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在新農村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實證研究

2016-11-05 18:41周丹陽
企業導報 2016年20期
關鍵詞: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實證研究

周丹陽

摘 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是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又一重大舉措,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縮小城鄉差別,切實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緩解我國經濟二元結構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作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作為國家宏觀調控重要手段的金融政策,應在解決資金有效配置方面充當主角。但由于受目前農村金融市場供給約束、制度缺陷與環境制約等種種因素的影響,農村現有的金融服務水平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亟待加以完善[1]。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金融支持;實證研究

一、金融支持滯后于農村建設需要

隨著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需求日益增長。但從該縣的情況看,金融支持卻明顯滯后。首先,農村建設的信貸資金需求無法保障。以某縣為例,該縣農村金融網點由2004年的91處減少為2009年的63處,減少近三分之一。該縣金融機構近年來農業信貸增幅較小,2004年至2009年,全縣用于農副產品收購及農業、鄉鎮企業貸款平均增長速度僅為6.27%,遠遠低于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增長速度,支持農村建設的重任完全落在農村信用社頭上,但農村信用社實力有限,“一農”難支“三農”。2004年至2009年,雖然農村信用社貸款以每年13.45%的速度遞增,但絕大部分用于農戶小額信貸,且貸款額度小,對農村建設大量的資金需求無力顧及。其次,農村金融服務方式、服務手段落后。農村信用社電子化、票據化程度較低,支付結算體系落后,大多只有傳統的存貸業務,服務品種少,業務單一,難以滿足農村建設中日益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二、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瓶頸

(一)服務農業金融缺位。一是涉農金融機構名不符實。目前,我國雖然基本上建立了以農村合作金融為主體,商業金融(國有控股、股份制商業銀行等)、政策金融(農業發展銀行)分工協作的農村金融體系,但實際上部分涉農金融機構并沒有那么多。二是服務“三農”的農業發展銀行業務面窄,功能發揮不充分。農業發展銀行成立已十余年,但十年來。其業務品種一直比較單一,糧棉油收購資金封閉運行和管理是其核心工作,對農業的信貸扶持僅局限于農產品流通領域。而沒有涉足農業生產領域,因此農業發展銀行事實上成了“農產品收購銀行”。

(二)大量資金流向大中型城市?,F行的郵政儲蓄體制使縣域資金大量自下而上單向流動,成為分流農村資金的重要渠道。郵政儲匯機構遍布農村各基層鄉(鎮),是國內網點數量最多的金融機構。從服務“三農”的角度來說,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但由于其經營業務的單一性,長期以來,郵政儲蓄以其郵政代辦點遍布鄉村和辦理郵政匯款的優勢,將農民出售農副產品的資金和外出打工人員匯回的資金,最大限度地吸收,如同一個龐大的蓄水池,農村資金只進不出,從而造成郵政儲蓄增長越快,農村資金流出速度越快的局面。

(三)農民申請農業貸款擔保及信用貸款難。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即將開展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運動”將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國家將集中力量辦好“水、氣、路、電”四項實事。因此,在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的同時,廣大農戶將不滿足于過去的“簡單再生產”。而目前在農村地區“孤軍奮斗”的農村信用社越來越難以滿足農民“擴大再生產”的需要。要滿足更多的資金需求,信用貸款就要增加,農村信用社需承擔更多的貸款風險,這是許多信用社所不愿意的。

三、改善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對策

(一)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政策扶持。一是擴大政策性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政策支農范圍,除為國家糧棉油儲備提供資金支持外,還應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及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強化其政策支農職責。二是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發揮農村信用社支農主力軍作用,完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管理,探索和推行大額貸款和聯戶擔保貸款,有重點地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專業戶、專業村的發展。三是鼓勵地方商業銀行開展“公司十基地十農戶”貸款和“訂單農業”貸款,解決農業產業化經營對信貸資金的大規模需求。對其信貸實行營業稅減半征收和所得稅減免政策。四是明確農村所有金融機構應盡的法定義務,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必須將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用于支持當地農戶生產經營、民營企業發展、助學和消費。五是實現郵政儲蓄銀行資金“取之于農,用之于農”的良性循環,建立農村資金反哺回流機制。允許郵政儲蓄銀行與農信社或農發行簽訂大額協議存款,將資金交由農信社或農發行投入農業或農村地區。

(二)改善農村金融運行環境。一是政府部門要從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重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努力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和公正透明的司法環境,切實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好的服務。二是以農村文化建設為載體,強化農村信用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農戶及農村個體工商戶信用信息庫,為農村信貸風險控制提供依據。建立守信激勵機制和失信懲罰機制,營造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三是將農村保險體系納入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框架,建立完善的“三農”保險補償機制。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建立農村支農貸款保險機制。由國家和地方財政出資,建立專門的農業政策性保險公司,專門負責農業保險業務;商業保險公司代辦農業保險,由政府對投保農戶和保險公司給予補貼;組建農業風險投資基金,用于高科技農業項目的投資。四是建立多主體、多形式的擔保機構,切實解決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的狀況。既要鼓勵政府出資的各類信用擔保機構和現有商業性擔保機構開拓農村擔保業務;又要鼓勵農戶、小生產者、鄉鎮企業創設中小農業貸款擔保公司,并給予一定時期適當的稅收優惠。積極探索倉單質押、農具、牲畜、農作物收獲權益質押等多種擔保手段。

(三)合理引導農村民間金融健康發展。長期以來,農村正規金融在滿足農戶農村企業需求上的能力有限,民間金融對農村經濟的支持,在農村經濟發展上也起了一定作用。在農村金融市場多元化、競爭性的發展中,不能忽視民間金融的作用。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其有序、健康發展,成為和諧農村金融體系一個組成部分:一是對無息的互助性民間借貸不予干涉,但當借貸雙方發生借貸糾紛時,可依法進行處理;二是引導、鼓勵有息民間借貸采取比較規范的契約形式,防止借貸糾紛的發生,堅決抑制高利貸蔓延,化解其負面影響;三是放寬市場準入條件,賦予一些農村民間金融組織合法地位,在監管部門指導和監督下,允許具備一定規模、運作較規范的農村民間金融組織在較小范圍內開展金融業務;四是,對于那些從事非法洗錢、非法炒匯、高利貸等活動的個人和組織,堅決依法予以取締和查處。

(四)開發真正適合新農村建設的金融產品。目前,雖欠發達地區農村仍以農戶經濟為主,但是今日之農戶正朝著現代新型農民轉變,傳統的種養加工戶正在向種養大戶、訂單農業、進城務工經商農戶和小型加工戶轉變。其經營范圍已滲透到農產品加工、制造、運輸、商品流通及各類產業化等領域。隨之而來,農戶的資金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因此,要從培養新型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型農村的角度,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結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艱巨復雜的歷史任務,農村金融建設是有相當難度的系統工程。構建農村金融新體系必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的加快解決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精神,明確各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市場的功能定位,調整農村金融結構,提升農村金融體系的整體功能。中央銀行要努力推動各項改革,改善服務,為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安全的融資環境,促進農村金融健康發展,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高發.農村金融支持[M].北京:江西農業出版社,2007.56-57.

[2] 管紅彬.當前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J].現代金融,2008,(6):62-67.

猜你喜歡
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實證研究
玉雕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實證研究
溫州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及能力分析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關于對徐州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