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時代批判性思維培養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探究

2023-09-19 07:53陳悅
文教資料 2023年9期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

陳悅

摘 要: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拓寬思政教育的思路。堅持以生為本、立德樹人的原則,將批判性思維培養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引導學生學會在信息化時代辯證認識和理性分析事物,辨明是非,激發學生對客觀世界真善美的價值追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進行自我建構、完善人格,這也是當前高校思政教育路徑和方法的創新,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批判性思維 自媒體

互聯網信息紛繁復雜,尤其是在當前的自媒體時代,理性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對青年一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我們不僅應當在專業教育教學中,而且應在日常思政教育中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高??梢詫⑴囵B大學生批判性思維作為思政教育的新路徑,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增強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以及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一、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融入思政教育的“時與勢”

(一)自媒體時代背景下的需求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我們已置身于互聯網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之中,批判性思維已經成為很多國家、地區、世界組織和經濟體所明確的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有人將批判性思維列為未來公民必備的五大技能之一。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與美國21世紀學習聯盟也將批判性思維作為其提出的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構成要素之一。

在自媒體時代,鋪天蓋地的碎片化信息真假難辨。無視網絡秩序,利用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和開放性,肆無忌憚做出失范行為,或是產生從眾心理,片面了解事物未經求證、判斷就隨大流應聲附和等情況比比皆是。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承擔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我們應當用好思政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增強應對信息時代的獨立自主的判斷、篩選信息和辯證分析等能力。

(二)批判性思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勢

自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戰,也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批判性思維是新時代高校教育的訴求,在自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其對于高校學生激發理性、多元性思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高校思政教育旨在讓學生通過理論和實踐的學習、歷練,獲得自我意識和人格體系的獨立,用理性的思維和靈活的方法面對和處理具體的事務。我們應以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升為抓手,幫助學生學習邏輯分析、多元探究,秉持開放心態,踐行自我反思,從而更好地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發展的思政教育目標。

針對自媒體時代下青少年所暴露的缺乏理性思維的問題,我們可以將培養批判性思維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具體體現在面對網絡信息或現實事物時,解讀并獨立形成“前見”、發現問題、深入分析、多角度思考、理性評判等,幫助學生建立獨立、理性地解讀和看待事物的思維能力。借助批判性思維的特點,創設相關的教育方法策略,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判斷事物能力的發展,形成更廣闊的批判性眼光和思維,避免迷茫、焦慮或是盲動,以平和、冷靜的態度分析、面對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的提升。

二、自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現狀、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自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現狀

互聯網突破了課堂、高校、求知的傳統邊界,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1]隨著價值觀多元化、新媒體的普及以及近年來高等教育的各項改革等因素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制改革的創新面臨著嚴峻的挑戰。[2]

當前思政教育逐漸趨于寬泛化、模式化,教育內容和形式亟須創新和充實。高校在推進“三全育人”和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時常出現抽象概念、理論、材料、觀點等信息的羅列和堆砌,難以引發學生的思考,更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因而也難以有效地將思政教育真正落實到學生的思維、思想之中。

(二)自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 思政教育方式單一,缺乏交互性和引導性

傳統的灌輸式和“一言堂”教育模式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尤其是深受自媒體時代交互性溝通方式影響的高校學生,無法幫助學生提升應對網絡交互性在互聯網虛擬空間所需的個人素養和思辨能力,導致思政教育實效性不足。

2. 教育內容枯燥,表現形式缺乏豐富性

傳統思政教育更多的是機械地將思政教育的內容抽象性、理論化傳達給學生,流于形式或流于表面,無法引起學生共鳴。

3. 思政教育隊伍的教育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待提高

數字化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從基本認知到自我建構和社會行為有全方位的、深入的、長期的作用效果,在自媒體時代下,在全員育人的過程中,對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思政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作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由于事務煩冗導致在思政教育創新發展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基于自身政治素養、思政教育能力和工作精力的限制,在思政教育能力還存在不足。

(三)自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 信息時代算法推薦技術導致“信息偏食”

算法推薦技術通過精準描繪用戶臉譜,獲取瀏覽痕跡、歷史記錄,推算出大學生群體的興趣和信息偏好,進而“投其所好”,進行內容推薦,再根據使用對象的個人選擇計算其價值觀念并完成信息定制、分發,大學生群體被動卻欣然接受“過濾氣泡”的精準推送,沉溺于同質化信息,導致信息接收狹窄化,最終出現“信息偏食”現象。[3]“信息偏食”會讓同質化信息通過不同表現形式、單一思維引導反復刺激個體,使學生不斷強化自己的固有思維,沉浸于自己偏好價值的“信息繭房”中無法“睜眼看世界”,無法獲取多元化和全方位的信息。這容易造成學生認知結構異化,形成情感反應先于事實、價值體驗先于真相的價值判斷思維,理性思維逐漸缺失,情緒波動較大,進而容易導致偏執型人格的形成,出現偏激觀點甚至偏激行為。

2. 當代大學生思辨能力不足,媒介素養參差不齊

媒介素養是指個體面對各類媒體信息時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媒介信息分辨、理解、選擇、質疑、評估、創造和思辨能力。[4]大學生充滿朝氣、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由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穩定和完善,易受環境因素影響。當前大學生群體思辨能力總體偏弱,易受到偏向性信息誤導,在數字化網絡大環境中和形形色色社會誘惑面前,極易產生盲從、自卑、自傲、依賴放縱和相互攀比心理。個人自由放任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大學生辨明是非和學習的思維能力[5],造成理性思維的弱化、思辨能力的缺失、價值觀的模糊和扭曲。

3. 高校思政教育應對時代之變的重視度不足

在自媒體時代下學生的關注點和信息興奮點尤其容易被其他網絡資源搶占,當前高校思政教育與時代社會發展的關聯度和適應性不足,缺乏創新性和新穎性,教育表達能力較為有限,導致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無法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容易流于形式,缺乏實效性。

三、自媒體時代批判性思維培養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對策思考

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高校應尊重學生的實際狀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規律,不斷改進方式方法,加強思政教育隊伍的科學思維能力,將批判性思維培養融入高校日常思政教育,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機制,引導學生學會在信息化時代如何辯證認識和理性分析現實問題,辨明是非。

(一)堅持以生為本、立德樹人原則

明理入心,方可立德樹人。自媒體時代正負信息交錯復雜,對學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我們應當以批判性思維為紐帶,將批判性思維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把控并統籌協調好科學知識、思維能力、心理健康、德性素養各個要素間的關系,結合熱點話題、社會輿論、專業教學、生涯規劃、創新創業等學生關注、關心的信息和內容,幫助學生利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練習使用批判性思維進行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學習客觀看待外部世界,從而引導及時做好自我調試,用冷靜的頭腦、穩定的情緒、積極的心態克服焦慮、盲從、自卑、依賴等心理狀態,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進行自我建構、完善人格,做到自尊、自信、自強、自立。

(二)豐富教育形式

動態捕捉學生的思想狀況,發揮好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學生群體的情感訴求、偏好及精神需要,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和幫助;聚合社會優質資源,及時收集更新豐富、有趣、鮮活的與學生緊密相關的話題作為教育內容和素材,利用語言、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虛擬現實技術等多樣化的信息載體和新模式呈現學生的關注點,將短而精的理論教育進行創造性轉化,增強內容的多樣性、趣味性和靈活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做到教育形式多樣化和教育內容的透徹性相統一。在日常教育、班會、黨(團)支部主題活動、校園文化活動、校園網、兩微一端中將線上和線下教育、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好“議程設置”功能,主動設置、引導參與討論,開展多場景交流式的互動學習,在批判性思維的分析互動中進行思維訓練。

(三)在思政教育中觸發并調動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

高校思政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落點在于幫助學生在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時養成獨立思考、去偽存真的“審辨式”和“評判式”分析問題的思考習慣。日常思政教育可以通過話題式進行教學探索,發揮思政工作者的主動性和引導性,捕捉事件并引出話題,促使學生發揮主體性意識,自主參與到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鍛煉中,形成“解讀并獨立形成‘前見—發現矛盾—提出疑問—深入分析—多元探究—理性評判—厘清規律”的思維邏輯結構。

在接收信息時,首先讓學生自由地闡發自己“前見”,并把不具有客觀事實依據的解讀部分明確出來且貼上“有待證明”的標簽;做好識別后,自行尋找佐證,辨別這些“有待證明”是否客觀準確,探查信息中隱含的前提和假設,發掘存在的矛盾點進行深入分析。學生學會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將同一問題放在不同時代、社會或文化背景進行情景式分析,對事件本身有獨立清晰的認知,學會考慮綜合評估實際情況以及特定條件等,從而做出理性評判,做到辨別是非。這樣有助于學生主動觀察、認識當代世界,不斷梳理自身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提升媒介素養及網絡自律意識。師生以批判性思維方式進行多場景交互式交流,利用媒體符號化解構教育對象的社會身份,延展主體活動范圍,增強話語賦權,提升學生參與公共交流的積極性,幫助思政教育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同時也能夠活躍氛圍,實現教學相長。

(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以批判性思維為中心的綜合能力

高校思政教育隊伍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將批判性思維培養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參與隊伍力量和能力的建設。

第一,思政教育隊伍應當不斷增強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媒體信息、熱點輿論的敏銳性和客觀分析方面廣泛了解不同媒介的表現形式、運行機制和傳播規律,幫助學生厘清網絡空間、現實空間和社會空間的關系,廓清話語的價值趨向和表達目的。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思政教育應積極融合理論話語、網絡話語、生活話語,增強話語的感召力,讓學生改變對思政教育內容的偏見,將“絮絮叨叨”的大道理轉化為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把“理論思想”轉化為“自我思考”。應當充分發揮課堂、活動以及自媒體平臺的教育價值,傾聽學生不同的、真實的聲音和對事物的看法,做好互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自主思考和主動表達意識,從中因勢利導,做好積極正向價值觀的引導。

第二,反思和批判是思政教育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手段。思政教育者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應保持理性思考,善于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反思教育理念和內容,改進教育實踐方法,在反思與改進中總結教育教學規律,拾獲適應時代特征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避免思政教育理論或實踐環節的偏斜,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正確路徑。

第三,思政教育隊伍肩負著學生對社會思想環境思辨的引導,對社會思想環境的監管。思政教育隊伍從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入手,做好對社會思潮的批判、意識形態的監管以及輿論的引導,維護和創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

四、結語

自媒體的發展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對大學生的身心成長有極大的影響。對此,高校應當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及時更新和拓寬思政教育的思路、內容和方法,加大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的投入,積極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不斷拓展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更加重視和充分利用好大量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契機,提升教育吸引力和實效性,促進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致力于造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 汪曉東,李翔,宋靜思. 總書記這樣和大學生談心[N].人民日報,2021-12-01.

[2] 黃志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133.

[3] 馬立明,萬婧.智能推送、政治極化與民粹主義:基于傳播學的一種解釋路徑[J].理論與改革,2020(4):67-73.

[4] 張開.媒介素養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06:94.

[5] 黃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34-46.

猜你喜歡
批判性思維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及應用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