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意田園與精神原鄉:央視紀錄片中的廣西形象

2023-10-25 05:07關綺薇
新聞世界 2023年10期
關鍵詞:紀錄片廣西文化

○關綺薇

“影像不再能讓人想象現實,因為它就是現實?!盵1]影像技術的發展,讓人們得以更為直接地了解某一區域的自然與人文,也促使其本身成為傳播區域形象的重要載體。與形象宣傳片、影視劇作品相比,紀錄片因其紀實性以及影像化的呈現形式,“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是緊密而深厚的”[2],它既談論、觀照,又參與、影響著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在區域形象傳播方面更具說服力。

新世紀以來,尤其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以及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啟動后,廣西成為紀錄片創作的“熱土”。以中央電視臺(以下簡稱央視)為主的主流媒體拍攝了多部有關廣西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發展和自然景觀、人文風俗的紀錄片。然而,紀錄片“不管呈現的是什么,都是各種選擇與各種關系之下的產物,而這些都無可避免地反映了導演的信仰,也就是他認為什么才是真實的,而對這些事實又該說些什么”[3]。創作者對于拍攝內容與拍攝方法的選擇,對于所拍攝客體內涵意義的確定,都對廣西形象的塑造——區內外公眾特定的、間接的“廣西印象”有著重要影響。這些具有形象建構與傳播功能的紀錄影像,傳遞著怎樣的廣西形象,又具有何種文化表征,有待我們思考與分析。

一、央視紀錄片對廣西形象的視覺構建

廣西由于地處祖國南疆,經濟文化與中東部地區相比發展速度相對較緩,對于大多數區外公眾而言,是未曾到過的神秘邊疆。央視紀錄片所選取的意象涵蓋了那些能夠充分展現廣西地理、民族、文化特征,并能給觀眾以共鳴的客觀物象,從而完成了基于地域特色的視覺審美建構。

(一)奇美、神秘的邊地自然景觀

由東南亞氣候和喀斯特地形所形成的山水風貌,以及生長于此的動植物是每個進入廣西的“他者”都試圖窺探并竭力表現的標志性意象?!睹鼐硰V西》《美麗西江》等紀錄片拍攝團隊實地取材,大量運用航拍、俯拍、搖臂、水下攝影等拍攝手法,將龍脊梯田、喀斯特地貌群山、大石圍天坑、水下洞穴等獨特的廣西自然景觀全面而立體地展示出來?!睹利愇鹘分信蕩r愛好者攀爬九馬畫山大巖壁時的鏡頭,以及《秘境廣西》中業余探險者沿著繩索下天坑的鏡頭,給人以恢弘、大氣、真實的場面感,同時也是普通人無法親身觀察到的畫面?!睹鼐硰V西》第一集探險者在樂業天坑底部水下洞穴發現的原始森林與遠古動物,將人們帶入一個超乎慣常認知的山水空間?!侗焙L狡妗返谖寮睹廊唆~歸來》,對俗稱為“美人魚”、帶有童話和神秘色彩的海洋動物儒艮展開了科學探索,揭示出北海海域的生態環境?!秹衙缽V西》《秘境廣西》等片,對有300萬年進化史、安家于峭壁上的白頭葉猴,以及守護著北部灣海域的珊瑚叢與紅樹林等動植物,也有著相當細致的呈現。在建構與解構的過程中,央視紀錄片完成了對作為邊境地區的廣西的揭秘、去蔽,展示了廣西地理風貌的奇絕與秀美,以及動植物資源的多樣化。

(二)質樸而原生態的鄉土生活

高爾基曾說:“打動我的,并非山野風景中所形成的一堆堆的東西,而是人類想象力賦予它們的壯觀。令我贊賞的是人如何輕易地與如何偉大地改變了自然?!盵4]廣西人因地制宜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場景也是央視紀錄片表現的重點內容?!睹鼐硰V西》中,廣西桂平市白石山上,陳永江采用舊時的攀巖升降器“牛軛”從山頂下到懸崖采集野生鐵皮石斛的孢粉,以培育石斛幼苗;《美麗西江》中,潘寶玉用山里的竹子、泉水和自己種植的稻米烹制竹筒飯,這些都是當地人在適應地理環境之后的生活的典型體現。

“古者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保ā蛾套哟呵铩柹稀罚V西鄉村地區因自然環境而形成的傳統習俗、儀式,為當地人的生活增添了神秘氣息?!睹利愇鹘返谖寮_篇,記錄了河池都安人梁敏琴在地蘇地下河天窗邊給自己的子孫做“還魂”儀式的場景。過去人們受知識、技術等所限,無法獲知地下河的形成原因,認為孩子的魂被地下河鎖住了,通過儀式向“神明”許愿、祈福。對“神明”的敬畏,實則是對地下河等自然現象的敬畏。

(三)色彩斑斕的少數民族風情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少數民族的風俗文化是少數民族人民基于生活環境所形成的“恒常的、不斷重復的生活方式”[5]和行為規范,它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群體意識與文化心理。由于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與外界交流不多,生活在廣西山區的少數民族仍然保留著古樸而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與廣西形象宣傳片對少數民族原生態生活習俗的奇觀化展示不同,央視紀錄片側重于呈現這些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背后所聯接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睹鼐硰V西》中,對苗族人制作蘆笙過程的詳細記錄,昭示著瑤族人民對本民族傳統技藝傳承的重視。對瑤族古老習俗的展現則集中在白褲瑤女子服裝“兩片”這一文化符號上。12 歲的白褲瑤女子陸秀珍為完成成人禮制作“兩片”,彰顯了自父系氏族時期遺留下來的白褲瑤傳統文化中的成人禮的重要性。鮑伊指出:“儀式作為一種象征體系,其中包含了豐富的社會實踐和社會觀念,是由文化所構筑的象征交流系統?!盵6]成人禮的背后,其實是少數民族人民對承載著民族共同文化記憶的習俗的傳承,在一次次反復操演中,族群文化認同也得到了強化。

二、央視紀錄片中廣西形象的建構策略

(一)主題呈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新世紀以來,我們能明顯地看到央視紀錄片的創作不再執著于對詩情畫意、奇崛秀美的廣西山水的宏大呈現,而是把邊地景觀作為氛圍或背景,把邊地人民及他們的生活作為敘事主體,注重挖掘和呈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強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題。

普利漢諾夫說過:“人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出乎尋常地變化多端的。人的生產力在他的發展中每進一步,這個關系就變化一次。因此,地理環境對社會人的影響在不同的生產力發展階段中產生不同的結果?!盵7]“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片土地上的人生活勞作都是以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條件為基礎來開展的?!睹鼐硰V西》里,生活在北海潿洲島上以采撈馬尾藻作為營生的“火哥”,以及居住在大化七百弄鄉洼地之中,用竹制水槽將地下水引入家中的村民唐奇美,雖然他們的生活環境和勞作方式不同,但都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惡劣險峻的環境。他們體認到生存環境的意義,從而順應自然規律對生存環境進行改造,既利用了自然資源,又維護了生態平衡。

(二)話語體系:平民話語與精英話語相結合

用什么樣的話語策略來組織影像,將自然地理與社會人文融合在一起,體現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與大自然達成的和諧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也蘊含著作者的立場和態度。在面對異于中原地區的地域文化景觀時,央視紀錄片仍然以解說詞為引導,但降低了主觀性的表達,在對素材和資料充分掌握的前提下,適當地運用平民化、故事化的敘事話語,輔以專家學者的精英話語進行講述。

央視紀錄片注重對平民敘事話語的運用。盡管紀錄片是圍繞廣西的地理環境、動植物與少數民族人文三個方面展開,但央視紀錄片著重表現普通的社會個體,對個體的身份、職業、生活狀態和勞作情景予以一一呈現,以個體的故事來反映環境的變化、人與環境的關系變化。攝影機不動聲色地記錄著當地人辛苦并快樂著的生活。曾尚玲通過開青蟹養殖場,使附著在紅海欖身上的藤壺成為青蟹的食物,創業致富的同時又保護了生態?!睹利愇鹘分械呐藢氂?,出走后又回歸,一邊種田,一邊建旅館做旅游業。在潘寶玉望向梯田的鏡頭中,他怡然自得的生活和心理狀態展露無遺,而觀眾也能體會到,如此景致乃是大自然的饋贈。平民敘事話語的運用,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一宏大的敘事主題以最生活化的方式表現出來,同時也反映出邊地人民的情感意識、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

央視紀錄片的創作者還邀請了專業人士參與進來,綜合運用專家的解析與評論,以精英話語凸顯內容的科學性、權威性。比如在《北海探奇》中,采訪了北海市水族館高級工程師孫建運,為觀眾對俗稱“美人魚”的動物儒艮進行生物學上的“解密”;讓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研究員范航清介紹了紅樹林和海草對儒艮的生存繁衍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三、廣西形象在央視紀錄片中的文化表征

(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空間

“我們將紀錄片定位于是一種社會實踐的再現系統和媒介,那么它與社會的意識形態和社會的發展進程就是緊密相連的,它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生產并復制著社會文化的意義、觀念和意識?!盵8]隨著國家層面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話語的提出,越來越多自然生態紀錄片聚焦生態環境問題。前述的樂業天坑、水下洞穴、九馬畫山巖壁,以及《美麗西江》中貴港的大藤峽,在紀錄片中已經不是純粹的自然物,而是與人類有某種聯結、承載著意涵豐富的所指。潛水俱樂部教練檸檬對洞潛的開發,攀巖愛好者張勇對大巖壁的挑戰,以及王杭州在西江流域的奇幻漂流,看似是人類在未知領域的探索,實則反映出人對自然的贊嘆與尊崇。央視紀錄片在展現廣西自然生態環境的同時,融入了創作者對于生態理念的認知與表述,引導著受眾重新審視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二)傳統文化意蘊豐富的人文空間

“不能把地理景觀僅僅看作物質地貌,而應該把它當作可解讀的‘文本’,它們能告訴居民及讀者有關某個民族的故事,他們的觀念信仰和民族特征?!盵9]每個地方都會基于所處地理環境形成自身的文化肌理。央視紀錄片沒有濃墨重彩地去呈現廣西少數民族的文化奇觀,而是將鏡頭對準了普通個體,找尋文化奇觀背后個體生命的價值,再現早已深入邊地人民血脈之中的精神文化,及其與所處自然環境的詩意關聯。

《秘境廣西》在記敘三江侗族的建筑藝術時,不再關注程陽風雨橋等傳統建筑本身,而是細致表現了“掌墨師傅”石萬春及其所掌握的木樓搭建技藝。全州永歲鄉民唐以金對古建筑的復原,白褲瑤女子陸秀珍和爺爺上山采集制作“兩片”的原料“黏膏”,侗族人石海菊用兩年到十幾年不等的時間腌制酸魚……這些都是當地居民傳遞情感、傳承文化、延續血脈的具體方式,在紀錄影像的顯影之下,它們連綴為一幅邊疆地區生產生活的斑斕圖景,構筑出一個充滿生命力和傳統精神文化的邊地人文空間?!半m然鏡頭表現的是當今的山川人物,但記錄下來的卻是每個故事里的歷史哲思……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的一脈文化基因?!盵10]其間記錄的人際交往、傳統習俗、民間儀式所展現的文化與精神風貌,是現代社會依然需要傳承或復興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因子,能夠“喚起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和傳承,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悟與認同”。[11]

(三)現代人反思與找尋的精神空間

央視紀錄片完成了對少數民族地區影像的原生態敘事,呈現了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并存的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生態價值觀,也勾勒出少數民族人民的精神圖譜,進而引導受眾思考現代化進程對鄉土中國帶來的深刻影響。鄉土,既是傳統型社會的代名詞,傳承傳統文化肌理,又與現代性相對,與全球化趨勢相區隔。居伊·德波認為:“景觀不是影像的聚積,而是以影像為中介的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盵12]紀錄片所構筑的廣西承載著創作者基于全球性對傳統與現代、地方與世界、自然與人類關系的重新思考。帶著原生態詩意色彩的自然空間與人文空間,實質上是現代人一直向往和尋找的精神空間。一方面,在現代化、工業化的浪潮之下,人類出于經濟利益對自然過度索取,造成了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破壞,人與自然之間逐漸形成對立狀態。另一方面,城鎮化進程帶來的城市人口膨脹,現代文明造成的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使得邊境鄉村成為都市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因而,央視紀錄片中的廣西影像傳達出的是現代都市人追求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存理想,同時也是被創作者賦予了內在精神的文化景觀。

四、結語

就廣西形象整體而言,央視紀錄片主要采用了鄉土敘事和民族敘事范式,在選擇原生態的鄉村作為拍攝對象的同時,對廣西新農村建設的成就,城鄉流動背景下鄉土社會面臨的留守兒童、人口流失等問題,也就有所忽略。同樣的,正是由于拍攝的“我”所處的是城市,在“看”與“被看”的過程中,邊境地區城市的狀況也遭到了遮蔽,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受眾關于廣西的地方記憶的偏差和錯位。盡管沒有把廣西建構為全面、立體的現實空間,但在這些紀實影像中,廣西不再是充滿異域色彩的想象之地。創作者從自然地理的角度切入,對邊境人民原始本真的生活進行了真實自然的描摹,進而揭開了遺存于邊疆地區的傳統習俗、民族藝術的神秘面紗,使受眾對于其中的豐富意涵有了深刻的價值體認。從更深的層面來說,央視紀錄片中的廣西形象所呈示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多元與活力?!叭蚣o錄片的最高倫理或者說美學主題應該是關注全人類生命真諦和生存環境?!盵13]央視紀錄片對廣西形象的塑造正是基于對人與自然平衡發展的追求,這也是央視紀錄片中的廣西影像所承載的文化精神和現實意義。

注釋:

[1]波德里亞.完美的罪行.轉引自周憲.視覺文化的轉向[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42.

[2]比爾·尼科爾斯.紀錄片導論[M].陳犀禾,劉宇清 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41.

[3]張同道.真實的風景——世界紀錄電影導演研究[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9:420.

[4]吳世常.美學資料集[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215.

[5]王嘉良等.中國新文學現實主義形態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254.

[6]鮑伊.宗教人類學[M].金澤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7.

[7]周尚意,孔翔,朱竑.文化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1.

[8]雷建軍,鐘大年.紀錄片:影像意義系統[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229.

[9]邁克·克朗.文化地理學[M].楊淑華,宋慧敏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51.

[10][13]王海濤.鄉愁——中國人的精神家園[J].黨建,2016(04):58.

[11]居伊·德波.景觀社會[M].王昭風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3.

[12]王華.社會現實與紀錄影像的藝術再現:論紀錄片的美學底線與底線美學[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3(06):57.

猜你喜歡
紀錄片廣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誰遠誰近?
廣西廣西
廣西尼的呀
廣西出土的商代銅卣
論紀錄片中的“真實再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