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既有校園灰空間改造研究
——以云南開放大學為例

2023-10-08 08:55劉興邦馬曉瀟
云南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校園圖書館空間

彭 滔,劉興邦,楊 英,馬曉瀟

(1.云南開放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灰空間多維解讀

(一)灰空間的概念

“灰空間”根據“利休灰”的日本藝術思想轉化而來。其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日本建筑師黑川紀章,其本質內涵是一種存在于建筑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過渡空間,一般用來指處于室內與室外、私密與開放、封閉與開敞之間的模糊不清的空間,即為位于兩個極端空間的結合點。[1]很多類似的灰空間概念也由黑川紀章提出,“轉換空間”“媒介空間”“過渡空間”,也均含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曖昧、難以定義其地位的意味。但是“灰空間”的特殊性質最早是由阿爾多·凡·艾克發現的,他認為:“建筑應是能兼顧內外空間的創造……我們可以把灰空間介于極端的兩者之間,一方面對兩者賦予同樣的關注,另一方面也可以緩沖彼此的對立性”。[2]

“灰空間”的含義表達與其性質和不同層級的理解有關。

1.灰空間的內涵

建筑的內部空間是由實體天花板、地板以及墻壁所限定的“虛空”;建筑的外部空間是由實體構件和周圍環境所形成的“虛空”。蘆原義信在《外部空間設計》中關于積極空間與消極空間有相似的看法,即建筑的內外空間并重,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相互滲透交融,相互調和,[3]產生一種無法明辨屬于內還是屬于外的一種曖昧現象,這種空間現象就是介于內外之外的第三種性質的空間——灰空間。

灰空間是一種存在于內外之間的第三空間領域,與室內外空間均存在緊密聯系,這種緊密聯系的存在有賴于頂界面的存在和側界面即墻壁等的不完整或者缺失,是介乎于內外之間的狀態。

2.灰空間的外延

廣義建筑空間觀認為“建筑領域是人的全部物理環境”,建筑空間的層次由個體層次組合擴展到群體層次,再由群體層次擴展到城市層面,最后一直擴展到人的全部物理環境。將灰空間處于廣義建筑學空間體系下,并非僅指的是建筑的內外部空間的融合與過渡,而是各個層級之間的,相對的內外部空間的融合與過渡。[4]基于廣義建筑學的空間觀,灰空間的概念已產生了延伸,由單純的建筑空間的層次延伸到整體環境的層次,從而轉變為相對的交融滲透關系。

建筑空間與城市空間正在互相滲透和交融,這種相互的滲透和交融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并在現代城市空間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建筑空間正在接納和承擔著城市職能,灰空間由于處于一種曖昧的、模糊不清的內外空間的部分中,具備內外的雙重屬性,故承擔著雙重職能,促進內外空間的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形成有機的、動態連續的空間環境。

(二)灰空間的作用

1.灰空間與行為

人是空間的使用者,也是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的行為活動是我們研究的對象?;谌说男袨榛顒?,灰空間提供的無明確界定邊界的模糊性的空間場所更有利于引導人的行為,同時有利于交流的產生。

空間的限定性由空間的封閉程度所決定,實體空間的由天花、地板與墻壁所限定的封閉內向的空間具有較大的限定性,缺乏不定性的動態因素,不利于活動和交往;虛體空間往往過于開敞,限定性較弱,不利于停留,也不能為交往活動提供一個舒適的空間。[5]灰空間兼具實體空間和虛體空間的特性,限定性和開敞程度適宜,有利于人的停留與活動的發生,結合良好的空間品質即可塑造一個舒適的交往活動的環境,促進交往活動的深化。

2.灰空間與環境

連接和度量“公共”與“私密”空間是灰空間作為第三區域空間的作用。在空間極軸兩端的“公共”與“私密”之間存在著廣泛而豐富的半公共半私密的區間,灰空間以自身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調節公共與私密的尺度,承認其存在并在之間架設連接的橋梁。[6]通過流線和界面的變化和組合,可以調節空間的開敞程度與空間在極軸上所處的位置和空間屬性,以此滿足環境的不同需求,從而連接環境與空間,賦予環境以整體和連續性。[7]

3.促進人與自然的交流

人與自然相互限制又相互影響,人的活動受制于自然又反作用于自然,環境與行為之間也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在20世紀功能主義、理性主義的思想流派的引導下,空間功能被限定,情感被排除在外,人的多層次的需求以及情感表達被遏制,空間使用的多重性與多變性也相應地被抹殺。

在哲學層面上講,“灰”也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介于絕對事物之間的相對認知?;铱臻g的發展和創造無法用數據去表征,始終維持不穩定的特質。在滿足人們對于不同空間和不同場景的需要方面,灰空間以其以不同層級的不同程度的空間層次滿足人的復雜的感受需求,以多樣性的空間提供豐富的空間感受?;铱臻g以自身的曖昧性調節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的尺度來塑造不同的場所去引導人們的不同的活動,人們的不同的活動又反過來影響空間。

灰空間以“灰”為媒介,基于“灰空間”的曖昧性和不確定性影響其空間屬性,調節空間關系,引導空間活動,建造以人為本的,豐富人體感受的空間,從而擺脫功能至上的思想束縛,注重空間的精神與情感內核,確定其存在價值。[8]

二、研究大學既有校園灰空間的必要性

(一)大學校園整體空間發展現狀

從1840年至建國初期,在西方建筑思想的引導下,結合我國的傳統儒家教育理念,大學應運而生。從校園整體空間規劃到單體建筑的設計表達都沁透設計師的心血。

歷經百年,大學校園空間與師生的磨合交融,自然、環境、建筑、人和諧共生,形成獨特文化氣息和景觀氛圍的場所精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的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目標,樹立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和教育精神,以多維度的視野思考和處理學??臻g的建設問題。在空間的設計上包容中西方文化的精神內涵且與周圍環境和諧共生,在整體氛圍的營造中以開放空間為物質載體,文化意識為精神載體,具有豐富文脈特色的場所精神和有機統一的校園氛圍。[9]

(二)大學校園中的灰空間重要性及需求分析

灰空間作為室內外的結合部分,介于室內與室外之間,集二者的特點于一身但又不同于二者。其具有頂部與底部的圍護構架,側面的圍護卻并不完整,不完全封閉的空間環境使其成為內外的中介?;铱臻g存在于大學校園的各個部分,在入口廣場、會議室外走廊、教學樓前廳空間、體育館廊下空間、圖書館檐下空間、餐廳等,都存在豐富的灰空間,灰空間豐富了建筑的空間層次,也構成師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空間。

1.灰空間的重要性

作為第三空間的灰空間起到溝通室內外以及融合環境的作用,同時也有助于交往活動的產生,其空間品質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校園整體空間品質,影響使用者的生活與學習。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普及,校園主體人群數量不斷增長。在空間資源有限使用人數又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對空間資源的分配策略的調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之一就是對空間屬性進行合理的分配布置,在人均分配不足的情況下,將灰空間作為聯系室內外的媒介植入,通過外延室內空間和引入室外空間拓展使用空間,并將對校園空間的資源分配模式從原有的個體分配轉變為群體分配,在此基礎上促進人們之間的交往活動。

2.灰空間需求分析

(1)在校學生需求

在校園內進行的大學生行為主要有:上下課討論、興趣活動及專業學習作業完成,因此對于空間的需求不僅限于教室之內,更多的在于教室之外?,F有的校園空間中常被學生用作交流活動的空間是圖書館,但是受空間屬性的限定,大多圖書館對于使用人群有靜默要求,因此很難滿足師生其他類型的交流活動需求;[10]另外大學不同專業的使用人群對于空間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單一屬性的空間是難以滿足的?;铱臻g的曖昧性可以很好的提供學生課堂之外的不同交流場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流積極性以及學習的主動性。

(2)學校教職工需求

在校教職工的活動主要為:課內外交流、科研以及休憩。作為學校的主要使用人群之一,他們對于空間體驗也有一定要求,其中也包括對于灰空間的空間體驗。教職工在課間以及休息時的活動區域主要為公共辦公室以及工作室,長時間處于單一的空間中易產生疲勞感,不利于教職工的教學質量,不同屬性的空間的植入有利于提高教職工的工作效率。教職工相對于學生更關注于灰空間的精神層面的體驗,對于灰空間有一定的安全感與私密感要求,特別是午休時對于在校的休息空間的需求。

(3)校外人員需求

校外人員不屬于校園的主要使用人群,對于校園空間的感知相對薄弱,相對于室內空間的需求,他們更多的渴求為室外空間與灰空間的使用(除圖書館外),并且對場所精神和空間內涵要求不高,因此設計主要關注于校內外人員的交流和溝通。

三、開放大學校園灰空間普遍存在的問題

經調查研究發現,校園內的灰空間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大多成為無人問津的剩余空間,以下是對具體問題的分析。

(一)空間利用率低

空間利用率低主要存在于校園規劃的兩種類型空間中,第一種是因為造型需求或者是功能排布需求導致存在的10m2左右的灰空間,位置的偏僻和空間的狹小導致這類空間難以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另一種空間類型是大型公共建筑的一層空間,這類建筑的主要功能空間位于二樓,因此一樓的空間過大不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平面布局。

(二)功能利用單一

校園中常存在的單一性使用空間多為通道性廊向單一空間,此類空間大小一致,圍合度相同,不利于空間多義化的理解和多種需求下行為的產生。但現行的廊向空間大多賦予其用于掛板類的展示功能,沒有進行合理的區劃劃分和節點設計導致展示空間以及其相應的復合功能沒有被有效開發,沒有給予自發性的活動所需的合理的空間以至于若有自發性的活動會阻礙交通。而空間的吸引性往往由于功能的多樣性所決定,因此單一的空間需要被進行開發和利用。

(三)空間靈活度低

灰空間作為內外空間的交界點,作為具有模糊性和曖昧性的空間,應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可包容多種行為的發生。人的行為不僅具有規律性還具有突發性和隨機性,校園的灰空間應與人的行為的突發性和隨機性相匹配,其功能設施應滿足人們的隨機性行為的需求。而校園中的灰空間可變性不強,空間較為規律,空間的靈活度不足。

(四)空間舒適度低

灰空間不同于內外空間的魅力在于為處于其中的使用者提供了即使處于遮蔽之下也可以和自然對話的機會,其核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關注于人的心理狀態以及人的感受。但是在校園中有一些灰空間因為建筑過于追求造型因素等而忽略了比例尺度,導致部分灰空間的進深方向尺度過大,因此產生陰暗的空間,綠化無法引入。這樣的灰空間對于人的感受的忽略違背其設計核心,空間的人性化、領域感、歸屬感降低,即空間舒適度降低,缺失場所精神。

四、開放大學校園灰空間改造設計方案

本文針對云南開放大學圖書館、學生會堂和體育館三處建筑部分空間進行灰空間的改造,并根據建筑性能、空間環境、所處位置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

(一)圖書館二層灰空間改造設計

云南開放大學圖書館位于校園東側,整體呈弧形。因前期規劃問題及空間尺度不適宜導致圖書館二層室外灰空間部分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現對圖書館二層灰空間現狀進行分析,針對問題采取適當的策略對空間進行改造,結合空間改造總結其意義。

1.圖書館二層現狀分析

對圖書館二層灰空間的現場調研及測繪,總結出現存的主要的問題:

(1)空間狹長,無法對空間進行有效利用。圖書館的弧狀平面布局使得外二層外部的空間呈弧狀長條形,相較于方正規整的空間,線性空間及弧狀空間賦予空間更富趣味性,但也導致平面空間更難布置(圖1,2)。

圖1 圖書館灰空間區域現狀1

圖2 圖書館灰空間區域現狀2

(2)無任何吸引學生聚集的措施。就現狀而言,二層室外空間無任何服務設施,對于學生的停留及提供良好的交流交往空間存在一定的不足。

(3)位于學校的中心位置,人流穿行較多。場所的特殊位置及群體的特性迫使該空間成為動態的交通空間,而非靜態的交流交往空間,即已失去作為灰空間應有的特質。

(4)面朝東向,有良好的自然防曬措施。

(5)作為灰空間,失去其相較于室內外空間的魅力點,對圖書館后場地利用不夠,主要種植綠藤等一系列藤蔓植物,建筑后留有一條5米寬的消防車道,地面主要鋪設雨水滲透磚,建筑后墻并沒有進行利用,為建筑的素墻面。

2.圖書館二層改造策略

針對圖書館二層灰空間現狀,結合周邊環境及使用者心理預期,對圖書館二層灰空間提出改造策略。

(1)改造策略一

明確交通流線,“點——線”結合。圖書館二層的空間作為交通空間的使用已經固化在使用者內心,在保留原有路徑的同時,對路徑形式做出演化,并植入區段用作交往交流的“點”狀空間,豐富路徑的整體趣味性及使用者心理上的空間感受??臻g靈活多變,融入“灰”的思想?!盎摇钡乃枷胼^為模糊不確定。在這片狹長的空間進行平面布置,會不自覺地給灰空間以定義,使場所失去兩個極值之間搖擺不定的屬性??臻g的平面布局以“流動空間”“全面空間”的形式展開,給予場所更多可能性,賦予空間以場所精神。結合周邊環境,促進交流交往。圖書館面朝東向,有良好的視野與景觀環境?;铱臻g作為室內與室外之間的媒介空間,一方面與室內空間產生聯系,另一方面可以將其延展到室外空間,促進灰空間內使用者交流交往的深入進行。對圖書館后場地進行改造利用,通過休閑階梯與行走階梯的配合,在休閑階梯中插入樹池,形成樹蔭,降低下墊面的溫度,從而增加使用的舒適性。設置挑臺,能夠改善人的視線交流,也可以為喜歡戶外看書的同學提供遮陽的休息場所。由于圖書館位于中心位置,人流大多穿行于此,在圖書館下設置展覽位置,使其成為學術交流探討的交流空間,更加有利于人流的集中與交流。

(2)改造策略二

由于原有空間整體性質為廊空間,而其首要功能是交通功能,若截面較窄時,則基本上只發生動態活動,此時的廊空間更像是一個通道;原有空間界面寬度較寬,其廊空間的通道感不強,在保留原有必要的通行走道的情況下,在廊空間的邊界可產生靜態交往活動空間。故保留必要的通行走道,通過隔板豐富空間,且保留休息區私密性。鄰近人流入口休息區用隔板分離,留出原有的人流通道,便于上下學生迅速通行,端部結合圖書館內部的展覽活動,制作外廊展覽,同時適當擺放座椅以供學生交流討論。

綜合策略一和策略二的整體優劣來看,策略一對于灰空間的利用率更高,與環境結合更好,也有較高的靈活性和舒適性,對以人為本的思想也貫徹得更為透徹,因此采用策略一的成果。

(二)學生會堂一層空間改造設計

云南開放大學學生會堂位于校園南側,方形平面(圖3,4)。會堂內部的起坡使得會堂起坡末端下一層空間形成灰空間,但密排的柱網及陰暗的環境使得空間品質降級,沒有充分得以利用。

圖3 學生會堂灰空間區域現狀1

圖4 學生會堂灰空間區域現狀2

1.學生會堂一層現狀分析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取代土地、資本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與之相應的,人力資本尤其是知識型員工,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和財富,是現代企業構筑核心競爭優勢的基礎。知識型員工利用其掌握的知識能夠幫助企業在殘酷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應對新挑戰,能夠幫助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把握新機遇,能夠幫助企業在紛繁復雜的發展環境中打開新局面、解決新問題。只有知識型員工才能敏銳識別市場機會,對顧客需求做出快速反應;才能第一時間將行業內的技術創新最快地引入企業產品的設計、生產過程;才能充分結合自有知識帶領團隊進行創新。此外,知識型員工還是新時期建設學習型組織,培養創新型文化的中堅力量。

對學生會堂一層空間進行現場調研測繪,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一層空間進深大,內部黑暗。學生會堂大跨度下形成的一層空間內部陰暗,采光及通風環境差,并不是進行學習交流的理想場所。

(2)無人問津,成為荒廢場所。通過立面比例構成可以看出,一層空間受上層功能性空間影響較大,壓迫感十足,沒有人愿意進入場所內部。

(3)資源浪費。大學校園雖然占地面積大,但都是經過精心計算合理布置的,每一處場所都應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在占地面積巨大的學生會堂一層,空間未經利用而是任其荒廢,殊為可惜。

2.學生會堂一層改造策略

針對學生會堂一層空間特殊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出相應策略。

(1)破整為零,分區布置。學生會堂一層空間占地面積大,需要對空間進行有效分割,使其成為不同功能的區域。在偏向內部空間的區域以工作空間為主,另一側因其空間更逼近于室外以活動空間為主。功能性植入是在調研中發現校園缺乏創業中心,于是將功能植入內部,但這塊面積過大,又處于一樓,內部采光不理想,所以分區有所側重。

(2)第二形態,增加趣味。以一道弧墻將空間分為辦公區,以及休閑區兩部分,互不干擾,功能明確。將綠植布置成非線性形狀,增強空間的趣味性,打破原有的規則柱網空間布置。

(三)體育館后灰空間改造設計

云南開放大學體育館位于校園北側軸線上,其主要改造場所為體育館周邊坡地這種開放性較強的空間需要通過一定的空間進行界定,形成具有一定圍護的具有場所意義的空間。(圖5,6)

圖5 體育館灰空間區域現狀1

圖6 體育館灰空間區域現狀2

1.體育館后空間現狀分析

通過對體育館周邊場地的現場調研分析,總結出以下問題:

(1)環境雜亂。場地為道路與體育館之間預留空間,道路與體育館之間通過平臺相連。場地內沒有進行景觀規劃,混亂的狀態作為道路與體育館之間的過渡空間分隔邊界感強烈。

(2)空間浪費。作為公共空間到道路之間的一個過渡空間,此場地通過合理規劃可以有效地對人流進行疏散,使其具有功能屬性而不僅僅是單純的閑置場地。

(3)體育館下層空間不開放。

2.體育館后空間改造策略

(1)改造策略一

開放空間的灰空間改造,要以引入邊界使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為第一要求,其改造策略主要有以下意見。經過調研發現,體育館附近缺少可以留下駐足的場地,因此結合周圍環境將其改造成為休憩的景觀場地,為周邊的宿舍群提供休息之所。

通過對原有地形的分析,以踏步階梯的方式解決豎向的交通問題,將整個坡面以階梯的方式分成四部分,中間植入綠植,增加綠色可觀賞性。柱下空間結合建筑柱子組合成長條凳,方便學生的休息以及增加使用的趣味性。

(2)改造策略二

灰空間是室內空間的延伸和室外空間的滲透,作為室內外的結合點具有其特有的空間屬性。通過調研結果引進景觀,將體育館后坡地進行景觀改造,結合地形設計趣味性臺階與自然景觀,將景觀與灰空間進行滲透,使人位于建筑中也可以和景觀進行對話。通過乒乓球臺實現功能延續,臨側的吧臺便于運動后休息、飲食通過單側大玻璃,建筑室內采光良好。

綜合改造策略的成果與場地的契合以及灰空間的設計方式,策略一的設計彌補了園區整體性上功能的缺失,對景觀與灰空間滲透的方式也更為開敞,策略二較為封閉,失去了灰空間的特有空間屬性,因此采用策略一的成果。

五、結語

(一)校園灰空間改造方法

1.增加小型灰空間的使用率

灰空間類型中的小型灰空間占比并不小,其特點在于空間比較狹小以及區域常常不規則,在經常由于面積小被忽略的同時,設計難度也較大。因此對于狹小空間的設計可以采用襯托、對比或借景的形式擴大空間領域,創造虛擬空間等來改變空間的大小。采用種種方法將狹小的灰空間引導至人們的視野中,吸引人們與狹小灰空間產生聯系,以至增加狹小空間的使用率。

2.提升空間使用靈活度、舒適度

灰空間的靈活度的提升可以采取設計基礎設施的置入以及考慮其位置的方式,通過基礎設施的擺放,對空間進行層次劃分,內部產生“灰”的思想體系。其二是使用更加靈活多變的家具,擴大灰空間的人群適應率?;铱臻g的舒適度的提升則可以從多方面入手,綠植的選擇、合適的人體尺度設計、高品質的空間氛圍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均可提升空間的整體活力和吸引力。

3.增加綠化帶的親人性

現有的綠化帶一般只是滿足了基本的綠化需求,但是對于人的使用感受的關注是欠缺的,往往是只供觀賞而不可親近的。無論是建筑與建筑還是道路之間,綠化帶的設計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不僅限于幾何形狀所帶來的視覺感受,而是可以通過規劃設計讓觀賞綠化的視覺感受與身處其中的體驗感相結合,其設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將休息區置于綠化帶之中,用綠化對休息空間進行空間限定,使二者有機融合,產生性質多樣的活動場所。

(二)總結

灰空間具有其獨特的空間屬性,是介于室內和室外兩個極限之間的第三種形狀的過渡性的空間元素,其尺度也延展到廣義建筑學所界定的各種尺度之下,對于灰空間的認知也取決于此。其可以被認知為從小到大的,從低層級到高層級的相對內外的融合過渡?!耙匀藶楸尽钡乃季S方式是“灰”的思想的中心,以人的感受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呈現不確定性于整體上的綜合??臻g的再造性是灰空間的專注點之一,以“灰”為媒介,多層面考慮空間的影響因素,通過“灰空間”這種過渡的形態,調節虛與實的空間關系,關注人的感受,使位于其中的人對灰空間有具體的感知,從而引導活動的產生,建構空間的再造性以擺脫確切空間的約束。校園空間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發展的隨需求而改變的,在此情況下,灰空間更應體現出其空間屬性獨特的包容性和發展性,通過其靈活的特質增加校園空間的彈性,使校園空間能夠引導多種自發性學習研究行為的產生,為學習和發展提供良好的校園環境。

猜你喜歡
校園圖書館空間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圖書館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去圖書館
QQ空間那點事
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