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路徑分析

2023-10-14 21:59劉繼昌
今天 2023年23期
關鍵詞:實驗教學物理素養

劉繼昌

(霸州市第二十一中學 河北 霸州 065700)

針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剛剛接觸到物理這一門學科,在學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難題,稍有不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會受到消極影響。為了讓學生能夠學好物理、學懂物理、學透物理,切實落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應該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幫助學生找到明確的學習方向、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在物理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內在上提升物理能力,于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升物理學科素養。

1.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1.1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在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之下,教師應該從傳統的、固有的教育理念中解脫出來,彌補傳統物理課堂中重理論、輕實驗的弊端,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立足于特定的實驗主題,積極地組織實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探索的整個過程,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翁,于活動中發現問題、觀察問題、探究問題、思考問題、總結問題,最終高質、高效地完成實驗任務,由此能夠培養學生不怕失敗、敢于探索的物理精神,強化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為學生的后續成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梢?,實驗教學是教師教學改革的重要切入點,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

1.2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是物理教學亙古不變的話題,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會使他們以濃厚的興趣、飽滿的熱情,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地參與到物理學習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使物理教學達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為物理教學實效保駕護航。所以教師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牢牢把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效挖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遇到物理難題時,能夠自主思考,自主解決,達成深度學習,走向更深層次的思維空間,學生于學習實踐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也能夠作用于自身學習興趣、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2]。

2.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路徑

2.1 巧用生活素材,打造生活化課堂

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至關重要,教師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之下,應該積極更新教育思維,注重生活素材的運用,將生活元素積極引進課堂,為學生營造濃厚的生活氛圍,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能夠對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知識進行具象化構建,獲得更直觀、立體的學習體驗,能夠運用物理知識對生活中的現象加以闡釋,能夠以生活的視角加強對物理知識的消化,由此培養學生的物理解釋能力,強化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為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摩擦力”為例,摩擦力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摩擦力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很多的生活現象都是源于摩擦力。但是摩擦力對于學生而言,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相對比較抽象,雖然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感性認知,但是并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階段,則可以借助生活素材,打造生活課堂,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掌握摩擦力[3]。

首先,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創設生活情境,提出生活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在我們行走的時候,為什么是向前走,向后用力?當我們擰不開瓶蓋的時候,為什么要選擇墊一張紙巾?汽車的剎車原理是什么?拔河的原理是什么?教師借助與摩擦力相關的生活問題切入課堂,啟發學生的思維,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同時也使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在問題上,引導學生展開進一步的思考探究,打開課堂教學的序幕。

其次,教師可以借助生活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碰撞中生成智慧火花,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活躍。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光滑木板、粗糙木板,讓學生探究乒乓球在不同木板上滾動的速度,思考摩擦力的生成,這相對于單一的、機械的理論講解而言,具有更多的優勢,能夠讓學生更快速解讀與摩擦力相關的新知識。

在這一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繼而避免學生陷入到紙上談兵的學習陷阱中,強化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這是物理教學的根本目的。通過前期的教學鋪墊,教師可以設置實踐環節,以拔河項目為例,具體將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體驗拔河比賽,在拔河過程中,學生學會用摩擦力的知識找到拔河的訣竅,由此使學生將所學應用于生活實際,強化學生“用物理”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運用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摩擦力的原理和作用。

在這一系列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生活素材為基石,組織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降低學生物理學習的難度,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讓學生深刻領悟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真諦,培養學生學物理、用物理的意識,由此達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4]。

2.2 創新教學手段,構建讓學引思課堂

其一,創設問題情境。俗話說,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形成新的思考,那么學習方向更加明確,學習動力更加強勁。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要穩穩抓住提問的契機,巧用問題教學,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發散,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基于自己的困惑,提出批判、提出質疑,由此使師生、生生之間加強互動,構建深度互動模式,就經典的物理問題展開探究,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讓物理課堂變得更有生機與活力。

以人教版九年級“串聯與并聯”這一模塊知識為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具體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設計問題: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常見的電路是并聯電路還是串聯電路?在整個電路圖中,并聯電路和串聯電路有什么樣的區別?它們分別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教師借助問題,讓學生明確自己的思考方向,繼而學生則可以展開交流互動,解決具體問題。同時于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新思路和靈感,提出新問題:在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中,電流有什么樣的規律?電壓有什么的規律?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全身心投入物理探究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翁,由此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等獲得全面發展。

其二,以舊引新。就初中物理知識而言,本身存在著極強的邏輯性,知識點之間具有嚴密的內在聯系,學生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是對舊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所以教師在讓學引思教學模式之下,要切實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新舊知識之間搭建一座隱形的橋梁,讓學生在探索、思考的過程中,能夠將新知識融入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形成新的知識框架,構建更科學、更完善的知識模塊,這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表現,是實現高效課堂構建的關鍵所在,是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重要實踐。

2.3 組織實驗活動,生成高效實驗課堂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一輪的物理教學改革要求教師應該重構初中物理教學板塊,提升實驗教學比例,將實驗教學納入到教學改革的核心工作中,以實驗教學活動為載體,加強對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鍛煉,使物理實驗教學達成良好的效益,推進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發展的新進程[5]。

以人教版八年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為例,在實際教學階段,教師可以借助操作小實驗,啟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具體可以借助一只點燃的蠟燭、一張白紙以及凸透鏡等一系列器材,然后將蠟燭和白紙豎放在凸透鏡的兩側,通過移動蠟燭和白紙的位置,鼓勵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提出自己的新發現、新看法。教師以實驗教學創設良好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獲得新的思考,由此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師可以提出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展開猜想、假設。問題如下:凸透鏡成像情況與什么樣的因素存在著密切關聯?教師以問題驅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動探究,大膽說出自己的猜想。預設學生回答:凸透鏡成像規律與焦距、像距等有關。

通過前期的教學鋪墊,教師則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參與到實驗探究中。學生在實驗之前,使蠟燭光屏和凸透鏡的中心處于同一高度,然后將蠟燭放在較遠的地方,使物距U>2F,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蠟燭燃燒的火焰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實像,觀察實像的大小情況以及正倒情況,記錄物距與像距。然后小組學生可以不斷移動蠟燭、凸透鏡、光屏的距離,直觀觀察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像距的大小等等,將相關的數據收集整合起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分析出最終的實驗結論。

在這一系列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基于生活的視角,以實驗為途徑,讓學生對實驗問題進行嚴謹的思考,展開手動實踐,歷經知識生成的整個過程,探究事物發生與發展的客觀規律,由此使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得以強化。

總結

核心素養教育是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根本導向,是凸顯物理學科育人價值的重要渠道,是初中物理創新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教師在實際教學階段,應該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繼而可以從巧用生活素材,打造生活化課堂;創新教學手段,構建讓學引思課堂;組織實驗活動,生成高效實驗課堂等多個維度著手,實現物理教學與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機構建、深度融合,讓物理課堂更加精彩、高效,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新的發展、提升。

猜你喜歡
實驗教學物理素養
只因是物理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小議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
電容器的實驗教學
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認識和體會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處處留心皆物理
三腳插頭上的物理知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