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聽物語

2023-09-26 03:00阿甲
青海湖 2023年8期
關鍵詞:生態生活

阿甲

生態問題已經成為21 世紀的“世紀問題”。

生態問題的凸顯說明了人在自然中的定位出現了危機?,F代文明中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將人從自然生態的共同體中剝離出來,成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主人,自然也成為了可以無限制地攫取和利用的資源,當工具理性成為解釋世界的價值基礎,唯一的價值基礎的時候,當經濟發展成為“硬道理”,唯一的“硬道理”的時候,我們的生存是需要反思的,我們需要問一問,生活世界的“常識”是不是出現了問題,因為作為被征服對象的自然正在發出反抗并一再警戒著人類:被污染的水源和食品所導致的現代疾病,大氣失衡所造成的酷暑和沙塵暴,生態失衡造成的瘟疫,生命優生情結締造的轉基因、克隆人,這一切已經成為現代生活嶄新的威脅。這一切正在把人逼向危難的邊緣。新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非虛構”文學的盛行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人的生存狀況已經變得緊迫了,現今的生存處境下,直面生活現場,比虛構一個故事更有現實意義,更能觸動人心。

我曾在青海海西州生活過十多年,海西整體上是個干旱缺水的地方,不是大面積的農耕區,但只要有河流有水源的地方,被墾荒開拓出來的一些地區的田野里,由于日照時間長,糧食的產量反而是非常高的,海西州的香日德農場,八十年代小麥單產創下過世界之最(每畝地1013 公斤)。因為在鐵路工作的原因,我經常坐火車,二十年前,路過海西的時候,在柴達木盆地的東緣,以及許多有水源的農場所在地,種的全是綠油油的莊稼,也形成了許多局部的宜于人居住生活的“小環境”,大約從十多年前開始,這有限的農耕地都改種枸杞了,因為枸杞經濟價值更高,是麥子的好多倍,田野里已經看不到莊稼了,我路過外省的時候,情況也差不多,甘肅、內蒙好多地區是大片大片的葵花林,從火車上看,很美,但我還是有一種隱隱的擔憂,當一切只以經濟利益為主導的時候,這種“美”可能是個陷阱,當真如果產生糧食危機的時候,這些經濟作物是不能當糧食吃的。這些年,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強調生態建設和基本耕地保障,這些地區又恢復了過往,開始種糧食了。

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日常場景中的例子,但足以留給我們警醒,就是我們長期以來的認知常識,要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中脫身出來,從一切只以經濟利益為重的功利主義思想中脫身出來,生態不僅僅是一門學問或知識體系,而是生存的基本倫理,和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古希臘語里“生態(esology)”是由“生存的居所(orkos)”和“持家之道(logos)”兩部分組成,而現在許多人只是將“生態”理解為“外部環境”,“一種獨立于人類及其他物種之外的外部存在?!边@是有失于偏頗的,“生態”更加強調的是符合“自然之道”的生活方式。它不僅僅是要求有純凈的空氣純凈的水,反對污染反對浪費,“它還意味著對生存空間和生活方式的選擇”,所以在一種更為本源和寬泛的意義上,它還指向一種自律的,合乎自然之道的生活方式。這一點也類似于我們古典文明中所一再強調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即:人是天道自然的一部分,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自然”這一大的“生命共同體”的一部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人和自然平等相待,和諧相處,才有人自身的出路。

作為文學藝術中最為敏感的群體,詩人們與自然有著天然的親緣?!靶∽雍文獙W乎詩。詩可以興,詩可以觀,詩可以群,詩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薄墩撜Z》,錢穆先生釋讀說:“舉于詩,對天地間鳥獸草木之名能多熟識,此小言之。若大言之,則俯仰之間,萬物一體,鳶飛魚躍,道無不在,可以漸躋于化境,豈止多識其名而已”錢穆《論語新解》。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中草木名物琳瑯滿目,“蒹葭”“黃鳥”,“竹苞”“松茂”,俯拾即是?!冻o》里香草嘉月,惠風和暢,“江離”“杜衡”“秋蘭”“芙蓉”,著手成春。山水詩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偉大傳統,陶淵明、謝靈運們在自然中托付身心,王維、孟浩然們在自然中尋得真趣,古典詩人放懷天地之間,寄情山水田園,一代一代形成了與自然共情共處的東方式世界觀和自然觀。在古典世界,這一切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生態”問題的凸顯是個現代命題,是人類社會“現代性危機”的體現。當“天人合一”的世界觀,“道法自然”的自然觀被“主、客體”意識所取代的時候,被現代主義高揚的“主體”創造性所取代的時候,從知識方法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上,人們看待事物的眼光變了,“山水自然”成為照相機里掠奇的“地理風景”,“梅蘭竹菊”成為植物學里的某個科目,在現代文明的觀照下,自然是“客體”,是地理學,是植物學,人不再是敬畏天道的那個虔敬之人,而是凌駕于自然造物之上的“主體”,是“空間的強悍占有者”。這種意識主導下的人類生活,以破壞和污染自然環境換取的“進步”和物質積累,已經使人的生活步入窘境。我們被迫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現實的處境也是:現有的文明在交流如此便捷的時空里,誰也無法孤立地生存,但生存也似乎越來越“同質化”,生命經驗中那些“細節”正在大量地消失,具體到我們當下的文學創作中,古典時代文學里那種細微的“自然描寫”越來越少了,這已不僅僅是我們的感受力鈍化的問題,而是當下的生活狀況確實跟以前不一樣了,如何“活”,如何“在”,都已經成了問題?!渡赤l年鑒》的作者,美國生態思想家奧爾多·利奧波德曾提出“大地倫理學”,倡導一種“生命共同體”意識,法國思想家塞爾日·莫斯科維奇基于“生態運動”的思考,提出“還自然之魅”的說法。我想起國學大家唐君毅先生上世紀五十年代論及人文精神重建時提出的“返本開新”之論,這些深具憂患意識的哲人,都對人類文明的危機提出了自己的解決之道。他們都有個共同點,就是要深刻反思“人類中心主義”對生活帶來的危害,“返本”,是返回“文明”之本,也是返回“人”之本。在與自然的關系中,退回到人正確的“位置”,共生共情的位置,在面對自然萬物時,去除“主體化”的自大,讓“物”出場,從一個“有理”的世界,返回到“有情”的世界,從“進化論”的世界,返回到“天人合一”的世界。從用種種現代知識“解釋”的自然,返回到“傾聽”和“沉默”的自然,因為人類過多的解釋已經打擾了萬物。在天地人神的秩序里,善于“傾聽”物之“語”,可能才有真詩的消息,因為詩本身就是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文明相互感通的一個場域。

海德格爾曾言及:“自然是先于一切的最老者和晚于一切的最新者”。前段時間曾有朋友問我,你有多長時間沒有晚上看過月亮了,我心里一驚,真是好多年了,自從住到現代高樓上之后,我們不是離月亮越近了,而是越遠了,許多時候,我都已經忘記晚上有月亮了。夜晚燈火很明亮,沒有抬頭看過天。大美青海,邀請各位詩人,暫時地返回到自然的“幽暗”“寂靜”“無名”中,在青海這個燈火稀疏的地方,看看月亮。

猜你喜歡
生態生活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水煮生活樂趣十足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竅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