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浸式”情境體驗蘊匠心 多元化課堂評價具個性

2023-09-30 09:48楊帆劉春
遼寧教育·教研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過程評價沉浸式多元評價

楊帆 劉春

摘要:課堂評價是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科學的課堂評價能促使語文教師構建多元互動的語文課程生態系統,實現師生雙方共同進步。教師可圍繞統編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孔乙己》一課創設教學活動,并基于語文課堂評價的視角剖析和審視,為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應用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語文課堂評價;教學活動;多元評價;過程評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立足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整體發展,引領語文課程評價的改革風向已成為語文課堂評價的基本功能定位。對于教師而言,多元化課堂評價不僅能體現其自身的教學素養和專業水平,還能展現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的教育智慧。對于學生而言,多元化課堂評價可以促使其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探索,成為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一、案例背景

恰當的課堂教學評價不僅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教師改進課堂教學。在數次教學觀摩中我們發現,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的評價語言多為沒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好”“不好”,或直白尖銳的“正確”“錯誤”,并沒有做到從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過程、思維方式、態度情感等多個方面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愈加凸顯,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的課堂評價不僅要清晰準確、針對性強,還要兼顧多樣化、層次性,其核心在于“多元主體”“多種方式”“多方觀瞻”“多維層級”。

另外,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導入是否新穎、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流程是否合理、課堂總結是否具有啟發性等環節上, 卻往往忽視了課堂評價,僅有的評價也只是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和課堂目標,缺乏靈活性與教學機智。

鑒于以上分析,為了在課堂上讓學生發揮學習的主體性、自覺性和創造力,語文教師應發揮學科優勢,努力創設幽默詼諧又兼具“語文味”的課堂環境。

二、案例剖析

(一)案例描述

《孔乙己》作為傳統選文之一,是魯迅先生創作的一篇意蘊深遠的短篇小說,目前已被編入統編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小說通過對被封建制度無情吞噬、冷遭看客嘲諷的“苦人”孔乙己的外貌、語言、動作等多角度的描寫刻畫,深刻揭露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單元導語要求是“要在梳理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對作品的內容和主題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說的社會意義”。

筆者以該課文為例,以課堂評價為切入點,圍繞情境性教學活動任務,聚焦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表現與學習生成,確立清晰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參考指標。

新課標在“閱讀與鑒賞”學段目標中提出“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诖?,教師可圍繞“體驗”二字提出“誰是殺死孔乙己的幕后真兇?”這一問題并創作劇本,要求學生分角色扮演人物、搜集線索、層層推理并找出“真兇”。為此,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可設計以下兩項教學活動。

1.妙設探案劇本

【劇本題目】誰是殺死孔乙己的幕后真兇?

【人物】孔乙己、孩子們、酒客、小伙計、掌柜

【道具】空酒瓶、十九文錢、書、茴香豆

【情節】

1.酒客污蔑孔乙己偷書;

2.酒客取笑孔乙己未進學;

3.孔乙己教小伙計寫字;

4.孔乙己給孩子們分茴香豆;

5.孔乙己被丁舉人打折腿;

6.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

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旨在營造沉浸式的學習實踐氛圍,以促使學生能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地細讀(浸潤)文本。

2.串聯故事情節

【要求】將學生分成四組,組內合理分配角色,結合課文中的描寫,適當發揮想象力,將人物的鮮明性格展現出來,各組自由排練后當堂分組抽簽展示。

【提示】孔乙己的死因可能不唯一,請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課外閱讀積累,在探究思考后交流成果。

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旨在為學生樹立角色意識,創設真實的語文交際環境,分角色“排查追蹤”,研讀文本,進而體悟作品主題。

為了對“串聯故事情節”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過程進行評價,我們制定了評價參考量規(見表1),作為課堂過程性評價的主要依據。

在每個小組自主確定扮演角色后,教師通過評價指導學生從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梳理故事線索,層層推理,進而達到以“演”(體會)促學的教學效果,這一教學評價本身即學習。

依據評價參考量規,教師開展的課堂教學評價如下:

【師生互評】教師從語言、表情、動作、課文情節的理解程度和思維方式等維度對學生本次劇本角色扮演和推理過程進行準確詳細的評價,兼顧評價語言的客觀性和藝術性,不僅做到指向明確,還將學生的思路帶回課文,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式對話,可從學習主體的角度給予教師可行性的教學建議。

【生生互評】各小組組內推選一名優秀的角色扮演者,以小組為單位深入探討、分享心得,并結合評價參考量規,為各小組的表現確定等級。

【學生自評】依據評價參考量規和老師、同學的評價,對個人表現進行反思,改進不足之處。各組對本組的劇本進行完善修改,至少使劇本在原有等級基礎上提高一個段位等級水平。

(二)案例思考

《孔乙己》是初中語文小說類文本的“常青樹”,因構思精巧、意蘊豐富而備受教師的關注,對其主旨的理解一定程度映射出不同時代各具特色的教育理念。教師圍繞小說主旨展開教學活動設計,在將全文線索巧妙串聯起來的同時加入角色扮演環節,在深刻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對文章主旨的多元思考。關于這篇文章的主旨解讀,幾十年來很多學者都將重心放在“反封建、反科舉”的議題上,放眼當下,教師更應意識到其主題中還涉及對人情冷漠的鞭笞、對涼薄的人際關系的揶揄,進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新課標中規定“過程性評價應統籌安排評價內容。評價內容應立足重點,關注各個學段的水平進階”?!耙栽u促學、以評促教”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模式,教師需要根據學情制定評價標準,以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打造師生良性互動的高效語文課堂。教師應聚焦學習資源的豐富性和學生發展的全面性,將評價指標與具體情境精準匹配,從而使教學任務中的情境創設與課堂評價深度融合,使其共同指向提升語文核心素養這一教育追求。

為此,我們在課堂評價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一)要營造真實而積極的語文實踐情境

教學不僅要提供信息和檢查學生是否已掌握這些信息,還要創造學生能主動參與讀寫活動的各種實踐情境,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獲得自己個體意義的建構。有意識地創設真實可感的課堂情境,鼓勵交流合作并且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是建構主義理論為教學提供的有效建議。

教師將課文中的重點情節以劇本的形式有機串聯起來,問題的設計指向小說主旨,探案追疑的氣氛使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極大增強,以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孔乙己的死因,進而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學習意愿,并為他們留出更多的想象和提升空間。

(二)要打造多元化的過程性評價指標

就評價內容而言,教師應針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學習成果、情感態度等方面做出過程性評價。為了破除評價主體單一性的積弊,可設計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和學生自評等,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就評價指標而言,教師應制定層次鮮明的評價參考量規,對課堂評價提出科學性的規范,力求將聽、說、讀、寫有機融合并滲透到學生的課堂體驗中去。

多元主體評價觀真正體現了培養目標的育人取向和學生立場,鼓勵學生自評、互評和自覺反思,使之從傳統的課堂角色中解放出來,獲得自主發展。

三、教學建議

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尤為關鍵。學者杜紅偉在2019年第12期的《亞太教育》上刊發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言運用策略研究》中主張,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除了要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外,具有藝術性和層次性的語言更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生自由、和諧而全面地發展。真實語言環境下的教學語言不但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還會映射出學生心理發展的水平層級。因此,優化課堂評價語言主要還應從教師和學生這兩大主體入手,二者缺一不可。

(一)真實可感,逐步提升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以深受學生喜愛的方式設計問題,引導他們展開聯想和想象。語文教學中常常借助開展綜合活動的方式,融聽、說、讀、寫于一體,學生可以靈活運用語言文字溝通心靈、傳遞情感。因此,想要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把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和語言知識結合,化抽象為具體,促使他們觸類旁通;長此以往,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自然能逐步提高。

(二)尊重主體,彼此成就

自主發展是核心素養培養不可疏忽的一個方面,教師需激發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意識和評價意識——評價他人、接受評價和自我評價都是不斷深化自我認識的過程。

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評價主體地位,將師生間一問一答的單向互動式課堂評價語言轉變為師生、生生、學生自我之間的多邊對話,結合教學實際創設評價情境,加強學生參與評價所獲得的自我效能感,切實發揮課堂評價所具有的鼓勵、強化和延伸等作用。

為了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理念,樹立其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意識,教師應該有目的、有策略地培養學生時刻保持審問、慎思、明辨的態度。正因如此,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即時性的質疑或難以理解的要點之際,教師應該給予明確的解答和相關學習建議;如果教師剛好也陷入思考的瓶頸,那就不妨暫作懸置,以待課后“解鎖”,以此點燃師生全員參與思考探究的引線,這正是“探索不息、學習不輟”的最好隱喻。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圍繞語文課堂評價延伸思考以下問題:

1.如何為學生量身定制一體化的教學設計和評價體系,以使語文學習任務群更好地嵌入教學過程?

2.如何凸顯要點,為學生出具細化完備、彰顯過程性與成就感的評價指標和觀測點?

3.如何拓寬視野,發揮多元主體評價的積極作用?如何立足育人導向,關注各學段的水平進階?

一堂高品質的語文課,教師應創設能喚起學生主動參與、持續關注熱情的情境活動并輔以啟發學生沉浸探究、破疑求真的課堂評價。當前,順應課程改革之勢,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以立足學生主體性為出發點,側重考查其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和核心素養發展水平,以實現過程性評價,讓以評促思、學以致用的教學效能最大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美)萊斯利著,高文譯.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杜紅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言運用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9(12).

[4]談中云.淺談初中語文質疑教學的策略:以《孔乙己》為例[J].語文天地,2022(11).

[5]田艷婷.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設計:以《孔乙己》為例[J].語文新讀寫,2022(20).

[6]樊雪萍.從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談談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以九年級下冊《孔乙己》教學為例[J].教師,2020(34).

[7]郭夢婷.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培養:以《孔乙己》為例[J].知識文庫,2019(22).

[8]丁國斌.找準“著力點”,設計“好活動”:以《孔乙己》為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初中生世界,2016(24).

(責任編輯:李晶)

作者簡介:楊帆,大連大學教育學院2022級學科語文教育碩士。劉春,大連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課題項目:1.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廳2021年度科學研究經費項目“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革命傳統選文的編制及教學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LJKR0576。2.本文系2022—2023年度遼寧省基礎教育一般立項課題“遼寧省中小學美育體系建構及浸潤實施研究”研究成果。3.本文系2021年大連大學教學改革一般項目“基于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與實施’教師職前教育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課題編號:3-2。

猜你喜歡
過程評價沉浸式多元評價
初中語文沉浸式散文教學研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過程評價技巧的探究
“沉浸式”初中體育教學的實踐探索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評價
藝術與技術:“沉浸式”的歷史對話
基于信息化網絡教學平臺的四點五步教學模式研究
如何提高焊工實習教學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項目教學分組學習探討
多元評價,不拘一格
開展科學繪本活動建構生動課堂探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