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芻論

2023-09-06 05:25袁桂鳳
成才之路 2023年24期
關鍵詞:構建策略學習效果雙減

袁桂鳳

摘要:“雙減”政策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提出更高要求,語文教師要想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就要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認知效率,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在“雙減”背景下構建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可采取以下策略:精心設計課前活動,激發學生求知興趣;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優化作業設計,鞏固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認知效率;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4-0093-04

語文教師要想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要求,就要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能夠根據生本教學理念的指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探索語文知識的積極性,以此來提升學生探究語文知識點的質量,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果。教師還需要通過優化課前預習活動和課后作業設計的方式,降低學生語文學習難度,緩解學生自主求知壓力,使其能夠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各類認知活動中,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雙減”背景下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進行論述。

一、“雙減”背景下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

在“雙減”背景下,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案的設計,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增強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案的科學性、適用性。為達到這一要求,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由易到難地設計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提升學生主動求知的積極性。

2.啟發引導原則

為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要求,語文教師要堅持啟發引導原則,使教學活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引導學生找到學習方向和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雙減”背景下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1.精心設計課前活動,激發學生求知興趣

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提升班級學生課前預習的質量,讓他們在課堂正式學習之前就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且利用趣味性的預習內容和探究性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興趣,從而提升預習效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做鋪墊。

(1)采用微課視頻,啟發學科思維。學生年齡比較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更容易被一些直觀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語文教師可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制作預習視頻,利用動態化的影像調動學生主動探索語文知識的興趣,啟發學生語文學科思維。在制作預習視頻的過程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科知識點,把重點和難點知識用影像、圖片、符號和圖表的形式展示出來,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能夠快速地了解這部分內容,并且有意識地運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分析和探究。

以語文統編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朱德的扁擔》教學為例,語文教師要想讓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體會文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優秀品質,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為學生制作預習視頻。教師可把井岡山會師、山高路陡、儲備糧食等相關的情景制作成二維動畫,并在動畫中重點講解“會師、圍攻、儲備、根據地、粉碎、草鞋、斗笠”等關鍵性詞語,幫助學生認識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同時,預習視頻要重點突出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挑糧的情景,讓學生感受朱德同志生活簡樸、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德。朱德同志不是一名普通的戰士,而是這支隊伍的軍事指揮官。白天,他和戰士們一起下山去挑糧;晚上,當戰士們進入夢鄉,他還在昏暗的油燈下查看地圖、研究敵情,制訂作戰計劃,經常工作到天亮,十分辛苦。學生看完視頻后,不僅能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還能受到感染和啟發,能夠感受到戰士們非常心疼和關心朱德同志。

(2)設計懸念性問題,激發求知欲望。良好的課前預習尤為重要,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特別是在“雙減”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關注預習環節,利用一些趣味性、懸念性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并且將預習環節與課堂教學環節聯結起來,為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創造條件[1]。語文教師可通過設置一些趣味性、懸念性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學生預習效果。

以語文統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剃頭大師》教學為例,教師可設計懸念性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理解。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學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讀了課文之后,你覺得哪些詞比較重要?它們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為了讓學生對作者及寫作背景有所了解,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本文作者是誰?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作這篇文章的?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課文寫了小沙的哪幾件事?你可以用幾句簡短的話來概括課文或者復述課文情節嗎?課文中所指的“害人精”是誰?小沙為什么要稱他是“害人精”?作者為什么把童年寫得如此有趣?你有什么看法?以上這些問題,既有概括性的,也有具體性的,可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打下基礎。

2.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1)改善師生關系,加強課堂互動。語文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改善師生關系,改變學生對自己的看法,轉變學生對語文知識認知的態度,使他們能夠對知識探索產生更大的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求知效率。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幾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對知識內容的講解上,而忽視對學生學習狀態的關注。學生也會因為受到固有思維的影響,對教師產生畏懼感和排斥感,很少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進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改善師生關系,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要用平等的眼光面對他們,用友善的語言與他們進行互動交流,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關心,提高他們與教師互動的默契度,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2]。

以語文統編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文具的家》教學為例,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本課要求學生學會13個生字,分清平舌音、翹舌音,會使用前鼻音、后鼻音。為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和寫法,教師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比如,在講解“平”字等后鼻音漢字的讀音時,教師可設計“朗讀模仿比拼”活動。具體操作流程是:教師先朗讀一遍,然后找幾名學生進行模仿,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評選出與老師發音最接近的學生。這種教學方式,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提高學生與教師的默契度。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編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探索漢字知識的興趣。比如,教師可創編這樣的謎語:一個小巨人,左手拿塊鵝卵石,右手拿塊靈璧石。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個小巨人是哪個漢字呢?有的學生回答是“辦”字。這時,教師要對學生提出表揚,并讓其說出自己是如何猜到這個漢字的。教師的表揚和引導,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和尊重,有利于改善師生關系,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與教師的互動交流中。

(2)創設學習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小學生天性活潑,自我約束能力還處于逐步形成的階段,因此經常會在課堂上出現走神溜號的現象,影響學習效果。教師可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創設豐富有趣的學習情境,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學習情境的創設有多種方式,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課文所描寫的內容投影到大屏幕上,借助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對語文知識的探索過程中,提升課堂認知效率。此外,教師可通過美化班級環境的方式,給學生打造沉浸式、多樣化的學習場景,讓他們在眼睛能夠看到、伸手能夠觸摸到的環境中加深對課文內涵的理解與感悟,進而提高知識學習的效果[3]。

以語文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盤古開天地》教學為例,教師要想讓學生快速地進入知識探索狀態,迅速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就可以利用動畫視頻創建學習情境。教師先將盤古劈開天地、創造世界的故事制作成動畫視頻,然后將其投影到大屏幕上,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創設學習情境,不僅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他們的思維引入到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與探索之中,還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學生課堂認知效率,減輕學生語文學習壓力。

(3)演繹故事情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方式通常都是從觀察和模仿開始的,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指導學生演繹故事情節,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其在充滿興趣的演繹過程中更加扎實地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課堂學習質量。在語文教材各類文本中,文學類文本具有生動性和故事性,其生動的故事情節比較適合演繹。因此,語文教師可借助教材中的文學類文本,指導學生演繹其中的精彩故事情節。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文本中的故事情節生動形象地演繹出來。在演繹故事情節的過程中,學生模仿能力、表演能力能夠得到鍛煉,學科素養能夠得到提升,同時能夠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以語文統編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草船借箭》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對其中精彩的故事情節進行演繹,以此來加深他們對課文的印象,提升他們對文章內涵的感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體操作流程是:教師要先讓學生分別扮演曹操、劉備、諸葛亮、魯肅、孫權、周瑜和雙方的將士,再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自行創編故事內容,設計演繹方式,如利用哪種事物替代弓箭,諸葛亮與劉備的對話內容是什么,如何表現曹操的性格特點等。學生通過想象和聯想,創編了故事內容,設計了演繹方式,經過多次排練后,在課堂上進行了演繹,并獲得了好評。其他學生可根據表演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了解諸葛亮、周瑜、曹操、劉備等人的性格特征,并且能夠對故事進行講述。語文教師通過設計情境演繹教學活動,不僅改善了學生語文學習方式,改變了他們對語文課堂的印象,還激發了他們的表演欲望,提升了他們分析知識點、理清文章脈絡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開展分層教學,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學生受學習習慣、認知水平、思考方式、學習態度等因素的影響,會形成不一樣的認知能力,會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教師如果采用統一式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就會使一部分學生難以跟上教學進度,增加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的壓力,同時,也可能會阻礙一部分學優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進而影響他們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語文教師要想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課堂授課效率,就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開展分層化語文教學活動[4]。比如,教師可先把學生分成A層學優生、B層中等生和C層學困生三個層級,然后根據每個層級學生的具體認知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例如,針對A層學生,語文教師可給他們設計一些具有拓展性的認知活動,這樣既可以借助新穎的學科知識調動他們自主求知的積極性,還能開闊他們的語文視野;針對B層學生,教師可給他們設計一些能力強化型認知活動,如文章解析、內容概括、邏輯梳理、內涵感知等,以利用這類有一定難度的認知活動,鍛煉他們的學科綜合素養,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針對C層學生,教師可給他們創設一些基礎性認知活動,如語句仿寫、詞語造句、情感探尋等,利用文章默讀和細讀的方式鍛煉他們的語文思維能力,增強他們的語文認知水平。

以語文統編版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那個星期天》教學為例,語文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創建層次化課堂授課活動,以此來滿足班級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減輕學生的認知壓力。例如,對于C層學生,教師要讓他們默讀課文,找出“蟻、揉、媚、搓、叨”等15個生字,知道每個漢字的讀音、字形和意思,并且能夠運用“明媚、耽擱、綻開、驚惶、依偎”等詞語造句;對于B層學生,教師要讓他們理清文章的寫作脈絡,總結出“我”這一天的心情變化;對于A層學生,教師要讓他們把《匆匆》和《那個星期天》結合在一起進行對比閱讀,找出這兩篇文章在情感表達方式上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并且通過找尋其中的重點詞句,掌握人物內心情感的描寫方法,提高語文寫作能力。教師通過設計層次化的教學方案,不僅能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實際求知需求,還能有效減輕學困生自主探索語文知識的負擔,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的信心和動力,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

3.優化作業設計,鞏固學生學習效果

合理的語文作業布置是提高語文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語文教師為降低學生課程作業完成的難度,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效果,可結合教材知識點設計項目合作類語文作業。在“雙減”背景下,語文教師不僅要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還要設計科學合理的語文作業,在減少作業量的同時,增強作業題目的典型性,提升作業題目的價值,使學生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增強對語文知識點的鞏固效果。為達到這樣的目標,教師要對作業設計進行優化,多設計一些實踐類的合作型課程作業,讓學生通過合作互助、親身體驗的方式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鍛煉知識運用能力,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5]。

以語文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夜間飛行的秘密》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合作實踐類課程作業,利用實踐操作活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探索精神,提升他們主動觀察、主動研究、主動求知的興趣,并借此鍛煉他們自主查詢信息資料的能力。例如,教師可布置“越野車的跳躍原理”“飛機外形的設計思路”“危險探測儀的誕生過程”等合作實踐類作業,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組成合作小組,并選擇其中一個問題進行探索。這樣的課程作業不僅能改變學生對傳統書面作業的印象,降低他們鞏固知識的壓力,還能使語文教學得到一定意義上的升華,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能夠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強化認知體驗,并借此收獲更加豐富的生活閱歷。與此同時,教師也能借此鍛煉學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他們的語文知識應用水平,進而使課程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結語

“雙減”政策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提出更高要求,語文教師要想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就要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認知效率,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語文教師要進一步改善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通過巧妙地設置課前預習內容,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優化課后作業設計,降低學生探尋語文知識、解析語文知識、鞏固語文知識的壓力,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語文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乙靜.立足生活,享受語文———讓小學語文課堂植根于生活的土壤[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22,38(04):68-69+72.

[2]趙玉霞.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基礎教育論壇,2021(31):16-17.

[3]羅明嬌.重視學情提高效率———芻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8):173-174.

[4]朱宏瑜.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山西教育, 2022(06):21-22.

[5]尤美玲.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策略初探[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 2018,34(04):50-51.

Discuss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Efficient Chinese Classroo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Reduction"

Yuan Guifeng

(Shanghang County Chengdong Primary School,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200, China)

Abstract: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want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requirements, they need to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nhance students cognitive efficiency, and build an efficient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n efficient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reduction", teachers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carefully designing pre class activiti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nnovat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s to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optimize homework design and consolidate learning outcomes.

Key words: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fficient classroom; construction strategy; cognitive efficiency; learningeffect

猜你喜歡
構建策略學習效果雙減
“百詞斬”對于大學英語四級詞匯學習效果的實證研究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蓮心寶寶有話說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淺議如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