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衣人生 錦繡百年

2023-09-05 02:03李振村
閱讀時代 2023年9期
關鍵詞:張立刺繡母親

李振村

看過馮驥才《俗世奇人》的讀者,想必都對書中的天津老手藝人印象深刻。比如泥人張、刷子李、蘇七塊……那個年代,出名的手藝人都被人起了外號用以表明其技藝精湛。

當時的天津,還有一位“線兒張”,就是以刺繡聞名的張貴?!熬€兒張”的手繡戲衣,深受馬連良、譚富英、尚小云、荀慧生等名角的喜愛。

20世紀20年代,“線兒張”的順興號開拓東北市場,在沈陽成立了“老恒泰戲衣莊”,店里同樣是京、評劇名角云集。

沈陽市非遺項目張氏戲衣的第三代傳承人張立,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早就為母親錄制了七部口述歷史,而且,他籌備的張氏戲衣博物館也準備在今年開館。

張立說,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一是傳承,二是研究。為了讓戲衣莊能夠運轉下去,他在55歲的時候還出去打工掙錢。但關于戲衣的研究,現在并沒有成系統的書籍。不過,祖輩留下了大量的戲衣圖樣,他準備在此基礎上整理出來,更好地傳承下去。

從宮廷繡工到“線兒張”

張立的母親96歲了,已經有些糊涂。幾年前,在母親還思路清晰的時候,張立買了攝像機,花了幾年時間把母親的回憶記錄下來,“多數是母親的親身經歷,還有一部分是母親復述的奶奶的回憶”。

張立的爺爺張貴生于1877年的天津武清。七八歲的時候,張貴因為家里受災被京城的一位先生相中帶到北京一家京繡作坊做學徒,后來又成了宮廷繡工。

1900年,張貴回到老家武清,因為有著精湛的宮廷手藝,于是就在天津成立了順興號繡花作坊。后來又與義盛洋服店東家王錫山合作,開始制作繡花成衣,天津幾家大百貨都去他那拿貨。

都知道刺繡曾是江南的傳統技藝,蘇州就號稱有“十萬繡娘”。而北方的刺繡與南方最不同的地方,就是繡工都是男的,最多的時候,張貴的刺繡作坊里有30多位男繡工?!半m然說核心技藝輕易不傳外人,但是一般的還教,沒有徒弟,自己哪里干得過來?!?/p>

因為戲曲藝術在民間的繁盛,張貴開始制作戲衣,也因此出了名,被稱為“線兒張”。張貴與王錫山共同制作的一件金絲龍袍的戲衣,就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張立介紹說,在1983年出版的《中國戲曲志·天津卷》上對此也有記載。

南謝、北尹、關外張

隨著張氏戲衣的聲名遠揚,關外的買家也越來越多。1924年,張貴派長子張慶順在沈陽北市場開設了分號“老恒泰戲衣莊”?!爱敃r,我們家出了幾位繡工,王錫山家出了一位裁縫?!?/p>

“老恒泰”一開張就火了。但一件精心制作的戲衣,要經過下料、畫樣、過粉、配線、刺繡、裁剪、縫紉等二十多道繁復的制作工序,“活根本干不過來??墒俏覀兗疫€是以天津、北京為主,于是王錫山又自己派人張羅,就在‘老恒泰邊上開設了‘王恒泰戲衣莊。當時王家派的人就有我師父陳道渤”。

1950年,因為張慶順病重,張立的父親張慶德帶著全家來到沈陽接管了“老恒泰”。

張立手里有好多本沈陽市文化局在20世紀50年代出的《戲劇》雜志,里面的名家名角身上的戲衣,大半都是出自張慶德之手。

當時紅遍東北的唐韻笙,就指定張慶德為其設計制作戲衣。韓少云、花淑蘭、筱俊亭,是當時評劇旦行六大流派中的三位名角,也是張立家中的????!爱敃r戲衣設計大師就有南謝、北尹、關外張的說法,可見業內對父親技藝的肯定?!?/p>

1954年,“老恒泰”公私合營成立了藝新刺繡生產合作社?!拔腋赣H就是合作社的頂梁柱,當時一個月工資115元,含國務院技術津貼15元,”張立說,“1955年,我國軍銜制出臺,我父親他們接到秘密任務,給元帥服的肩章做穿綃,就是負責肩章刺繡的部分?!?/p>

1979年,退休后的張慶德代表張家的“老恒泰”,找到張立的師父陳道渤代表“王恒泰”,雙方合作成立了中街老王恒泰戲劇服裝廠。那一年,張立16歲,他的人生也就此改變了。

業務接待可是業內“大拿”

由于父親母親、哥哥姐姐都是從事戲衣這一行,張立從小就生活在色彩斑斕的戲衣世界里,耳濡目染之下,小學時的他“天天就趴在炕上,臨摹各種圖案紋飾”。不過,父親卻一直不讓他從事這一行,“總是說我不行,不讓我干”,后來張立才明白,父親是覺得干這行太辛苦了。

老王恒泰戲劇服裝廠成立之后,因為一開始缺人手,于是張立開始在父親成立的廠里做學徒,學繪圖、刺繡、制作技藝。

“為了向父親證明我行,白天在店里看父親和師父畫樣,晚上我就不下班照著他們的圖紙臨摹設計,啥時候打更的來攆我,我才走,”張立說,“師父陳道渤看我這么用功就總帶我去劇院看戲,講解舞臺上每個‘行當身上的穿戴,以及配套的盔帽、把子、鞋靴等的穿戴,還經常帶我去后臺看箱官怎么管理衣箱。所以借此機會也認識了不少名角,了解了每個角的服飾特點?!?/p>

當時,張慶德負責設計畫樣,師父陳道渤負責業務接待,張立除了負責描圖、刺版、刷樣外,還要兼顧賣貨和發外件加工?!拔揖褪窍矚g學習,每次各個工種的手藝人們制作時,我都會用心地看人家怎么制作,然后嘗試?!背藨蛞?,張立也逐漸了解了整個戲曲服飾相配套的各個工藝環節。

1989年,因為勤奮好學肯鉆研,張立不僅成了戲曲服飾“百事通”,也負責起了戲裝廠的業務接待。這個業務接待可不是端茶倒水,而必須是業內的“大拿”?!翱蛻粢徽f要演什么戲,馬上就能告訴他需要什么服飾,用什么材料、用什么紋飾、刺繡用什么顏色等?!?/p>

20世紀90年代末,張立為沈陽故宮制作慶典的服飾和鑾駕。因為九龍傘的紋樣太大,他就趴在客廳的地上畫。當時身患疾病的父親就坐在沙發上看著他畫,“看了一會兒感覺哪不對,就跟我要筆??墒撬麑嵲谑钱嫴粍恿?,試了幾次就把筆甩在了地上。我就跟他說,放心吧,我會設計好的”。

55歲帶著母親去打工

1997年,恒泰戲衣莊在張立的操持下再一次開張。2015年,歷經百年風雨的“張氏戲衣”被認定為沈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北的戲衣市場不景氣,怎么能把學到的手藝發揚光大,把百年字號經營下去?張立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一件制作精良的手繡戲衣,市場價格可以達到三四萬元,看起來很高吧,可是,這一件幾百萬針才能繡出的戲衣,需要一個熟練的手藝人干上大半年之久。

張立在55歲的時候突然作出了一個決定,他對戲衣莊的員工們說:“你們在沈陽堅持下去,我出去看看有沒有出路?!彼肴タ纯赐馐⊥卸际窃趺唇洜I的,同時也檢驗一下自己的業務能力。這一出去,張立就被浙江一戲裝廠高薪聘為了總顧問?!拔抑?,他們最需要的就是裝在我腦子里的戲衣的傳統圖樣、配色、刺繡針法和制作工藝。我也沒有藏私,因為在文化傳承方面我們是需要共同承擔責任的?!?/p>

張立說,去了南方才知道,那邊地方戲的戲衣市場很是紅火,生產的戲衣價位適合不同的用戶?!拔胰サ牡谝荒昃蛷募y飾和刺繡針法及配色上做了調整和規范,產品得到了大戲種行業內的認可?!?/p>

第二年,因為放心不下母親,張立回到了沈陽,但廠家老板又親自來請,于是張立帶著母親一起去了浙江,一走就是五個年頭。

“我在籌建張氏戲衣博物館,”張立說,“父親留給我兩大箱的戲衣圖樣手稿,師父留下的也有,他們風格各異,還有近代有記憶的實物,充分表現脈絡的一些文史資料,這些是真正的傳承。我正在整理之中,準備出一本傳統戲衣圖譜,讓后來者有古可考,有跡可循?!?/p>

因為戲衣制作工藝過于繁復,品類繁多,一個學徒至少要花三年時間才能入門,而要學到全活十年也未必能出師。后繼無人的尷尬處境并非戲衣獨有。張立說,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找到一位合適的傳承人,要懂得傳統文化,也要懂現代的時尚設計。喜歡這個行業的人,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與恒泰戲衣莊聯系,共同開啟一段新的傳承之路。

(源自《遼沈晚報》,王傳生薦稿)

責編:馬京京

猜你喜歡
張立刺繡母親
貴州劍河 多彩刺繡添技增收
清新唯美的刺繡
李雅華:精美的石頭能“刺繡”
陪你半程
陪你半程
給母親的信
刺繡新生
信任
果園姑娘
悲慘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