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人文素養培養方法和途徑

2023-09-10 05:42曾幼冰
大學 2023年7期
關鍵詞:英語專業中醫藥人文

曾幼冰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

一、英語專業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現存問題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方式普遍存在較為單一的現象,中醫藥院校的英語專業教學中也是如此。人文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如若醫學生的人文素養不足將會導致嚴重后果[1]。英語專業學生在學習專業內容過程中,如若學生的人文素養能力不足,意味著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素養不過關,同時人文素養教育不到位,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和人生發展。

目前在中醫藥院校的英語專業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教育仍存在很多問題,針對這種普遍現象,唯有探索其源頭,了解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人文素養培養不足的因素,方能有的放矢解決問題。

(一)人文素養教育意識不足

長期以來,人文和科學科技被放在對立的兩面進行比較和對待,在經濟科技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人們更偏重于科技帶來的發展,而忽略了人文的重要作用。英語學科長久以來被定義為工具型學科,人們只強調其作為一門語言工具和手段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英語語言本身所蘊含的豐富人文性。在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教學中,受教學范圍有關醫學科學性偏重的影響,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都片面強調語言學習的知識性和工具性,過度強調專業技能的提升,英語語言和課程中包含的人文知識只是被作為應試內容死記硬背,忽略了英語學科的教育價值和內涵,忽略了英語學科中人文精神、人文思想、情操陶冶和人性教育等此類人文素養教育核心價值和目標。這種只注重內容的機械傳授,不注重本質和方式的人文素養教育理念,顯然不符合學生素質培養和素質教育的需求,也無法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更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只有意識到在中醫藥大學英語專業教學中的人文素養培養存在不足,才能著手改變這種現狀,努力實現將英語專業教學工具性價值向教育性和人文性價值的轉變。

(二)人文素養教育模式守舊

中醫藥院校的英語專業教學中,很大程度上仍然延續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填鴨式教學方式,首先背離了人文精神的核心——以人為本。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關注知識輸出的教學模式,無法讓課堂呈現出活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間接導致學生缺乏課堂參與度,無法發揮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次,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實現英語知識的有效傳授,無法發揮英語課程的優勢和特點,不利于學生英語語言的學習、英語技能的提升和創造性思維的形成,更無法將英語和英語課程中的豐富人文知識、人文精神、人文方法和人文思想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正如Ronald Barnett在其著作中總結:“如果高校培育出來的學生只會運用學科內部的標準去衡量事物,那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高等教育?!保?]對學生而言,落后的教育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個人素養能力培養多樣化,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實踐交流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對教師而言,只關注教材知識和應試教育,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課堂氛圍沉悶,教學熱情因此受影響,也無法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進行調整,更遑論創新教學模式以促進教學的有效發展。

(三)社會價值取向有功利化傾向

隨著社會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社會上呈現出一種普遍追求物質發展的浮躁現象,受這種現象的影響,學生在專業選擇和學習態度方面也存在功利性傾向,學生們注重課程的使用價值和工具價值,在學習過程中將過多的精力投入到有短期結果呈現的各類測試中,對于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升和人文素養培養缺乏自覺培養意識及適當引導。除了單方面追求學習成績以外,相對于培養自身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學生更注重教育在社會中的轉化價值,也就是教育的經濟回報。比如大量大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只關注本專業的職業價值和就業前景,忽視本專業學習和就業所要求的素養需求、學習方向和能力培養。只注重教育工具性的價值觀不利于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教育的健康良性發展。

教育的工具性是伴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無論任何專業和方向,只有注重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不斷提升學生的素養品質,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個性修養,形成科學謹慎的批判性思維方式,關注自我,更關注自我存在和人類存在的關聯和意義,充分認識人文素養培養和教育對學業和職業發展的影響和意義,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目標和價值[3]。高等教育并不是簡單地為了滿足考試、過級的需要,而是尋求更好職業發展的工具,更是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的關鍵陣地,是提升自身素養和綜合能力、促進社會和人類不斷進步的重要領域,是以人的發展為根本目標,滿足社會和人類發展的需求。只有提升了學生的思想意識和人生格局,才能使其在學業與職業中不斷完善人格和優良精神品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人文關懷,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提升學習能力和實踐技能。只有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才能實現高等教育的教育價值和學生的自身價值,削弱功利化社會價值取向對學生的不利影響。

二、人文素養培養方法和途徑

面對新時期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以及現代社會對英語相關復合型人才的需要,英語教學中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要求以及目標。面對社會需求的變化與人才培養的重點問題,中醫藥大學英語專業教學必須順應需求,創新理念,積極探討教學改革方案,改變中醫藥院校人文素養存在的各方面問題,從課程設置和教材選取等方面加強對人文素養的重視,將人文素養教育提到新的高度,改變過去只注重表面的人文知識教授,不注重人文精神和人文品質培養的誤區。

(一)創新人文素養教育理念,促進教學改革

在高等教育中,課程設置是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集中體現。中醫藥院校的英語專業有其專業特殊性,同時也承擔著對外弘揚和發展中醫藥文化的重任,因此,無論是針對其專業和人才培養目標的特殊性,還是國家對英語專業發展的目標和計劃,中醫藥學校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要以人文素養培養為目標,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是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英語專業的教材經過逐年改革和完善,內容更加豐富,涵蓋的知識和主題新穎別致,不僅能滿足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語言能力培養需求,也包含了豐富的人文知識。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在教學中將其中的人文素養內容和語言知識技能訓練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沉浸于人文素養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將教材內容內化為專業技能和人文品質。為滿足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的特殊性,在教材選取時也應涉及有關中醫藥文化的相關雙語教材,便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奠定中醫藥文化基礎,為將來傳播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做好準備。同時,教師更要積極創新,力爭開發更多有針對性的與中醫醫藥文化相關的英語或多語教材,將中醫藥文化中蘊含的豐富人文知識、人文哲學和人文思想介紹給學生,開展學生人文教育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國文化,在對外傳播中國文化時也能更有效和精準,從而有利于學生汲取西方文化素養的同時學習深厚的中國文化人文理念和知識,為自身全面發展服務。

教育的發展受科技進步的影響,教育形態和教育技術也隨之產生了革命性變化,教育創新迫在眉睫。課堂教學作為知識傳授和人文素養教育的主要陣地,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教學課堂的作用,立足課程和教材,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手段,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方法,組織豐富的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培養高素質教師,樹立人文素養培育觀

在高等教育中樹立人文素養培育觀是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核心,中醫藥院校意識到英語專業教學中人文素養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轉變觀點,積極探索人文素養意義,明確人文素養培養和教育不單是課程中的人文知識傳授,更是對人的人格和品質的教育,在教學中形成人文環境和氛圍,構建教學中的人文教育體系,注重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育、技能教育和醫學教育的互補和融合。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結合學院特色和特殊性,將中醫藥文化中的人文素養理念與西方語言文化進行深度融合,開展具有特色的人文素養培育理論和途徑研究,真正將人文素養培育觀樹立起來,提升專業的高素質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

在中醫藥院校的英語專業中,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將人文素養培育落實到教學實踐的重要基礎?;谥嗅t藥院校英語專業的特殊性,教師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中醫藥文化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將中醫藥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有機融合,通過比較異同、內涵分析、討論等方法和形式對學生進行知識輸出,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辨,借助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創造人文氛圍,使學生積累豐富的中西方人文知識,理解不同國家和地域的人文差異,學習不同的人文思想,從而能夠應用人文方法進行人文思考,將中醫藥文化中的人文關切和人文哲學與西方文化的精髓結合并吸收內化,優化自身的專業和人文知識,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也能具備高尚的職業情操,為中醫藥文化傳播和發揚做出貢獻[4]。

(三)構建人文素養教育體系平臺

在中醫藥院校的英語專業教學中,構建人文素養教育體系,首要任務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在體系中兼顧培養學生的英語專業的人文性和醫學教育的科學性,把學生的素養教育和科學精神進行有機、有效的融合和搭配,使學生能夠學習適合社會需要的專業學科知識,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懷,同時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育體系的創立和構建,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和學習效果進行規劃和調整,集中優勢資源,形成課程團隊、教材團隊,積極開展教學討論,進行系統的課程設計和規劃、教材的開發和研究等,確保教學滿足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滿足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發展需求,滿足社會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推進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的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的構建和發展。

構建人文素養教育平臺體系時,要緊跟時代步伐,創新思想,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資源,豐富學習形態和模式,設計多樣化的課堂形式和教學內容,多方位地進行人文素養教育和滲透[5]。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堅持發展的眼光,根據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調整教學理念和形式,不斷開拓創新,將專業教育和人文素養培養與技術發展相融合,采取多元化學習模式和教學模式,選取和建設豐富的線上資源,配合線下課程開展教學活動,便于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滿足學生學習多元化需求,在提升學生興趣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應用能力。

完善和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是完整的人文素養教育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結合專業教學和人文素養教育目標,建立一整套與學習和素質培養相統一的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系,是進行教育和學習反饋的有效途徑。通過構建完善的考評體系和制度,詳細科學的量化考評,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效果進行了解,對學習成績的量化測評,有利于教師積極把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對學生的多元化活動參與度和效果進行測評,有利于明確學生的興趣分布和實踐能力程度,有助于全面開發學生的個性和潛能,促進學生身心的自由發展,同時也便于學生對自身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有更直觀的了解,從而發展自身優勢,改進自身問題。多元化的測評方式是測評體系發揮作用的根本,對應不同的教學活動或實踐活動,采用不同的測評指標,教學和教育效果從而得到真實反饋,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和發揮創造力,實現綜合素養的不斷進步;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多元化的測評,也應注重學生之間的互評,民主、公正的評價制度同時也為打造和諧團體,形成良性競爭發揮作用,實現學業、能力和素養的全方位進步和提升。

完善的測評體系還應將對教師的評價納入其中。通過對教師的工作能力、專業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責任感和師德師風等多方面的評價和管理,能夠促進教師隊伍的高素質發展,只有高素質、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才能擔負起新時期高等教育中人文素養教育的重任。對教師的測評中,除了學校對教師各方面的評價,學生對教師和其所設計的各項教學活動的評價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師生間的頻繁互動和交流溝通,是創新教學改革,促進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也是相互督促、共同進步的重要方式。

三、結語

注重中醫藥院校的人文素養教育是英語教學的需要,同時也促進英語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有利于培養新時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滿足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和弘揚的需求。充分發揮中醫藥院校的特色,在英語專業的教學中積極創新,將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醫學有機融合,使學生無論在專業學習還是綜合素養上都得到提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高、道德品質高尚、職業情操優良的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需求,是高等教育的目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是和諧社會的基礎。

猜你喜歡
英語專業中醫藥人文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人文紹興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人文社科
“產出導向法”在英語專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新時代下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寫作教學改革之探索
誰來教“醫學人文”課
讓人文光輝照耀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