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校園積極心理場建設的有效途徑

2023-09-10 18:23羅鴻楊群英
廣西教育·A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義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羅鴻 楊群英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小學生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從個體因素、家庭因素、社會環境等角度分析問題成因,提出小學校園積極心理場建設的有效途徑,包括:聚合主體力量,打造全員心育格局;注重循序漸進,建構全過程心育模式;重視以文化人,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

【關鍵詞】義務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心理場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9-0030-03

狹義的“場”指物理空間場所,廣義的“場”指由某特定群體的行為、情緒、態度等外散形成的一種情境。心理場這一概念由拓撲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提出,他認為人的心理現象具有空間屬性,個人活動于其中的空間就是一個心理場。在心理場中,人會對周圍的事物產生作用,并以同樣的形式接受周圍事物對自身的影響。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在勒溫心理場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積極心理學理論。這一理論關注人的發展潛能,倡導創設有利于人健康、向上、穩定發展的外部環境,促進人的需要、意志、情緒等內在品質積極發展。這一觀點表明,人處于外部積極的環境中,更易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促進人往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小學校園是小學生共同學習、生活、成長的主要場所,是一個特定的心理場。在校園中,不同的個體或群體的思想與行為彼此影響、相互碰撞,形成特定的環境與氛圍。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在校園中創設積極心理場,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因此,重視和加強小學校園積極心理場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小學生心理問題表現及成因分析

(一)問題表現

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并不少見,并且朝著多樣化、嚴重化的方向發展,并以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為主。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通過觀察學生的在校狀態,發現當前小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部分學生對周圍環境冷漠,與教師、同學缺乏溝通,不愿意為班級出一份力或不主動參與班級活動;部分學生排斥上課、厭惡學習,課堂上經常出現不聽從教師指令、不遵守班級紀律等現象;一些學生抗壓能力較差,考試失利、比賽失利,甚至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容易出現自卑、焦慮、崩潰等情緒問題;不少學生喜歡說“沒勁”“好無聊”“煩死了”“討厭學習”“不喜歡和某某玩”等消極話語。

新時代的小學生,物質生活相對富足,能夠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娛樂活動也相對豐富多彩,卻依然出現各種心理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良好的物質條件代替不了學生精神、情感上的需要,來自父母、教師的管教不一定符合學生的心理期待,學生更需要符合其心理特點、成長需求的教育和關愛。

(二)成因分析

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是內因與外因相互影響、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學生個體內部因素的影響,也有家庭、學校及社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

1.身心發育提前的影響。當前,兒童發育提前較為普遍。一方面,受營養過剩、食品激素、環境污染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生出現了身體發育過早的跡象,部分小學生在8—9歲就開始出現第二性征;另一方面,由于社會大環境復雜,社會風尚、價值取向多元,其中的不良思想與不良價值觀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小學生的思想、行為,加速了小學生的社會化,使其呈現“早熟”征兆,導致其思維、心理也出現相應的變化,比如逐漸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在學習、生活中出現不服從師長管教的現象,這是他們的思維轉型、開始追求個體獨立的表現。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接近或邁入青春期,在這一階段的教育中,如果教師不能準確認識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就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2.家庭教育不當的影響。新時代的父母在育兒路上普遍存在焦慮、擔憂等情緒,對孩子不服從管教、不愛學習、拒絕交流等現象感到迷茫,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強烈,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付出大量時間、精力、金錢,若是孩子學習成績未達到預期,父母就會加大督促力度,甚至產生不滿,對孩子進行語言上的責備。這樣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親子沖突,是引起孩子厭學、厭世、冷漠、封閉等行為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受時代發展及生存壓力等各種因素影響,部分父母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也有部分父母因婚姻破裂、家庭關系不和諧等原因,忽視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對孩子的身心變化關注不夠,導致孩子遭遇問題時難以得到理解與支持,逐漸陷入不良心理泥淖。

3.社會大環境復雜的影響。在信息化時代,小學生從小就接觸網絡,對網絡中各種新鮮事物、熱點問題如數家珍,新潮的網絡用語更是張口就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青少年有有益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網絡中的不良信息、不良現象會對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毒害青少年的身心。近年來,網絡流行語亂象叢生,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受到影響,日常用語變得低俗化、暴力化、情緒化?!疤善健薄皵[爛”“佛系”等網絡語帶有頹廢、悲觀的情緒,折射出學生責任感不強、心態消極等問題;一些帶有明顯低俗色彩的用語,反映了學生內心空虛、是非觀扭曲等問題。

4.教育不到位的影響。校園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變化的關鍵時期,更易受到校園環境、校園文化的影響。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著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小學偏重智育、追求學科成績,不夠重視校園文化建設,較少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忽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導致學生過早地承受升學壓力,誘發焦慮、厭學、成績下降、人際沖突等問題。

二、小學校園積極心理場建設的路徑探索

小學校園建設積極心理場,要將積極心理學理念融入教育教學及管理之中,堅持“育心”與“育德”的統一,努力培養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心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聚合主體力量,打造全員心育格局

小學生的心理穩定性較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對師長的依賴性較強,這些特征決定了教師、家長等成人對其影響較大。為此,學校教師、家長要聯合起來,共同打造“校(學校領導)—班(班級任課教師)—家(家長)”全員心育格局,構建校園積極心理場,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百色市樂業縣甘田鎮中心小學(以下簡稱甘田鎮中心小學)提出“全員參與、陽光校園”心育理念,致力于打造和諧、友愛的校園,建設校園積極心理場,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首先,由學校領導牽頭,提出“全員心育”要求。學校召開心育動員會,共同研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構建以專職心理教師指導為點、班主任工作為線、學校與家庭教育為面,點、線、面相結合的心育模式。其次,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促進各學科教師形成育人合力。由心理教師具體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同時指導其他學科教師在教學中適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從多個角度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聯合班主任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將心育與管理相結合,充分發揮集體育人的功能。最后,與家長積極溝通,建立協同合作的家校關系。教師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情況,讓家長了解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并配合解決;家長向教師提出育兒時的困惑,協助教師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工作??傮w而言,校、班、家應在心育上理念一致、協同并進,營造和諧的心育氛圍,促進形成校園積極心理場。

(二)注重循序漸進,建構全過程心育模式

要使校園成為積極、穩定的心理場,需要學校持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過程心育模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以課程為依托,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主要課程,道德與法治、語文、體育、音樂等為輔助課程。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不同地區實際和本校學生的特點與需求出發,分階段設計具體教育內容,努力做到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氛圍中感受到愛與關懷,減少心理問題的出現。

甘田鎮中心小學1—6年級均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為校園積極心理場建設鋪平道路。低年級為適應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與新的教師、新的伙伴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由此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低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要針對新生適應問題而設計,要求教師以教材為依據,創新設計教學方案,使課堂更具吸引力與趣味性,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育人的作用。例如,一年級上冊《學校也是我的家》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對學校產生家的感覺,從而愛上學校、愛上小學生活。開學前,學校統一布置新生班級的教室,換上卡通窗簾,墻上貼上一些動物圖案,并在教室里放上一些可愛的小擺設,營造一種家的溫馨氛圍。上課時,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校園,組織學生開著“小火車”游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這種從環境創設到實地體驗的教學方式,能促進學生對新的學習環境由陌生到熟悉,讓新生從心理上盡快適應小學生活。

到了中年級,大部分小學生已經較好地適應了小學的學習與生活,但隨著學習強度的增加,學生逐漸感受到學習的壓力,并且在與教師、同學的交往中因缺乏人際交往經驗而容易出現人際矛盾,進而陷入苦惱、害怕、焦慮等心理困境。針對這些問題,學校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心理健康教師、其他學科教師及班主任要發揮協同作用,共同建設校園積極心理場。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我們的班級》這一單元時,可通過情景劇表演方式展示集體榮譽,引導學生從心理上接受新的班級,自覺融入班集體。班主任可以利用班會課開展“你的心生病了嗎”“快樂學習、快樂生活”等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時常關注本班學生的心理健康,營造班級積極心理場。

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會遇到更多學習上的困難、人際上的矛盾以及因身體發育產生的困惑,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埋下了隱患。對此,學校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維持校園的寧靜與平和,消除校園欺凌、校園暴力、校園色情等不利因素,對出現不良心理端倪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心理干預,開展更多樣化的校園活動,不斷充實學生的生活,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最大限度地消除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不利因素。

(三)重視以文化人,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

校園文化是校園積極心理場建設的重要內容。小學生受具象思維影響,更喜歡直觀、生動、體驗性強的學習環境。為此,學校應該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文化的熏陶與活動的體驗來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構建積極平和的校園心理場。

甘田鎮中心小學針對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的情況,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重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主題活動,覆蓋情感促進、人際交往、自我成長三大主題。情感促進主要包括真誠、勇敢、堅持、熱情等內容,人際交往包括感受愛、愛與友善、社交智慧、團隊精神等內容,自我成長包括寬容、謙虛、謹慎、克制等內容。小學生的心理成長與變化更多是在體驗中完成的,因此小學校園心理活動以體驗為主。在情感促進主題方面,學校設計了“我最棒”心理拓展、體能大比拼等活動;在人際交往方面,學校設計了“愛心義賣”活動、“新生交友會”現場體驗、“勇敢說不”校園心理劇表演等活動;在自我成長主題方面,學校設計了“我原諒你了”“我不生氣”等主題班會、“啄木鳥”糾錯行動、小學生安全教育等活動。這些校園文化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契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認知、人際、情感等方面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

總之,小學構建校園積極心理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五育”并舉的重要體現。通過多種方式構建溫馨和諧、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小學校園積極心理場,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小林.建構班級“合作力”心理場域的實踐與反思[J].基礎教育參考,2019(21):78-79.

[2]高飛.班級積極心理場域建設:全員導師潤心育人的必然選擇[J].中小學班主任,2022(17):11-15.

[3]劉倩.校園心理劇在體驗式積極心理教育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11)63-65.

作者簡介:羅鴻(1978— ),廣西樂業人,本科,廣西特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科學教育、學校管理;楊群英(1978— ),廣西樂業人,本科,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特殊教育、班主任工作。

(責編 歐金昌)

猜你喜歡
義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稅費改革與我國義務教育財政體制改革研究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背景下教師資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讀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大學生自殺成因及對策研究
信息技術走進山區教育,揭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篇章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研究
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對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