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特色課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3-10-10 18:44蔡健華楊妙新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本課程立德樹人

蔡健華 楊妙新

【關鍵詞】校本課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33-0061-03

【作者簡介】1.蔡健華,江蘇省海門中學(江蘇海門,226100)課改辦主任,高級教師;2.楊妙新,江蘇省海門中學(江蘇海門,226100)教師,高級教師。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矗立5000年而不倒的支柱與基石。江蘇省海門中學在創建江蘇省高品質示范高中的過程中,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著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依托“張謇文化傳承課程基地”開發設計了“張謇文化傳承”課程。

一、課程開發緣由

清末狀元張謇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和慈善家。張謇是南通海門人,早年在海門中學前身海門廳師山書院進德修業。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場合贊揚張謇是“民族企業家的先賢和楷?!薄皭蹏髽I家的典范”,號召“我們今天的企業家就應該像張謇一樣,回報社會”。

作為當年張謇讀書的一個重要場所,海門中學有責任將張謇的文化精神向張謇故里的后學者們加以宣傳和弘揚,讓每一名學生都了解張謇的文化精神。因此,學校開發和設計了“張謇文化傳承”課程,開展了張謇文化傳承教育,幫助學生深刻領悟張謇的文化精神,促使其更好地學習、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課程框架設計

學校課程框架建構如圖1所示。

三、課程實施現狀

(一)建設展館,為課程開展提供場域

學校對張謇生平及其精神進行了梳理,凸顯張謇文化精神對學校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實現“文化立?!?;開展了對張謇行為性格的養成研究,凸顯張謇文化精神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實現“以文化人”;將張謇的企業家精神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民族復興的時代大背景下去研究,凸顯張謇文化精神在高品質示范高中校園文化時代建構中的意義,實現“立德樹人”。

學校在弘謇樓設置了張謇文化傳承課程基地展覽館和傳習館。展覽館分為:“張謇家譜與生平”“張謇生前身后名”“張謇與師山書院”“張謇的人生格言”“張謇的有用事業”“張謇的文化精神”等展廳。傳習館則包括張謇文化傳習研修室、師生專用圖書資料室、小教室、小劇場等。展覽館和傳習館的設置為“張謇文化傳承”課程的開設提供了場域,師生每周二、六都來此開展教學活動。

(二)構建德性文化,為課程實施把準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我們認為,要實現學校高質量發展,首先應以培養具有胸懷祖國、立志報國等優秀品質的人才為己任。從這一認識出發,學校設計開展“張謇文化傳承”課程,此課程是學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讓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回歸現實世界的重要載體。

古人云:“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弊鼍颖叵攘⒌?。這個“德”,應該是“大德、公德、私德”之總稱,與德智體美勞中“德”的含義相同,包括政治品德、個人品德和社會公德?!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保ā吨芤住罚熬釉唬簩W不可以已?!保ㄜ髯樱熬幽蠛跖c人為善?!保献樱熬又坏羲?,小人之交甘若醴?!保ㄇf子)“君子之學,惟求得其心?!保ㄍ蹶柮鳎P于“君子”品德與風范的表述在《論語》中更是比比皆是。在“張謇文化傳承”課程中我們就是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君子”之德,去做好今天教育中立德樹人的工作,以“君子”之文化確立全校師生的“君子”之風貌。

基于此,學校以做人教育為基礎,以立志成才為主線,以德性養成為重點,設計實施“張謇文化傳承”課程,課程以人生規劃、愛國主義教育、誠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自主教育、社團活動為載體,強化“兩種意識”——國家意識、集體意識,培養“三種精神”——團結合作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勇于創新精神。

(三)以文化人,打造特色課程

基于張謇文化傳承課程基地設計開發的“張謇文化傳承”課程,主要依托校本課程和社團活動展開,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基礎課程

(1)必修課程。在國家必修課程中引入張謇文化中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要會通”等理念,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例如,語文學科,常抓時評文寫作,注重《詩經》和古典詩文教學,組織學生開展張謇詩文日記閱讀等。歷史學科,通過解讀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以及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等,為學生認識張謇文化的實質提供必要的歷史知識。數學、物理、地理等學科,則主要通過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測量、江海地理地貌等知識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張謇作為一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熏陶下的學子,是如何精通水利學知識,在水利建設中如何進行工程規劃、計算土方、用工用料的。通用技術學科,主要在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設計圖樣的繪制等方面,給學生提供必要的知識。

(2)選修課程。學校成立了張謇文化研究院,組建了張謇文化傳承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該小組研究并開發出《張謇散文選讀》《張謇詩歌選讀》《師山雅韻》《張謇與江海文化》《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孔孟)》《張謇的朋友圈》《張謇日記選讀》《張謇傳記選讀》等校本材料,利用校本課程時間組織學生展開學習。

2.主題文化課程

主要是指系統開設的主題文化課程。張謇文化傳承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小組圍繞張謇的教育文化、張謇的企業文化、張謇的社會公益文化等主題文化單元,著力開發“張謇文化”系列校本課程。

3.文化活動課程

(1)張謇文化研學活動。學校成立“張謇文化”師生讀書會,以探尋張謇文化思想為目的,圍繞“學張謇,重實踐”主題開展研學活動,讓學生深入感受先賢的愛國情懷。研學活動地點主要有南通博物苑、張謇紀念館、江海博物館、海門頤生文博園等。此外,學校還以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等為載體,借助基地及其周邊豐富的實踐教育資源,開發實踐體驗勞動課程,集體開展實踐、創業等體驗活動?;顒拥攸c主要有海門大生科創園、海門教育裝備中心等。

(2)張謇文化傳播活動。學校組織開展張謇文化傳承社團活動。學校每周二下午、周六下午,各用兩節課時間,在高一、高二學生中開展張謇文化傳承校本選修活動和社團活動?;顒觾热葚S富、形式多樣、途徑不一,但是都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張謇文化精神的傳承展開。例如,成立高一、高二張謇話劇社,編排話劇《海中薪火代代傳(張謇)》;成立張謇橡皮章社、張謇書法研究社、沈繡手工刺繡社、國學社等社團。此外學校還開設“弘謇”講堂,每月邀請專家學者來校開設周末文化講座;在高一高二年級舉辦張謇文化研習師生讀書會,每學期一次;每年舉辦一次“張謇文化節”、舉辦“張謇文化”征文與演講比賽。我們創辦??稄堝牢幕芯俊?,目前已出刊10期,發表了50多篇學生作品,有力地推動了張謇精神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四、課程未來展望

學?!皬堝牢幕瘋鞒小闭n程建設還在進行中,值得欣喜的是目前開設的一些特色課程獲得了社會、家長、學生和相關媒體的贊譽和好評,也正式出版了一些校本材料。我們將依托省級課程基地平臺,繼續開展張謇文化傳承相關特色課程的開發與研究,以推出更多、更優秀的校本特色課程,用張謇的愛國精神、創業精神、實干精神、創新精神、慈善精神等文化精神去涵養學校師生的“君子”風范,助推學校未來的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高品質發展。我們將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和使命擔當,去開發更多、更好的張謇主題文化校本課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張謇文化去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學校新文化。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本課程立德樹人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