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種子”內力生長的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實踐研究

2023-09-20 04:06曹永鳴蘇君陽李澤林趙茜王巖逄亞楠
黑龍江教育·小學 2023年5期
關鍵詞:問題的提出綜合評價種子

曹永鳴 蘇君陽 李澤林 趙茜 王巖 逄亞楠

摘要:本研究針對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綜合素質不強、創新能力不足、內部動機缺乏等問題,構建了由評價理念、評價指標、評價機制與評價支持平臺四個系統組成的綜合評價模型,形成了“五育七維六力”融合的綜合評價內容體系,涵蓋了七個維度的114個評價指標和指向“種子”內力生長的628個觀測點,開發了基于大數據的動態可視化“小種子de數據腦”平臺,創新了基于數字社群的場景化多元評價方式,搭建了集教、學、評于一體的智能化評價支持系統。研究出版專著1部,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8篇。成果在義務教育評價改革中得到廣泛應用,取得顯著成效。

關鍵詞:內力生長;綜合評價;小種子de數據腦

一、問題的提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等要求,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教育現代化指明了方向。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學校不斷探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路徑,但在評價改革中一直存在著難以破解的掣肘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評價理念缺乏兒童立場;二是評價內容結構失衡;三是評價主體單一;四是評價方法手段落后。學生評價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學校要落實好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關鍵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構建學生綜合評價的理論體系與評價內容體系;二是構建集成化、智能化的數據基座;三是形成全新的現代學校治理機制。

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哈爾濱市花園小學學生評價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自2001年第八次課程改革,歷經十年課程建設為學生評價形成了有力奠基。2011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頒布,學校開始推進聚焦核心素養培養的辦學探索,確定了學生評價的核心目的。2012年凝練“種子”教育評價理念,并圍繞“種子”內力激發全面實施學生綜合評價研究與改革,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厚植“種子”內力評價的文化與課程土壤(2012年9月-2015年9月)

評價改進始于觀念和理念的更新,更是關系的重構與調整。針對已有評價的片面性、表面化等問題,首先,從評價文化出發,營造促動學生內生動力的評價生態系統。該階段提出了種子內力評價的理念,把教育看作農業,把教師視為農人,把學生喻為種子。強調學生作為“種子”天生具備的自我發展和探索的內驅力,強調每個學生發展的“內在動力”“增值”和“獲得”;從“校園文化、課程文化、課堂文化、教師文化、家校文化、管理效能文化”六板塊凝練學校文化,建立評價利益相關群體參與的評價環境,營造促動學生內力生長的評價生態支持系統。其次,從評價內容和方式改進出發,以課程改進為基礎對學生素養開展全面評價。通過“特長教育的校本課程1.0版本———特色教育的營養餐課程2.0版本———特質養成的種子課程3.0版本”的迭代升級,凝練學生全面發展的素養要求,結合國內外學生發展指標分析,確定種子內力評價的基本內容。最后,建立“幸福種子六項核心競爭力”和“幸福種子的40個我能行”等評價標準,開發綜合素質評價手冊、成長檔案袋等個性化評價工具,為評價奠定深厚的課程土壤。

第二階段:“種子”內力綜合評價體系的初步構建(2015年9月-2018年9月)

針對評價繁多、散亂、多頭的問題,加強整合、提升便捷性,開展綜合評價探索。首先,將評價融入學校治理,并在第四代評估理念指導下,系統地、全面地開展頂層設計[1]。強調利益相關者參與評價,組織教師、學生和家長系統化討論和設計學生評價,引導學生自我認識,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引領教師關注學校發展,促進評價與發展緊密結合。關注每名學生的素養發展,關注班級的進步趨勢、學年校區校際間的均衡發展。其次,圍繞有效培養與激發學生內力問題,從學生發展整體性角度對評價內容體系進行系統建構與完善。改進對學生素養評價的碎片化問題,實施系統化清理,以學生“內生力、內動力、內驅力、內定力、內省力、內核力”六方面內力為維度,經由多輪德爾菲法的專家咨詢,研制符合兒童成長特點和發展需要的過程性評價模式和表現性評價內容。最后,以信息技術手段為依托,將評價融入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實現評價的無感化,開發多元評價方式。針對檔案袋評價不精確、不科學的問題,組織骨干教師結合信息技術專家,開發高水平的當堂測試題目,研發“樂學卡”等信息化檢測方法。評價操作更加簡單,避免了大規模、準備式的結果評價,減輕教師評價負擔和學生備考壓力。

第三階段:“種子”內力綜合評價體系的迭代升級(2018年9月-2022年9月)

為進一步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升質量、深化綜合評價,將評價工具集成升級為用戶友好的智慧平臺。首先,升級多元協同評價,搭建了“小種子de數據腦”平臺,促進多主體深度參與。與信息技術專家、師范大學教育專家共同調研,深入了解家長、學生、教師、社區等相關方面的教育困惑和評價需求,定位平臺功能,確定平臺數據收集框架;集成已有數據模塊,將評價升級為多主體、多接口的評價整合平臺及智能化數據處理平臺“小種子de數據腦”[1]。在多元主體協商和協同下開展評價,形成對學生發展的整體性描述,解決工具繁多、整體性不足的問題。還開發了APP,面向家長、教師和學生開放,直觀展示評價結果,方便收集數據。其次,升級情境性評價方式,綜合使用多元評價形式,開展準確、輕量化的素養測評。進一步改進評價的準確性、科學性,將各年段的學生核心素養具體化、場景化,組織國家課程教材平臺專家,協同進行表現性測驗設計,開發配套的評價應用場景,設計表現性任務和評價反饋機制,融入學生的活動、體驗和發展、改進。最后,升級綜合性評價反饋機制,深度挖掘“小種子de數據腦”過程性數據,改進教學和管理[2]。聯合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專家,利用神經網絡等深度學習方法,實現學生學習狀況數據的深度挖掘,揭示和描述學生發展的狀況。進一步將學生發展的數據與學校管理狀況關聯分析,尋找影響學生發展的關鍵因素,探尋學校發展中的核心問題,及時反饋學校發展中痛點、堵點問題,進行針對性改進[2]。

三、成果主要內容

學校圍繞種子內力激發,在十余年探索中創建了評價內容體系、方式體系、支持系統等,在整合、體系梳理中形成“種子”內力成長綜合評價體系。

(一)“五育七維六力”融合的綜合評價內容體系

為落實國家“德、智、體、美、勞”五育要求,發掘學生內生動力,從學生“內生力、內動力、內驅力、內定力、內省力、內核力”六力培養目標出發,形成七維素養為一級指標、114個二級指標、628個觀測點的評價內容體系。

1.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整體性評價維度。評價內容強調五育融合,通過整合學科基礎、跨學科、高階素養,確定評價七個維度:道德素養、思維素養、健康素養、藝術素養、勞動素養、創新素養、人際素養,并指向學生六方面內力,對學生全面發展開展整體性評價,最終落腳于學生“我是、我能、我變、我行、我持、我達”六個方面的自我發展。

2.打破學科、時空界限的個性化評價指標。強調學生發展的整體性,穿越教材邊界、學科邊界、學校邊界、學區邊界、社會/生活邊界,將評價指標和觀測點聯結每個學生的全面和個性發展。如,對健康素養評價分為生理指標、學會、勤練、常賽四部分。生理指標含身高、體重、肺活量、視力、睡眠、營養均衡等;學會指標含廣播操、抽冰尜等7個項目;勤練含50米跑、坐位體前屈等5個項目;常賽含足球、冰球、速滑等8個項目。

3.縱橫交錯、貫通融合的網絡化指標體系。從國家課程、多元能力發展、內生動力等角度建構的五育、七維、六力及評價指標和觀測點互聯互通。六種內力是隱性的評價點,作為培養目標與學生素養發展聯結,與五育和七維融合。如,勞動素養評價指向勞動教育,從校園勞動、居家勞動、社會勞動實踐三方面,凝練形成“勞動教育清單———幸福種子不可不會的60件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布在每一個學年段,每一項勞動技能都有三個等級的評價細則,衡量勞動技能的學習、勞動技能的練習、勞動技能掌握的程度,最終以六力指標形成自我認知,由外力驅動轉為內力發展。

(二)基于數字社群建構的場景化多元評價方式體系

“種子”內力評價不完全以班級為單位,而是從學生個性化選擇出發,融入社群化情境,通過學評融合的交互性智能平臺———“小種子de數據腦”,形成學習型組織和學習文化。

1.學評融合的日常無感化評價系統。將評價融入日?;榫?,強調學習的持續性和累積性,將大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分解為小目標,融入每天學習中,并加以評價。如設置“日精月進”板塊,語文學科每天設置晨讀,在學期“閱讀晉級”的“五段十級”活動中進行階段性評價;數學學科開展“每日熱身”計算及每月“計算小能手”進階活動,提升計算和閱讀能力。

2.追蹤學生進步的發展性評價系統?!靶》N子de數據腦”收集學生的日常表現、課程參與、作業作品等過程性材料,描繪每個學生的發展軌跡,呈現學生在七維素養和發展指標上的變化情況,形成個性化的電子發展檔案。如指向藝術素養的“我型我秀”板塊,收集了學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等作品,直觀展現學生藝術素養發展情況。

3.融入真實情境的表現性評價系統。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設計了基于情境化的、挑戰性任務,通過校園內外、線上線下多方式,實時追蹤學生在運動、閱讀、自主管理、問題解決、社會實踐等方面的素養養成。如設置“6+N”多元化評價應用場景,含基礎型場景6項:一點一滴、日精月進、持之以恒、能工巧匠、我型我秀、外圓內方,以及擴展型應用場景N項:研學足跡、AI運動、愛眼護理、青山綠水、種植養殖、垃圾分類、自主規劃、任務盲盒等。

4.趣味化的過程性游戲評價系統。使用設計智能化的任務方式,促動學生學習。如設置“AI跳繩”,為學生跳繩自動計數,進行評價和獎勵,使學生在游戲中得到體能訓練,在長時間追蹤中開展發展性評價。設置任務盲盒評價場景,利用兒童的好奇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對人的關照更加立體、多元、全面、指向全人。

(三)“教———學———評”一體、“家———?!纭眳f同的智能化評價支持系統

“小種子de數據腦”擁有強大的作業布置、數據收集、數據展示和反饋系統,通過搭建“小種子de數據腦”數據中心,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無感沉淀,自動形成豐富、清晰、多維度的學校數據資源,并能進行及時分析、診斷、預警、監控、評價、反饋,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支持[3]。

1.持續更新的、促進評價減負的輕量化作業系統。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把關,確定標準化測試題目并隨時更新的“日清”板塊,將其嵌入課堂教學最后5分鐘,實現教———學———評一體化,優化課堂練習,促進作業提質減負,精準發現教與學的問題,從而實現了診斷的無死角化。

2.家———?!缬行f同的即時性數據收集系統。響應教育部對中小學生“五項管理”的規定,將家庭、社區納入評價過程,由校內校外多主體進行數據收集,引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3]。如睡眠管理可接入學生使用的可穿戴設備即時收集數據。AI智能閱讀測評體系接入超星校園閱讀系統,即時收集各年級學生的整本書分級閱讀情況,針對個人、班級和學校生成分析報告,提升學生閱讀積極性。

3.可視化、個性化的評價結果展示系統。使用童趣化的評價結果與展現方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葉、花、果”。在每個評價周期里,根據學生完成情況,獎勵不同數量的葉子,由葉子換成花,由花換成果實,并在五育、七維、六力上形成評價雷達圖。有突出表現的學生,可通過兌換建立點亮“勛章墻”上屬于自己的“明眸勛章”“巧匠勛章”等十類勛章制度。

4.融入學校治理的數據挖掘和全面反饋系統。通過數據挖掘,及時發現教學和管理中的問題,并提出有效措施。如通過對學生發展檔案的分析,確定學生發展的優勢和短板,為學生定制個性化成長方案,為實現深度學習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開展深度數據挖掘,發現哪些課程對學生能力培養是有效的或是低效的,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改進,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

四、應用效果

綜合評價改革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提供了典型的成功經驗與范例,極大地提升了實驗校與推廣校辦學行動主體的評價能力,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綜合素質的提升與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改善了學校評價與育人環境生態,提升了學校內部治理結構與機制現代化水平,促進了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22年該項成果獲得了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一)改革成果得到了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的高度認可,為《總體方案》落地落實提供了典型的成功經驗與范例

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主辦的《教育工作情況》第52期以《制定勞動教育清單,讓“幸福種子”發芽開花》為題,對哈爾濱市花園小學貫徹落實《總體方案》的經驗進行了總結。簡報從規劃清單、課程體系、勞動工坊、家校共育四個方面對學校綜合評價改革經驗與取得的成果進行全面總結與介紹。學校為今后全國各地中小學進一步深入推進《總體方案》落地落實,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重要參考,對于今后進一步深入探索綜合性評價改革起到了積極的示范與引領作用。

(二)在省內一些地市、區縣得到了高度認可與廣泛、深入地應用,提升了一些區縣整體辦學質量,在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積極的輻射效應

綜合評價改革體系得到了省委副書記、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批示,由秘書組轉發全省所轄各市(地)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及其秘書組。簡報下發后在省內產生了很大反響,在社會公眾認知中逐漸形成了花園小學綜合評價模式。

躍進小學是一所位于哈爾濱市城郊的薄弱校,2014年合并為花園小學哈西分校。在實施了綜合評價改革以后,辦學規模、師資隊伍、學生素質、家長合作等方面均進步顯著。2019年學生在省市區等活動中就有1386人次獲獎。2019年度在哈市中小學生編程大賽中獲得市級獎項。2021年在全國“星閱讀”活動中,學生有效閱讀量和閱讀質量綜合排名全國第一。木蘭縣柳河中心小學是一所農村薄弱校,應用了綜合評價模式后,教師專業能力顯著提升,所獲國家獎勵從0項增至22項,省級獎勵從1項增至12項。此綜合評價模式先后輻射到2個教育發展相對落后地級市與曹永鳴校長發展共同體等學校,其綜合評價模式對區域內部學校課程建設和評價改革實踐產生了深遠影響,助力了龍江教育評價能力和教育品質的整體提升。

(三)在哈爾濱市花園小學全體教師、學生與家長群體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提升了學校組織行動主體的評價能力,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綜合素質的提升與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小種子de數據腦”綜合評價平臺的開發及評價體系的建立,促進了金字塔型課程體系的全面落實以及德、智、體、美、勞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2012-2018年,在學校沒有實施綜合評價之前學生獲國家級獎勵1023項,省級獎勵1246項。2017年實施綜合評價至今,學生共獲國家級獎勵增長至1471項,省級獎勵增長至1572項,增長率分別為43.79%與26.16%。其中,在獲得的國家獎勵中德育16項、體育34項、藝術778項、勞動16項,四項占比達94.09%。2017年至2019年學校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增長9.22個百分點,優良率提高了13.18個百分點。

在實施了綜合評價改革以后,學校先后獲得了全國創新學習試驗學校、全國重點課題研究先進單位、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文明建設單位、教育改革先進單位以及省科研先進單位等諸多相關榮譽稱號。

(四)改善了學校評價與育人環境生態,內部治理結構與機制現代化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綜合評價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是一種針對學生個體發展的生態訴求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模型,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特點。這種評價體系實施后為減輕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負擔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轉變了師生關系與親子關系,使得學校評價與育人環境愈來愈生態化。

“小種子de數據腦”平臺為教師、學生與家長參與學校管理以及家校協同共治、共育提供了可靠的平臺基礎。平臺的應用克服了單一評價以及先前評價反饋不及時、不科學的弊端與局限,使得學校內部評價機制更加科學與完善,內部網絡化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埃貢·G·古貝,伊馮娜·S·林肯.第四代評估[M].秦霖,蔣燕玲,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0-42.

[2]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M].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6.

[3]吳重涵,張俊.制度化家校合作的內在動力、行動邏輯與實踐路徑:基于十年家校合作實驗的回顧與反思[J].中國教育學刊,2021(9).

編輯/趙卓然

猜你喜歡
問題的提出綜合評價種子
桃種子
10kV配電線路帶電作業安全綜合評價應用探究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學英語寫作評價中的應用
滄州市中小學獨生子女教師師德狀況調查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