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2020年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過早死亡及潛在減壽變化趨勢分析

2023-10-18 14:04毋丹丹趙國棟崔彩巖史劉輝李文靜張松杰
中國衛生統計 2023年4期
關鍵詞:標化年齡組西安市

毋丹丹 趙國棟 崔彩巖 史劉輝 李文靜 張松杰

【提 要】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過早死亡率及潛在減壽年數,了解過早死亡率的變化趨勢,為進一步開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相關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基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系統死因登記報告信息系統收集2014-2020年西安市所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個案,計算構成比、粗死亡率、標化死亡率、過早死亡率、潛在減壽率、標化潛在減壽率、平均潛在減壽年數、年度變化百分比等指標,采用Joinpoint回歸分析變化趨勢,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結果 2014-2020年西安市共報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病例16226人,占總死亡人數的4.70%。死亡率由2014年的26.59/10萬下降至2020年的19.42/10萬,APC為-3.92%,變化趨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2.46,P>0.05)。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趨勢,APC為65.56%,變化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34,P<0.05)。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由2014年的1.03%下降到2020年的0.36%,且呈逐年下降趨勢,APC為-13.11%,年度變化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45,P<0.05)。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PYLL率由2014年的1.56‰下降至2020年的0.45‰,APC為-13.06%,變化趨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2.44,P=0.06)。結論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影響西安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死亡率及過早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趨勢,但其導致的平均減壽年數較高,今后應重點加強全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控工作。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包括COPD、哮喘、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等,是危害人群健康、導致健康壽命損失的四類慢性病之一[1]。2018年中國肺健康研究結果顯示,我國20歲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達8.6%,全國患者人數已接近1億,男性(11.9%)患病率顯著高于女性(5.4%),其中40歲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達13.7%[2]。最新的中國疾病負擔報告顯示,我國慢阻肺的死亡率為68/10萬,位于我國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三位[3]。世界衛生組織將降低主要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導致的早死概率作為評價國家慢性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標。與期望壽命及健康期望壽命類似,早死概率亦不受人口年齡構成的影響,可以在不同時間及地區間進行比較,故世界衛生組織將早死概率作為評價國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水平的重要指標[3-4]。研究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變化情況可以評估其防治效果。本研究利用2014-2020年西安市常住居民死因監測資料,分析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早死概率、潛在減壽等變化情況,旨在為進一步開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對象與方法

1.資料來源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2014-2020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中上報的所有西安市常住居民死亡個案數據。從數據庫中提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ICD-10進行死因編碼,ICD編碼為J30~J98)、死亡時間為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所有死亡個案。2014-2020年人口數據從西安市統計局獲得,標準人口采用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數據。

2.方法

通過計算構成比、粗死亡率、標化死亡率、過早死亡率、標化過早死亡率等指標對研究人群的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死亡情況及過早死亡情況進行描述。潛在減壽情況通過計算潛在減壽率、標化潛在減壽率、平均潛在減壽年數等指標進行描述。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5Q為某年齡組死亡概率,5Qx=(5Mx×5)/(1+5Mx×2.5),5Mx為某年齡組死亡率,5Mx=某年齡組死亡人數/某年齡組人口數[5]。

(2)潛在減壽年數(PYLL)

(3)潛在減壽率(PYLLR)

(4)標化潛在減壽率(SPYLLR)

(5)平均潛在減壽年數(AYLL)

e:預期壽命(本研究定為70歲);i:年齡組(通常計算其年齡組中值);ai:剩余年齡,ai=e-(i+0.5),di:某年齡組的死亡人數;N:人口總數。

3.統計學分析

用Excel 2007對所有個案數據進行整理,用SPSS 18.0軟件對死亡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死亡率和潛在減壽率等指標的年度變化趨勢分析(年度變化百分比APC)采用Joinpoint軟件進行回歸分析。本研究使用 Joinpoint Regression 4.8.0.1軟件進行分析,該軟件擬合基于Possion分布的對數線性模型分析死亡率、標化死亡率、潛在減壽率、標化潛在減壽率等,通過蒙特卡洛置換檢驗法判斷連接點個數、位置以及P值。假設率的時間趨勢沒有改變,即APC=0(無效假設),那么APC的統計學檢驗可以通過檢驗回歸系數是否為0來實現,檢驗水準為α=0.05。

結 果

1.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總體死亡情況

2014-2020年西安市共報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病例16226人,占總死亡人數的4.70%,其中男性死亡病例10395人,女性死亡病例5831人,男女死亡比例為1.78:1。2014-2020年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平均死亡率為24.91/10萬,男性為31.02/10萬,女性為18.43/10萬。2014-2020年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占人群總死亡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由2014年的5.46%下降至3.64%,變化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14-2020年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粗死亡率、標化死亡率均呈逐年線性下降趨勢,分別由2014年的26.59/10萬、26.96/10萬下降至2020年19.42/10萬、15.27/10萬,APC分別為-3.92%和-8.04%,粗死亡率變化趨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2.46,P>0.05),標化死亡率變化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51,P<0.05)。女性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粗死亡率、標化死亡率也呈逐年線性下降趨勢,變化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歷年及年均男性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圖1和圖2。

圖1 2014-2020年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粗死亡率的Joinpoint 趨勢圖

圖2 2014-2020年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標化死亡率的Joinpoint 趨勢圖

表1 2014-2020年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情況及變化趨勢

2.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年齡別死亡情況

2014-2020年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平均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加呈線性上升的趨勢,APC為65.56%,變化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34,P<0.05)。15~19歲年齡組平均死亡率最低,為0.22/10萬;85歲~年齡組平均死亡率最高,為1182.45/10萬。60歲之前平均死亡率上升趨勢緩慢,60歲以后平均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趨勢。男性、女性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平均死亡率也隨年齡增加呈線性上升趨勢,并且上升趨勢變化情況與整體研究人群變化情況相同,見表2。

表2 2014-2020年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年齡別死亡率(1/10萬)

3.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過早死亡率及變化趨勢

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過早死亡率由2014年的1.03%下降到2020年的0.36%,且呈逐年線性下降趨勢,APC為-13.11%,年度變化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45,P<0.05)。男性與女性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過早死亡率總體均呈線性下降趨勢,APC分別為-11.35%和-17.76%,變化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4.99和-6.72,P<0.05)。歷年男性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見表3。

表3 2014-2020年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過早死亡率(%)

4.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潛在減壽情況及變化趨勢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PYLL率和SPYLL率分別由2014年的1.56‰和1.55‰下降至2020年的0.45‰和0.41‰,APC分別為-13.06%和-14.38%,SPYLL率的變化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73,P=0.04)。女性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PYLL率和SPYLL率均呈線性下降趨勢,APC分別為-13.89%和-15.21%,變化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71,P<0.05;t=-3.00,P<0.05)。AYLL最高是2014年的14.56年,最低的是2016年的9.58年,APC為-3.02%,變化趨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22,P=0.28)。男性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造成的AYLL、PYLL率和SPYLL率均高于女性,見表4。

表4 2014-2020年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潛在減壽情況及變化趨勢

討 論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作為四大類慢性病之一,在西安市居民死因順位中排在第三位,在主要死因減壽順位中排在第四位,是影響西安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6]。2014-2020年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由26.59/10萬下降至19.42/10萬,年均下降3.92%,與廣東、重慶、寧波居民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趨勢相一致[7-9],但是死亡率低于全國(101.02/10萬)、廣東(50.76/10萬)、重慶(61.84/10萬)、寧波(52.21/10萬)、北京(60.07/10萬)、天津(58.50/10萬)、南京(66.60/10萬)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7-13]。這可能與西安市近年來頒布《西安市控煙管理辦法》,不斷推進煙頭革命,加大控煙力度,嚴格落實公共場所禁煙以及積極開展環境治理等有關。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以上針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趨勢的研究大多是2014年以前的研究,有些甚至是2010年以前的研究,因此缺乏同時間段的數據對比。張曉宇[6]2010-2014年的研究結果顯示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為43.61/10萬,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證了以上推斷。

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趨勢。0~4歲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呈現第一個小高峰,這可能與嬰幼兒由于食物和嘔吐物引起的肺炎、支氣管炎、肺水腫等的發生情況較多有關。5~40歲年齡組死亡率基本上趨于平穩,40歲以后死亡率明顯升高,60歲以后上升趨勢顯著,85歲以上死亡率達到峰值。這是因為年齡增長引發的身體各器官功能衰退,尤其是與肺功能退化以及免疫功能減低有關。早期就診能提高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現率,降低病死率,因此繼續強化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尤其是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肺功能檢測及診斷能力,提高肺功能檢測率并將其納入各級相關部門的考核指標對降低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早死概率作為評價國家或地區慢性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標,對預防和控制人群過早死亡有重要意義,受到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關注[14]?!督】抵袊?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要比2015年降低30%[10],《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到2030年70歲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要下降到8.1/10萬[10]。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作為四大類慢性病之一,分析其過早死亡率的變化趨勢,對了解其防治水平并初步評估全市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到2030年是否能達到健康中國行動指標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過早死亡率從2014年的1.03%下降到0.36%,年均下降13.11%。西安市2015年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過早死亡率低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1.63%)[15],低于重慶市2015年的過早死亡率(2.11%)[8],與2015年廣東省的過早死亡率(1.13%)基本一致[7]。提示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水平優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近年來也在不斷提升。但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過早死亡率下降速度較快,也可能與近幾年西安市不斷放寬落戶政策、大量引進優秀人才導致年輕人群所占比例增加有關。

2014-2020年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PYLLR最高是2014年的1.56‰,最低是2020年的0.45‰,2014年低于陜西省同年PYLLR(3.23‰)和重慶市(0.23%),高于同年南京市(0.89‰)和2012年濟南市(0.85‰)[8,13,16-17]。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平均減壽年數為11.28年,低于陜西省(31.32年),高于北京市(3.76年)和重慶市(8.67-9.34年)[8,11,16]。由此可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導致的壽命損失較大,嚴重危害了西安市居民的生命健康并對人均期望壽命有較大影響。因此要繼續加強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健康教育活動,尤其針對40歲以上居民,并且男性人群的早篩、早診、早治及干預措施必須作為重點強化內容。眾多研究表明,吸煙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危險因素[2,18-19]。男性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過早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這與男性是吸煙的主要群體有很大關系,因此要持續推進控煙行動,以開展控煙宣傳、創建無煙單位、落實處罰措施等工作為抓手,切實降低吸煙對居民健康的影響。同時加強醫防融合,在成立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中心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

本研究利用2014-2020年西安市死因監測數據,從粗死亡率、標化死亡率、過早死亡率、潛在減壽率等指標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情況進行了描述,指出西安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負擔有所下降,可為制定《健康中國行動》等相關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基礎數據。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在死因監測工作中,部分區縣死亡報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較差,會影響整體死亡率及過早死亡率等指標計算的準確性和可比性;二是本研究僅描述了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負擔指標,未分析反映居民生活現狀的傷殘調整壽命年的疾病負擔指標。

猜你喜歡
標化年齡組西安市
2005—2016年中國喉癌發病及死亡趨勢分析
親子創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醫院
對廣東省成年男子BMI指數的分析
123的幾種說法
企業創建安標化的意義及實施策略
黃巖長潭水電廠
2005年與2010年河北省經濟較好與經濟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較與分析
無錫地區孕中期孕婦血清AFP、free β-HCG、uE3中位數標化及其應用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熱環境模擬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