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問題初探*
——以古田縣黃田馬蹄筍產業為例

2023-10-10 12:15陳偉林傅浣溪趙蘇婷
海峽科學 2023年8期
關鍵詞:馬蹄稟賦特色產業

莊 怡 陳偉林 傅浣溪 趙蘇婷

(1.福建農林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福大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2)

0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并把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措施。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通過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從而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由此可見,產業興旺的核心是農業產業化,而特色農業種養業是農業高質量發展與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重要開發內容。

由于鄉村振興最重要的是產業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縣域經濟發展要讓強農惠農政策更加精準有力,立足區域特色產業和資源稟賦,撬動更多資源匯聚到鄉村,發展特色種植業依然是農村經濟的核心。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縣域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的地位,指明未來縣域發展的方向。落實《意見》,需要深入理解農業發展愿景及其對縣域經濟的要求,理清鄉村振興戰略下縣域經濟的發展思路。為實現農民增收和全民共同富裕,未來農業發展需加強農業內部分工,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加快縮小工農、城鄉勞動生產力差異??h域發展是支持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和創造非農就業,帶動特色農業結構轉型和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

但是長期以來,特色農業發展存在現實困境。一是未充分挖掘農業生產稟賦優勢,生產要素與技術匹配無法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繁榮;二是政府與市場關系協調不足,扶持政策引領與市場需求脫節,優質產品難以實現優價,擠占農戶生產利潤,抑制農戶生產積極性,并且市場發展缺乏前期要素積累,發育不夠健康,當地特色產業無法形成市場競爭勢力;三是農業特色產業過分集中于農產品初加工,二、三產業技術和服務無法融入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無法充分利用特色產業的區位優勢、種植優勢、環境優勢來形成穩定的、高附加值的產業基礎。馬蹄筍種植前景廣闊,隨著農戶對工業化、品牌化種植的重視,以及社會對營養健康食品的追求,馬蹄筍行業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黃田馬蹄筍存在生產要素利用不充分,無法產生規模效應,產業化水平低、效益低,種植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難以保障品質,種植分布極其散亂、規模小等問題,不適合現代林業產業發展。

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夯實農業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就是要堅持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頂層一體設計、全面共同推進,要著力解決好農村產業服務中的政府公共物品服務供給,推進現代化經營體制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齊頭并進。同時,利用特色產業發展的契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規模性返貧的發生?;谏鲜龇治?本文基于拉薩—薩繆爾森(Balassa-Samuelson)效應,構建出口導向與技術進步耦合的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理論,并以此分析福建黃田馬蹄筍產業的發展歷史變遷,結合其農業資源稟賦開發、政府市場的協調發展,以及三產融合的發展模式探究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路徑。

1 出口導向下縣域特色農業產業耦合發展理論框架與要點

改革開放以來,出口導向戰略在各行業均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出口貿易市場中,我國的企業不僅獲得了外匯儲備,還在貿易交往中接觸了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研發、制造技術與管理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企業甚至是產業的生產效率,倒逼國內產業轉型升級。

基于對上述理論的歸納與分析,適用于二、三產業的出口導向增長假說是否也符合農業產業的情況,眾多學者進行了深刻的討論。有的認為農業改造升級需要引入新的生產要素,這些生產要素包括更多的土地、勞動力、資本、政府投入以及新的技術[1];有的認為與發達國家的生產貿易可以獲取包括生產技術在內的農業生產要素,從而提升農業產業的生產效率[2]。事實證明,二戰以來“亞洲四小龍”正是依靠出口導向戰略實現了產業技術的迅速躍升。

我國農業發展動力來源于經濟發展帶動的食物需求結構的變化,農業發展受制于食物結構變革的滯后性,而結合舒爾茨的要素升級理論可知,農產品國際貿易有效彌補了這一缺陷[3]。然而,農業勞動生產率是影響農業產業升級的關鍵因素。自比較優勢理論提出以來,關于農業升級的話題討論絡繹不絕[4],通過長期的歷史數據發現,初級產品的貿易條件即要素稟賦結構,在長期條件下是惡化的[5],農業要素稟賦結構決定了產業升級的路徑,換言之,出口貿易中比較優勢的體現彌補了特色農業產業要素稟賦的缺陷[6]。出口導向型農業特色產業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通過突破國內市場限制實現的,一方面,國內居民消費能力有限,農業特色產業就地附加值不高,很難形成高質量發展局面;另一方面,國外市場一定程度上容納了農業特色產業資源稟賦要素的發揮,形成規模效應。顯然,已有研究集中于農業初級產業要素組合與結構的視角探究農業產業發展的路徑,缺乏關注技術匹配農業稟賦與產業整體繁榮的研究,這也是本文試圖補充的。

農業產業發展的建設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為歷來是討論的重點,發揮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與政府的調節作用逐漸成為學者們的研究共識。然而,相較于其他類型的市場情況,農業貿易產業涉及的個體繁多,小農勢力明顯處于劣勢,發展一個積極健康的農業貿易市場,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動力,已然成為重點任務。在考察了不同收入國家1960—1980年農業生產率改變引起的支出變化后,發現勞動技術替代率是誘發農業要素稟賦升級的基礎,并且僅依靠就地農業生產很難提升農民的勞務技術替代率[7];國內學者通過對比分析日本、韓國農業發展的歷史經驗,發現農產品國際貿易有效解決了農業產業中的要素結構升級[8]。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依靠地區資源生產稟賦形成特色農業產業區域,發揮比較優勢,形成市場競爭實力;二是通過技術替代率提升,使得裝備農業、標準農業得以普及,勞動力得到解放,生產工藝成熟,最終提高勞動生產力;三是工業化后期,實現智能化生產、品牌化銷售,運用智慧密集型的生產鏈拓展。顯而易見的是,在進程躍遷的過程中,單純依靠農業自身的發展是不夠的,在這過程中政府還是大有可為。通過培育當地特色品牌,彌補小農生產中商品化流通的缺陷。在品牌效應的帶動下,穩定產品價格,提升農戶預期,讓更多的小農戶自發參與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形成市場勢力。積極投入科研資金補助,定向支持特色農產業發展,帶動和引導產業參與國家高標準競爭,在培訓特色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的同時提升農業技術替代率。在發展一產的同時,鼓勵二三產就地發展,解決當地就業問題,提高農戶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2 古田縣黃田馬蹄筍特色產業發展階段及其動態躍遷分析

福建省古田縣黃田鎮栽培馬蹄筍歷史悠久,早在唐朝就有先民對馬蹄筍進行培植、馴化和小規模試種,經過數百年的產業發展,截至2020年,黃田鎮已建成國內最大的馬蹄筍農業標準化種植基地,占地2000多畝,新建示范村2個,科技示范戶150戶。隨著“黃田馬蹄筍”種植業的發展,黃田鎮培育了以九龍江馬蹄筍專業合作社、古甜食品、百家宴食品為代表的馬蹄筍深加工企業,逐漸演變為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特色產業。黃田鎮馬蹄筍特色農業產業歷經曲折的變遷發展,其演進騰飛大致經歷了如下發展歷程。

2.1 依靠資源稟賦要素發展的小農生產階段(1950—1990年)

黃田鎮地處閩江中游北岸,是華東地區大型水電站——水口水電站庫區移民重點鄉鎮。移民搬遷之前,黃田鎮水草豐滿、物產豐富。依靠農業資源稟賦優勢,渡口的交通優勢,以及農業生產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馬蹄筍產業成為黃田鎮一項重要的農業特色經濟產業。

在此階段,由于鎮區工業基礎薄弱、小農生產分散,馬蹄筍的生產無法形成有效規模。另外,由于馬蹄筍作為農業鮮品具有較強季節性與保鮮性,當時工業技術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提供保鮮與運輸的功能,馬蹄筍產業極度依賴閩江上下游銷售市場。加之改革開放初期,大量農業勞動力人口轉移、農業利潤偏薄等諸多因素,黃田鎮馬蹄筍產業無法形成具有規模的特色農業產業效應,馬蹄筍產業作為農戶的兼業產業也無法產生持續性收入。

2.2 農業資源稟賦要素結構變化的躍遷階段(1990—2002年)

20世紀90年代,為支持華東地區水口水電站建設,黃田鎮舉鎮搬遷至人均耕地不足0.2畝的新址,農業資源稟賦急速下降。黃田鎮由閩江南岸舉鎮搬遷至北岸,全鎮土地面積211.99km2,林地面積17萬畝,耕地1500畝,全鎮總人口約30000人。由于庫區移民后,黃田鎮的耕地使用面積減少,林地面積增加,農業生產要素稟賦呈現斷崖式下降,極大制約了農業產業集聚升級。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指出,“古田縣發展山區經濟要堅持因地制宜、綜合開發的方針?!边@給黃田鎮移民群眾指明了方向,黃田鎮移民群眾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發揚敢闖敢拼的庫區移民精神,向山進軍,發展馬蹄筍產業。

2.3 出口導向戰略誘致性農業技術替代階段(2003—2015年)

經過多年的發展,黃田鎮超過半數的家庭從事馬蹄筍種植產業,種植面積達3.8萬畝,年總產量近6萬t,年產值2億元,從業人員達7000人左右。農業特色產品銷售從沿閩江兩岸逐步擴大到遠銷浙江、上海、深圳、廣州等沿海大中城市,極大拓展了農業銷售的國內市場。但是隨著產業的逐步擴大,國內市場的有限性制約了產品的銷售與產業的發展,抑制馬蹄筍產業的發展潛力。我國加入WTO以后,黃田鎮馬蹄筍的銷售市場也擴大到海外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以日本銷售量最大。在此發展階段,為了迎合國外生鮮食品的加工技術與產品標準,馬蹄筍特色農業產業經歷了深刻的誘致性農業技術替代,引進了一系列產品標準及生產、加工、運輸、保鮮技術,促進了馬蹄筍產業的整體提升。

再次調研庫區時,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黃田鎮發展馬蹄筍產業的思路。黃田鎮馬蹄筍特色農產業于2014年獲評“福建省著名商標”,2007年獲得國家工商總局頒發的“黃田馬蹄筍證明商標”,2008年獲批“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2.4 市場有效、政府有為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階段(2016年至今)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成為黨和政府的又一大農村工作任務,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成為農業產業振興的一張王牌,黃田鎮特色馬蹄筍農業產業迎來了又一次發展機遇。黃田鎮的馬蹄筍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概括為“資源稟賦優勢—農業要素結構升級—出口導向技術變遷—市場政府促進發展”的發展歷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在銷售方面,黃田鎮馬蹄筍產業牢牢把握以國內大循環為基礎,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并進的產品銷售思路;在生產方面,形成了以“農戶+合作社+公司”的成熟分工產銷模式,公司與合作社在生產工藝、保鮮工藝上指導農戶生產,在銷售渠道、加工工藝上深挖市場需求,共同保障了黃田馬蹄筍產業的穩定發展。政府在積極引進有實力的保鮮、加工、銷售企業的同時,也集中優勢資源構建農業產業園,以提升農業集聚發展效應。

下一步,黃田鎮將在黃田鎮庫區工業集中開發10畝土地,建設黃田鎮雙坑村馬蹄筍加工基地,引導小加工企業退廠入園,進一步提高馬蹄筍產業商品化、信息化、標準化、品牌化、企業化程度,促進馬蹄筍產業高質量發展。

3 以馬蹄筍開發為特色的產業發展路徑

3.1 以特色農業資源優化配置與挖掘生產要素聚集潛力

馬蹄筍喜濕潤、不耐寒,要求年平均氣溫在18~20℃之間,最低溫度不低于-5℃,無霜期短或基本無霜方可越冬,降雨量要求在1400~2000mm,土壤以黃紅土壤為好,要求種植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酸堿度適宜,富含有機質和礦物質的砂質土壤或砂質土,在海拔400m以下方可種植,同時要求種植地的水源充足。黃田鎮自庫區搬遷以來,深入挖掘馬蹄筍生產的資源稟賦優勢,在以黃田鎮雙坑村為中心的方圓10km范圍云霧繚繞的閩江兩岸種植馬蹄筍,形成了具有特色地理優勢的馬蹄筍產業。

特殊的自然條件形成了黃田馬蹄筍產業的自然稟賦優勢,充分開發黃田庫區的自然稟賦優勢是形成馬蹄筍特色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前提。馬蹄筍產業季節分布較為集中,一般為2—8月,主要的工藝流程集中于采摘、加工與保鮮運輸上,對勞動需求量較為集中。采摘時節正是農閑時節,許多農業勞動力可以從事非農就業,而馬蹄筍農閑時節,農戶可以進行農業生產。由此可見,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應依照獨特地域優勢,應找準農業產業發展資源稟賦優勢,結合就地縣域發展目標,形成合理發展路徑。

3.2 以農業要素結構優化升級促進高品質綠色產品生產

黃田馬蹄筍產業發展中后期,由于國內市場的有限性,種植一度不成規模。通過開辟國外市場,破除了國內市場限制,也從比較優勢的角度發揮了農業資源要素結構升級的優勢。不僅如此,通過與國際市場接軌,黃田馬蹄筍產業從單純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轉變為資本密集型產業。一方面,由于開發國際市場貿易,馬蹄筍鮮食屬性要求其升級當前的農業技術,如食品保鮮技術、食品冷鏈技術,對農業智慧化管理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國際市場有著更高的工藝要求,從選中、種植、加工均有一套標準化的流程要求,倒逼馬蹄筍產業提高生產品質,這有利于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

農業生產的海外貿易市場除了在農業技術替代率上促進了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在農業要素升級上也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在庫區搬遷的過程中,黃田鎮人均耕地面積急劇下降,依靠傳統的農業生產難以獲得農業超額利潤,而馬蹄筍產業參與海外貿易帶來的技術升級破解了這一困境。技術賦能生產,促進土地生產率的提高,在解決了農業耕地短缺的現實問題的同時,很好地對水資源、山林的保護起到了作用,真正做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因此,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應充分開辟市場,促進農業要素結構升級,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勢頭。同時,要兼顧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目標。

3.3 以農業技術進步與有效替代促進特色農業雙循環發展

小農戶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中處于天然的競爭弱勢,而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從生產、加工、銷售需要全產業鏈的協作,需要優質的農產品、先進的加工技術、良好的冷鮮保鮮技術,以及健全的銷售渠道作支撐。黃田鎮圍繞構建“1231”產業分類布局和“一園兩帶三區”產業空間布局,大力發展品牌農業、智慧農業、生態農業,不斷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黃田鎮馬蹄筍業屬于“一園兩帶三區”中兩帶的沿閩江林竹產業發展帶,發展受到了全縣產業布局的拉動,作用顯著。因此,農業特色產業應著力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基礎,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為發展目標的銷售模式,通過開辟市場需求積極配合縣域產業發展,構建完善的產銷模式。

3.4 以機制創新促進區域特色優質產業高質量跨越發展

近年來,各級政府為了幫助移民發展生產,鼓勵農民向山地要效益,采取每種植一畝補助300元的政策,激發農民種植馬蹄筍的生產積極性。與此同時,黃田鎮黨委、政府組織技術力量對農民科學種植進行指導,在各村都培養種植示范戶和生產示范片,組織生產能手傳授經驗,總結出“綠竹母體分離、深穴堆肥、季節定植、定期撫育、適時采收”的栽培管理模式,提高村民種筍的經濟效益。黃田鎮積極推動馬蹄筍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廣“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引導農戶規范種植。同時,探索建立“政府+行業協會+優勢企業”的品牌共創共享機制,舉辦馬蹄筍節,并拍攝專題宣傳片,提升“黃田馬蹄筍”品牌知名度。如今,在閩江兩岸隨處可見郁郁蔥蔥的綠竹身影,馬蹄筍也成為黃田鎮的一張生態名片和美食名片。因此,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應構建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發展理念,創新機制,促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牢固樹立雙循環銷售理念,加快產業升級和品牌效應的樹立。

4 結束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這意味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入了新階段。黃田馬蹄筍產業的發展變遷為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特色產業集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案例,通過資源稟賦優勢帶來農業要素結構升級,再利用出口導向技術變遷和市場政府的參與促進馬蹄筍產業發展。

綜上,發展區域農業特色產業的路徑有:一是要以特色農業資源優化配置為基礎,結合就地縣域發展目標深度挖掘生產要素聚集潛力,形成合理發展路徑;二是要以農業要素結構優化升級充分開辟市場,在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勢頭的同時,兼顧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目標;三是要通過國際市場貿易帶動特色農業產業技術進步和標準提升,以促進特色農業雙循環發展,實現產業升級;四是要構建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發展理念,以機制創新促進區域特色優質產業高質量跨越發展,打造產業升級典范,實施品牌效應策略。以區域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與農民增收致富,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打好堅實基礎。

猜你喜歡
馬蹄稟賦特色產業
黨建引領謀發展,特色產業促振興
講故事的稟賦——梅卓長、短篇小說合論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產業“化蛹成蝶”
馬蹄子與北海道男人的選擇
吃“馬蹄”
西海岸:特色產業振興鄉村
多個特色產業在全國領先
馬蹄島(男中音獨唱)
基于稟賦壓力系統分析的水資源承載與分區管理
溫文爾雅稟賦 中和為美書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