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加強新時代高水平法學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

2023-10-17 06:40梁迎修
中國大學教學 2023年9期
關鍵詞:雙向交流師德師風建設考核制度

梁迎修

摘 要:法學教師隊伍建設水平直接影響法治人才培養和法學理論研究的質量。加強新時代法學教師隊伍建設,應當突出政治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法學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法學根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通曉國際規則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加強新時代法學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包括: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法學教師的師德素養;完善考核評價制度,激勵法學教師治學與育人;加大雙向交流力度,建設專兼職法學教師隊伍;發揮培訓基地作用,提高法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育人水平;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形成梯次化法學創新團隊。

關鍵詞:法學;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師德師風建設;考核制度;雙向交流;教師隊伍結構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法學教師隊伍建設水平直接影響法治人才培養和法學理論研究的質量。法學教師隊伍建設橫跨法治與教育兩個領域,既屬于法治領域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問題,也關涉教育領域的教師隊伍建設,因此必須同時遵循法治建設和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具體要求。習近平法治思想中蘊含豐富的關于法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內容,如強調法學教師要堅定信仰、積極傳播和模范實踐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學教師應在做好理論研究和教學的同時,深入了解法律實際工作,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中也有諸多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內容,如強調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廣大教師要做“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實現“四個相統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提升教師素質,改善教師待遇,關心教師健康,維護教師權益,讓教師真正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支持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等。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法學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是法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法治領域和教育領域包含有法學教師隊伍建設內容的重要決定、規劃和文件,如《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202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為主題的文件?!兑庖姟穼訌娦聲r代法學教師隊伍建設做了全面部署,明確提出要突出政治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法學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法學根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通曉國際規則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

新時代我國的法學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法學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水平和專業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法學院校與法治工作部門人員雙向交流需要進一步加強,法學教師隊伍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相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關于法治建設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以貫徹落實《意見》為抓手,標本兼治,綜合施策,不斷推進法學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打造適應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需要的高水平法學教師隊伍。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法學教師的師德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中,始終強調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提升新時代教師素質的重要任務。他指出,“要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盵1]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緣于教師在人才培養中的關鍵角色?!敖處熓侨祟愳`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盵2]教師的一言一行不僅對學生有著最深刻、最直接的影響,而且一舉一動也往往成為社會風尚的標桿,因此必須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讓廣大教師成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力量[3]?!兑庖姟访鞔_提出,“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突出政治標準”“加強思想政治素質考察,強化法治和紀律教育,教育引導廣大法學教師努力成為‘四有’好老師”。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必須突出政治標準的首要地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教師為黨育人的初心不能忘,為國育才的立場不能改。包括法學教師在內的新時代廣大教師,必須站穩政治立場,牢記政治使命,強化政治責任,自覺做到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素質過硬,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學專業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成為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盵4]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應當明確職業道德高線要求。師德建設不能只是強調底線約束,還必須樹起道德高線。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法學教師應當做教師職業道德模范和法律職業道德標桿,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通過言傳身教為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做出貢獻。

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指出,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應當堅持思想鑄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師頭腦;堅持價值導向,引導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和黨員教師的作用。大力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應當突出課堂育德,在教育教學中提升師德素養;突出典型樹德,持續開展優秀教師選樹宣傳;突出規則立德,強化教師的法治和紀律教育。

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必須將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教師管理的全過程,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嚴格招聘引進,把好教師隊伍入口,規范教師資格申請認定,完善教師招聘和引進制度,嚴格思想政治和師德考察,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嚴格考核評價,落實師德第一標準,將師德考核擺在教師考核的首要位置,全面客觀評價教師的師德表現,發揮師德考核對教師行為的約束和提醒作用,強化師德考核結果的運用;嚴格師德督導,建立多元監督體系,完善多方參與、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的師德師風監督機制,加強政府督導并不斷強化學校監督和社會監督;嚴格違規懲處,治理師德突出問題,推動落實關于師德師風的相關文件,對突出問題展開集中治理,建立師德失范曝光平臺,健全師德違規通報制度和建立并共享有關違法信息庫。除此之外,還應當著力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氛圍,激發教師的職業尊榮感。

二、完善考核評價制度,激勵法學教師治學與育人

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是高校教師選聘、任用、薪酬、獎懲等人事管理的基礎和依據??己嗽u價制度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指揮棒”,對于新時代高校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堅持正確科研導向、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以及開展創新創業和社會服務具有全局性和基礎性影響。在當下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實踐中,仍然部分存在教師選聘把關不嚴,師德考核操作性不強;考核評價缺乏整體設計,對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重視不夠,重數量輕質量的情況;考核評價急功近利,考核結果的科學運用有待完善等問題。為了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包括法學教師在內的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黨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2016年《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出臺,對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進行具體部署;2018年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深入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和師德考核,將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要改革教師評價,推進踐行教書育人使命,并進一步明確了評價改革的重點?!兑庖姟穭t聚焦法學教師隊伍考核制度改革,提出“建立完善以教學科研業績為主要導向的法學教師考核制度……激勵引導法學教師專心治學、教書育人”。

推動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可以從六個方面展開。第一,加強師德考核力度。將師德考核擺在教師考核的首位,嚴把選聘考核思想政治素質關,這也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內容。第二,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嚴格教育教學工作量考核,加強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健全教學激勵約束機制,強化課堂教學紀律考核。第三,完善科研評價導向。堅持服務國家需求和注重實際貢獻的評價導向,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實行科學合理的分類評價,規定合理的科研評價周期。第四,重視社會服務考核。綜合考評教師社會服務,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業績的考核。第五,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將教師專業發展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建立考核評價結果分級反饋機制,積極推進發展性評價改革。第六,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切實精簡人才“帽子”,優化整合涉教育領域各類人才計劃,不得把人才稱號作為承擔科研項目、職稱評聘、評優評獎、學位點申報的限制條件。這些改革措施同樣適用于法學教師考核。

完善法學教師考核評價機制,應當從評價主體、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和評價效果四個方面入手,也就是抓好“誰來評”“評什么”“怎么評”以及“評價結果怎么用”四個關鍵環節。第一,就評價主體而言,應當簡政放權,發揮院系在評價考核中的主體作用。法學教師的評價考核應該尊重法學學科的人才培養規律和學術成長模式,通過進一步強化院系在評價考核中的主體作用來建立符合法學學科特點的評價考核機制。法學教師的評價考核應該充分引入學生、同行和第三方機構這三個方面的主體進行評價。學生是高校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者,他們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和反饋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行評價是高校教師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同行評議是目前學術界通行的學術評價機制,應該注重發揮“小同行”的重要作用,真正將同行評議的結果運用到考核評價和職稱評審的過程中去。第三方評價是高校教師評價的外部主體,引入專業化的人才評價機構,對法學教師的社會影響和社會服務情況進行評價。第二,就評價標準而言,應當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法學教師進行分類評價。根據法學學科的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類評價標準。對于主要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主要考察其教學能力、教學成果和科研能力。對于主要從事基礎科研工作的教師,主要考察其學術貢獻、學術水平和學術影響力。對于主要從事智庫研究的教師要考察其研究成果的社會效益和實際貢獻以及成果轉化的能力。第三,就評價方式而言,應當堅持質與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傾向,尊重法學學術產出的基本規律,對于基礎理論法學研究和應用法學研究的成果進行差異化評價。第四,就評價效果而言,應當將評價考核作為促進教師發展的手段。樹立“以教師職業發展為主,績效為輔”的評價考核理念,避免高校教師考核公司化[5]??己嗽u價既要關注法學教師的績效與產出,也要保證法學教師能夠從容地開展基礎理論法學的研究,弘揚“冷板凳精神”,激勵引導法學教師專心治學與育人。

三、加大雙向交流力度,建設專兼職法學教師隊伍

法學教師隊伍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和提供高水平法學理論研究成果的雙重職責。為了能夠使法學教師隊伍更好地履行所承擔職責,應當推動健全法學院校、科研院所與法治工作部門人員的雙向交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專兼職法學教師隊伍。對于法學院?;蚩蒲性核膶B毞▽W教師而言,通過到法治工作部門掛職或者兼職從事法律實務,能夠鍛煉和提升法律實務技能,進而提升法學實踐教學能力;同時能夠更好地了解中國國情和法治實踐的最新進展,進而發現和提煉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問題,提升法學理論研究的水平,還可以在法治工作部門傳播前沿的法學理論研究成果。對于法治工作部門的優秀實務專家而言,到高等學校任教以及到智庫開展研究,能夠充分運用自身在實務技能方面的特長,極大地充實法學院校實踐教學隊伍,培養具有嫻熟實務技能的高素質法治人才,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設計、教材編寫、專業教學,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最新經驗和生動案例帶進課堂教學中;也能夠充分發揮實踐經驗豐富的優勢在高校智庫開展研究,為法治工作部門提供高質量的決策咨詢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要處理好法學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學生要養成良好法學素養,首先要打牢法學基礎知識,同時要強化法學實踐教學。要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將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高校,加強校企、校地、校所合作,發揮政府、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企業等在法治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從事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的同志和法治實際工作部門的同志,要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把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更好結合起來?!盵4]2013年7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實施高等學校與法律實務部門人員互聘“雙千計劃”的通知》中指出,2013—2017年,實務部門與高校各選聘1000名左右骨干教師或實務專家,參與法律實務工作或高校法學人才培養工作。2014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健全政法部門和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人員雙向交流機制,實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門人員互聘計劃……建設高素質學術帶頭人、骨干教師、專兼職教師隊伍?!薄斗ㄖ沃袊ㄔO規劃(2020—2025年)》中明確指出,“建立健全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踐工作者之間的雙向交流機制?!?/p>

盡管對于推動法學院校、科研院所與法治工作部門人員的雙向交流已經形成共識,并且在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多次強調,但實踐中受制于多種因素,高校與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還未完全打破,雙向交流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兑庖姟访鞔_提出,“加大法學教師、研究人員和高等學校法務部門工作人員到法治工作部門掛職力度,在符合黨政領導干部兼職等有關政策規定基礎上,探索建立法治工作部門優秀實務專家到高等學校任教以及到智庫開展研究制度,實施人員互聘計劃?!笨梢钥闯?,相較于之前出臺的重要文件,《意見》進一步明確雙方合作交流的重點和范圍。為了更好地實現推動雙向交流的目標,還需要加大對于雙向交流的政策支持和激勵力度,進一步完善雙向交流的工作機制,搭建更多雙向交流的平臺。

四、發揮培訓基地作用,提高法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育人水平

建設高水平法學教師隊伍,需要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教師培訓工作。法學教師培訓工作對于提高法學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和育人水平以及促進教師職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剛剛入職的青年法學教師而言,系統的教師培訓能夠使其盡快掌握教學技能,進而適應教師職業的要求。對于有著多年教學實踐的教師來說,技術和社會的發展使得大學教師處于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學生知識水平的變化和對接受大學教育的新訴求,使得大學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教學方式和教學技能,這就需要通過開展扎實有效的教師培訓工作來持續提高大學教師的專業能力以適應社會的發展[6]。目前絕大多數高校都設有教師發展中心來承擔教師培訓工作。大學教師培訓的方式主要包括教學工作坊、教學能力提升項目、教學觀摩、教學研討、教學基本功競賽等。

法學教師除了需要掌握通用的教學技能之外,還需要結合法學專業的特殊需求來提升教學能力[7]。法學專業的模擬法庭、法律診所、模擬仲裁等實務課程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有特殊要求??茖W系統的法學教師培訓有助于教師盡快掌握和不斷提升適應法學專業教學需要的技能。目前各高校設立的教師發展中心主要是針對通用的教學技能展開培訓,缺少針對法學專業教學的專門培訓,因此加強法學教師隊伍建設需要充分發揮全國法學教師培訓基地作用。以全國法學教師培訓基地為平臺,集中全國的優秀法學教師組建培訓團隊,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開發高水平的培訓項目,進而有效地開展法學教師培訓工作,努力提高法學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科研能力與社會服務能力[8];促進全國法學教師相互交流先進經驗,推動法學教師的職業可持續發展。

充分發揮全國法學教師培訓基地的作用,需要從以下方面著力: 第一,加強全國法學教師培訓基地的制度建設。全國法學教師培訓基地應當基于我國法學教育的實踐需求,建立并不斷完善我國法學教師培訓的制度體系,制定標準化培訓流程,構建科學的培訓考核評價機制,確保法學教師培訓取得成效。注重培訓后回訪工作,在完成一定批次培訓后,通過長期的追蹤訪談來總結提煉培訓的成功經驗以及發現改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培訓方案和提升培訓效果。法學院校應制定長期的教師培訓計劃,開展常態化的教師培訓提升工作,適時選派教師前往全國法學教師培訓基地研修培訓。第二,改革創新法學教師培訓模式。根據全國法學院校的多元需求,提供形式多樣的以提升法學教師專業能力為目標的培訓項目并不斷更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利用信息技術賦能師資培訓,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工作[9];開展梯級培訓,分期分層次地提供法學教師培訓,便于學員由淺入深逐漸提升專業能力。重點面向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開展培訓,借助高效高質量的全國性培訓項目,快速提升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補足教學短板。完成培訓后,在教研組、學院以及學校范圍內組織培訓心得交流工作坊,傳遞培訓所學所得,促進教師培訓遷移,達到培訓效能最大化。第三,加強對全國法學教師培訓基地建設的資源投入。建好全國法學教師培訓基地需要持續投入包括資金、人員、場地等在內的大量資源。主管部門應持續提供經費支持,確保培訓基地正常運轉;組織安排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背景的法學專家成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培訓團隊,為培訓的正常開展提供師資保障;建設教師培訓研修服務保障平臺,實現教師培訓全過程的跟蹤服務;為全國法學教師培訓基地配備專職管理團隊并提供場地支持。

五、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形成梯次化法學創新團隊

高校教師隊伍結構是指高校教師隊伍的構成狀況,主要包括教師的類別、年齡、職稱、性別、學歷、學緣和學科等。合理的教師結構可以使高校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優化法學教師隊伍結構是加強法學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優化結構充分發揮法學教師在法治人才培養和法學理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全面依法治國進程的不斷加快,對法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這對我國法學教師隊伍結構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意見》特別強調要優化法學教師隊伍結構。

優化法學教師隊伍結構,應當從多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優化法學教師隊伍中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比例。在專兼職的法學教師隊伍中,專任教師是主體,其在法治人才培養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應當確保專任教師達到一定的比例,其數量能夠滿足高素質法治人才培養需要。國家實施高校擴招政策以來,我國法學專業全日制在讀大學生數量增長迅猛,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必須把學生和專職教師的比例控制在合理水平,在此基礎上聘任高水平的法律實務專家擔任兼職教師。第二,優化法學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提高法學專任教師的學歷層次。學歷層次的高低是衡量教師學識是否淵博的一個標志,學歷結構則是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反映[10]。應當通過不斷提升法學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來優化其學歷結構。目前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法學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較高,但西部地區的法學教師隊伍學歷層次還需提升。第三,優化法學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是反映教師隊伍構成狀況的兩個重要維度:年齡結構直接影響教師的補充、流動、晉升和退休,職稱結構影響高校的教學及科研產出,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高校教師隊伍的特質[11]。法學教師隊伍建設中應當努力提高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形成梯次化的教師隊伍,以保障學術梯隊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第四,優化法學教師隊伍的學緣結構。努力減少“近親繁殖”,豐富學緣類別性,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通過延攬四海人才以擴大學緣地域性,借助海外招聘和支持赴海外訪學,提升法學教師對國際規則的熟悉程度;加強引進名師以提高學緣層次性,充分發揮高層次杰出人才的領跑、匯聚和輻射效應[12]。第五,優化法學教師隊伍中的學科結構。法學師資的配備應當在法學傳統學科與新興學科、法學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以及法學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教學之間保持結構均衡。法學教師隊伍結構必須適應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的建設要求。概而言之,通過這些優化措施形成梯次化的法學教師隊伍和學術創新團隊。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務 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N].人民日報,2018-05-03(1).

[2]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3] 王定華. 努力造就新時代高素質高校教師隊伍[J]. 中國大學教學,2018(6):7.

[4] 習近平. 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178,177.

[5] 呂志霞,陳偉. 高校教師績效考核:現狀、問題與對策[J]. 現代教育管理,2013(8):78-82.

[6] 鄧嶸.世界一流大學教師發展中心的運作模式及啟示:以帝國理工學院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9):56-61.

[7] 王晨光.法學教育改革現狀與宏觀制度設計——日韓經驗教訓反思與中國改革芻議[J].法學,2016(8):58-73.

[8] 劉玉方,李紅衛,曲霞.新時期高校教師能力建設研究——兼論教師發展中心建設[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7(1):113-118.

[9] 權靈通,何紅中.我國高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歷程與評價[J].高教探索,2016(5):118-123.

[10] 呂艷,孟憲青,王紅麗.從“985”部屬院校情況看研究型大學師資隊伍建設[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2):63-67.

[11] 丁小浩,何章立.我國高校教師結構“灰犀?!笔轿C的風險預警[J].高等教育研究,2021(2):57-66.

[12] 黃建雄,盧曉梅.高校教師隊伍學緣結構的三重特征及其優化[J].江蘇高教,2011(5):41-43.

猜你喜歡
雙向交流師德師風建設考核制度
1+X證書制度背景下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與考核制度改革研究
電化教學為師生搭建雙向交流的平臺
高校教師績效工資考核制度實施現狀研究
運用多媒體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吹響中職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新號角
淺談如何做好事業單位人事勞資管理工作
淺談小學管理中師德師風建設探究
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途徑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