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人文社科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創業教育模式研究

2023-09-10 05:42俞師
大學 2023年7期
關鍵詞:社科競爭力人文

俞師

(廣西醫科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1)

近年來,隨著高校實行擴招政策,高校畢業生的數量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莘莘學子有機會進入高等學府,教育已經邁向了大眾教育階段。而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當前各種大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創業大軍也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發展迅速,但是隨之而來卻暴露諸多問題,創業教育在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存在很多的不足與問題,而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創業教育更是存在被邊緣化的艱難處境。高校創業教育長期形成了培養著力不均,理工科占有優勢資源的狀況[1]。本研究引入“核心競爭力”的理念,“核心競爭力”最初誕生于商業界領域,是企業管理過程中慢慢發展的詞語。1990年,哈默爾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文章中正式提出并將其定義為企業將自身的技術優勢作為基點,通過規范的生產經營、科學的組織管理,實現技術優勢功能的最大發揮,形成企業在競爭環節中的優勢動力,是企業對資產管理和企業知識管理的一種完善[2]。本研究旨在國家高度重視創新創業、萬眾創業、支持大學生創業的背景下,實現人文社科專業學生個人發展、未來發展之路的突圍,旨在探索通過提高人文社科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讓創業教育真正凝練特色,培養具有明顯優勢、與眾不同的創業者。

一、構建人文社科專業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創業教育模式的重要意義

(一)有效促進學生就業

一方面,信息時代對從業人員提出了高標準高要求。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新型產業結構不斷涌現,傳統的低含金量的生產模式和簡單粗放的管理模式已被慢慢淘汰,不斷需要大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創業者。

同時,隨著企業和機構的改革,企業單位面臨嚴峻形勢,為了高效快速發展,常常采取精兵簡政的政策,裁員、下崗、轉業等情況大幅增加,就業隊伍日漸龐大,時代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只有高素質高水平的就業創業者才能在時代中不被淘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生眾多,需要凝煉核心特色才能與眾不同。隨著高校擴招,高校畢業生數量增多,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就業崗位與高校畢業生理想工作存在差距,人文社科專業大學生相比理工類學生更為嚴重,如果不考慮注重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不打造培養特色與特長,社科類專業的大學生將毫無競爭力,將給個人發展帶來巨大壓力,給社會發展帶來嚴重的壓力和不穩定因素。

針對人文社科專業大學生,為其構建核心競爭力創業教育模式,培養其生存的能力、創業的能力,以及更堅強有力地面對嚴峻社會挑戰的能力與素養,這既解決了學生的就業難題,也有利于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業者,從而促進社會的繁榮與穩定,也為社會帶來了和諧安寧與生機。

(二)有利于教育資源配置真正落到實處

教育資源的配置主要分為硬件和軟件,硬件主要是指環境建設、校園校貌等,明確社科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在校園硬件與設施上可以更有針對性,從環境的熏陶教育作用著手,避免盲目和過度浪費,軟件建設上也可以從信息的流通、師資建設、校風等方面進行改造,良好的人文氣息可以培養學生形成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生活情懷。通過科學合理定位,打造特色培養方式,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創業者,促使大學創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協同,促使學科專業之間、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協同育人。通過“創新”“創業”“教學”和“科研”等平臺,建成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有效機制,將高校師資、課程實踐平臺等資源投入關鍵要素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打造特色課程。

(三)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社會發展的普適性

創業教育可以界定為:一是進行從事事業、企業、商業等規劃、活動、過程的教育;二是進行事業心、進取心、探索精神、冒險精神等心理品質的教育[3]。

一方面,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培養提出的要求。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部分,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教育方式,創業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是在具體扎實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對各學科理論專業知識的延伸與加強,同時具有實踐操作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創業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具體化和升華,是學校培養人才與社會市場需求的接軌與橋梁,通過創新教育,大學生可以在學校接受專業知識后,能有平臺與機會得到深化、鍛煉、檢驗,將學校所學知識真正應用和實踐,大學校園對人才的培養也不再限于“象牙塔”,而是融入社會,真正實現大學教育的功能。

另一方面,構建核心競爭力的創業教育模式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社科專業學生在人文視野下,構建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創業教育模式,既注重傳統大學生專業技能“硬實力”方面,也重視人文素質“軟實力”。既培養了學生勇于開拓創新的膽量和勇氣,也轉變了學生就業觀念,變被動的接收知識、墨守成規的等待就業心理,到主動完善知識結構、鍛煉適應社會的能力,主動迎接挑戰,在就業人口眾多、就業率較高的社會,自主創業成為適應社會的重要生存方式,很多不景氣的單位、邊緣的地區和環境,企業人員稀少,而很多熱門的行業人員比例卻眾多,如果改變思維發現商機和契機,更有利于成為某個行業的弄潮兒,也更容易走在時代前列。

(四)有利于更新大學教育理念,創新高校學生培養模式

傳統的大學教育理念認為大學教育具是履行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的功能。其中人才培養就是旨在為社會培養合格的畢業生。高校無論是在管理體制、管理制度與運行制度等方面,均是以培養合格的畢業生就業者為出發點,注重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在開拓創新理論知識延伸方面卻還有欠缺。學生的失業看似是學生的問題,是社會發展的飽和,實際上是教育思想、教育手段、人才培養等與社會的脫節,因此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打通社會與學校之間培養的橋梁,讓高校教育特別是社科類教育不再是閉門造車,孤芳自賞。

加強創業教育,打造專業特色,更加明確培養的目標,創新高校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模式,加入實踐應用的互動環節,明確創業教育的培養宗旨與目標,旨在讓學生具有知識、能力、人文素養,具有一定的主動思考與生存的能力,培養學生積極的進取心,探索精神,開拓創新的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頑強的意志力、知識技能的轉化能力、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等。創業教育并不一定要求所有學生都去創業,而是培養學生具備一種無論是創業,還是從事別的工作,都具備獨立、主動、積極、善于思考的素質。

二、構建人文社科專業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創業教育模式的重要舉措

(一)開設扎實科學的人文素質專業課程體系及核心能力課程體系

社會科學專業更應該打牢固扎實的專業基礎,人文課程是人文素質教育的載體,設置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結合相關專業延伸開設必修和選修課程,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于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促進專業學習與人文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涵蓋求真、務實、創新的科學精神,蘊涵求善、求美、注重文化素質和理想人格的養成教育,這一教育過程即人文精神的構建過程[4]。

以廣西某高校人文學院為例,為了打造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在學校已開設的創業課程基礎上,還有計劃地實施精英素質提升工程,針對大學生急需的短板能力突擊訓練。學院連續開展了四屆“精英培養計劃”,在就業、實習、創業方面,顯著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該培養計劃以大三、大四學生為培訓對象,主要開設有公文寫作、演講禮儀、氣排球訓練三項課程。此精英素質提升工程由一線老師負責,優秀學長擔任助教。課題組成員在制訂核心競爭力培養方案后,先后邀請了學院教師、優秀輔導員,還有優秀學長、在校研究生等為學生授課。該計劃連續實施多屆來,課堂教學與課后閱讀、實練的結合,使學生短平快地速成說寫能力、運動能力等個人核心能力。

(二)開展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和講座文化活動

根據學校的專業特點、特色和定位,與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及學科特點、學科結構、教育資源相結合。

一是開設社團活動和講座文化活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就某高校的社科專業為例,以志愿服務、愛心奉獻、掛職鍛煉、支醫支教、考察調研為代表的社會實踐等,目前已形成“72小時公益活動”品牌活動。

二是扎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加強求職心理訓練和就業挫折教育。凈化人文素質和提升心理素質,使人平靜致遠、樂觀堅強[5]。創業就業過程中會面臨很多難以預料的挑戰,比起被動地適應社會,創業教育更充滿對未來的開拓,在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之外,還需要有強大的內心去面對未知世界的挑戰,學??梢越M織校內外專家開展求職心理訓練,通過講座、班級心理互動座談會等方式,以微博、微信、飛信、校園論壇、貼吧、心理熱線等多種途徑開展個體心理疏導服務。

三是充分發揮社團等組織的作用,打造品牌活動。如人文社科專業可以通過開展品讀分享經典著作、弘揚人文精神等讀書分享會等形式,讓人文專業學生更加熱愛中華傳統文化,更具有人文情懷,讓社科專業學生在創業中更具有專業特色。通過人文素質的培養,讓學生更加懂得先立德,再創業,在在未來的職場與生活中,講信用,講誠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成長與完善自我,提升核心競爭力。

(三)建立多元化、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教師提升人文素養,既具有專業知識、又具有創業能力,注重結構、層次、領域的多元化,即在校內選拔,同時又校外聘請,形成專兼職結合、數量充足、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質量較高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校內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選聘具有理念功底的教師。一般來說,高校教師居于“象牙塔”中,往往長于理知識,短于實踐應用的能力和經驗,這是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中最明顯的短板和不足,社科專業的教師在教育管理方面已經掌握了先進的教學法和內容,開設有針對性的創業課程,需要進一步在創業創新的理念、實踐經驗方面加以重點培養,因此可以選派教師前往一些大型企業掛職業或是到創業教育方面走在前列的高校進行鍛煉,鼓勵教師自主創業,增強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

另一方面,加強合作,組建一支靈活多樣教師隊伍,讓具有實踐經驗的成功創業人士作為兼職教師進行現身說法,從校外各領域聘請“創業導師”,聘請社會上一些既有創業經驗又有一定專業學術背景的人士來兼職教學和從事研究工作,特別是聘請成功的企業家作為創業教育的客座教授,加強創業教育的實踐性[6];將其對創業經歷、創業過程、成立企業后的管理模式和體制進行介紹,時間形式上相對其它課程形式變化自由,可根據兼職教師的時間進行講座式、授課式的教學,或者讓學生走進企業,深入了解創辦企業的運營形式,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從而增強學生信心,提高創業創新的知識與能力。

(四)建設以培養學生創業能力與核心競爭力的校園文化氛圍

一是校企合作,協同育人。以人文素質建設為平臺,大力開展學生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學校與企業共同舉辦各種競賽,提供擬就業和創業平臺,既鞏固學生專業知識,又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充分利用網絡的強大功能和力量。開辟網絡學習平臺,通過微博、微信等現代的信息聊天工具,鼓勵師生網上溝通、討論創業就業的發展前景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也可以通過網站、新聞等形式宣傳成功創業的同學、校友等,讓他們分享成功經驗,發揮榜樣的作用和力量,激勵學生奮發努力,積極向上。

三是通過校史館、宣傳欄、校報、校園刊物等渠道,廣泛普及創業知識,宣傳社科專業創業的精英,讓社科專業學生覺得創業并不陌生,也不遙遠,文科專業學生根據自身學科專業特點也可以打造出創業道路,開創出一片天地。

四是加強制度建設。加強制度文化的建設,確保制訂科學規范的制度以推進創業教育的進程,對于創新創業表現優秀、杰出的學生給予獎勵,扶持有創意、積極性高的學生進行創業,設置一定的創業資金,并把握導向,引導學生進行創新。

三、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等教育應對變幻萬千的世界時應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的策略,應時代之需,尊重人才,尊重學生的發展,不浪費人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人文社科專業作為專業學科門類中的一類,其本身并不存在優劣之處,根據學科的特點從課程體系、品牌活動、教師隊伍、文化氛圍方面進行優化。打造人文學科之特色,傳承人文精神之靈魂,鑄就人文學科之品牌,揚德育善傳播美好,塑真求實重能力,讓人文社科專業學生在市場經濟大潮下,能獨樹一幟,成為市場經濟浪潮中德才兼備的人才。

猜你喜歡
社科競爭力人文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人文紹興
日本競爭力
人文社科
誰來教“醫學人文”課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讓人文光輝照耀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