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代軍校學員思政教育新生態的構建探索

2023-09-06 08:29劉俊玲徐文建孫仙紅
成才之路 2023年24期
關鍵詞:生態系統軍校信息時代

劉俊玲 徐文建 孫仙紅

摘要:信息時代背景下,軍校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及功能進行再認識,以符合時代發展與民族復興的內在訴求,從宏觀視域出發構建新的思政教育生態系統,避免教育陷入功利化、片面化泥潭。文章運用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反思信息時代對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并結合軍校學員思政教育的實際情況提出構建思政教育新生態的有效策略,以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為國家培養優秀的強軍人才。

關鍵詞:軍校;思政教育;信息時代;生態系統;構建;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4-0021-04

思政教育是教育系統的核心內容之一,起著政治導向、思想啟蒙、文化熏陶等作用,其能夠運用哲學思想和政治、法律、道德思想等知識促進受教育者的自覺、全面發展[1]。在軍校思政教育工作實踐中,思政教育并不局限于思政理論課教學,思政教育已經與其他不同學科教學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機的教育生態系統,滲透在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從教育生態學視角研究軍校思政教育的創新路徑與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教育生態學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在教育生態學視域下,思政教育生態既是大教育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其自身也形成了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思政教育具備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在結構上具備多樣性的特點,在功能上發揮著專業教育無法取代的整合功能[2]。

從結構上看,思政教育具有生態系統多樣性的特點。思政教育工作涵蓋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等領域,思政教育的知識覆蓋面不局限于某一領域,廣泛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歷史、心理學等領域,眾多領域專業知識的融合運用形成了思政教育的多樣性[3]。在思政教育生態系統內,不同學科可以實現資源互換與能量交流,立體嵌扣形成穩定復合的知識體系,推動受教育者不斷充實知識內容、豐富思維方式,突破自身認知的邊界和深度。思政教育系統的多樣性決定了軍校必須厘清內容的主次和優劣,以核心主流觀念對多樣性觀念進行協調統一,形成交融匯通的思政教育文化體系,保證思政教育的科學性與先進性[4]。要緊緊圍繞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把握多元文化的發展形勢,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從功能上看,思政教育系統內在要素的良性互動能形成穩定結構,使思政教育可以跨學科兼容,發揮著模式維持的作用。在微觀層面上,思政教育立足于受教育者內在心理需求的滿足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致力于推動受教育者的健康全面發展;在中觀層面上,思政教育關注受教育者規范、價值觀等觀念的習得及內化,形成權利義務的行為模式,有助于構建穩定和諧的社會關系;在宏觀層面上,思政教育為社會行動提供基本依據和目標,引導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社會交往關系,合理內化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促進文化自覺和價值傳播,從而形成健康的社會文化[5]。由此可見,軍校思政教育工作既要關注軍校學員的個體成長,也要積極營造健康和諧的文化環境,才能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在行為范式、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二、信息時代對軍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首先,軍校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從網絡渠道獲取豐富的教育資源,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信息時代萬物皆媒,依托信息技術構建形成的高速度、大信息量、多樣性傳播的網絡環境,可以實現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高頻互動。這能夠為思政教育提供跨邊界的海量教學資源,及時補充最新的素材內容,保持思政教育內容的動態更新,增強思政教育的時效性與吸引力。

其次,信息技術在傳播速度、覆蓋范圍、傳播形式等方面具有巨大優勢,能夠推動思政教育工作的理念與模式革新,為思政教育形式創新提供技術支持。信息技術極大地豐富、方便了學員的學習和生活,軍校思政教育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思政教育形式,使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有更加靈活多樣的選擇,并依托網絡平臺實現學員自發參與,真正使思政教育全面介入學員的日常生活。

再次,網絡文化的復雜多樣和浮躁務虛易使學員受到思想侵蝕,弱化思政教育的權威性,這就對軍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搭建的公共空間屬于弱關系形成的匿名性開放空間,有時一些不良信息充斥其中,試圖對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造成沖擊[6]。尤其依托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精準營銷增強了網絡文化對個體的針對性灌輸,加大了學員通過網絡獲取多樣化優質資源的難度,會使學員的思維、眼界受限[7]。對此,軍校對信息時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既要有足夠的重視,也要清醒認識到信息時代帶來的沖擊,積極推動思政教育理念與模式創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努力構建主次分明、合理平衡的文化環境,牢牢守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三、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態的有效策略

1.科學搭建思政教育文化新生態

思想意識是行動的先導,軍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思政教育新生態構建。在教育生態學視角下,軍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形成多元、穩定的文化體系,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推動多元文化的協調發展,從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和外來文化中汲取精神養料,促進內部要素的平衡與互構。思政教育工作要基于先進文化開發思政教育資源,構建豐富的教育內容體系,以優質教育內容保證思政教育質量[8]。

首先,軍校思政教育工作要以黨的先進理論為指導,適當引入和展現其他類型的文化內容,推動思政教育的深入發展,筑牢學員的思想根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政治思想的內核,思政教育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體性,同時兼顧展現其他優秀文化。面對網絡環境中一些不良文化對學員的思想侵蝕,軍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須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將其作為學員思想和行為的指導依據,并從其他文化中挖掘優秀的文化元素,引導學員實現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思想內化與行為體現,培養家國情懷、使命意識、奉獻精神,充滿正能量地走向未來。

其次,軍校思政教育要從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和外來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積極營造文化反思與創新的環境,努力構建思政教育新生態的多元文化體系。文化處于不斷的演變發展之中,不同文化中蘊藏著豐富而寶貴的價值。對于思政教育工作來說,傳統文化中凝聚著民族生命力,現代文化中有新技術、新制度的優勢,西方外來文化中既有巨大的理論缺陷也有明顯的技術優勢[9]。這些文化共同形成一個深刻、復雜的思想世界,對其進行理性分析,可以使思政教育汲取世界文化中的優秀成果和經驗教訓,在不同文化的激蕩中推動思政教育的與時俱進。以網絡文化為例,軍校思政教育既要看到網絡文化中的不良內容,也要深入挖掘網絡文化中優秀的現代文化內容,如開放、共享、平等、扁平化等理念,用其充實思政教育內容,使思政教育工作更貼近學員的生活實際,拉近思政教育與學員間的距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對學員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再次,軍校思政教育要突出軍校的特殊性,關注學員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和需求,努力開發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教育資源。軍校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思政教育的特殊性,教師在工作中不僅要關注學員的思想動態,還要關注國際國內政治形勢和經濟、文化環境。對此,軍校應以先進文化為指導,不斷豐富和完善思政教育內容,建立具有軍校特色的思政教育資源庫,推動學員信息庫、多媒體資源庫等方面的建設,保證思政教育資源的及時更新和持續優化。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思政教育資源庫建設要立足于對軍校學員的充分調查,準確把握學員的心理特點和學習需求,再結合社會發展現狀,通過網絡渠道廣泛搜集貼近學員生活的素材,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以保證思政教育內容的真實性、時效性。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素材進行加工處理,運用多媒體形式對思政素材進行直觀、生動的呈現,以增強思政教育內容的形象性、趣味性,提升思政教育對學員的吸引力。

2.大力打造思政教育隊伍新生態

構建思政教育新生態,要依靠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這要求軍校必須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努力提升思政教育主體的素質能力水平。

一方面,思政教育主體隊伍建設要致力于教育者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思政教育主體隊伍的生態建設具有“木桶效應”,教育者不僅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還要重視自身的言傳身教,全面提升個人能力與影響力。教育者的知識儲備、師德風貌、教學風格都對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有一定的影響,這要求軍校教職員工要加強學習與交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軍校要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僅讓思政教師之間交流分享教育成果,還要讓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進行互動??梢杂伤颊處熤笇I教師掌握思政教育的理論和方法,推進專業學科的課程思政建設,使思政教育全面滲透到各專業各學科的教學工作中。每個教師都有獨特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可交流分享彼此的經驗,探討如何更有效地開展思政教育,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處理學員問題,將思政教育滲透于軍校學員的日常生活中,使學員自覺接受真善美的思想熏陶,并在實踐中提升學員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的知識技能,還要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深刻理解信息時代對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思政教育內容、途徑和方式的創新[10]。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抓住學員的特點和需求,在內容編排等方面認真聽取學員的意見,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學會運用年輕化、網絡化的思政語言,主動采用更加生動趣味的教育方式,使思政教育更加細膩自然,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育人功能。

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主體隊伍建設要立足于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軍校要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注重教師的培養與任用,確保教師隊伍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信息時代思政教育工作有整體認識與細膩把握,能夠利用專業知識分析現實問題,運用正確方法巧妙解決問題。在做好人才引進與培養工作的基礎上,軍校要對人才資源進行合理化配置,充分發揮現有師資的作用。比如要考慮教師資質、年齡、學歷等方面的科學搭配,將年輕的教師與有經驗的教師交叉分配,使他們在共同備課和工作交流中可以相互帶動,進而提升他們的協同發展能力。

3.全面構建思政教育環境新生態

為了進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軍校需要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實現以環境育人。育人環境建設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思政教育對學員的學習和生活進行全面的滲透。這里的教育環境主要指軍校思政教育系統內部的精神氛圍和物質條件,分為校園環境和網絡環境兩個方面。

校園文化建設要立足于軍校實際,彰顯自身特色,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軍校要以強軍目標為引領,營造兵味、戰味濃厚的校風學風,使學員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物質文化建設方面,要注重校園的合理規劃,可以采用張貼英模畫像、文化標語等方式,營造濃郁的軍事人文氛圍。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一是軍校要堅持用主旋律引領正確方向,從辦學理念、校史中提煉校風校訓,傳承本校的光榮傳統,用自身的文化特色調動學員的學習、生活熱情,增強學員的愛軍精武意識和使命擔當精神。二是軍校要形成先進的制度文化,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以制度教育人、培養人。制度建設要遵循生態教育規律,尊重學員的個性發展與多元化需求,通過搭建科學完善的制度體系為學員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增強學員對學校工作的認同感,贏得學員對思政教育工作的肯定與支持。三是軍校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將思政教育成效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對為思政教育作出特殊貢獻的教師和表現優異的學員進行表彰與獎勵,以發揮榜樣模范作用,增強教師與學員參與思政教育的熱情,為思政教育新生態增添活力。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軍校還要重視網絡文化的優質生成,積極通過網絡構建思政教育新生態。一是軍校要建設思政教育的主題網站,在網站上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立場方面的資源,并及時更新國防安全等方面的資訊,以方便學員學習理論知識、了解時政信息。同時,軍校要積極推進網絡信息庫建設,從海量的網絡資源中篩選出符合軍校學員需求的優質教育內容,用先進的思想武裝學員的頭腦,用有趣味性的內容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二是軍校要善于利用新媒體渠道和技術手段,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傳播健康的網絡文化,并針對熱點話題進行模塊分組討論;借助網絡調查問卷廣泛聽取學員的意見,關注學員的思想動態,并采取針對性措施糾正少數學員的不良思想傾向;開展形勢政策、軍事知識、法律知識等方面的網上競猜、競賽活動,通過網絡分享微課、直播教學等新興方式,增強思政教育的開放性、互動性。三是軍校要建立長效的網絡管理機制,密切關注網絡輿論環境的動態變化,引導學員主動抵制網絡上不良信息的傳播,共同營造健康的網絡生態環境。軍校要采取必要的網絡監管措施和防護手段,及時改變管理策略與宣傳方式,牢牢把控住網絡輿論的主動權,以發揮網絡的正向導向功能,對學員進行正面教育,不斷增強學員對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

四、結語

一個健康、穩定的教育生態系統,既是提升思政教育實效性的有力保障,更是推動社會文化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對思政教育系統的生態學分析,是將軍校思政教育工作視為一個內部因素相互作用、影響的動態過程,有助于突破原有理論范式的限制,推動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在軍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秉承生態學的思維理念,動態看待思政教育的發展與創新,深刻認識到信息時代對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思政教育工作者還要積極轉變思想認識,創新工作方法,努力構建適應時代需求的思政教育新生態,使思政教育綻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強國復興偉業輸送理想信念堅定、練就過硬本領的強軍人才。

參考文獻:

[1]景僉,楊青.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話語生態及其治理[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2,38(12):4-6.

[2]夏遠鳴.思政教育文化生態演變的歷史視角分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6):109.

[3]石曉慧.基于校園文化生態場域的網絡思政教育模式探究———以安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1): 9-13.

[4]韓娜娜.新時期軍校學員思政教育創新實踐研究[J].大學,2021(48):116-118.

[5]盧靜棟.“思政元素”的內涵以及“思政元素”在軍校課程構成要素中所處的位置辨析[J].中國軍轉民,2021(17):61-62.

[6]王嬌.微傳播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媒介生態環境的變遷與發展[J].鄂州大學學報,2021,28(01):23-26.

[7]鄒佳.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態[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21(06):44-46.

[8]何松,鄒汪平.網絡文化語境下高職思政教育新生態構建[J].池州學院學報,2018,32(05):138-139.

[9]朱婷婷.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態的構建路徑[J].新媒體研究,2018,4(18):43-44.

[10]曹路,馮洲靜.新媒介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及其意義[J].理論觀察,2017(08):133-136.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Ecolo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ilitary Academy Student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Liu Junling, Xu Wenjian, Sun Xianhong

(Naval Submarine Academy,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266042,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military academies need to re understand the essence and func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internal dema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construct a n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cosystem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to avoid education falling into a utilitarian and one-sided quagmire. The article applies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ecology to reflect on the impac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proposes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a new eco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ilitary students, in order to fully leverag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outstanding military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Key words: military academ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age; ecosystem; build;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猜你喜歡
生態系統軍校信息時代
面對信息時代 成長的孩子們
統計工作如何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
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醫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態系統視角下:農村留守幼兒情緒問題的形成
軍校物語
我們是光榮的軍校教員
關于軍校講臺上話語自由度的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