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化愿景下提升中國農業農民職業化水平研究

2023-10-25 09:02左停馬澤喬徐衛周
社會觀察 2023年10期
關鍵詞:職業化現代化農戶

文/左停 馬澤喬 徐衛周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應有之義,是實現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的基礎和支撐。實現農業農民的職業化發展是實現農業強、農民富的必要條件,但也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現實短板。當前,探索農業農民職業化建設路徑對準確把握中國國情農情、明確當前發展階段任務,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十分重要。本文以農業農村現代化與農業強國為愿景,以促進農業農民職業化為基本途徑,提出將規則不足的農業轉變為規范化的產業與行業、將傳統農民通過職業準入與有序退出等方式轉變為職業化農民與普通農村居民、促進小農戶與現代化農業的有機銜接等路徑措施,推動中國農業農民職業化發展。

農業農民職業化的概念、發展理論與內涵

農業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就提出了包括“農業現代化”在內的“四個現代化”并孜孜以求。但以往農業現代化都側重于微觀性、物質性的農業生產技術手段和技術裝備的現代化,較少涉及宏觀層面的農業行政管理與微觀層面的農業農民制度問題,而后者對于農業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具有基礎性、內在性的作用。因此,農業現代化應當是農業作為一個產業、農民作為一個職業的農業現代化,應將各種現代化制度要素全面嵌入農業農民當中去。

1.職業與職業化:現代社會分工分化的基本標志

職業是與現代社會分工緊密聯系的概念,是專門從事某種職能活動的工作崗位,每種職業都有其獨特的工作領域、工作任務、工作方式及其規范體系。職業化指的是某種勞動崗位變為社會所承認的職業并形成體系的過程。在從傳統農業邁向現代化農業和農業強國的新征程中,農業農民職業化是一條最基本的路徑,一方面,這是農業作為一個產業(行業)的管理規范屬性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隨著小農戶農業生產活動的社會化和經營產品的市場化,小農戶不再具備傳統意義上的以滿足家庭成員食物消費需要的自給自足的特征,同時面向社會化、市場化甚至國際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也不斷倒逼農民實現職業化。

在中國,農業農民職業化包含農業職業化和農民職業化兩個方面,農業職業化是農民職業化的前提和基礎,農民職業化則附屬于農業職業化,并且是農業職業化的顯著標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農業農民職業化能夠把當前復雜的農業農民關系變得更加簡單和易于規范、管理,讓農業回歸到作為一個產業(行業)的基本屬性,將農民作為一個農業職業化的崗位從業者來進行管理,使農業農民具有標準化的管理規程,便于現代化管理,進而帶來或產生共識性的穩定預期。

2.農業職業化:農業作為一個產業的職業化

本研究中農業職業化即為探討農業作為一個產業(行業)的職業化問題。在理論和政策層面,農業被劃為第一產業,這個“第一”在中國可能具有原始、初始的含義。以小農戶為基礎的農業呈現出一種歷史傳承而來的習慣性的行為,沒有形成一種相互約束的規制性或承諾制的契約關系,傳統農業的生產在自我封閉的小圈子中循環進行,完全游離在現代產業的大循環之外,具有很強的自給自足經濟特點且延續至今,造就了當前農業的復雜性,缺乏行業標準和職業規范。無論以前還是現在,中國都沒有真正地把農業當作一個產業來對待,而是賦予其太多的社會屬性、文化屬性以及相關的政治屬性。但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農村人口的不斷外流,農民收入結構的變化,傳統自給自足的小農戶逐漸演變為市場化的小農戶。小農戶的生產經營活動超越了家庭消費,突破了地域性的限制,不斷地社會化、專業化和市場化,被卷入了競爭性的國內國際農業市場,這是一個具有本質意義上的重大轉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思考農業作為一個產業的職業化問題。

3.農民職業化:農民作為職業的職業化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農民收入結構的變化和種地收益的降低,農民種地的意愿逐漸下降,高齡務農農民增多,甚至出現“農地撂荒”的現象?!罢l來種地”成為我們直面農業發展的首要緊迫問題。當前,事實上從事農業的農民具有理性經濟人特質,他們更多地是把農業作為一種商品化產業化行業,充分利用市場經濟機制和規則獲取報酬,并以實現自身利潤最大化為生產經營的目標。事實上農村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少,意味著中國對職業化的“現代農民”的潛在需求巨大。農民職業化是逐步把農業生產和生活相分離,經營農業和營生相分離,使勞動主體由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轉變的過程,這需要打破現有城鄉二元的戶籍制度和優化農村集體經濟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剝離農民的身份屬性,使其向職業化的農民轉變,讓農民成為一種(職業的)選擇而不是(既定的)命運。

4.其他國家農業農民職業化發展經驗

歐美日韓等國在農業農民職業化發展過程中,因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土地制度、社會經濟條件、國家發展政策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農業現代化與農民職業化的發展模式,這為中國的農業農民職業化發展提供了諸多借鑒。簡言之,先進國家或地區無論是在促進農民職業化發展層面還是農民退休保障層面,都重視法治政策與系統性的財政供給,實行嚴格的職業農民準入與退出制度。健全的農業保障與服務體系為農業農民職業化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選項。

農業農民職業化的現實境況

1.中國農業農民職業化發展現狀

中國農業農民職業化面臨著“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受農業資源稟賦和人地關系制約,當前中國農業生產經營還是以小規模農業為主,農地具有耕地少、小、散、碎的顯著特征。中國既存在大量小而散、規則不足(無規則或者少量規則)的小農戶農業及歷史傳承下的模糊性農業運作方式,又缺乏有針對性地面向小農戶農業行政管理的法律規范和制度規則。因此,當前農業作為產業的職業化發展還呈低水平狀態,大量的農業生產活動并沒有被納入國家行業標準和相關規范的產業統計中。盡管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但農民職業化水平仍然很低,小農戶的家庭經營依舊是其最顯著的特征。而農業農民職業化要體現為農業的商業化企業化運營,不斷淡化小農經濟的家庭性、社會性、社區性經營屬性。

在中國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農民身份一直缺少清晰的邊界,人們更多地是從社會文化角度來定義農民,即社會身份,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一個亟待關注的問題。整體來看,相應的政策抑或法律規范修訂滯后于農業現代化的社會改革,導致農民從身份界定至身份認同的邊界模糊化,出現了“農民工”這樣兼具農民和產業工人身份屬性的模糊化的復合甚至競合身份。農民不僅是身份的體現,更是職業的體現。在傳統農民身份內涵改變的同時,未來農民作為職業勞動者的身份會更加清晰 。

國家也認識到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性,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已成為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的重要內容。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依然面臨著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準入制度不完善、培訓制度不健全、保障補貼機制落后等問題。農民職業化發展需要與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相結合,讓“農民”稱謂從社會身份稱謂回歸職業稱謂,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有吸引力的職業。無論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還是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都僅僅是農民職業化的一個具體方面,關鍵要用好農民職稱,把它做成一個從業準入的標準,并且加強細節底線要求。

目前,職業轉出即農民退出(退休)也存在諸多挑戰,隨著農民身份的多元化,其權利義務關系也在不斷調整。對于職業農民來說,退休后的養老、醫療、勞動保護等方面問題及退出后土地流轉實現方式問題均無法得到解決。當前中國實行的退休制度主要是以單位繳費為依托,而大部分農民(小農戶)并無單位,無法享受退休福利,農民主要是依據其身體狀況和家庭條件考慮是否退出農業生產。

簡而言之,職業農民的退出缺乏可選性的發展選項與保障機制。此外,針對農業農民職業化發展的農業服務體系也尚未健全。從服務主體上看,存在管理體制不順、隊伍素質不高、工作經費缺乏等問題;從產業鏈角度看,沒有形成對農業產業職業化的產前、產中、產后健全完備的農業生產服務體系,無法滿足農民職業化對農業服務的個性化、全程化和綜合性需求。農業的規則不全和農民的身份泛化導致政策效果弱化,使得農村農業農民的關系更為復雜,并影響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實質性進程。

2.當前農業農民職業化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

本文從農業作為產業與農民作為職業的兩個角度出發,比較傳統小農戶與現代農戶的發展差距(見表1),可以看出,在復雜的國情、農情下,實現農業農民職業化是一個長期的艱難過程,應從當前中國基本國情出發,制定相關政策。農業農民職業化當前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農業農民職業化發展政策實踐落后;②農業農民職業化發展理念缺失;③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存在發展困境;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經營人員發展不全面;⑤農業農民職業化的行業發展不足。

表1 農業農民職業視角下傳統小農經濟和現代農業特征比較

農業農民職業化的促進路徑

目前,在中國特色基本國情、農業制度特征及農耕文化的背景下,中國農業發展存在區域與內部差異,并呈現出多樣性與不平衡性,這種差異性分化出不同類型的農業經營主體,造就了中國農業發展情態的復雜性與異質性,影響了農業農民職業化發展。因此,農業農民職業化要以現代化為根本基準,以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強國為具體目標導向來提出相關的促進路徑。

總體思路是建構分區分類別、進退并行的漸進路徑,一方面是要對現存的農業農民制度進行適應性改造和優化,通過規范的職業準入與合理的退出機制,區分職業農民與農村居民,使存量農民能夠滿足農業農民職業化的發展要求;另一方面要以內在職業準入、職業標準、社會保障等規定對新進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人員進行規范管理。在促進農業農民職業化發展的同時要兼顧“堅守”小農戶的利益,通過產業化與社會化服務途徑促進小農戶與現代化發展的有機銜接??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尋求相關的政策選項和促進路徑:①堅持保護農民權益原則,探索提供包括農民退出在內的多樣化發展選項,保護農民實際利益;② 區分實際農業經營人員和普通的農村居民;③把普通的非經營性的家庭承包成員逐步變成利益持有人;④ 促進小農戶與現代化農業的有機銜接;⑤ 強化對新型農業經營人員的準入管理;⑥ 借鑒國際經驗,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與教育。

農業農民職業化發展要對標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農業強國的長期進程,兼顧中國農村農業農民的復雜性,在人口總量大、地域差異大、內部群體分化差異顯著、資源約束緊、生產不確定性強、小農主體弱等基本國情背景下,將農業產業職業化發展嵌入鄉村振興和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中。明確發展目標愿景,注重不同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平衡,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實現農業農民職業化的平穩過渡。目前可以初步將農業農民職業化作為一種試點示范政策貫穿于2035年發展總體目標與新一輪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的制度實踐當中。將農業農民職業化的試點示范作為今后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選項和重點探索方向,強化農業農民職業化發展理念。在近期無法全面實現農業農民職業化的情況下,可以把一些具有較強社會效應的農業生產經營領域(如高附加值的農業經濟作物種植)率先納入農業職業化管理的范疇,使當前社會經濟定位模糊不清的農業具有清晰的市場化產業行業特征,強化農業職業化特性,進而勾畫農民職業化發展藍圖,為中國特色的農業農民職業化制度體系的構建提供多樣化、可借鑒的經驗。

猜你喜歡
職業化現代化農戶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邊疆治理現代化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關于完善軍代表職業化制度的思考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職業化建設解決村官帶頭乏力問題
中國籃球職業化發展探析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