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地扶貧搬遷農戶生計調查分析
——基于渭源縣路園鎮的調查

2023-09-25 09:13楊義娟談存峰
熱帶農業工程 2023年4期
關鍵詞:渭源縣生計易地

楊義娟 談存峰

(甘肅農業大學財經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渭源縣位于甘肅省中部,是推進甘肅六盤山西部片區開展精準扶貧綜合開發體系建設的重點縣,2001 年9 月渭源縣正式開展易地扶貧集體搬遷項目試點工作。路園鎮為渭源縣下屬的貧困鎮,平均海拔2 150 m,年均氣溫6 ℃,年降水量543.7 mm,屬于溫帶季風性氣候,干旱少雨,北部的下轄村地處溝壑干旱區,黃土土質為主,蓄水量低,遠離灌溉水源,農業種植受限;南部以山區為主,土質疏松,地勢陡峭,多雨季節容易引發塌方。

1 路園鎮易地扶貧搬遷概況

調研發現,搬遷前路園鎮農村基礎設施、教育、醫療條件較差,由于交通不便(見圖1),農民經濟來源渠道有限?;诋數厣鷳B貧困,農民收入較低現狀,根據國家脫貧攻堅政策要求,易地精準扶貧項目搬遷已經成為了該地區打贏易地脫貧攻堅戰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

圖1 搬遷前基本條件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前,甘肅省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 736 元,定西市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為5 823 元,渭源縣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 099 元,渭源縣2014 年開始制定易地扶貧搬遷計劃。路園鎮作為渭源縣下屬貧困鎮于2014 年開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計劃。依據相關政策文件精神[1],計劃搬遷群眾312 戶1 612 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6戶816 人(占比51%),搬遷對象為路園鎮農民,采取全體搬遷、集中安置方式。安置區主要采取“四個結合”進行建設:一是與精準扶貧、脫貧結合;二是與路園鎮內市場交易區建設結合;三是與當地高效農業種植區結合;四是與現代冷藏物流服務區結合。結合本鎮實際,計劃2018 年完成全部安置項目,安置區建設點位于路園鎮雙輪磨村莊科社,主要設置戶型有A、B、C3種。占地面積211.5 畝(1 畝=667 m2),安置點建設項目主要包括土建工程、基礎設施、土方工程、綠化工程等,涉及住宅、人飲、道路、農電線路、戶用光伏、中藥材生產加工交易區、高效日光節能溫室種植區、休閑農業觀光區、冷藏服務區9 個單項。項目總投資16 578.5萬元。

2 路園鎮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生計狀況

提升移民群眾的生計能力是扶貧搬遷工作的主要內容。本文采用可持續生計理論框架衡量搬遷移民生計能力提升的相關途徑是否產生了相應的效果,該理論主要通過分析自然資本、物質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及人力資本衡量搬遷移戶日常生計能力[2],對比移民搬遷前后5 類資本,得出搬遷移民安置過程中存在的生計變化情況。

2.1 自然資本

土地是農民的主要生產要素,路園鎮由于自然條件限制,農民大多靠從事農業種植維持生計,選擇耕地面積、質量作為衡量移民搬遷前后自然資本變化的指標[3]。

由表1可知,移民搬遷前戶均耕地面積以5~10畝最多,占總調研人數的40.1%;其次為5畝以下,占比27.2%,搬遷后耕地面積5 畝以下的占比最高,為44.9%,說明移民搬遷后耕地面積相對減少。表1顯示,搬遷前移民認為自己耕地質量比較好的有145 戶,占總調研人數的46.5%,認為耕地質量非常差的占比為4.8%,可見搬遷前耕地雖然大多為旱地,但由于主要種植藥材、玉米等耐旱作物,土地收成較好,所以移民認為耕地質量較好,搬遷后,由于部分移民將土地轉讓給他人經營或者撂荒,經濟效益達不到預期,使得認為土地質量非常差的占比有所上升。

表1 移民搬遷前后耕地狀況

通過對比移民搬遷前后自然資本發現,土地仍然是當地農民獲取經濟收入的重要途徑,搬遷前農戶對土地的依賴性強主要是由于移民擁有的土地面積較大,搬遷后移民擁有的土地面積減少,使得由土地獲取的經濟收益下降,導致農戶的自然資本減少,因此,提高搬遷移民收入水平是易地扶貧搬遷后工作的重點。

2.2 物質資本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要目標,路園鎮在易地扶貧搬遷規劃中嚴格按照黨和國家的相關規定,依據脫貧標準規劃住房,盡最大努力滿足搬遷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4]。本文以房屋面積、家庭資產2個指標對路園鎮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的物質資本做描述性分析。

調研數據顯示,搬遷前移民每戶住房面積大多為100~120 m2,易地搬遷后,統一規劃面積為60~80、80~100、100~120 m23 種住宅。由于60~80 m2主要為商業鋪面,占比較小,其余戶型均按照家庭人數和家庭實際購買力進行分配。

由表2可知,搬遷后移民所占有的生活資產相對于搬遷前有一定增長,生存資本和發展資本得到較大提升。

表2 搬遷前后移民生存資本和發展資本狀況

兩不愁三保障是當前我國農村易地精準扶貧項目搬遷中首次提出的目標,也是我國精準脫貧標準[5]。路園鎮在解決移民后續發展問題過程中緊盯兩不愁三保障,通過分析物質資本,認為易地搬遷工作提高了移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

2.3 金融資本

金融資本是指搬遷戶家庭內的收入以及借貸金額等,本文以移民搬遷前后家庭年人均收入和有無貸款債務2個指標表示[6]。

表3顯示,易地扶貧搬遷前家庭年人均收入以5 000 元以下最多,收入為50 000 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人數較少。易地搬遷后,移民需要重新購置生活用品,租用耕地等,總體來說移民搬遷前后家庭年人均收入變化不明顯。

表3 搬遷前后移民家庭年人均收入狀況

表4顯示,搬遷后由于購房等需求,貸款人數相較搬遷前有所增長。

表4 搬遷前后移民家庭貸款狀況

搬遷前移民年人均收入較低,部分家庭主要依靠傳統農業種植獲取經濟收入,收入極不穩定,搬遷后由于土地資源減少,很多農戶通過外出務工獲取經濟收入,總體來講,移民的金融資本較低。

2.4 人力資本

選取待業人數和家庭成員是否接受培訓2個指標分析人力資本[7]。

如表5所示,搬遷后移民家中待業人數明顯增加。雖然當地政府大力推進勞務輸轉工作,對返崗復工等工作進行專題研究部署,持續加大待業人口排摸動員力度,通過短信推送等方式為農戶提供應聘機會,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但由于政府提供的勞務輸出是以勞動力的外地轉移為主,對部分家庭成員少、家中有老年人及上學兒童的家庭來講,勞務輸出幫助不大。

表5 搬遷前后移民家中人員待業狀況

調研顯示,新建的移民新村毗鄰路園鎮幼兒園、路園小學、路園中學,很好解決了移民孩子的教育問題;搬遷前移民家庭成員接受教育培訓的機會較少,搬遷后為保障搬遷移民正常生活以及部分崗位的需要,政府開展了崗位培訓,移民接受教育培訓的人數較搬遷前多。

為使移民更好適應搬遷后生活,通過設置鄉村公益性崗位,如農村保潔員、綠化工作人員、愛心理發員、水電安全保障工作人員、農家養老服務員、農戶書屋管理員等,著力解決移民就業增收難問題。但公益性崗位有限,通過分析人力資本發現,路園鎮應該加強產業扶持力度,增加就業崗位,加強勞動力的集中培訓教育。

2.5 社會資本

調查發現,結合路園鎮生態資源優勢,依托渭源縣鑫大地春農業發展科技有限公司、渭源縣通達蔬菜種植合作社、路園鎮金紅蔬菜專業合作社,路園鎮形成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發展格局[8],建立“貧困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的產業扶貧模式,有效吸納了部分移民就近務工。

食用菌產業園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光伏扶貧電站農光互補資源,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幫助貧困戶完成脫貧任務,按照量力而行、試點先行、示范發展、逐步推進的原則,在鎮內選擇有一定經營頭腦、致富意識較強、具有自主操作能力、愿意種植食用菌的搬遷移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光伏食用菌大棚管理經營[9]。但食用菌基地入股分紅需要農戶前期投入部分資金,使得部分移民無力參與。

渭源縣金雞產業主要通過國家扶辦制訂的定點幫扶責任,牽針引線,由渭源縣政府與陜西省北京德青源公司(簡稱北京德青源公司)戰略聯動共同建設的農村到戶特色產業扶貧工程,以三變發展模式,根據固定資產投融資收入總額,每年農民可同時獲得土地租金和投資收益[10]。同時,每年提供就業崗位450 個,帶動農村物流、包裝、種植業等行業的健康發展,間接吸納就業人員1 000多人。

分析易地搬遷移民搬遷前后5類生計資本,認為搬遷后移民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提升較快,對移民后續可持續生計提供了較大幫助,但自然資本的減少、金融資本的匱乏是影響移民后續可持續生計的瓶頸。

3 路園鎮搬遷移民后續生計提升存在的問題

3.1 土地利用率低,農業收入減少

路園鎮農業收入在移民家庭中占比較高,而搬遷后由于搬遷地距離原居住地較遠,導致部分農戶土地利用率下降,農業收入減少,生計支出不斷增加,加重移民的生活負擔。

3.2 移民經濟來源少,搬遷后生活成本增加

調查了解到,由于搬遷后要拆除和復墾移民原有的宅基地,使得搬遷后移民生活成本不斷增加。搬遷前部分家庭主要依靠勞動力外出務工以及留在家中的家庭成員從事農業生產獲取經濟收入,搬遷后,安置新房花銷增加,收入有減無增,移民的生活成本也隨之增加。

3.3 搬遷地區產業發展緩慢,促農增收效果不明顯

路園鎮大多企業體制機制不健全,產業大多仍以傳統產業為主,特色產業規模小,而新引進產業很多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緩慢,帶動勞動力就業能力有限,促農增收效果不明顯。

3.4 后續安置支出高,農戶生活壓力重

搬遷后的安置主要包括新房購置、房屋裝修、家具購買等。調查發現,雖然當地政府對移民購置新房提供了部分資金補貼和貸款優惠,但房屋的主要購置費用還需農戶自己解決,購房資金多少取決于房屋面積及農戶的實際購買力,每種戶型價格不一樣,移民的安置成本過高,日?;ㄤN成本增加,造成農戶搬遷后資金緊張,影響后續產業發展。

4 路園鎮搬遷移民后續生計提升的建議

4.1 加大土地資源的多途徑開發利用

搬遷后土地資源減少,因此,需要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提高農業產業化、機械化、規?;洜I水平,在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權性質和土地基本用途基礎上,鼓勵土地流轉,實現節約集約用地;因地制宜、著眼長遠、科學規劃、有效地利用閑置地,通過成立合作社等途徑盤活土地,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增加農民收入。

4.2 擴寬農戶家庭收入渠道

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加對龍頭企業的投入,以專業合作社為聯結,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效益。采取訂單農業,真正使農民獲得農業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的增值利益。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組織移民就近勞務輸出,有序轉移富余勞動力。

4.3 大力扶持社會產業

加大對現有企業的幫扶力度,依靠現有“金雞產業”,通過政企合作方式,鼓勵企業開發更多就業崗位,提高崗位工資水平。著力打造更多本土特色產業,加強產業的創新發展,加快涉農電子商務的發展。

4.4 減輕搬遷壓力,重視移民自身能力提升

提高國家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通過建立臺賬等方式明細資金用途。加強移民脫貧致富的意識教育。除義務教育之外,加強學生的職業教育,對職業院校招生政策予以傾斜,緊緊圍繞“1122433 互助增信工程”,組織產前、產中、產后技能培訓,尤其是農業機械設備維修、農機司機駕乘、電子商務等特殊實用工種職業技能知識培訓,加強從事農業產業人員的農業種養、加工、病蟲害防控等實用技能培訓。同時,鼓勵農戶自主創業,降低貸款利率,適度降低信貸門檻等。

猜你喜歡
渭源縣生計易地
BY THE SEA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陜西易地扶貧搬遷報告
渭源縣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的實踐與思考
渭源縣文化綜合館館前廣場景觀設計
渭源縣名勝古跡和歷史遺存現狀的調查研究
以石為業四十年:一個端硯工匠村的生計之路
《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四大看點
淺談渭源縣林業特色產業發展的若干問題
易地扶貧搬遷將投入6000億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