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無為新見《濡湏杭氏宗譜》考釋

2023-10-19 08:34□胡
西夏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高昌宗譜譜系

□胡 蓉

一、《濡湏杭氏宗譜》的基本內容

安徽省無為市新近發現的《濡湏杭氏宗譜》(以下簡稱《宗譜》),記載了從周朝到明清的亦都護家族譜系,為研究該家族提供了新的線索。2011 年第八次修譜,子孫繁衍生息兩千多年。亦都護家族為蒙古統一全國立下汗馬功勞,堪稱蒙元統治者的左膀右臂。元末時,五世祖紐林的斤一支北歸,五世祖朵兒只一支南渡后定居無為縣,改姓杭。

1558 年,無為杭姓五世祖杭震組織修譜,根據高叔祖伯顏不花所遺家譜、曾伯祖杭海遺留的《世系》一冊、四世祖杭福撰寫的《杭氏事業集序》等歷史資料編修完成《杭氏老譜源本》。據此推測,伯顏不花的宗譜可能編著于元代。伯顏不花是杭州不花的弟弟,1359 年戰死于信州,《元史》有傳,被明太祖朱元璋追封為忠效侯。伯顏不花的“遺譜”是明朝重修家譜的依據之一,譜中記載元文宗下旨為高昌王樹碑立傳,“至順二年九月某日某甲子,皇帝若曰:予有世臣帖睦爾補化,自其先,舉全國以歸我太祖皇帝……至帖睦爾補化,佐朕理天下,為丞相,為御史大夫……昔其父葬永昌,大夫往上冢,其伐石樹碑,命國史著文而刻焉”[1]1015。當時六世高昌王帖木兒不花(帖睦爾補化)深得皇帝信任,政治地位極高,獲得修譜立碑的殊榮。元朝文人虞集于至順二年(1331)所撰《高昌王世勛之碑》稱:“臣虞集頓首受詔,退而考諸高昌王世家?!保?]1015由此可見,當時已經開始整理高昌回鶻亦都護世系譜。

《宗譜》①在明清時期多次重修,具體時間如下:弘治元年(1488)、嘉靖十七年(1538)、萬歷四十二年(1614)、康熙十四年(1675)、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四十二年(1777)、道光二十七年(1847)、光緒七年(1881)、民國十二年(1923)。

《宗譜》中有各時期重修家譜的序言、圣旨、畫像、像贊、家訓和家族傳說等內容,并附有元人虞集的《高昌王世勛之碑》。在周朝到唐宋的漫長歷史時期,《宗譜》所記載的一些信息值得關注。根據卜古可汗像贊推測,家族第一世卜古可汗大約生活于公元前374 年至公元前304 年,“卜古可汗公,杭姓本源之始祖也,天肇生于周(威)烈王二年丁未,終于周赧王十年丙辰,其育靈誕異,實承天授將以興后世,千萬年之蕃衍非尋??杀纫病??!蹲谧V》記載了唐朝與高昌的石林之戰,家族第三十二代攸于古恪的斤和第三十三代虎唏的斤曾于石林打敗唐人。唐朝重返石林,虎唏的斤戰死,其子玉倫的斤在大臣黃汝正輔佐下激戰于石林,為父報仇后凱旋而歸?!盎⑦竦慕?,攸于古恪的斤之子,其祖嘗與唐人戰于石林,唐人敗績。越二年,唐復殺其身于石林。在位五十年終。子玉倫的斤嗣位?!?/p>

《宗譜》中還保留了元明時期的圣旨。至正十一年(1351)九月初三,元順帝封賜朵兒只荊南王的圣旨如下:

國家用人當知賢否,百僚庶事,盡可股肱咨爾。朵兒只父子佐朕累有世勛,不惟才力可嘉,而抱忠貞可著。父卒,茲特錫(賜)爾荊南王爵,世守富貴,共朕圖之。爾當如式,勤勞王室,永睹休明,毋負朕意,欽此。

成化二年(1466),杭福因捐糧賑災有功受到明朝嘉獎,獲封正七品:

敕誥:國朝敕南直廬州府無為州民杭福,國家首務養民為急,爾能輸米以賑饑荒,之政有司以聞,朕甚嘉之。今特賜敕,獎諭尚義,仍賜爾正七品散官,冠帶榮身,賁光仁惠,故表勵焉,以副朝廷褒美之意。欽哉故敕。

家譜的研究需要辨偽存真與去粗取精,《宗譜》可能編寫于元代,后經多次增補重修,因而元代之前的譜系和記載必須仔細甄別。幾份圣旨有后人假托之嫌,如:東漢桓帝永壽元年(155)、唐朝武德元年(618)和北宋建隆元年(960)的圣旨有“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字樣。無為杭氏始祖改姓在洪武十五年(1382),其次子杭海當時尚未成年,洪武七年(1374)的圣旨卻有“杭英”之名。這些圣旨可能是家族后人假托之作,亦未可知。

《宗譜》中保留的畫像和像贊共有八幅,分別為卜古可汗、玉倫的斤、雪雪的斤、朵兒只的斤、紐林的斤、帖木兒不花、伯顏不花和懷英。

雪雪的斤公像贊:“度夷者曠,心慈者良,美德好生兮魚鳥游翔,孝友淵睦兮家道且昌,撫今諦昔兮乃寵龍章,展容肅拜兮后思無疆。(鄉進士李葸撰)”

元封荊南王像贊:“于赫荊王,帝室東床,克儉于家,克勤于邦,恩威兼著,忠孝流芳,賢哉賢哉,沒世不忘。(判府董瑛撰)”

襲封高昌王像贊:“高昌是宗,荊南是弟,一申父仇,三為帝婿,嘉哉其名,壯哉其志,赫匕(赫)茂功,詵匕(詵)蕃裔。始信乎,繼卜古者之有人,無忝乎?后榮青者接踵之不異。(郡人邢春撰)”

伯顏不花公像贊:“伯顏其公,杭氏本宗,威名顯赫,歷受朝封。于家為孝,于國為忠,英烈節義,萬古惟風。(霍林湯賓尹撰)”

帖木兒不花公像贊:“偉茲高昌,護國經邦,斥廣疆宇,爵享永芳。躬行孝嚴,克敬以莊,肅肅雍雍,世裔用光。(鄉進士蕭仕撰)”

一直以來,傳世文獻有關蒙元時期亦都護家族世系的記載相互抵牾,致使高昌王亦都護家族的譜系不甚清晰。目前,學界對于亦都護家族譜系的研究主要依憑《元史》《新元史》《亦都護高昌王世勛碑》和元明時期文人筆記等資料。學者們考證、梳理亦都護家族譜系的成果頗豐,舉其要者如下:黃文弼的《亦都護高昌王世勛碑復原并校記》[2]、卡哈爾?巴拉提和劉迎勝的《亦都護高昌王世勛碑回鶻文碑文之??迸c研究》[3]、耿世民的《回鶻文亦都護高昌王世勛碑研究》[4]、黨壽山的《亦都護高昌王世勛碑考》[5]、羅賢佑的《元代畏兀兒亦都護譜系及其地位變遷》[6]、黨寶海的《13、14世紀畏兀兒亦都護世系考》[7]、楊繼紅的《高昌畏兀兒亦都護譜系管見——兼論其與蒙古統治者的關系》[8]、王紅梅的《元代蒙古王室與畏兀兒亦都護家族聯姻考》[9]、程溯洛的《高昌回鶻亦都護譜系考》[10]、王宗維的《高昌回鶻亦都護家族及其遷居永昌始末》[11]。這些成果是我們開展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不過囿于材料限制,目前學界仍未明晰家族譜系和元明時期的子孫傳承。值得慶幸的是,《宗譜》為我們提供了新的佐證材料。

二、亦都護家族譜系辨析

關于巴而術阿而忒的斤之后的亦都護之位,《宗譜》提到巴而術阿而忒的斤的長子怯失邁失和次子玉古倫赤的斤。玉古倫赤的斤繼承亦都護之位后,其子馬木剌的斤在父親亡故后繼任,怯失邁失沒有擔任亦都護之位。然而,據《史集》《世界征服者史》等外文資料記載,巴而術阿而忒的斤共有三個兒子,長子怯失邁失(乞失馬因)、次子薩侖的斤和三子玉古倫赤的斤,三人依次繼任亦都護之位[7],可能《宗譜》的撰者沒有看到這些資料。

從第一代高昌王亦都護巴而術阿而忒的斤、第三代高昌王亦都護馬木剌的斤、第四代高昌王亦都護火赤哈兒的斤,到第五代高昌王亦都護紐林的斤的譜系和行實,史籍記載較為清晰。第一代高昌王巴而術阿而忒的斤曾隨元太祖征戰河西,第三代高昌王馬木剌的斤參與了元憲宗征伐合州、攻打釣魚城的軍事行動。中統元年(1260),忽必烈即汗位,西北地區的蒙古諸王發動叛亂。至元十二年(1275),都哇、卜思巴等率兵十二萬圍困高昌,家族五十九世、第四代高昌王亦都護火赤哈兒的斤誓死守城,嚴詞拒絕叛軍勸降:“吾聞忠臣不事二主,且吾生以此城為家,死以此城為墓?!保?2]至元二十年(1283)前后,火赤哈兒的斤屯兵南哈密力,大戰力竭而死[13]93。第五代高昌王亦都護紐林的斤為報父仇請旨北征,師出河西后留守永昌,坐鎮吐蕃宣慰司,成為元朝的西北屏障。

從第五代高昌王亦都護紐林的斤開始,傳世文獻中的譜系記載就混亂了,雪雪的斤的身份、紐林的斤一系的脈絡傳承語焉不詳?!蹲谧V》提供了新的線索,現據此重新梳理譜系如下。

(一)火赤哈兒的斤、紐林的斤與雪雪的斤的關系

《宗譜》對火赤哈見的斤的介紹如下:

諱火赤哈兒的斤,即雪雪的斤是也。馬木剌的斤之子。此祖常用捐骨肉之愛以救民命,上嘉其功,賜以重賞,妻以公主,曰“巴匕哈兒”,定宗皇帝之女也。生子二,長紐林的斤,次朵兒只的斤。又敕賜寶鈔十二萬,以賑其民,后與北方軍大戰,力盡死之。其子上書追封高昌王。

依據《宗譜》的記載,雪雪的斤就是火赤哈兒的斤,朵兒只的斤是紐林的斤的弟弟,火赤哈兒的斤(雪雪的斤)是五十九世,紐林的斤是六十世。按照這一關系,朵兒只的斤作為弟弟不可能在紐林的斤之前擔任亦都護?!对贰酚涊d雪雪的斤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帶領畏兀兒人遷居云南,幾年后被調回京師出任中書宰臣,雪雪的斤顯然不是火赤哈兒的斤?!对?成宗紀》記載,“(至元三十一年五月)賜亦都護金五百五十兩,銀七千五百兩”[14]384,“(元貞二年三月壬辰)詔附馬亦都護括流散畏吾而戶”[14]403。由此可見,從1286 年火赤哈兒的斤戰死,到1308 年紐林的斤繼位,其間畏兀兒設有亦都護。根據《元史》記載,雪雪的斤活躍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十月,“遣雪雪的斤領畏兀兒戶一千戍合剌章”[14]280。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二月甲辰,“以雪雪的斤為緬中行省左丞相”[14]286。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十月,“以前緬中行尚書省平章政事雪雪的斤為中書省平章政事”[14]351。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賜雪雪的斤公主鈔千錠”[14]385。

《新元史》記載火赤哈兒的斤共有三子,分別為紐林的斤、欽察臺和雪雪的斤[15]525。根據這一史料推測,雪雪的斤是火赤哈兒的斤之子、紐林的斤的兄長。在1308 年紐林的斤成人之前,雪雪的斤曾任亦都護[7]。雪雪的斤卒后,其子朵兒只的斤繼位。因為朵兒只的斤年少,按新皇帝旨意讓位給手握重兵的叔叔紐林的斤。當然,這一推測還有待進一步證實(見圖1)。

圖1 蒙元前五代高昌王亦都護譜系

關于伯顏不花,《宗譜》與《元史》記載一致,認為其人是雪雪的斤的孫子、朵兒只的斤之子。明人葉盛記載伯顏不花為帖木兒不花次子,《元史》則認為伯顏不花為朵兒只的斤之子。學者們認為葉盛的《水東日記》所載失實[7],《元史》正確,《宗譜》印證了這一點?!端畺|日記》記載:“蓋帖睦兒補化二子,長不答試里,嗣亦都護高昌王,尚阿哈也先忽都公主,率傳子和賞。次子伯顏不花的斤,字蒼巖,為太常典簿鮮于樞之甥,官至江東廉訪副使,浙東宣慰使,介立不群,草書逼真舅氏?!保?6]《元史?伯顏不花的斤傳》載:“伯顏不花的斤字蒼崖,畏吾兒氏,駙馬都尉、中書丞相、封高昌王雪雪的斤之孫,駙馬都尉、江浙行省丞相荊南王朵兒只的斤之子也?!保?4]4409伯顏不花的斤乃元末著名書法家,陶宗儀《書史會要》(武進陶氏影印本)卷七有其小傳:“伯顏不花的斤,字蒼巖,高昌國王子,而鮮于太常甥。官至江東廉訪副使,浙東宣慰使。介立不群,草書似其舅氏?!辈伈换ㄋ篮?,其子也先不花奉母居于福建。

(二)關于紐林的斤的次子和三子

史書未見記載,《宗譜》記述了上都和太平奴的情況。次子上都,即篯吉,金紫光祿大夫,其子是索羅因。后來,上都讓位于弟弟太平奴:

上都:“諱上都,即篯吉公,紐林的斤之子,金紫光祿大夫,生子一,諱索羅因,兄讓位,自襲高昌王爵。天歷二年詔封同兄,皆是八卜叉公主所出?!碧脚骸爸M太平奴,兄讓位,皆襲高昌王,紐林的斤第三子?!?/p>

帖睦兒補化在拜為中書省左丞相后,將亦都護高昌王爵位讓給堂弟(或叔侄或兄弟關系)朵兒只的斤(朵耳只)?!疤鞖v二年(1329)正月,高昌王鐵木兒補化為中書省左丞相……(天歷二年十一月),命朵耳只亦都護為河南行省丞相。近制行省不設丞相,中書省以為言,帝有旨:朵兒只先朝舊臣,不當以例拘?!保?4]744關于上都(篯吉)任職亦都護的時間,《宗譜》和學界都認為是天歷二年(1329),當存疑。

朵兒只的斤死于1350 年,追封荊南王?!蹲谧V》記載朵兒只的斤如下:“火赤哈兒的斤之次子,仕至中書省右丞相,駙馬都尉,妻公主月英,又妻鮮于氏,生子六,長野先忽都,次杭州不花,即吾姓之始祖也,其年表仕跡列后。三伯顏不花鮮于出,四忽剌臺,五納加臺,六太平不花。王遺有神軸(二字不清楚),生于咸淳二十六年庚寅正月初二日卯時,終于至正十年庚寅九月十五日子時,享壽六十一歲,葬在金山寺大同古蒙山。又屢有大功,追封荊南王?!毕檀臼撬味茸谮w禥年號,咸淳元年為1265 年,這個年號實際只使用了10 年?!蹲谧V》中的朵兒只的斤生于咸淳二十六年,當有誤。

紐林的斤一脈的傳承如下:紐林的斤(1308—1318 任亦都護)傳位長子帖木兒不花(1318—1329 任亦都護),帖木兒不花讓位朵兒只的斤(朵耳只),之后朵兒只的斤被封為荊南王?!蹲谧V》稱荊南王是死后追封,朵兒只的斤死于1350 年,亦都護爵位傳給帖木兒不花的弟弟、紐林的斤次子上都(篯吉)。之后,上都又傳給紐林的斤第三子太平奴。1351 年帖木兒不花和太平奴被殺,太平奴的兒子月魯帖木兒繼位,次年率畏兀兒軍隊征戰襄陽、南陽、鄧州等地,1353 年戰死南陽。月魯帖木兒之子桑哥繼位,繼續統領畏兀兒軍鎮守襄陽。1351年至1353年月魯帖木兒任亦都護,桑哥1353 年繼位。桑哥之后,帖木兒不花之子不達失里及其子和賞皆先后繼任高昌王亦都護。亦都護高昌王的爵位在父子、兄弟、叔侄之間輪流承襲,這在元朝是常見現象,阿里海牙家族的貫云石就曾將世襲爵位后轉讓給弟弟。

關于帖木兒不花的兒子不達失里與兒子和賞,《宗譜》記載:

不達失里公其后失傳,故另提一派。

不達失里:諱不達失里,帖木公之子,授指揮,守山東濟寧路,妻先忽都公主,生子尚。其子孫遷徙無常,至賢莫知所往矣。

尚:諱尚,字遇蛟,不達失里公之子,明授指揮,守湖廣口。妻都御史葉盛公女,子偉。

《宗譜》中的“尚”當是宋濂筆下的“和賞(和尚)”,和賞在甘肅永昌歸順明朝,封鎮永昌,卒于南京?!蹲谧V》中的“尚”在明朝任“指揮,守湖廣口”,兩者記載不一致,有待進一步考證(見圖2)。

圖2 紐林的斤一系圖譜

據宋濂所撰《故懷遠將軍高昌衛同知指揮司事和賞公墳記》記載,高昌王亦都護的世襲在元明鼎革之際終結于帖木兒不花之孫和賞。洪武三年(1370),明軍攻占蘭州,高昌王和賞在永昌交出印綬后歸順,被封為懷遠將軍、高昌衛同知指揮使司事,世襲其職。洪武七年(1374),28 歲的和賞在南京寓舍去世?!豆蕬堰h將軍高昌衛同知指揮司事和賞公墳記》記載:“公諱和賞,畏兀氏,世居永昌。曾祖紐林,事元世祖有功,封高昌王。祖帖木兒不花,中書左丞相;父不答失里,中書省平章政事,皆襲王爵。母也先忽都,封王夫人。幼亦紹王,封鎮永昌。洪武三年,大兵下蘭州,公赍印綬自永昌率府屬詣轅門內附,詔授懷遠將軍、高昌衛同知指揮使司事,世襲其職……不幸以(洪武)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卒于南京之寓舍,年二十有八?!保?7]

元明易代之際,紐林的斤一系亦都護的傳承終結于和賞,這一支脈在明朝鎮守永昌并世襲其職,后人生活于西北一帶。雪雪的斤—朵兒只的斤—伯顏不花一系則流落至杭州一帶定居,其后人生活于東南地區?!蹲谧V》為學界研究高昌亦都護家族后人在元末的走向提供了史書未見的資料,彌足珍貴。

南渡的伯顏不花—杭州不花一系,從元末明初的杭州不花時期開始改姓“杭”,定居于今安徽省無為市。嘉靖十七年(1538)杭震增修家譜時稱,元末時五世祖紐林公一支北歸,五世祖朵兒只的斤一支南渡改姓杭,定居無為縣。

亦都護家族后代在元末處境艱難,面對國破家亡的局勢,朵兒只的斤次子杭州不花歸附明朝卻不肯為官。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初一,杭州不花上書朝廷不愿出仕,希望改姓杭,名“子用”,得到朝廷準許后安置到無為縣?!蹲谧V》記載了這一事件,杭州不花奏稱:“臣質忝沙漢,才匪中國,既蒙赦斧鉞之誅,敢重沐簪纓之錫(賜),不愿出仕,愿更姓杭名子用,得為一氓足矣?!背獪势湔垼骸霸食己甲佑?,既不愿授職,廉恥可嘉,著戶部安插無為州,編入版圖,使世為中國之民,毋負朕意。欽此?!?/p>

杭氏后裔杭福在弘治元年(1488)所作《杭氏事業集序》中稱:杭福的曾祖杭州不花任福建行省平章,因其父先為浙江省丞相,遂改姓“杭”,后代以杭為姓,“元后兵亂,其盡忠王室者有之,死節別郡者有之,雖留名族譜,莫知所徃(往)矣”。入明以后,杭姓后人以元朝故臣身份被明太祖朱元璋安置在“無為魚米之地”,即淮西五路下轄廬州路(今安徽省合肥市)所屬無為縣。杭州不花最初住在皇華坊,后遷居城西紫芝山側,家族子弟自此世居無為縣。

杭州不花長子孛羅不花失考,另外三個兒子海公、潤公、清公的后代都有記載。由《宗譜》可知,明清時期海公一支有思恭(子敬武、敬宗)、思忠(子仕鳳、仕其),潤公一支有思禮(子華棟、華灼)、思義,清公一支有思聰、寬(,子友鑾、友時、友圣)、思敬(子璽)、瓚(子友良、友懷、友元、友秀)。友元的兒子是仲四,四子分別為俊武、俊韜、俊略、俊才。

朵兒只的斤的孫子翁復明,是明朝壬午(1462)科舉人?!蹲谧V》記載朵兒只的斤第四子忽剌臺生平如下:“龍虎上將軍,廣東樞密院同知院事。朵兒只的斤第四子。生于至治三年癸亥三月二十五日卯時,卒未詳。今子去在嘉興縣,以翁為姓。明壬午科舉人名翁復明者,乃其裔孫也?!倍鋬褐坏慕锏牧硪粋€孫子杭海是洪武庚午(1390)科舉人,曾任漢川縣尹。此外,朵兒只的斤的子孫還流散到福建、山東等地?!蹲谧V》記載朵兒只的斤第六子太平不花生平如下:“中議大夫、內臺侍御史朵兒只的斤第六子,配少保汪永昌之女也,諱夢蓮,號佳貞。生子二,長敏里不花,仕至文林郎,福建行中書省檢校。次文殊奴,至奉正大夫,福建興化路治中。生卒俱未詳,今子孫居在山東,以張為姓,莫知所終?!?/p>

明清時期,紐林的斤一系主要活動在北方?!蹲谧V》所載不達失里一支的傳承如下:不達失里—賞(和尚)—偉—永傳臨—福祿—明—長子龍(字守元),次子信(愛元)—賢(龍之子),圣(信之子)—試(賢之子),魁(圣之子)—孟(賢之子),孔(魁之子)—鳳(孔之子)???、鳳二人皆生于康熙年間,卒于乾隆年間,長子圣與次子賢,生于乾隆年間。

關于帖木兒不花一系中“尚”的兒子“偉”,《宗譜》記載如下:

偉:諱偉,字懷英,尚公之子,襲宣府前衛指揮,管除和陽衛指揮同知。卒于洪武七年甲寅十月十五日,賜葬聚寶門外,有碑記公乃遺子,賴姑成人,妻吳萬戶女,生子一,永傳臨。

由此可見,紐林的斤一系在明朝依然世襲指揮使之職(見圖3)。

圖3 朵兒只的斤一系元明清譜系

三、亦都護家族見證畏兀兒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進程

從西域到安徽,杭氏一門忠君報國、仁愛守信的家族文化延綿不絕。儒家文化是亦都護家族融入華夏的重要途徑,見證了畏兀兒地區儒家文化不斷發展的歷史進程,成為畏兀兒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史縮影?;佞X文化自肇興之初就與中原文化的發展相始終,儒家思想中的忠、孝、仁、義等內容是中原漢族先哲的智慧結晶,千百年來以其持續的凝聚力和強大的感召力,在民族融合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佞X儒學從無到有、由弱至強的發展過程即是一例,萌芽于隋唐之際的漠北回鶻時期,在高昌回鶻時期得到蓬勃發展,蒙元時期達到高峰。隋唐時期,儒家文化北傳漠北,十一位回鶻可汗皆受唐朝冊封,忠貞可汗、懷仁可汗、保義可汗、奉誠可汗、懷信可汗、崇德可汗、昭禮可汗、彰信可汗[18]21-22等封號,無一不是對以“仁、義、禮、智、信”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深刻詮釋。

千百年來,亦都護家族與中原政權保持著密切聯系,積極踐行儒家倫理思想。亦都護家族始終與蒙元政權共進退,明清以后儒家文化更成為家族文化的核心。1209 年,亦都護家族舉國歸順成吉思汗,成為最早效忠蒙元的族群。巴而術阿而忒的斤被封為成吉思汗第五子,并迎娶公主。巴而術阿而忒的斤表示:“陛下若恩顧臣,使臣得與陛下四子之末,庶幾竭其犬馬之力?!保?4]3000此后直到元朝滅亡的一百多年間,歷代亦都護家族成員都與蒙元統治者勠力同心,為保衛國家披堅執銳。萬歷四十二年(1614),翰林院國史編修霍林湯賓尹為家譜撰序:“巴而術阿而特(忒)的斤又能推誠仕元,并隆荊南王爵,尚公主于帝室者七,且伯顏不華以死殉國,而信州香火再舉于昭應矣?!薄蹲谧V》中保留的畫像和像贊,無不昭示以忠君報國為榮的家族文化。

元末農民戰爭爆發后,亦都護家族參與鎮壓各路起義軍。在襄陽、南陽等地的戰斗中,亦都護高昌王月魯帖木兒死于軍中,其子桑哥繼任,在戰亂中生死不明。至正十二年(1352)四月,元順帝“命亦都護月魯帖木兒領畏吾兒軍馬,同豫王阿剌忒納失里、知樞密院事老章討襄陽、南陽、鄧州賊”[14]899。次年六月,“亦都護高昌王月魯帖木兒薨于南陽軍中,命其子桑哥襲亦都護高昌王爵”[14]910。亦都護家族六十一世伯顏不花的斤“倜儻好學,曉音律”[14]4409,在信陽之戰中對陳友諒所派勸降之人慷慨陳詞:“賊欲我降爾。城存與存,城亡與亡,吾計之熟矣?!背浅厥莺?,伯顏不花的斤自殺身死[14]4411?!蹲谧V》)記載了伯顏不花忠君報國的行實:

朵兒只的斤第三子,生于至治元年辛酉九月初九日戌時。鎮守信州,不屈偽漢,伏劍自刎,終于至正十九年己亥十月初十日丑時,加贈東宣慰使,謚“桓敏公”。仕至中憲大夫,江東道廉訪司副使。國朝太祖皇帝敕封忠効(效)侯,江西廣信府歲時致祭焉。朵兒只的斤第三子,死節于信州,見《元史》亦有傳二篇,贈詠梅花詩百篇版行于世。配總官王庸之女,諱采蓮,號順貞,生于至治二年壬戌七月二十日辰時,卒未詳。生子一,諱野先不花,仕至中議大夫,建寧路達魯花赤。今子孫尚在莆田縣,取姓曰陳。永樂年間,有名陳梁字朝用者為尚書。

從巴而術阿而忒的斤1209 年舉國歸附,到征河西、伐南宋、平定都哇西北叛軍,再到元末戰襄陽、守信州對抗紅巾軍,歷代畏兀兒亦都護披堅執銳,為蒙元政權征戰一百多年。即使在元朝大廈將傾之時,仍然肝腦涂地在所不惜。明乎以上史實,可知亦都護家族忠君思想之矢志不渝。幾代高昌王與蒙古王室的通婚,使亦都護家族與蒙元王室更加水乳交融。

第一代高昌王巴而術阿而忒的斤娶公主也立安敦。第四代高昌王亦都護火赤哈兒的斤娶巴巴哈爾,乃元定宗之女。第五代高昌王亦都護紐林的斤娶公主不魯罕及其妹八卜叉公主,她們是元太宗的孫女,后娶兀剌真阿難答,為安西王之女。紐林的斤的弟弟荊南王朵兒只的斤娶月英公主,也成為駙馬都尉。紐林的斤之子第六代高昌王帖木兒不花在至治年間娶闊端孫女朵兒只思蠻,帖木兒不花的兒子不達失里娶阿也先忽都公主。一百多年間的聯姻,使畏兀兒亦都護家族和蒙元王室成為一家人,這是元代畏兀兒社會從高門望族、文人進士到普通百姓,都愿為蒙元政權效忠的重要因素。蒙元時期,亦都護家族與蒙古王室聯姻情況如下[9]。

表1 亦都護家族與蒙古王室聯姻情況一覽表

紐林的斤一系在明朝世襲官位,朵兒只的斤一系的杭氏子孫依然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成化二年(1466)年杭福捐糧賑災、忠君報國得到朝廷嘉獎,翁復明積極參加科舉成為舉人。從這一系在明清時期的傳承看,家族對元朝多有眷戀,子孫的字“守元”“愛元”彰顯了家族對元朝的家國情懷,儒家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成為家族文化的核心?!蹲谧V》記載了教導子弟的家訓:

上諭十六條:敦孝弟(悌)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敬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良善,誡匿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保甲以弭盜賊,解仇忿以重身命。

明清時期,這一系子孫的名字多用“圣、賢、孔、孟、忠、恭、敬”等字,可見儒家思想對家族的影響。在中華民族形成的過程中,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中原文化持續不斷地影響周邊民族,猶如大江注入小河,周邊各族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融合,漸為一體。千百年來,畏兀兒亦都護家族通過儒學思想逐漸融入中原文化,可視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過程中的一個歷史縮影。

《宗譜》附有一世祖卜古可汗到明朝初年的杭州不花之子海公,共計六十二世的世系圖表,現抄錄譜系圖如下。

《濡湏杭氏宗譜》所記亦都護家族譜系圖

注釋:

①《濡湏杭氏宗譜》由杭氏21世裔孫杭仁漢先生提供,現存于安徽省無為市。2011年,杭起明負責第八次編修。

猜你喜歡
高昌宗譜譜系
傳遞和中轉美好的情愫
神族譜系
試論《高隆諸葛氏宗譜》的價值
百年大黨精神譜系的賡續與文化自信
中華詩詞學會高昌林峰看望沈鵬先生
王錫良陶瓷世家譜系
民國《姜山陳氏新祠宗譜》述介
從敦煌到高昌——寶石壁畫沉浸式大展
再論東周時期銅簠的譜系和源流
明清時期洞庭秦氏家族研究——以《洞庭秦氏宗譜》為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