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自我效能理論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2023-10-15 15:37張春蕾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3年8期
關鍵詞:自我效能健康發展

張春蕾

[摘? ? 要]自我效能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影響很大,教師要根據制約自我效能的因素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學生自我效能,幫助學生健康發展。教師通過采取尋找個人潛能,借助“個人經驗”;尋找身邊榜樣,借助“替代經驗”;尋找情緒的緩沖劑,借助“情緒激發”;尋找激勵的技巧,借助“言語賞識”等有效的策略,強化學生自我認知和評估,從而幫助學生健康發展。

[關鍵詞]自我效能;幫助學生;健康發展

當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來幫助這些學生。在這種背景下,自我效能理論被引入教育領域,其強調學生個體內部的自我調節和自我管理,旨在通過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來促進其健康發展。

一、自我效能的內涵要義及其制約因素

(一)自我效能的內涵要義

自我效能是指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進行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這種判斷是來自個體內部,是個體對自我的認知和評估。自我認可度高,自我效能就高,成功的可能性就大,自我認可度低,做事自信心不足,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成功的可能性就小。

(二)制約自我效能的因素

1.直接經驗

直接經驗因素是指個體親身經歷的成敗經驗。直接經驗是影響自我效能的最強因素,對個體的自我效能的形成起著信息強化作用。當個體親身經歷并取得成功后,會更有信心地面對以后的挑戰;當個體親身經歷并遭遇失敗時,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2.替代經驗

替代經驗是指個體通過觀察周圍與自己相似的人的行為而獲得的自我認識。與直接經驗不同,替代經驗是從他人身上觀察到的行為結果,不一定是親身體驗。這種相似性包括年齡、性別、背景、目的和情境等。

3.言語認同

他人的肯定和鼓勵也影響我們的自我效能。如果他人給予你“我相信你能行的”“這件事你可以做到”這類積極的反饋,可以激發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你感到受到尊重和重視,從而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可以促進自我效能和積極情緒的產生,讓個體更加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4.情緒激發

要具備“我能行”的信念,往往還需要生理和心理處于良好狀態,身心狀態不佳時很難有好的自我效能。

二、自我效能是學生健康發展之路上的雙刃劍

自我效能可以鼓勵學生在面對挑戰時更積極主動,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能力,促進心理健康。然而,自我效能也可能是負面的,因為它可能導致學生對自己的能力過度自信,從而忽視困難和挑戰。這可能會導致學生在面對挫折時感到沮喪和無助,從而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一)自我效能是自尊自信的正負催化劑

自我效能可以作為學生自尊和自信的正催化劑,因為它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自己的潛力和能力,從而提高自尊和自信。當學生感到自己在某個領域有足夠的能力時,他們更可能會積極參與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然而,自我效能也可能成為負催化劑,因為過度自信可能導致學生對自己能力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忽視挑戰和困難。導致學生在面對挫折時因輕敵失敗,從而影響他們的自尊和自信,乃至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自我效能是學生人際關系正負黏合劑

自我效能在人際關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可以影響個人的行為和情緒,從而影響人際關系的發展和維持。一方面,自我效能可以提高個體的自信和自尊水平,增強其應對困難的能力和勇氣,從而更好地應對人際關系中的挑戰和壓力。這樣的人往往更加積極地與他人交往,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想法,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感也可以影響個體的情緒狀態和行為表現。例如,如果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較低,面對困難時容易產生挫敗感和焦慮情緒,可能會影響到他與他人的交往和互動,進而影響到人際關系的和諧。

(三)自我效能是學生情緒健康的正負緩沖劑

自我效能可以對學生情緒健康產生影響。自我效能可以作為學生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支持力量。如果學生感到自己有能力應對挑戰,他們就更有可能采取積極的行動來解決問題,這種積極的行為可以減輕因困難和挑戰而產生的負面情緒,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自我效能也可以成為學生面對挫折和失敗時的緩沖劑。當學生遭遇挫折和失敗時,如果他們相信自己具有克服這些問題的能力,那么他們的情緒反應就會相對較小,從而避免長期的負面情緒影響身心健康。

三、借助自我效能理論幫助學生健康發展

借助自我效能理論幫助學生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則是通過外因激發學生內部動力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

(一)借助“個人經驗”提升自我效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尋找個人潛能是提升自我效能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引領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幫助學生找尋自我優點,通過“個人經驗”提升自我效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1.記錄成功和成長經歷

讓學生回顧自己的過去,記錄下自己曾經取得的成就和成長經驗。這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能力,從而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每一次成功,都是學生曾經的輝煌,是他們引以為豪的經歷。這些經歷,帶領學生回顧自己已經實現的目標,并在腦海中呈現出成功的場景和感受。這種心理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成功的狀態,從而增強自我效能。在這個過程中,一定引導學生關注成長而非成功,要引導學生意識到成長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挫折和失敗的,而每一次經歷,都會讓我們成長,只要不斷努力和堅持,就能夠逐漸成長并取得成功。以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和失敗,勇于面對困難。

2.設定可行目標

制定具體、可量化、可達成的目標,包括學習目標、技能目標、交往目標等等,目標應該涵蓋學生成長的各個方面。而非僅僅是學習目標。比如,設定一月內實現每分鐘跳100下的跳繩目標,這樣的目標不但具體,而且切近,較容易達成,能夠激發學生實現目標的欲望,也能夠讓學生體驗達成目標的自豪感。對提升學生自我效能幫助較大。

3.分解復雜任務

對于一些復雜的任務,可以將其分解為若干個具體的小任務,逐步完成每個小任務,這樣可以降低任務的難度,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如要背誦整個學段古詩詞的學習任務,任務量較大不容易實現,那么可以引導學生每天背誦一首古詩詞,把大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就很容易達成了。學生每天幾分鐘內就可以完成任務,他們自然對這樣的任務不會畏懼,并且認為我也可以輕松完成任務,產生自信心。從而提高自我效能。

4.尋求反饋和建議

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尋求他人的反饋和建議,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進一步提升自我效能。如在練習打乒乓球時,可以詢問他人自己的動作是否標準需要如何改正等,借助他人反饋幫助自己不斷進步。

(二)借助“替代經驗”提升學生自我效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榜樣,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從榜樣的身上汲取成功的經驗,從而借助“替代經驗”提升學生自我效能,認識到“別人能行,我也能行”,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1.尋找同齡人的榜樣

學生可以尋找同齡人中成功的榜樣,從他們的成功經驗中學習。這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和認同感,從而更容易從他人的成功經驗中獲得啟示。

2.尋找長輩的榜樣

學生可以了解長輩是如何通過努力和堅持取得成功的,從而增強自己成功的信心,提高自我效能。

3.尋找專業領域的榜樣

學生可以尋找自己所在領域中的成功榜樣,了解他們取得成功的具體過程。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領域的發展趨勢和自己存在的問題,借鑒他人在這一領域成功的經驗,提升成功的自信力。

4.尋找社交媒體上的榜樣

在社交媒體上,學生可以關注成功人士或者在自己領域中取得成功的人士。這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成功的實現過程和經驗,增強成功的信心,提高自我效能。

(三)借助“情緒激發”提升學生自我效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對于學生而言,面對學習的壓力和挫折時,尋找情緒緩沖劑可以幫助他們緩解負面情緒,提升自我效能。教師要指導學生緩沖情緒的方法。

1.深度呼吸

讓學生嘗試深呼吸和緩慢地呼氣,通過調節呼吸頻率和深度來緩解緊張和焦慮情緒。這種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更好地應對挑戰和壓力。比如在考場上特別緊張時,做幾次深呼吸,就能夠緩解緊張焦慮心理,逐漸放松下來。只有心情放松、情緒平和,才能認真答卷,取得好成績。

2.運動放松

讓學生嘗試通過一些運動練習放松自己的情緒。如打籃球,乒乓球,跑步、游泳等。這些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放松身體和心情,釋放壓力,并對原有的消極情緒予以抵制,從而改善身體的不舒服和低落的情緒狀態。而且在運動過程中需要克服困難,超越自我,這一過程又能增加學生對自我的認可,增強學生自信心。

3.藝術緩解

借助音樂、電影、劇本殺等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控自己的情緒。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從而減輕心理壓力。身心愉悅地投入所做的事情中去。這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從而提高自我效能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4.情緒表達

讓學生嘗試寫下自己的情緒體驗,包括內心的感受和思考。如寫日記、周記、心情隨筆等,這種練習可以幫助發泄情緒,找到負面情緒宣泄口。避免情緒郁積于心產生心理問題。也可以進行情感交流,讓學生嘗試向他人傾訴自己的情感,如與家人、朋友、老師等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這種方式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宣泄不良情緒,而且能夠獲得他人的支持、鼓勵和安慰等,心靈及時得到慰藉與安撫,情緒逐漸緩解。

通過以上方法,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緒,并通過調節情緒來提高自我效能,同時,這些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和建立社交關系,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四)借助“言語賞識”提升學生自我效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語言賞識是指賞識學生的優點和成績。通過教師的鼓勵和贊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學生自我效能,從而能夠更好地成長進步。

1.賞識有“光”

語言賞識的前提是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教師要通過觀察等方法,找到每一名學生身上的優點,用恰當的語言對其表揚鼓勵。每名學生都有閃光點,即使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身上往往隱含許多特長。有的擅長體育活動,有的喜歡文藝表演,也有的喜愛寫作、繪畫等等,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鼓勵,借助這些“閃光點”幫助學生在他人心中樹立起良好形象,在自己心中增強信心,從而提高學生自我效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2.賞識有“時”

語言賞識時機往往是學生發展連接和轉化的關節點,抓住了時機也就抓住了關鍵。教師在實施表揚時,必須有較強的時效觀。隨時隨地發現學生優點立即在語言上予以表揚。如課間看到學生撿起地上垃圾,教師可以微笑著說:“你的這個習慣真好,大家要向他學習?!睂W生聽到表揚后心里會產生被認可的欣慰感,今后會更加努力去做的。自我效能就在言語賞識中逐漸提高了,身心也在無形中健康發展。

3.賞識有“真”

賞識語言要真實、誠懇、具體。在鼓勵學生時,態度誠懇,發自肺腑的鼓勵才能產生效能,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比如,學生的作文整體寫的很差,教師可以抓住作文中的語言進行鼓勵,告訴學生:“這句話寫得很好,寫出了人物的后悔自責的心理?!睂W生聽到后能夠辨別出老師說的是真話,得到老師認真地引導和真誠地鼓勵后,學生自然很高興,寫作文的興趣也就一點一點被激起,作文就會越寫越好。

4.賞識有“度”

不言過其實地表揚,也不蜻蜓點水地夸贊。事實上,過多的、廉價的表揚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作用,反而會讓他養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習慣。所以教師借助言語賞識學生時一定要掌握好分寸?!澳汩L大了一定能當科學家”“你真棒”這樣的表揚都不能達到鼓勵的目的?!斑@篇作文和上一次相比,有很大進步,內容更加具體了,字數也達到了要求。加油,下次一定更好!”這類適度的賞識語言才能在學生心中蕩起波瀾,才能提高學生自我效能,促進他們健康發展。

5.賞識有“情”

賞識的語言是有溫度的,不僅包含語言本身的溫度,還包含輔助語言的表情、手勢等。如,語言激勵學生時豎起大拇指,帶頭為學生鼓掌,臉上帶著微笑等等,這些豐富的表情手勢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從而在心中產生滿足感、幸福感等,自我認可感就在老師有溫度的鼓勵下悄然形成,從而增強自信,提高自我效能,健康成長。

激發學生自我效能,是幫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教師應該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通過外部激勵機制提高學生自我認知和評估,從而幫助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陽峰.自我效能理論下小學生勵志教育研究[J].教書育人,2023,807(05):51-53.

[2]翁靖琳.目標卡片:為學生培養成長心態賦能[J].中小學班主任,2022,61(01):38-40.

[3]林景嫻,解林樸.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關懷感”例談[J].中小學德育,2021(07):70-72.

(責任編輯:呂研)

猜你喜歡
自我效能健康發展
動機模式在《初級日語閱讀》課程中的教學應用
延續護理干預對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健美操比賽中運動心理之自我效能
大學生網絡學習拖延與自我效能和自我調節
自我效能感在職業學校學生科技創新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綠色生態,課堂構建
“兩學一做”對于煤礦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