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儒林外史》為例談名著閱讀教學

2023-10-20 05:10王新響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3年9期
關鍵詞:教學環節儒林外史名著閱讀

王新響

摘 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的課程理念,將“文化自信”作為核心素養的首要目標,強調“文化”在新時代語文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為此,教師要立足于文化視角設計教學活動。以《儒林外史》為例,從文化視角切入,圍繞“通讀——研讀——拓讀”教學環節,做好名著閱讀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工作,將“文化自信”滲透在名著閱讀的全程。

關鍵詞 《儒林外史》? 名著閱讀? 文化自信? 教學環節

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有理想、有信念、有文化自覺的新時代人才。在新課標背景下,“文化自信”得到了高度關注。為了將文化自信滲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文化視角,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甄選教學內容、統整教學資源,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

《儒林外史》是一部長篇諷刺小說,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在《儒林外史》名著閱讀指導中,若單一地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書的內容,無疑浪費了豐富的文化教育資源。因此,基于新課標的《儒林外史》名著閱讀教學,教師要著眼于文化視角,引領學生展開深度辨析,挖掘名著中的深層旨趣。學生的文化主體意識、自覺意識由此便會逐步加強,他們可以結合小說中的內容和主旨進行深度自省,進而實現自我發展與提升的目標。

一、通讀,概述主要情節

通讀是名著閱讀的第一階段,也是學生了解名著內容、還原名著結構層次的關鍵環節。在這一階段,教師要重點觀照學生的閱讀體驗,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為他們創設閱讀情境,讓他們在閱讀中梳理和整合名著的主要內容,進而完成第一階段的閱讀和學習任務。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白話文為主的章回體小說,結構相對清晰、內容相對零散。要想全面了解《儒林外史》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品質,就要概述整本書的主要情節,摘取與人物相關的情節和事例,這樣才能真正走進人物的世界之中。以“匡超人”這一人物為例,他是書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其形象鮮活、豐滿。在整部書中,展現了匡超人從淳樸善良一步步墮落到薄情寡義、自私虛偽的全過程。通過描繪匡超人這一人物的墮落史,展現了《儒林外史》這部諷刺小說的社會價值和文學意義。由此可知,匡超人這一人物,具有較強的研究價值。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通讀任務,讓學生從整部書中摘取與匡超人相關的章回目錄,從而溯源其一步步墮落的過程。從全書的內容中看,與匡超人相關的章回,主要有六個,在通讀時,學生可做出如下梳理:

●第十五回? ?葬神仙馬秀才送喪? 思父母匡童生盡孝

●第十六回? ?大柳莊孝子事親? ? 樂清縣賢宰愛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舊地? ? 趙醫生高居詩壇

●第十八回? ?約詩會名士攜匡二? 訪朋友書店會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 潘自業橫遭禍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興長安道? 牛布衣客死蕪湖關

在全面梳理有關于匡超人的章回后,學生要根據各個章回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溯源匡超人一步步墮落的過程,具體見下圖。

經過全面的摸排和分析,學生圍繞匡超人摘取出有關于的故事情節。在提取主要情節的前提下,學生對小說中的內容進行概述和分析,從而提煉出每一個章回中的主要內容,梳理匡超人的主要事跡,從而了解其走向墮落的全過程。

二、研讀,挖掘深層旨趣

在通讀的基礎上,帶領學生進入研讀階段,讓他們對作者吳敬梓內心世界進行文化與道德研究,從小說的表層內容出發,尋找“仁、義、禮、智、信”的流逝與淪喪,了解晚清時期腐敗的政治現象,進而挖掘出《儒林外史》的深層旨趣。出于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在名著閱讀通讀的基礎上,設計和組織劇本編創和戲劇表演類的活動,引導學生全面探究小說中人物的言行舉止,并通過語言互動、肢體動作,凸顯出諷刺小說的深刻奧義。

以嚴監生這一人物為例,學生應在深度鑒賞的基礎上,自主改編和撰寫劇本。如在描寫嚴監生將死之際的場景時,作者寫到:“晚間擠了一屋子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針對這一段內容,教師可以將研讀活動分為兩個環節。

第一環節,藝術鑒賞。針對此段內容,學生在藝術鑒賞時,要重點放在藝術手法和表達效果之上,如“此段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藝術化地再現了嚴監生吝嗇至極的性格,極具諷刺意味,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吝嗇鬼’形象”。

第二環節,撰寫劇本。在深度品析嚴監生這一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撰寫劇本,讓他們圍繞原文進行藝術化的再創作。如:

【時間】晚上

【地點】嚴監生的臥室

【人物】嚴監生、趙氏

【對話】……

按照如上要素,學生在藝術鑒賞的基礎上撰寫劇本。借此方式,學生能夠挖掘出小說蘊含的深層旨趣,進一步探究嚴監生形象,更為深切地體會到小說的諷刺效果、理解小說的人文主題。

三、拓讀,開拓思維廣度

經過前兩個階段的積累和建構,學生已經對諷刺小說的文體特征和人文主題有了深入了解,對晚清政治制度和社會環境有了清晰認知。因此,可以引領學生邁入到拓讀階段,讓學生由“一本書”過渡到“一類書”,逐步開拓其思維廣度和閱讀范圍。為此,教師要設計課外拓展閱讀的任務,如:

你還讀過哪些與《儒林外史》相似的名著?它們在哪些方面相似?這種相似之處是故意為之、還是偶然得之?如果你是文章中的主人公,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嘗試代入到小說的角色之中,感受諷刺小說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價值。

教師以如上拓展任務為載體,引導展開群文閱讀活動,使得他們能夠在解讀故事情節、溯源人物形象的前提下,深入理解諷刺小說中蘊含的深刻內涵。

總之,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認識“文化自信”在核心素養體系中的關鍵地位、明確其重要價值,在名著閱讀教學中創建“通讀——研讀——拓讀”的層遞式閱讀系統。引導學生概述名著的主要情節、挖掘名著的深層旨趣。經過深度閱讀,學生即可拓展思維廣度,獲取更為獨特的學習體驗。在“文化自信”目標的引領下,學生能對本民族的文化產生更強烈的認同感。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重點自籌課題“基于任務驅動的名著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B-b/2020/02/202)階段性成果]

[作者通聯:江蘇新沂市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教學環節儒林外史名著閱讀
《儒林外史》的吃播
莊嚴隆重的祭祀儀式與不可預知的祭祀效果*——論《紅樓夢》的除夕宗祠祭祀與《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戲劇演出資料考辨——兼談《儒林外史》創作中的明清互現
關于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困境分析及對策探討
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審美教育思考
“萬丈高樓”由此始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積極性缺失對策研究
實施高效課堂有感
培養農村學生閱讀名著能力淺探
《儒林外史》的坡式交際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