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旅游開發背景下的民族村寨公共空間生產研究

2023-09-14 09:10姚晨洋劉珊刪
當代旅游 2023年4期
關鍵詞:瑤寨村寨居民

姚晨洋 劉珊刪

[內容提要]本文基于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理論中的“三位一體”理論框架,從居民感知視角出發,通過參與式觀察、深度訪談和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對湖南省勾藍瑤寨的公共空間生產情況進行探析。勾藍瑤寨公共空間生產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物質空間生產矛盾突出,二是符號經濟效益不如預期,三是居民主體地位未能得到保障。針對以上問題,文章提出相應解決建議,以期為勾藍瑤寨公共空間生產重構提供思路。

引言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思想家列斐伏爾打破學術界將“空間”視為物質生產場所的局限,將“空間”注入社會屬性,引領了“空間轉向”。他認為空間是人類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的產物,是空間中社會關系、文化意義、社會權力的形成、生產、重構以及實現,并據此提出了“空間的實踐”“空間的表征”“表征的空間”即“三位一體”空間生產理論框架。八十年代后期,在時空轉型的現實背景下,大衛·哈維、米歇爾·???、皮埃爾·布迪厄等理論學家使空間生產理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他們聚焦于城市空間,改變了將空間視為容器的傳統觀點,從社會空間、動力機制等角度入手,極大豐富了空間生產的理論內涵。

我國對于空間生產理論的研究也日漸豐富,隨著旅游業的興起,眾多學者開始探索鄉村旅游與空間生產的內在關聯、特點、過程和動力機制等。郭文從古鎮型旅游目的地著手,對旅游地的空間生產及認同情況進行研究;同時以周莊古鎮為案例地,在場域理論的指導下對當地從“一元同心并置結構”到“多元同心嵌套結構”轉變過程進行分析;隨后更是以民俗文化演變為切入點,探究旅游空間中神圣空間的生產情況,使空間生產理論的研究對象更加細化。孫九霞對旅游影響下的傳統社區空間變遷情況進行探討,并以江縣岜沙村、海南三亞回族旅游社區為例,對當地的“三位一體”互動過程中所演繹的空間生產具體內容進行闡述和解讀。郭凌以三圣鄉紅砂村、瀘沽湖社區為例,探索當地旅游開發與文化空間生產的內在聯系并揭示文化空間生產的動力機制。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空間是一種社會要素和文化容器,它由不同范圍的社會進程與人類活動形成,又反過來影響、指導人類在世界上的行為方式的各種可能性。少數民族旅游村寨的生產生活功能完備且民族文化特征明顯,在村寨風貌、建筑樣式、風俗習慣、禮儀文化和產業結構等方面都集中體現了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歷程與特色,因此其本身就貫穿著“空間”的屬性,是活性的空間形態。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和鄉村旅游的迅速發展,民族旅游村寨的價值和意義逐漸被挖掘,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更深度的旅游開發和民族文化保護工作,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空間生產的實踐。民族旅游村寨在不同利益主體相互博弈、協商的作用下逐漸被規劃和開發,在此過程中,空間內部深層次的社會關系在不斷地進行解構和再生產,村寨的建筑樣式、空間功能和空間內部的社會文化活動等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回應與調整。當地居民作為民族旅游村寨的主要使用者,參與了其生產的全過程,因此研究居民感知下的民族旅游村寨公共空間生產情況則更有利于探索當地旅游開發與保護的有效途徑。

一 案例地空間生產概況

勾藍瑤寨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蘭溪瑤族鄉,東與廣西富川油沐鄉朝東鎮接壤,西接歐菜村,北臨獅形村,南毗石盤村?,F由黃家村、上村和大興村3 個瑤族村落組成,三個村呈品字形結構,與勾藍瑤特有的四大防御工事共同形成了緊湊有致的城堡式聚居形態。勾藍瑤寨現存古建筑大多為明、清時期留存,數量眾多,種類豐富,有防御工事、祠堂、戲臺、風雨橋、涼亭、書院、商鋪、明清民居、古道等多種類型。

2013 年,江永縣政府牽頭對當地進行旅游開發。2015 年,當地居民在鄉政府的對口幫扶下自發成立了江永蘭溪勾藍瑤寨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這是勾藍瑤寨基于當地旅游發展情況而推行的一大舉措。居民變股民,每年以房屋、土地、人力入股并獲得保底和分紅。同時,勾藍瑤寨充分挖掘村寨傳統民俗文化、民族儀式與民族技藝,著眼于“洗泥節”這一傳統節日,打造具有異質性的舞臺化符號產品“洗泥宴”,并將其作為“前臺”來完成旅游地形象和文化意象的建構。由此來看,勾藍瑤寨空間生產情況較為典型,居民在各利益主體的介入和博弈下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參與、沖突與妥協,對村寨的良性發展產生影響。

二 研究方法

筆者分別于2021 年10 月3 日至7 日和2022年7 月6 日至10 日前往勾藍瑤寨進行為期10 天的田野調查。采用參與式觀察、深度訪談和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對當地居民進行調研,同時借助江永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提供的相關資料進行輔助分析。最終共訪談居民47 人,其中深度訪談20 人,包括村干部2 人,旅游業工作者9 人,未從事旅游行業的務農居民9 人,樣本職業分布均較為全面、平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不同身份的居民對于當地旅游公共空間生產情況的態度。

三 勾藍瑤寨公共空間生產問題分析

本文基于列斐伏爾空間生產理論中的“三位一體”空間生產理論框架,即空間的實踐—空間的表征—表征的空間對勾藍瑤寨的公共空間生產情況進行分析。

(一)物質空間生產矛盾突出

空間的實踐也稱為“物質空間”,空間生產與再生產的過程及具體場景和空間體系,是人在其中活動和移動的空間。在民族旅游村寨中,它是最為明顯和突出的部分,如生態環境、建筑、街巷、聚落形態、空間肌理等。勾藍瑤寨居民對當地環境、水系的滿意度較高,對民居建筑和標志性景觀的開發效果則褒貶不一。根據走訪得知,勾藍瑤寨眾多未列為國保和省保單位的古民居均是由居民出資自行修繕,通常只能保證房屋堅固,無法還原整體結構和景觀小品等細節。同時,部分居民認為村內的標志性建筑如“古城墻”“盤王廟”“宗族祠堂”等因為旅游發展得到了明顯的保護,但也有居民表示標志性建筑的保護與開發工作多表現為恢復建筑的原貌,這種修復形式既不具備直接的旅游吸引力,也沒有將其內涵和精神進行傳播,因此并不能稱得上是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我們的寺廟和城墻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但是除了相公廟晚上表演節目要用,其他的也就修好了三四個。更多的景點都是一些遺址,只是立一塊牌子,其余什么都沒有,對當地居民都沒有吸引力,更不要說吸引外地游客?!?/p>

居民對民居建筑和標志性景觀功能轉換的滿意度也不高。物質空間功能的置換是空間權力主體為發展旅游業、吸引游客并為當地獲取經濟利益的有意識的行為產物,同時也表現為社會關系以及文化變遷的表征與結果。一部分居民認為相公廟的功能由原先的祭拜和教書轉換成如今的旅游表演場所,有利于當地旅游業發展和品牌文化展示;但更多的居民認為,村寨內除宗族祠堂還在使用外,沒有其余可供居民進行祭拜活動的場地,多數物質空間的功能從祭拜轉變為旅游參觀,當地的宗族文化逐漸淡化,因此并不能算是有效的功能轉換,或是說居民更期待標志性建筑原始功能的重現。

(二)符號經濟效益不如預期

空間的表征也稱為“構想的空間”,是較為抽象和符號化的非物質存在,具體表現為由政府、規劃師、科學家、社會工程師等權力及資本擁有者對空間進行構想,并通過規劃文本、營銷廣告或打造符號等方式對空間進行控制。居民對當地打造的具有強烈符號感的“洗泥宴”的滿意度較高,他們普遍認同“洗泥宴”的呈現形式、傳承作用與旅游吸引力,“洗泥”作為勾藍瑤寨獨特的文化符號,被空間主體挖掘并成功打造為代表當地形象的旅游業態。雖然“洗泥宴”對外標價為每桌880 元,一晚上可有近萬元的盈利,但受演員工資、外包費用和設備維護等因素影響,實際能轉換為旅游開發資金的收益并不多。居民普遍認同“洗泥宴”內容與形式,但其卻無法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利益,這也是當地公共空間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居民主體地位未能得到保障

表征的空間是居民和使用者的空間,是一種直接生活的空間,其被支配的屬性使其常常屬于消極體驗地位,甚至在一些地方成為權益被動讓渡的對象。勾藍瑤寨雖在旅游業發展前期便成立了旅游開發公司,但是當地的社區旅游參與度依舊較低,甚至存在不小的矛盾。首先,多數居民認為旅游開發為其提供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有限,因此對居民返鄉創業的吸引力也較低。其次,雖然初期居民對當地發展旅游業普遍持支持態度,并能夠主動做出流轉土地、房屋的行為,但多年來并未從中獲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居民旅游參與的積極性。

因此,凸顯社區在旅游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使居民真正參與到當地旅游決策、管理、利益分配的各個環節中,是勾藍瑤寨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四 民族旅游村寨公共空間生產的對策

(一)物質空間重點修復與功能還原

相關管理部門應針對未列在國保、省保單位的,但是有著嚴重安全隱患的古民居按計劃進行修復或給予修復補貼。每年留出一定的村集體資金,用于修復因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而遭受損毀的古民居,以保證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同時可有計劃性地選擇1~2 個對當地居民具有重要意義的古建筑進行精神還原,這類古建筑在進行旅游開發時可保留舊時的原態和功能,而非改造為服務于現代旅游業的場館。村里可在每年特定的節日,有計劃地組織居民前往廟宇進行祭祀并開展傳統的民俗活動,恢復建筑舊時功能,為當地旅游發展拓展新業態。

(二)“洗泥”符號深度挖掘

目前勾藍瑤寨尚未推出可隨時供游客體驗的常規性旅游產品,洗泥節、洗泥摸魚等體驗活動也只能在特定的時間節點才有機會接觸,游客游覽多以參觀為主,形式單一,難以感受當地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當代價值。因此村寨可深入挖掘原有的傳統節慶習俗,梳理出其中最具文化價值及最能被游客所接受的慶典活動(如盤王節)并賦予其新的內涵,打造持續性的節慶活動來留住游客,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傳統節日“造血”的同時,開發以“洗泥”為主、形式多元的旅游產品,提升村寨文化內涵和旅游吸引力,形成可持續空間生產模式。

(三)平衡村寨居民利益分配

首先,勾藍瑤寨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應主動向其他同樣采用集體分紅的知名旅游村寨學習經驗,結合勾藍瑤寨集體情況和居民意愿制定分紅制度,并將目前可支配的村集體收入進行分紅;對于想要返鄉創業的居民村里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持和業務幫扶,降低居民的經濟風險。其次,村干部要積極組織搭建與居民交流的平臺,日常及時向居民宣傳各項旅游政策、分析經濟形勢,確保全體居民對于旅游規劃和管理中的各項工作有進一步的了解,最大程度提高居民的主人翁意識,促使其主動參與當地的旅游開發。

五 結語

本文基于列斐伏爾空間生產理論中的“三位一體”理論框架,從當地居民的視角出發,探討了湖南省勾藍瑤寨公共空間生產問題并針對當地旅游業發展現狀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但是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一方面,由于民族村寨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因此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結論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另一方面,雖然文章已針對公共空間生產中最重要的主體進行調研,但公共空間生產是一個多主體相互博弈過程,因此研究缺少全面性。未來可以嘗試從游客、相關管理部門等角度進行定量的探索,從而全面掌握勾藍瑤寨的空間生產情況;同時也可嘗試研究瀟賀古道上其他瑤族旅游村寨的空間生產模式并進行對比,全面推動該區域的旅游發展。

猜你喜歡
瑤寨村寨居民
關注 藝壇
石器時代的居民
夢縈南崗千年瑤寨
無蚊村寨丁屋嶺
鳳凰瑤寨之竹筒花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勾藍瑤寨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的地捫模式探討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