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第一學段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課程的構建

2023-10-19 10:37陳靜
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核心理念模型構建主題活動

陳靜

【摘 要】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課程是以“用中學、做中學、創中學”的課程理念為引領,堅持問題導向,把義務教育階段育人目標的核心理念,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課程、教學及學習目標,并落實于綜合評價課程中。具體實踐路徑有以下三點:一是基于真實需求,研發綜合評價課程資源包,明確課程目標、完善課程內容、整合課程資源、設計評價量規,幫助教師打通“課程愿景”與“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啟動個性化定制,設計“樂高玩具”式組合任務模塊,采用頂層設計、主題串聯、模塊組合、任意搭配的方式靈活構建個性化評價課程;三是以問題解決為核心,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體現“教—學—評”一致。

【關鍵詞】主題活動 綜合評價 問題導向 核心理念 模型構建

一、問題導向

(一)政策背景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荚嚬芾淼耐ㄖ?,其中明確提出“要創新評價工具手段,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小學階段可采用星級評價,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等具體要求?!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也明確提出對教學評價的相關建議:“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全面考核和評價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p>

基于此,南京市教學研究室以小學數學學科為切入口,組建“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課程資源研發項目團隊”(以下簡稱“項目團隊”),聚焦小學數學第一學段,著力構建數學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課程,全域推進素養導向的綜合評價課程資源的研發,力圖以評價方式的創新真正實現指向“教—學—評”一致的育人方式轉變,為基層學校和一線教師提供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綜合評價課程典型樣例。

(二)現狀調研

“雙減”政策要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尤其是小學第一學段不進行書面紙筆測試。那么,如何對小學生數學學習品質、學習能力及素養發展進行科學客觀的精準描述,成為基層學校和一線教師的關注熱點。

基于此問題,項目團隊開展了廣泛調研,獲得大量一手數據。調研結果顯示,雖然南京市12個區域所有小學一、二年級均無書面測試,但如何采用多種方式綜合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真實情況及綜合素養的發展,多數區域(學校)仍感困難重重。以南京市小學體量最大、學生人數最多的J區為例:J區共有64所小學(含民辦),在一、二年級采用“非紙筆”方式進行綜合評價的學校占比100%;其中采用“游園樂考”“闖關嘉年華”等方式設計任務開展綜合評價的學校占比81.25%;將數學與其他學科融合進行任務設計開展綜合評價的學校占比18.75%。以上數據顯示,基層學校的評價理念明顯轉變,評價方式也從單一走向多元。

但在調研“困難與困惑”時,反饋出來的問題更是引起了項目團隊的重視,例如:綜合評價任務如何制定評價量規?如何科學考量和評價學生學科素養及綜合素養的發展水平?如何在評價任務中體現綜合性學習和跨學科主題……以上問題促使項目團隊深入思考,能否組織骨干力量統一研發系列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課程,從而指導學校有據可依、有的放矢、扎實有效地展開對學生數學學習全過程、全要素的綜合評價?一方面教師可以靈活選擇資源包中的主題活動課程,不僅將其作為日常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引領學生在主題活動中拓展學習,同時也可以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評價;另一方面,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也在不斷學習和掌握用定性方式描述學生能力表現和素養發展的評價方式,為實施學科教學提供指導,啟發教師踐行“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評價理念,為師生核心素養的共同提升提供支撐。

二、核心價值

(一)素養導向

新課標把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設定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統領性目標,并具體表達為“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叭龝敝械拿恳稽c在學生溝通現實世界與數學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課程以核心素養“三會”目標為統領,以“用中學、做中學、創中學”的課程理念為核心,把義務教育培養目標規劃出的“美好愿景”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課程目標,并進一步分解為層級化、描述性、可評價的學習目標,將以學科邏輯為主的“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與實踐邏輯為主的“四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結合,以有價值、有主題、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為載體,將主題活動串聯于任務情境中,聚焦菜單式、系列化、活動性的評價任務,在學生解決真實問題的學習過程中,觀察他們的態度、反應、表現,捕捉他們的表達、思維、行動等,從而實現對學生認知、能力、素養發展水平的綜合評估。

(二)主題活動

小學數學的主題活動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融入數學知識學習的主題活動;第二類是運用數學知識及其他學科知識的主題活動。第一學段以融入數學知識學習的主題活動為主,關注幼小銜接,重在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而項目團隊重點研發的是第二類主題活動資源,并將視角轉向學生的現實生活中,以現實背景和真實問題為載體,提供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機會,也方便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將此類主題活動穿插于課堂教學過程中,既作為日常教學的補充,也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下面給出的是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課程地圖(見圖1)。南京市數學二年級上冊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課程以“綜合素養發展”為核心理念,以兒童“現實世界”為主線,整體構建“地圖生活”“歷史文化”“體育運動”“自我成長”“社會實踐”5大任務模塊,系統設計“乘著‘阿紫’游金陵”“走近明城墻”“你好,足球”“我的換牙書”“勞動樣樣棒”5大主題活動,每個大主題中又有數個既密切關聯又彼此獨立的子任務模塊,從而完整搭建多功能、立體化、組合式綜合素養發展評價框架,為兒童提供真實場景中的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支持兒童在活動中進一步了解現實世界、體驗不同角色、養成良好習慣、塑造美好品格,培養適應小學生活的關鍵能力。

(三)綜合評價

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是圍繞不同系列的主題,以活動的方式對學生數學學習與素養發展進行綜合性、發展性的描述和評估,因此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將評價任務融于主題活動中。學生在任務中獲得機會,自主表達個性化的數學理解,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技能、方法解決問題。第二,評價主體多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交流與合作,鼓勵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評價主體可以是學生自己、學習伙伴、教師或他人。第三,評價基于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常以解決某個問題、完成某一項任務,或者創造某個作品為主,以此考查學生在實踐操作、問題解決、交流合作過程中的綜合素養發展水平、產生原創性思維過程和構建反應的情況。第四,以能力素養表現水平制定評價量規。從確定分數定量評價走向呈現不同能力發展水平的描述性評價,教師或學生都可以根據資源包提供的能力水平維度劃分,對完成任務過程中的不同表現做出合理評估。第五,將學習活動嵌入評價活動中,體現“教—學—評”一致。學生在實際情境和真實問題中,綜合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在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生成,在活動中積累經驗,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學生在評價活動中運用另一種學習方式,在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的過程中發展核心素養。

三、實踐路徑

小學數學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課程是“雙減”背景下以創新實踐推動評價方式轉變的學科探索,簡單地說,就是嘗試讓學生在有價值的主題活動中學會“像學科專家一樣思考與行動”,發揮評價育人導向,真正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那么,有了合適的主題,如何更好地構建評價任務模型?研發了課程資源,又如何讓一線教師靈活選擇、合理利用呢?經過項目團隊反復研討,確定通過以下路徑構建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課程模型。

1.基于真實需求,研發評價課程資源包

美好的課程理念要真正落地到課堂教學實踐中,需要打通“課程愿景”與“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公里”,項目團隊正是以團隊力量,依靠集體智慧突破“最后一公里”,通過共同研究明確課程目標、完善課程內容、整合課程資源、設計評價量規,并以資源包的方式提供給一線教師,幫助他們實現從理念到實踐的華麗轉身。主題活動式評價資源以資源包方式呈現,其中包含3個板塊主要內容:

(1)明確課程目標,繪制綜合評價雙向細目表。綜合評價活動要求學生完成任務、展示能力,而不是選擇或得出一個正確答案,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評價學生行為表現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行為表現的具體細節。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實際操作、現場表現(如學生的口頭陳述、操作過程等),還要記錄學生任務結果,如方案設計、作品制作等,以此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綜合評價與紙筆測試的是非判斷不同,它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而只有不同表現水平的評價維度,需要評價者事先設置好評價量規,并依據自身教學經驗來決定學生表現的水平程度。在這樣的綜合評價中,評價目的也不再是甄別和選拔學生,而是促進每一個個體的發展,促進其潛能、個性、創造性發揮,使每個學生都能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資源包中的任務采用多種形式結合的評價方式,使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貫穿于整個活動過程,既反映學習結果,又反映學習品質,更體現學習態度。因此,評價指標描述中既包含知識領域,又包含學科素養;既體現學科融合,又反映完成方式、所需時間、難度等級等,最終形成一份綜合評價的雙向細目表。

(2)完善課程內容,研發教師操作指南。綜合評價課程的落實需要教師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為幫助教師更好地利用評價資源包,項目團隊力圖讓資源包使用起來像“傻瓜照相機”一樣方便,因此特別研制了資源包操作指南。簡單地說,這個操作指南就相當于“產品說明書”,它對課程目標、任務情境、活動步驟、觀察重點、評價維度等做出詳細闡述。例如,在一年級下冊“我是調查員”評價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操作指南了解到該評價活動的任務簡介,任務簡介中包含這個評價課程的任務內容、學生關鍵表現、涉及的知識領域、體現學科融合、完成任務時長、完成方式等基本任務要素,尤其是指南中還給出教師和學生需要提前準備的材料,重點強調任務步驟、任務要求、關鍵表現,并提示教師如何區分學生具體行為表現中所呈現出來的解決問題能力、綜合素養的不同水平。操作指南將保證教師能夠完全理解任務情境的設計理念、設計意圖、操作方式、操作流程、觀察維度、評價指向等具體要求,確保教師能夠根據操作指南,較好完成對評價資源包的操作。

(3)整體構建評價框架,聚焦現實生活真實情境。兒童的發展是可持續的,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兒童會呈現出不同特征。例如,一年級學生從幼兒園步入小學,在校園的環境、師生角色、人際關系、學習內容上都有著諸多差異;二年級學生已經能較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具備更強的學習能力?;谝?、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及能力差異,項目團隊聚焦真實情境,關注學生現實生活,設計不同的活動主題整體構建測評框架。例如,圍繞“幼小銜接”理念針對一年級新生設計了“我愛新校園”“我交新朋友”“我有好習慣”“我有好品格”4大主題活動,為兒童提供真實環境下的綜合評價,支持兒童在活動中了解新環境、體驗新角色、養成好習慣、塑造好品格;針對二年級學生,則以兒童“現實世界”為主線,立足“地圖生活”“歷史文化”“體育運動”“自我成長”“社會實踐”5大主題活動,設計“乘著‘阿紫’游金陵”“走近明城墻”“你好,足球”“我的換牙書”“勞動樣樣棒”5大主題活動,支持兒童在活動中進一步了解現實世界、體驗不同角色、養成良好習慣、塑造美好品格,進一步培養兒童適應小學生活的關鍵能力。此外,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項目團隊設置了“六小任務情境”,包含小閱讀、小游戲、小操作、小實驗、小探究、小創造,創設符合兒童需求、兒童喜聞樂見的真實情境,在浸潤式的環境中開展任務活動,同時在任務情境中也會明確該任務指向的學習領域,明確該任務的評價目標。

(4)明確評價任務,定制學生個性化任務活頁。對應教師版操作手冊,資源包中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主題活動學習任務活頁,每個小任務都以練習活頁的方式呈現,學生每完成一項任務,便可以積累自己的一個活動成果,活動成果形式豐富,有手工、有繪畫、有閱讀、有創作。每一個評價活頁,就是學生的一個學習成果,一個階段累積起來就可以成為學生個性化成長記錄袋。

(5)共享資源,建立教學素材庫。為了使主題活動式評價更生動、更活潑,除了文本素材外,項目團隊還為所有的評價資源配備了相關音頻、視頻素材以及配套的演示文稿教學課件。例如,點擊其中任意一個評價資源包,都可以找到與教師操作手冊、學生版練習活頁相匹配的音畫資源,音畫資源中不僅包含了一個個主題評價小任務,還融合了相關數學故事、科學知識、人文歷史、藝術欣賞等跨學科及跨領域的豐富內容,將評價融入主題式學習活動中。

2.啟動個性化定制,設計組合任務模塊

主題評價資源包的最大優勢是評價資源采用頂層設計、主題串聯、模塊組合、任意搭配的方式靈活構建個性化評價課程。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以“科學幼小銜接”為核心理念,針對兒童發展不間斷的、可持續的共性特征,結合不同年級數學學習內容和貼合兒童現實生活的情境,每學期設計不同元素的主題活動整體構建測評框架,每項主題活動中一般包含4~5個子任務模塊,每個子任務模塊按照測評難度分為不同星級,不僅涵蓋學期數學知識領域,也涵蓋了小學數學學生核心素養的11個關鍵表現。每個主題活動的5個子任務模塊之間既有內在聯系,又可各自獨立,便于教師依據教情、學情靈活選擇;依據教學需求,主題活動與子任務之間便可以進行任意組合搭配;根據學校、教師、學生的不同情況構建個性化評價課程,為課堂教學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更為兒童的學習創造無限可能。

3.以問題解決為核心,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

新課標的教學建議第4條指出,要進一步加強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以問題解決為核心,不僅關注數學內部問題,更關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方法跨學科、跨領域解決現實問題。因此項目團隊在研發資源過程中,更側重于設計真實情境和較為復雜的現實問題,引導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發展能力、嘗試應用、形成反思、努力創新。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是將評價活動與跨學科主題學習深度融合的評價課程,在這樣的評價活動中,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再抽象而孤立,相反,在蘊含豐富數學信息和其他學科元素的現實場景中,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并有機組成一個個數學活動主題,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以游戲化、活動化、生活化、綜合化的方式,以小任務為切入口,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開展評價促進學習。主題活動式綜合評價是關注學習過程、聚焦學生發展的創新評價方式,也是評價促進育人的教學實踐轉型,在這樣的評價活動中,“教—學—評”三者多維互動完美融合,評價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素養提升的核心助力。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暨江蘇省第六批教育規劃精品課題“促進思維發展的小學數學關鍵能力評價實踐研究”(立項編號:B/2021/02/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核心理念模型構建主題活動
以師為本:學校發展的核心理念
大悅城實施體驗營銷案例研究
模型構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云計算的大學生移動學習模型構建
高中物理解題的模型構建
基于學生綜合發展的主題實踐活動設計探微
淺議班級課程與主題環境區域的整合
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六個核心理念
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常見誤區及核心理念闡述
MOOC的核心理念、價值及實踐反思——基于網絡學習的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