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時代下涉農高校金融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2023-11-05 16:44向華周偉峰
高教學刊 2023年30期
關鍵詞: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金融科技

向華 周偉峰

摘? 要:金融與科技的高度融合是金融科技時代最為顯著的特征,社會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標準進一步提高。作為金融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應緊跟時代要求對金融專業的教學進行相應地改革。為此,該文以青島農業大學為例,分析青島農業大學金融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師資情況等方面的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旨在能夠全面推動涉農高校金融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

關鍵詞:金融科技;涉農高校;金融專業;金融人才;人才培養目標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30-0118-04

Abstract: The highly integration of fina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in the era of fina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social demand for financial talents is increasing. As a financial talent training base, universities should closely follow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ra and reform the teaching of finance.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takes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financial major in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terms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teachers, etc.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 financial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finance speciality; financial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2016年國際金融理事會首次對“金融科技”進行了定義,即金融科技是指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一系列新技術,并以這些技術創新為手段全面應用于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等金融領域以此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更好地管控風險。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對金融從業人員的技能與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和任務。

面對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對金融科技的關注以及如何為社會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金融業人才已成為各國關注的熱點問題。例如,Mori[1]研究了金融科技對證券市場的潛在貢獻,并介紹了金融科技在金融交易中的作用。Micu等[2]探討了金融科技公司的增長與銀行績效關系。Sung等[3]對英國金融技術教育與再培訓進行了探索性研究。Abad-Segura[4]對金融技術的可持續性進行了分析。

國內(中文)方面,有許多學者探討了在金融科技時代高校應如何做好金融人才的培養。例如,唐恩林等[5]分析了金融科技背景下應用型高校金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牛華偉等[6]深入分析國內財經類高?,F階段在金融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進而提出金融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原則。楊源源等[7]分析了金融科技背景下財經類高校金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相應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供參考。趙迪等[8]探討了金融科技大環境對人才的需求,需要對投資學課程進行改革,為金融科技的今天提供有用的投資分析方面的人才。

梳理這些國內外文獻,我們發現上述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國外研究主要關注金融科技給社會層面帶來的影響;而國內多集中在綜合性高校以及財經類高校如何優化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很少有研究關注農業類高校的金融學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眾所周知,農業類高校的金融學專業的培養本身與其他類型的高校有著較大的差異,簡單照搬它們的研究結論可能根本不適合,甚至適得其反。因此研究農業類高校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專業教育教學成為一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為此,我們以青島農業大學(以下簡稱“青島農大”)為例,分析了其金融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環節內容、師資配置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包括青島農大在內的涉農高校提出了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建議。

一? 金融科技的概念與特征

金融科技是科技與金融產品相融合的產物,結合了金融與科技各自的特點。當前學術界對金融科技的定義和研究,都是基于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SB)2016年的定義,即金融科技是由現代科技推動傳統金融行業進行模式和服務創新的手段。具體是指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一系列新技術,并以這些技術創新為手段全面應用于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等金融領域,以此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供應新產品服務,更好地管控風險。

金融科技的特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基于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云存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和金融產品的深度融合,使金融服務效率得到了質的提升。二是技術帶來金融服務顛覆性的改變。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產生重大影響。三是金融科技助力傳統金融產品的革新。通過技術的深入應用,提供了各樣的非同質化的產品,甚至可以根據客戶信貸特征來定制個性化金融產品,更加精準對接融資需求,提高融資可得性。

二? 青島農業大學金融專業教學現狀

青島農業大學建于1951年,學??傉嫉孛娣e5 220畝(1畝約等于667 m2),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鑄就了“厚德、博學、篤行、致遠”的校訓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形成了“矢志三農、勤奮求實,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是山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山東省一流學科立項建設單位。青島農業大學金融專業是青島農大經濟管理學院的主要專業之一,學院設有經濟與經濟與金融系。目前經濟與金融系有專職教師26名,都是博士研究生,其中金融學專業的教師6名,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師7名,其他專業的教師13名。新方案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掌握經濟學、金融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本學科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熟悉國家金融政策法規,具備處理銀行、證券和保險等業務的基本能力,綜合經濟管理部門、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及相關企業。金融專業2020年新版專業培養方案中設置核心課程是:計量經濟學 金融經濟學、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保險學、國際金融學、公司金融學、證券投資學和金融風險管理等。其中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包括:科研訓練與課程論文、金融業務綜合教學實習、投資建模與投資價值數量計量分析、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等。

三? 青島農業大學金融專業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 核心課程設置不全且滯后于時代發展

在青島農業大學2020年版的金融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其核心課程的設置是不全的,主要表現為課程設置與原先的培養目標相比沒有較大的變化,其課程仍為金融學、證券投資學、國際金融學等傳統的金融學科,首先,這些傳統的學科里面如隨機過程等課程沒有開設;其次,體現金融學前沿發展的課程如:金融數據分析、金融工程等課程都沒有;最后,課程的設置沒有順應時代發展,現在很多高校的金融專業紛紛開設與金融科技有關的課程,如,數據挖掘、量化投資、人工智能等。其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導致培養出的學生知識結構較為基礎,難以滿足快速變革的金融行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社會對金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青島農大這種落后時代的培養方案顯然無法為社會培養新型人才。

(二)? 對實踐教學的設計不全,缺乏對金融科技能力的培養

從表1我們可以看到青島農大金融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存在很多問題。首先,除了金融業務綜合教學實習和投資建模與投資價值數量計量分析的實踐課程外,其他的實踐教學課程都是為學生畢業而設計,如畢業論文設計、畢業實習等,這些實踐課程沒有任何實踐的內容。即使金融業務綜合教學實習也只是大四的學生去商業銀行參觀和了解銀行業務而已,并沒有學生自己實踐。所以說實踐教學環節幾乎沒有實踐,而高校的實踐教學環節是要求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進行提高的重要環節。另外,青島農大金融專業實踐教學中缺少涉及金融科技內容的課程,這與金融科技時代的發展脫節,缺乏鍛煉學生科技提高能力的培養。

(三)? 金融專業的師資力量極為薄弱

從表2可以看出青島農大金融專業的師資也存在嚴重不足。經濟與金融系共有27名教師,但僅有5名是金融學專業,占比僅為19%。而且這些金融學教師缺少金融從業經驗,專業教師偏少,從業經驗欠缺,制約了學科的發展。在金融科技時代,金融學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同時還需具有較強的知識交叉能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引領學科教學的發展,學生才能獲得更好的培養。

(四)? 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滯后于時代發展

在青島農大2020版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其中一個目標就要求學生掌握經濟學、金融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本學科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但從其課程設置來看其培養目標只能達到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課程設置不全,科技類課程沒有開設,對于讓學生掌握本學科最新的前沿和發展動態的目標顯然無法實現。其次,培養目標強調的是具備處理銀行等部門業務的基本能力,這個目標顯然弱化了人才培養,更別提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金融科技能力的培養,可以說這個培養目標已經落后于時代發展。

四? 涉農高校金融專業教學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青島農業大學金融專業的教學現狀以及農業類高校金融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要改變目前涉農高校金融教學存在的不足,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改革。

(一)? 以金融科技時代對金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構建培養目標

當前,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在金融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加速金融機構不斷通過產品創新、內外聯動提供全產業鏈金融服務。要使得金融業加快推進金融科技治理的現代化,人才支撐是核心?,F階段,社會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有了較大變化,對金融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因此,高校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進行相應的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在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要以金融科技時代社會對金融人才需求標準為導向進行培養目標的制定。目標應該注重培養其金融科技能力的掌握、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例如,理論教學中豐富金融科技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真正了解金融學最新前沿動態并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實際教學操作中培養學生操作金融新科技的能力,加強學校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為學生的實踐教學創造好的條件。根據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改革和優化教學模式,為社會持續不斷地輸送高素質金融人才。

(二)? 改革課程設置,增設與金融科技有關的課程

時代在發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促進了金融知識的日新月異。國內許多綜合性高校都在調整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以順應時代要求。而農業類高校金融專業的課程仍停留在以前的階段,其專業課程還多是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金融學、公司金融及金融風險管理這類基礎的金融學科,這些學科能使學生具備金融基礎知識,但對于了解金融發展動態,掌握科技技能手段顯然還不夠。因此有必要根據涉農高校的情況和學生的特點科學合理地開設金融科技學、大數據與金融、區塊鏈技術及應用、人工智能原理及應用、Python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等課程。

(三)? 以培養和提高實踐能力為目的,改革實踐教學環節

現代金融業不僅要求金融從業人員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實踐和創新能力,隨著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和現代金融技術的發展,金融業務操作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針對涉農高校金融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大多為畢業實習并未開展真正的實踐,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要求學校切實注重實踐環節的教學,出臺相關政策加強落實。逐步完善高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的設置,以金融科技時代對人才的需求為目的構建科學合理的金融實踐教學機制。學校要完善自身實驗室的建設,保證在學校內就能完成部分實踐教學的開展,或充分利用國家現有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共享平臺實現實驗教學。同時要加大與企業的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熟悉具體業務的運作方式、工作職責、實務細節的企業環境,以真正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培養目標。

(四)? 完善人才引進政策,提升金融專業師資水平

強大的師資團隊是教學改革能成功的必備條件。在我國金融專業的博士就業前景非常廣闊,可供選擇的機會很多,特別是金融機構待遇豐厚是他們擇業的首選。對于去高校,非農高校也是他們優先考慮,因為他們認為在農業類高校的發展前景遠不如其他類型的高校。這就導致涉農高校金融專業的師資長期以來是一個短板,阻礙了涉農高校金融專業的教學發展。因此,涉農高校需要完善人才引進辦法,制定人才引進政策加大力度引進金融學博士,爭取能吸引更多優秀博士來校工作,充實師資力量。其次,要不斷加強對現有的專業任課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學校要與政府部門積極協調,推薦和倡導教師去金融機構進行實踐和調研,以此增強教師了解金融機構的業務技能和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其次,根據實驗和實踐教學需要,組織教師到金融機構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或聘請銀行部門以及證券部門的專業人員以講座、競賽培訓等方式來校開展師生互動,積極開展學校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深度合作??傊?,教師作為金融專業教學改革的主力,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和業務能力以及現代金融事業,才能最終實現教學改革目標。

五? 結束語

金融科技時代的到來,加快了金融與科技的融合,使得金融服務業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金融從業人員的素質與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應順應時代要求對其金融專業的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改革。改革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更應注重金融科技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掌握。當前,涉農高校金融專業的教學已經滯后于這個時代的發展,學校應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改革教學模式和優化人才培養目標,以市場為導向完善實踐教學,主動培養出具備較高創新意識、金融科技能力、互聯網思維以及通識知識等綜合素質能力較高的金融復合型人才,如此才能夠真正滿足社會和金融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MORI T. Financial technology: Blockchain and securities settlement[J]. Journal of Securities Operations & Custody, 2016,8(3):208-227.

[2] MICU I, MICU A. Financial technology (Fintech) and its implementation on the Romanian non-banking capital market[J]. SEA-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cience,2016(11):379-384.

[3] SUNG A, LEONG K, SIRONI P, et al.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FinTech (Financial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retraining in UK[J]. Journal of Work-Applied Management, 2019.

[4] ABAD-SEGURA E, GONZALEZ-ZAMAR M D, DEL RA L, et al. Gestión de la economía digital en la educación superior: tendencias y perspectivas futuras[J]. Campus Virtuales, 2020,9(1):57-68.

[5] 唐恩林,華小全.科技金融視角下金融工程專業“四實一體”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18(4):135-138.

[6] 牛華偉,李旭東,顏榮卿.金融科技背景下財經類高校金融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收藏,2019,36(9):178-182.

[7] 楊源源,廖佳愔.金融科技時代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優化研究[J].金融科技時代,2021,29(9):34-39.

[8] 趙迪,肖朝英,曹一梅.金融科技背景下《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上海商業,2022(1):170-172.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代理沖突下企業動態投資融資模型及其應用”(19YJCZH032);2022年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背景下涉農高校金融專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M2022207);2022年青島農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金融科技背景下農業類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XJY2022031)

第一作者簡介:向華(1974-),男,漢族,湖南洪江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金融科技。

*通信作者:周偉峰(1981-),女,漢族,山東青島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最優化與計算。

猜你喜歡
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金融科技
百度金融成立國內首家“金融科技”學院
互聯網時代獨立學院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優化研究
新常態下高職金融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研究
論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淺談中職學校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淺談
金融專業對學生就業前景的分析
藝術職業院校表演專業現狀及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探索
案例分析法在金融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探究
寧夏平羅縣城鄉居民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