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教學中的課堂導入藝術探研

2023-11-02 12:06陳立東
成才之路 2023年30期
關鍵詞:學習效率高效課堂教學質量

陳立東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導入環節的情況與質量,會對整堂課的教學質量產生重要影響。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有效喚起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的記憶,幫助學生盡快地進入課堂學習狀態,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要取得預想的教學效果,精彩的導入環節必不可少,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诖?,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課堂導入藝術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導入藝術;高效課堂;學習效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0-0134-03

課堂導入環節主要指的是在課堂上引入一些合適的教學內容,引出新課。數學學科的最大特點在于其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并且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特征,學習難度比較大。這就會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和抵觸心理,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活潑好動,他們對于生動有趣的事物,始終保持著十足的好奇心和興趣,如果讓他們長時間處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會影響學習興趣,還會影響到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設計精彩的課堂導入環節,能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比較小,他們對周圍的很多事物都充滿興趣和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基本特點,在課堂上導入故事環節,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掌握程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1]。

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故事情節相結合,在講故事的同時,向學生滲透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量。例如,在教學新人教版教材第六冊“認識小數”的過程中,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一次短暫的交流:“在正式開始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好不好?”學生聽到要講故事,就會立刻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便會集中精神聽教師講述:“有這樣一個家庭,家庭成員一共有4名,姐姐叫6789,妹妹叫67.89,姐姐經常仗著自己年長而欺負妹妹,有一天妹妹被姐姐欺負得實在受不了了,于是就跑去向爸爸媽媽告狀。爸爸媽媽知道這件事情以后,為了教育姐姐,就給姐姐身后加了一個小數點,于是姐姐就由原來的6789變成了6.789。這樣一來,姐姐就比妹妹小了。從這以后,姐姐再也不敢欺負妹妹了?!苯處熤v述這樣一個簡單、有趣的故事,能讓學生清楚,原來一個不起眼的小數點竟有如此大的作用。故事環節的導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幫助教師取得預想的教學效果[2]。

愛玩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基本特征,這個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對于他們來說無論游戲的形式如何、內容如何都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游戲環節的導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環節中,為課堂活動的正式開啟打下良好的基礎。游戲環節的導入與應用不應只停留在課前導入環節中,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當學生的學習狀態比較萎靡時,教師就可以適當地引入游戲環節,通過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以更加積極、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3]。

教師在導入游戲情節時,需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以此為依據設計出不同種類的游戲,如“數字闖關”“你畫我猜”等。這些不同種類的游戲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以更加飽滿的狀態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例如,在學習新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在課堂中導入“你說我動”的游戲環節,先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和分析,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指示做出相應的動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師可讓學生小李站在講臺上完成游戲,通過發出指令讓小李先向著自己的左邊走四步,然后站在變換后的位置從面朝前變成面朝后,讓其他學生結合小李的行動,對教材中與平移和旋轉相關的內容進行研究,并使用專業的數學語言對小李的行為進行描述。在整個游戲環節,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會進行自主思考,對小李的動作進行準確描述:“小李先是向左平移四步,然后又繞著自己所在位置的點轉動身體?!蓖ㄟ^游戲環節的導入,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最讓教師頭疼的就是應用題,大部分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都會出錯,且出錯的方式五花八門,有的是因為不具備解題經驗,解題技巧有所欠缺,有的是因為沒有清晰的解題思路,有的是因為過于放大應用題的難度,一遇到應用題連看都不看就放棄。以上現象的出現,限制了學生自身能力的發揮,對數學教學極為不利。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正確的解題技巧,利用課堂導入環節教學生解題技巧,能夠讓學生感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學生利用所學的解題技巧獨立完成解題時,會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自信心也會增強,學習效率會得到提升,從而構建高質量的數學教學課堂[4]。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之所以覺得應用題難,主要是因為應用題考查的并不是學生的某一項能力,而是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寸步難行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足夠的解題方法,對題干意思理解得不夠透徹,捕捉不到傳達出的有用信息。因此,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節,傳授給學生一些解題技巧,幫助學生在面對應用題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等量替換法”這一解題技巧時,可將一道應用例題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結合這道題的內容進行思考和分析,讓學生掌握解題技巧。這道題的內容是:5箱蘋果和4箱葡萄的價格為425元,已知每箱蘋果的價格比每箱葡萄的價格貴4元,每箱蘋果和每箱葡萄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從“已知每箱蘋果的價格比每箱葡萄的價格貴4元”這句話可以知道,只要計算出其中任意一種水果的價格,就可以得知另一種水果的價格。在解答這道題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利用“等量替換法”,將葡萄替換成蘋果,假設每箱葡萄貴了4元,那么4箱葡萄就貴了16元,總價錢也就增加了16元,這時的總價錢正好是9箱蘋果的價錢,所以每箱蘋果的價錢為49元,在知道了蘋果的價錢以后,葡萄的價錢也就能夠算出來了。同理,如果將蘋果與葡萄進行替換,也能夠得出正確的答案,像這樣的應用題雖然看似題干中包含的信息數據比較多,感覺十分復雜,但實際上這些信息數據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轉換的關系,學生在解答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應用“等量替換法”來輔助,不僅能減少運算步驟,降低出錯的可能性,還能盡快得到正確答案,以此提升對應用題的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

數學學科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其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特征,而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智力發育上還是在思維形成上都處于初級階段,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多會表現得比較吃力[5]。在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與活潑好動的學生之間是矛盾的,再加上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只減不增,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因此,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將生活元素融入其中,使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并且富有生活氣息。這不僅會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學生更快速、更牢靠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生活情境的導入,能夠改變沉悶的課堂氛圍,在氣氛的帶動和影響之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大大激發,學習效率會更高。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教材小學二年級上冊“認識角,比較角的大小及畫角”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他們比較熟悉事物的不同角度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如滑梯,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問題:以上幾個角度的滑梯哪一個滑梯玩起來最有趣呢?這時,學生一定會選擇角度最大的滑梯。教師可接著提問:“為什么這個滑梯玩起來最有趣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在此基礎上展開對相關知識的講解。這不僅能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相關知識內容,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與此同時,選擇用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為課堂導入的基本內容,能夠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縮短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發現數學知識、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

問題是學習數學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那么這些數學問題就不僅僅是問題,還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解題技能,從而提升學生數學成績。因此,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將問題導入其中,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積極的思考,讓學生利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和已經具備的能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解決問題,并在整個過程中,獲取經驗和相關知識,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將問題探究作為導入內容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合理設計題目,做到問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啟發學生,不超出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同時還要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形成連接,這樣才能夠將問題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問題導入與傳統的課堂提問不同,它強調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會為學生帶來過多的學習壓力,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積極作用。

例如,在教學與“倍數”相關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在課堂上先向學生解釋一下什么叫作倍數,然后簡單地舉幾個例子,讓學生對倍數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倍數相關內容的理解,教師可導入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比如,教師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4和6這兩個數哪一個是3的倍數?通過提出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加深學生對倍數相關知識的理解。學生通過思考就會發現在這兩個數字中3能夠被6整除,所以6是3的倍數。教師通過問題的導入,能夠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通過上面的教學不難看出,教師選擇一個合適的問題作為導入環節的內容,既能讓學生快速得到問題的答案,又能做到問題內容與所學知識內容息息相關,使得問題的引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出來,以此來鍛煉并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與課堂效果的提升需要教師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現狀,合理選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更快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作為數學教師要通過設計課堂導入環節,不斷豐盈課堂教學內容,使得課堂教學結構更加優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科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徐玲玲.以閱讀引領思維,建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江西教育, 2023(15):56-57.

[2]柳春燕.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方法探微[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29).

[3]何小艷.小學數學課堂導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07):98-100.

[4]羅樂樂.小學數學課堂導入藝術的案例及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8):109.

[5]張兵.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課堂導入[J].江西教育,2020(15).

Exploration of the Art of Classroom Introduction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Chen Lidong

(Hongxing Township Central Primary School, Yushu City,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Yushu 130400, China)

Abstract: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and quality of the introduction proces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entire course. Good classroom introduction can effectively awaken students’ memory of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already learned, help them enter the classroom learning state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learning new knowledg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teaching effect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 wonderful introduction process is essential. It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desire for knowledge, and help them better carry out their learning.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combines teaching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art of classroom introduction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troducing art into the classroom; efficient classroom; learn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

猜你喜歡
學習效率高效課堂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基于二維碼技術的多媒體學習效率分析研究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