子認識到人民在國家和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以解決民本問題推動社會和諧穩定。

戰國中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期,諸侯爭霸,與此同時,英雄豪杰人才輩出,各種思想理論迸發碰撞。孟子始終抱有對國家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無論是游說諸侯還是教化世人,孟子的辯論始終理直氣壯。追本溯源是他內在的對儒家文化的堅守和自信。具體表現在他對儒家思想的捍衛與弘揚,對民本思想的堅持以及對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堅守。

(一)捍衛與弘揚儒家思想

孟子認為,儒家思想在社會生活中處于主導地位,有利于維系社會穩定。春秋戰國以來,天下失序,舊有的政治體制瓦解,在如何對待周禮的問題上,各家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在此背景下,孟子堅持孔子的基本思想——恢復和弘揚周禮,利用周禮的政治屬性維護統治,其核心要義就是堅持仁愛學說。這樣既能幫助人們知悉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又能使當政者從中找到國家長治久安之道。孟子非常關注墨子的思想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墨子主張兼愛眾生,互愛互惠互利,節葬節用,批判了儒家厚葬久喪之禮,不想身死之人與活著的人爭奪有限的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針對墨子的上述思想,孟子是批判性的,是摒棄的。

《孟子·滕文公上》記載,墨家學者夷子憑借徐辟的關系想要拜見孟子,孟子第二次才見他,是因為夷子是墨家學者。墨家以薄葬為合理,他得知夷子奉行此道,但卻厚葬了自己的父母,那就是用了自己鄙薄的方式對待自己的親人。孟子認為“古人之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在于“善推其所為”,即善于把他所做的事情推廣到別的事情上;而夷子“施由親始”的兼愛之始的愛不“善推”,因為其沒有超越自身,是一種不具仁義德性意蘊的愛。孟子認為,墨家兼愛薄葬的主張打破了舊貫的傳統禮儀制度,損害了“重禮”背后蘊含的仁愛親情,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屬性,致使個體的人被象征性地理解為功利性的存在。孟子充分肯定并積極踐行儒家文化,推崇儒家之“仁愛”,通過對墨家兼愛學說的辨析,指出弊害,試圖遏制人們接近墨學,予以墨家之痛擊,既扭轉了“天下之言,不歸墨則歸楊”的局面,又捍衛與弘揚了儒家思想。

(二)堅持以民為本

孟子以儒家的“仁”學為理論淵源,發展了自己的仁政學說。孟子仁政學說的核心就是以民為本。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問題嚴峻,窮年累月的戰爭給生產力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孟子民本思想的關鍵就是,君主必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讓人民擁有衣豐食足的物質生活,以及在施政時處處優先思慮民生利害,從而達到“保民而王”的目的。

孟子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彼J為,治國安邦的根本在于人民。君主要得到民心,就要發政施仁,要求君主以來自本性的憐憫之心處理政務和愛護人民。所以,仁不僅是個人的道德,而且演變為治國理政的一個根本法則。孟子認為,國家是以家庭為基礎,家庭是以人為本,所以人是國家中最重要的元素,把人民看成國家最寶貴的財產,是君主施政的根本原則,也是仁義的基礎。倘若人人都只顧自己的利益,追逐個人的私利,那么國家就會有危險了。若人民都講求仁愛,從此便沒有遺棄親長、不顧君上的人了。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泵献影烟幱谌笊鐣燃壷凶钕聦拥摹懊瘛狈诺阶钪匾牡匚?,也正因為“民”是國家的主體,民心的向背對國家政權的安穩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君主想要保證邦固國寧的話,就必須“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三)堅守大丈夫理想人格

孟子十分重視人格的修養,孟子將仁、智、勇三方面具化成大丈夫理想人格,認為大丈夫應身擔道義,以天下為己任,具有獨立不屈的剛毅性格。仁是孟子理想人格的第一個要素,首先就要培養自己的正氣,而這種正氣需靠“養”才能夠獲得,其方法是配“道與義”,即仁義之道與符合仁義之道的行為。也就是說,一方面要知曉仁義之道,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要做符合人善性的行為,去做應該做的事。

孟子理想人格的第二個要素是智。孟子對孔子之智的集中反映提出“知言”,要做到“知言”,就要“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 孟子認為,知道偏頗言論不全面之處,了解過激言論陷入謬誤之處,洞悉邪曲言論背離正道之處,發現躲閃言論理屈辭窮之處。孟子認為,人格完美、心理健全的人才能認識那些人格不完美、心理有缺陷的人的言語的弊病,才能做到不惑,不動心。

孟子理想人格的第三個要素是勇。孟子游學諸國,向君主直諫自己的主張,宣揚仁政。在面對諸侯國君時,孟子并沒有把他們放在至高的位置上,而是以老師教育學生的姿態,秉承著真正受人尊敬的是仁義道德而不是身居高位的原則,言辭不避鋒芒直沖要害。在君王面前,孟子既不屈服露怯,也不望塵而拜,唯唯諾諾,而是“說大人則藐之”。儒家珍視生命,認為在面對生死抉擇時,應當以仁義道德為標準進行衡量。孟子的大丈夫人格以“義”作為價值導向,其核心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且大丈夫不為欲望所惑、不為富貴所誘、不為權勢所屈,縱觀孟子的一生就是如此。

三、孟子思想的當代價值

孟子思想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挖掘孟子思想的當代價值,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有助于提高個人道德修養。

(一)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孟子游說諸侯,常常要與這些國君討論、辯論,所以他必須有充實的學識。孟子熟背《詩經》與《書經》等儒家著作,這是他談話時引經據典的主要來源,在表現立場的前提下推己及人,任何問題他都能引用古籍經典給出答案。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孟子每時每刻都展現出了滿滿的文化自信。學習孟子,有助于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孟子,十四志于學,以及鄒魯文化的熏陶,再加上門風尚儒,不僅讓他從小便對儒家思想有了深刻的領悟,也在后來游說各國的辯論中體現出其濃厚的儒家文化底蘊。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豐富自身傳統文化的知識儲備,為將來的成長和談話做好鋪墊,以免造成閱讀不足、談吐錯誤的后果;另一方面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應局限于追求范圍的寬廣,而應追求了解傳統文化的內在意蘊,這有助于我們獲得更深層次的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還要學習孟子推己及人,自覺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和傳播者。

(二)有助于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

《孟子·盡心章句下》中提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薄懊褓F君輕”后來逐漸成為后世廣泛流傳的名言。民本思想是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幾千年前的他就提出民比君更重要,目的是規勸統治者重視人民。通過辯論,孟子系統地表達了人民的重要地位:從人民、國君和國家政權的關系層面來說,人民是基礎,處于根本和主要的位置,國君和國家政權處于從屬和次要的位置;人民是固國安邦的前提和基礎,國君和國家政權都離不開人民而單獨存在。

(三)有助于提高個人道德修養

孟子認為,通過存養“浩然之氣”,磨煉身心意志,遇事多反省自身,就能成就大丈夫品格,擁有高尚的氣節,這氣節就是孟子所說的“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而這種品質,在唯利是圖的戰國風氣中是難能可貴的,它昭示著人類道德理性的自覺,繼承和借鑒其中所蘊含的真髓,有助于我們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完善人格。

道德修養是人性修養的重要標尺,道德品格的形成重在實踐,貴在堅持。了解道德要求是形成道德品質的前提,要學習和了解諸多道德理論和為人處世的道理,并對所學的道德知識和人生哲理予以深刻思索,才能在自己的意識深處培養懲惡勸善的價值取向和情感認知,自然擇善而為。在吸納和認同道德規范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變外在規范為內在要求,做到反省自身,時時調整自己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追求。孟子主張:“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弊龅絿烙诼杉?,自發地剖析自己,才能不斷抵擋和化除外在誘惑的腐蝕,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

在當代,更多的人追名逐利,孟子提倡的大丈夫人格與當下所說的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毫不動搖,為國家為民族謀福祉的信念絕不動搖,為個人向善向上追求真善美的修養堅決不動搖意蘊相同。新時代,加強個人道德修養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以實際行動磨煉意志。

四、結語

進入新時代,廣大青年應以優秀文化涵養自身,增強民族精神的認同感,豐富自身精神世界,成為有民族歸屬感的人。同時,深入學習孟子思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傳統文化最大限度地融入現代生活,當好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和傳播者。

猜你喜歡
大丈夫儒家思想孟子
磨刀不誤砍柴工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大丈夫
手抓飯,真的大丈夫?
儒家思想與書法
從“三吏”“三別”看儒家思想在杜詩中的滲透
儒家思想與學佛感悟
略論儒家思想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何為大丈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