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建設防雷減災工作思考

2023-09-14 21:44鄭松
農業災害研究 2023年7期
關鍵詞:思考建議新農村建設

鄭松

摘要 圍繞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重點防雷保護措施展開論述,在描述雷電災害的形成和基本形式的基礎上,結合福建省雷電災害特征,分析了當前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防雷減災隱患,并從完善制度體系和強化防雷技術措施2個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防雷減災;思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P42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7–0129-03

防雷減災是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基礎性保障工作。當前,我國已經陸續出臺相關法律措施,細致且明確地規定了易燃易爆場所、城市高層建筑、人員密集區域、電子信息設備系統等防雷工作,但對農村防雷減災工作缺乏針對性的措施規定。如今我國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各類建筑設施逐漸完善,電子信息設備廣泛普及,但農民作為使用者和居住者大多防雷意識單薄弱,戶外農事勞作遇到雷電采取錯誤防御措施的現象屢見不鮮,每年因雷擊導致不小的人員傷亡。農民新建樓房沒有嚴格按照規定安裝防雷裝置,雷電導致的災害隱患一直存在。新農村防雷減災工作任重而道遠,要指導農戶在房屋改造建設過程中按規定安裝防雷裝置,完善布線,降低雷電災害出現的概率,這些都是新農村防雷減災工作的重點。

1 雷電災害

雷擊主要有2種作用形式:一是直接雷擊,直擊雷是帶電積云發展到與地面距離保持特地距離時,和地面目標之間所產生的強烈放電現象,此現象會伴隨產生電效應和熱效應或表現為機械力導致一定程度的破壞。二是感應雷擊,感應雷也稱為感應過電壓,其可分為靜電感應雷和電磁感應雷。靜電感應雷是帶電積云與地面達到一定距離時,會在周圍金屬材質的導體上感應出反極性束縛電荷,距離帶電積云的金屬材質的導體此時會出現與雷電同極性的電荷,金屬材質導體、雷云之間、導體本體都會出現感應電壓,這種過電壓會導致建筑物內的導線、接地不良的金屬物導體和體積較大的金屬設備放電引出電火花,引起電擊、雷擊、火災、爆炸等,極其危險。電磁感應雷則是由雷電放電時,巨大的沖擊雷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迅速變化的強磁場引起的。電磁感應雷會對建筑物內安裝的電子設備產生干擾或破壞,或者附近的金屬材質器件產生感應電流,產生大量的熱而引起火災。

對建筑物進行防雷保護可以從內部防雷和外部防雷2個角度出發,為了使建筑物得到全面可靠的防雷保護,要將外部防雷和內部防雷相結合。外部防雷裝置一般是傳統的避雷裝置,在建筑物頂端的避雷針、避雷網直接引流直擊雷,通過引下線和接閃器將雷電流沿著接地裝置泄放入地,內部防雷裝置則是由附加防雷措施將建筑物內雷電流和所產生的電磁效應降低。

2 福建省雷電特征

福建省山地丘陵分布較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武夷山橫亙于北部,鶯峰山和戴云山分布在中部。由于瀕臨海洋,受到海洋和陸地地表熱力作用差異、山地與河流湖泊下面的熱力作用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中部地區鶯峰山和戴云山兩側雷電災害發生率較高,閩江兩岸雷電災害發生率較低。福建省年均雷電日數在40 d以上,雷電出現頻率自沿海向內地遞增,寧化、長汀、上杭等地年均雷電日數在80 d以上,是雷電活動頻繁區??傮w而言,雷電災害山區多于沿海和平原,山區和鄉村的雷電災害多表現為人畜受到危害、森林受雷擊起火。一年之中,雷電災害集中在3—9月,自10月開始雷電活動開始減弱,其中7月和8月的雷電活動最多,7—8月山區內陸雷電日數在12 d以上,沿海則基本未超過10 d。一天之中雷電災害集中于午后至夜間,上午雷電活動較少。全省負閃雷電次數比正閃雷電次數多,數量之比接近93∶6,負閃雷電流強度主要集中在4~18 kA,其中6~10 kA次數最多,強度范圍分布相對集中。

3 農村防雷現狀

3.1 防雷意識薄弱

農民缺乏正確的防雷知識,每當雷雨季節來臨,在田間勞作的農民遇到雷擊時會在大樹下或空曠處的廢棄房屋或窩棚處躲雨,一些農民甚至在雷雨天肩扛金屬材質農具、騎摩托車,這些都易引發雷擊。此外,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多,留守農村的基本為老年人和兒童,防雷減災和避險自救能力不強。一些年長者因對雷電災害的敬畏而產生迷信心理和封建意識,認為做壞事才遭雷劈,存在僥幸心理。

3.2 缺乏法規和技術支撐

防雷減災法規的農村適用性不強,針對一些農村特殊地形和具體實際情況導致的防雷難題重視度不高。政府資金支持有限,技術支撐弱,加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人口密集度不如城鎮,相應防雷減災資金會向城鎮傾斜,當前農村專門的防雷設施較少,防雷監管組織尚不完善。

3.3 金屬線路架空現象多

農民多是存在自建房,還有一些違規亂搭亂建的房屋,如今互聯網普及,各家都用電腦電視機,農村隨處亂拉亂扯的架空金屬線路較多,部分農民在自建房屋頂違規設立衛星信號接收裝置,這些架空線路未做任何絕緣處理直接進入房屋內部,一旦出現雷電擊中架空線路的情況,產生的強大雷電流或感應電壓便會沿著充當導體的金屬線路進入室內,破壞室內設備,當雷電強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還會導致嚴重雷電火災事故。

3.4 缺乏相應的防雷設施

如今農村的自建房多為鋼筋混凝土磚房,一些農戶為節約建筑成本甚至放棄安裝防雷設施,增加了雷電出現的概率。即使部分農戶安裝了防雷裝置,但由于防雷裝置未經專業的防護設計和技術指導,施工不規范,產品也未通過防雷中心檢測,這些產品的安全性較低,甚至可能成為雷擊事故的誘發器。此外,農村線路布置也缺乏相應的防雷措施,接入屋內的光纖線路甚至未經過防雷接地處理,這些都會導致雷電天氣出現時誘發雷電侵襲。

4 加強農村防雷管理

4.1 完善防雷減災工作體系

一些地區由于財力和人力的限制,氣象部門在農村防雷減災工作中所起到的實際作用存在一定局限。氣象部門要在明確自身職責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防雷預警和檢查督促的作用,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工作部署,共同建設完善的氣象減災體系。當前各鄉鎮基本上配置有氣象協理員,各村都有氣象信息員,要將防雷工作與協理員、信息員培訓及日常工作相結合,降低因專業防雷工作人員的不足對農村防雷減災工作造成的不利影響。氣象部門要積極進行培訓和知識傳授,邀請防雷專家為農民群眾進行防雷安全知識的宣講,主要詳細講解雷電基本知識、雷電特點、防護技術和防雷安全監管等方面。注意就農村防雷減災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求,及時與氣象信息員進行深入交流,進一步明晰基層氣象信息員的職責和任務,強化氣象信息員紐帶作用,增強氣象信息員的防雷減災意識[1]。

4.2 增強農村防雷意識

可結合本地新農村建設實際編寫《防雷安全實用技術手冊》,手冊編寫主要用于農村防雷科普,內容要涵蓋雷電基本知識、雷電的形成與危害、雷電活動規律、新農村建設中雷電災害防御的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等方面內容,語言力求通俗化,收集各地典型農村雷電災害案例以附錄形式附在手冊最后以案例形式穿插于內容中。

首先,手冊要突出科普性,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晦澀專業的防雷專業用語,最好能圖文并茂以增強趣味性,方便農民快速掌握基本的雷電防護常識,提高面對雷電災害的自救互救能力。手冊要突出內容豐富性,在普及常規防雷工程安裝知識的基礎上,增加以預防、規避為主的非工程性雷電防護知識。

其次,手冊要突出啟發性,有選擇性地選取雷電災害案例材料,使農民群眾在其中得到警示,將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雷電防護知識,有效提升自身雷電災害防御能力。

最后,強化農村雷電防御知識和防雷減災管理工作的宣傳,建立完善宣傳網絡,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長效宣傳機制,切實把防雷減災工作宣傳到各村民小組,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變“被動防雷”為“主動防雷”“自覺防雷”。

4.3 開展農村雷電災害隱患排查

第一,氣象部門可與農業農村部門和住建部門等聯合組織開展農村雷電災害隱患排查活動。(1)進行形式審查,通過邀請村干部村民參與座談會,查閱規劃資料等方式開展。與村負責人、村氣象信息源就雷電災害防御情況、氣象信息等情況進行溝通。(2)開展實地調查,對村民委員會辦公大樓、村小學、廣場避難所、規?;B殖基地和種植基地、候車點、避雨亭、村民文化活動場所等地方的防雷裝置安裝覆蓋情況,電力、通信、廣播電視信號塔或基站的雷電防護情況、農村防雷知識科普情況等進行具體摸底排查[2]。

第二,上級氣象部門可以在基層氣象部門開展雷電災害隱患初查的基礎上,聽取各地隱患排查工作情況的匯報,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深入現場全面核查抽查點的雷電災害隱患情況和防雷知識科普宣傳等情況。

第三,各鎮及縣有關單位要進一步推動農村雷電災害防御的責任落實,認真組織開展農村雷電災害隱患排查工作,摸清全縣農村雷電災害隱患,建立農村雷電災害隱患臺賬,并制定分階段消除隱患實施計劃,進一步提高農村雷電災害防御能力,有效遏制農村雷電災害事故高發態勢,確保農村防雷安全形勢穩定好轉。

4.4 建設農村防雷減災示范建設工程

為發揮防雷安全典型示范作用,可選取有條件的鄉村,尤其是受雷災嚴重村莊開展防雷減災示范工程建設。由氣象部門成立領導小組,深入各雷災嚴重村進行調研,做好規劃。示范項目需包括防雷裝置如避雷塔的建設、接閃器的安裝,在重點區域樹立防雷警示標志,建設避險場所,設置防雷宣傳公告欄,強化村級防雷預警系統建設,成立農村防雷服務點。防雷避險所的設計不僅可用于避雷,還可用于一些突發性重大災害緊急避險。在村內安裝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和氣象預警大喇叭,及時向村民發布氣象預警信息,宣傳防雷減災知識,氣象科普知識、防災減災措施和相關氣象法律法規。

5 強化農村的防雷技術措施

5.1 新農村建設慎重選址

由于雷電具有選擇性,新農村建設選址時最好在施工前邀請有資質的防雷檢測部門評估該地雷電風險等級,然后依據評估結果合理選址,遠離雷電高發地區。地勢較高的地方明顯高于四周環境的地方,土壤電阻率較低的地方如河床、池塘、沼澤等地,地下埋藏有金屬礦的地區和巖石與土壤交接處,山地上升氣流迎風坡等地都是雷擊出現概率較高的地區。與雷電高發區的距離是現代防雷科技措施采取時優先考慮的因素,也是性價比較高的措施,如此可避免建后再拆,降低防雷難度及成本,同時降低雷電災害的威脅,避免雷電事故的發生[3]。

5.2 農村建筑物的直擊雷防護

農村建筑物的典型結構一般分類2種:(1)平頂或尖頂平方,僅有一層高;(2)磚混結構的樓房,一般為2層及2層以上。由于一層高的房子高度有限,因此遭受雷擊的概率較小,通常情況下一層高的房子不必強求安裝防雷裝置。2層及2層以上高的農村建筑物,若是以水泥預制板結構為主則需要做好接地處理,即將扁鋼或圓鋼與預制板中的所有鋼筋全部焊接在一塊,然后沿著房屋墻角做引下線處理,引下線的間隔距離不能超過25 m,與防雷裝置做可靠連接,接地極可以采用簡易做法,但接地電阻不能超過30 Ω。當確實避不開需要建設在多雷區,那么建筑物需要按照《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1994)的要求設計施工,以提高安全系數,確保人身及財產的安全。

5.3 電源系統的雷電防護措施

為防止雷電波入侵,需要在進戶處安裝避雷器和過電壓保護器,或金屬保護物的埋地長度在15 m以上。所有防雷裝置及其接地裝置與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距離要在3 m以上,若在3 m以下,需要采取均壓措施或鋪設卵石與瀝青路面,厚度50~80 mm的瀝青層道路寬度需超過接地裝置2 m,并設置避免跨步電壓觸電的安全警示標志。農村低壓線路最好全部采取電纜直埋敷設,在進戶端將電纜外皮和接地裝置相接。當采用架空方式設線時,需要在進入建筑物端以長度在2 m以上的鎧裝電纜直接埋地引入,在架空線和電纜連接處裝設閥型避雷器,電纜外皮和絕緣子鐵腳需要連在一起接地,沖擊接地電阻不能超過10 Ω。架空金屬管道進入建筑物處,要和防感應雷的接地裝置相連,距離建筑物100 m以內的一段管道,每隔25 m需進行1次接地,沖擊接地電阻應小于20 Ω,埋地或在地溝內敷設的金屬管道,在進入建筑物處也應與防感應雷的接地裝置相連。

5.4 弱電系統的防雷措施

電話線、有線電視、網線等也需要完備的防雷措施,最好由電力、通信、有線電視部門在鋪設線路安裝設置時統一進行安裝,更加經濟實用。若無法進行統一安裝,則可以采取與保護電源線路相似的措施,在線路進入戶內前,將其絕緣子如通信蝶式絕緣子或金屬終端盒機殼接地。浪涌保護器對弱電系統的保護效果較好,但考慮到其價格較貴,農民難以接受,因此不推薦使用。此外必須強化農民的防雷意識,提醒他們在雷電天氣來臨前,不能撥打電話,并且拔掉有線電視及網線。

5.5 室外設備的防雷保護

農村的室外設備一般是指室外電視天線和太陽能熱水器等物品?,F在很多農戶習慣在屋頂架設室外電視天線,這是安全度極低的一種做法。若確需架設天線,則需要在其旁邊架設金屬避雷針,以避雷針保護天線,避免在雷電集中天線時,電流會損壞電視機甚至傷及屋內人員。太陽能熱水器近年來基本是家家必備,但若是防護不到位,在雷雨天環境下極易成為引雷器,一是因為太陽能熱水器通常安裝在屋頂高處在雷雨天易遭受雷擊,造成太陽能集熱板的損毀;二是較大的雷電流會沿著電源線路、輸水管道等直接通入室內,使得室內人員或家用電器遭受雷擊。避免太陽能熱水器遭受雷擊的方法之一是在雷雨天不要開啟使用,適當將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位置降低并加裝防雷裝置,如引下線、接地裝置等,使得熱水器處于避雷針的有效保護范圍內。如果太陽能熱水器具有自動上水、加熱功能還要防止雷電波入侵,對電源線路采取接地、屏蔽等相應防護措施[4]。

5.6 農村高大樹木的防雷保護

村內有高大樹木,則樹木和周圍房屋的安全距離不能低于5 m。提醒村民在雷雨天氣時遠離高大樹木,更不能在高大樹木下避雨,避免因雷擊樹木后出現的旁側閃絡、接觸電壓或跨步電壓導致人員傷亡事故出現。若是樹木為珍奇樹木或古樹,還需采取相應的防雷措施。

參考文獻

[1] 馮杰,馮金濤.如何做好新農村建設中的防雷減災工作[J].北京農業,2016(2): 153-154.

[2] 余劍釗,白澄.新農村防雷工作開展實踐及發展建議[J].農家參謀,2020(11): 28.

[3] 張遠龍.農村電網線路與設備的防雷接地技術[J].集成電路應用,2021,38(7): 100-101.

[4] 李露.農村雷電災害成因及防雷技術探討[J].河北農機,2022(5):133-135.

Thoughts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Zheng Song (Fujian Huamao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Service Co., Ltd.,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Discussed the key lightning protection 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basic forms of lightning disaster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disasters in Fujian Province, analyzed the hidden danger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rom two aspects: improving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ical 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Thought and suggestions

猜你喜歡
思考建議新農村建設
對山東高考改革的幾點見解
試論物理教學中的環境保護教育
中國在新農村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實證研究
關于對徐州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加強邊遠民族地區文藝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新形勢下提升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分析
關于教案設計的思考與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