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經驗與一代人的世紀嬗變
——辰水訪談

2023-11-10 23:48
新文學評論 2023年2期
關鍵詞:詩群臨沂寫作者

老 四 辰 水

在蔚為壯觀的70后寫作者中,辰水以隱忍、內斂的性格和寫作狀態,為漢語詩歌提供了自己的思考。在普遍的詩歌寫作群體中,辰水和他的同齡人,以及醉心于自我靈魂與地域之間關聯的寫作者一道,深刻挖掘個人命運在時代、地域的巨變中參與、亢奮、疏離、孤獨的不同特征。辰水的詩,以綿柔的內在邏輯,以自我的體驗,呈現了漢語詩歌在鄉村經驗上的一種存在方式。不僅限于鄉村吧,鄉村只是開始,辰水用詩通往無止境的廣闊區域。從另一個層面來講,當我不斷提到鄉村的時候,其實并非最恰當的參與辰水詩歌的方式,可能剛剛進入,就已經偏離……

詩以張揚通往廟堂,辰水獨以低沉游蕩于鄉野。在“熱鬧”的詩壇,他把自己放在一個接近疏離的舞臺,冷眼旁觀,時刻保持自我的獨立性。這和他的文本產生了很大關聯,即在呈現的基礎上,顯示出可貴的批判與反思,以及文字高貴的獨立性。

突然想到一句話:如果沒有辰水,當代詩歌不會有多大損失;有了辰水,當你真正走進他的文本,會不自覺想到一個詞——幸甚。

面對熟悉的生活,提煉出陌生又帶有共性的、警示性的問題

老四:辰水兄好,時間倏忽而過,我們在寫作這條道路上已互相見證多年。當我多次試圖進入你的詩歌世界,最早的“門檻”往往繞不開那首《在鄉下》,那不是你詩歌的起點,但是你被廣泛關注的開始。許多詩人、評論家也是通過這首詩,以及你當時寫作的一批類似詩歌,認識了你。透過時間的藩籬,回到二十歲出頭的年齡,如何看待那時來自鄉村的自己?

辰水:二十多年后,再次回望自己的寫作發軔初期,毋庸置疑,那首《在鄉下》成了我詩歌寫作的發端。盡管在此之前,我在寫作上已經有了多年的摸索。但當這首詩出現后,之前作品的“習作感”可以付之一炬了?!对卩l下》一詩,讓我打開了寫作世界的一扇門,找到了一把通往自己詩歌世界的鑰匙。讓一首詩準確地找到自己,才是一個詩人邁進詩歌門檻的關鍵,當初寫出了《在鄉下》一詩,便起到這種作用。我作為一個來自農村的青年詩人,敏銳、自覺地找到了自己與鄉村之間的那種神秘而又無法言說的東西。

老四:詩人邰筐的隨筆《鄉村史》,形象地記錄了當時你的寫作、生活狀態。進入你的詩里的,諸多底層元素:春夏之交背著蛇皮袋外出打工的民工、馬車上的男女油漆工、流著流著就分了岔的河流、河灘上突然多出的無名少女墓,尤其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鄉村教書先生、寡婦楊氏、殺豬的姥爺、長壽的抗美援朝老兵、殺夫者楊貴花、偷車賊梁五、偷牛賊毛蛋……這些人自然而然進入你的寫作,成為你早期寫作的描摹對象。彼時關注的底層社會,經歷了時代的發展,如何將其與當下的寫作打通關系?

辰水:或許我的身份,造就了我以一個底層的視角去看待這一切的問題。世紀之交,在農村正在發生著劇變,田園式鄉村生活在坍塌,產生了種種撕裂、嬗變的現象。里爾克說,詩是一種經驗。寫作初期,我寫我熟悉的世界,我的回憶。我的生活大都在鄉村度過,所以只能寫這些。當然,我感覺題材是次要的,主要是要面對熟悉的生活,提煉出陌生又帶有共性的、警示性的問題。

老四:許多年前,詩人黃燦然就說:“兩三年前,有一期《天涯》詩歌欄以頭條刊發一個叫做辰水的青年詩人的幾首詩,我非常喜歡,問李少君,才知道他住在山東的一個小鎮上,那幾首詩是自然來稿?!蔽乙苍鴮⒛愕膶懽鞫x為“小鎮寫作”,這顯然是從你所處的地域來分析的,有其不嚴謹性,甚至還有點兒“貶義的限定”之意。不管怎么說,一個詩人所處的地域,構成了他文學認知的重要一環。在這個層面上,如何看待你的寫作狀態?

辰水:無論城市還是小鎮,地域便意味著一種“鄉愁”。當下身處在這種遽變的“鄉愁”之中,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在寫作中,是充當一名看客,還是身體力行?在寫作之初,我對自己便有了一種定位,那便是用批判的眼光去審視生活。從中可以看到,我的詩歌只是基于鄉村經驗之上,披著一層“鄉村詩歌”的外衣而已,而真正的內核還是批判。鄉村只不過是一個道具,真正的經驗,通往無處不在的人性。

老四:小的地域擴大到大的地域,“臨沂詩群”這個概念曾被廣泛討論,尤其是在70后中,產生了幾位具有廣泛影響的詩人。你我當然都是這個群體的一員,這是地理概念帶來的天然歸屬感。同樣是邰筐的《鄉村史》,記錄了年輕的你和臨沂詩人們寶貴的交往過程,從你當時生活的車輞到臨沂,一來一回240公里,“曾是辰水每個周末為詩歌而奔走的路程”?!芭R沂詩群”如何影響了你?在持久的寫作中,你又是如何評價這個群體,以及其最終對更多后來人產生影響的?

辰水:大約是在2000年到2006年之間,我與臨沂詩人中的“三駕馬車”(江非、邰筐、軒轅軾軻)有著很長一段時間的周末交流。正是這種類似沙龍一樣的活動,讓我詩歌技藝得以飛速進步,不斷擴大了自己對文學圈的認知。在此,我只是想就此說明一個人的文學交流,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在多年后的寫作中,還保留著當初我們友誼的痕跡。當年,臨沂城日新月異,不斷拓展著城市的邊界,我們這些來自鄉下的詩人正融入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中,促進了“臨沂詩群”的成長。如今,邰筐北上,江非南下,讓“臨沂詩群”這個群體少了完整性,或者說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當然,如果單純以地域概念來論,今天的“臨沂詩群”依然在發展,在容納、吐新,有了新的定義。這不也是一件好事嗎?曾經的時代結束了,新的時代依然有其光芒。

老四:你出版過兩本詩集,分別是《辰水詩選》和《生死閱讀》。從這兩本詩集的分欄中,可以窺見你寫作的基本情形,比如“在鄉下”“草枯籽落”“徒步穿越一座縣城”“民國時代”“陡峭的心”,這是第一本詩集的分欄;“再多的春風也無法將他喚醒”“在大地上畫下自己的陰影”“為黑夜守靈”,這是第二本詩集的分欄。個人的生命歷程與所處的地域、時代產生關聯,又具備你自身獨特的思考。梳理自己過去的寫作,你能從中找到怎樣的演變過程?

辰水:在這兩本詩集中,從寫作風格上來看,第一本偏實,第二本更加虛構一些。從寫作的地域上來看,也經歷了從“實”到“虛”的過程。如果把第一本詩集當作素描的話,第二本可能就是油畫,更加地細致、精準。從兩個詩集的演變過程來看,自己的寫作其實是經歷了一種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

這兩本詩集距離今天已有七到十年了,新的變化自然還在發生。所謂地域、自我,其外形更加模糊,寫作到最后,我們所要面對的,應該是更神秘的世界,以及更神秘的自己。

70后詩人是被詩歌的太陽炙熱地烤曬過的一批人,他們無愧于那個時代

老四:評論家馬春光說:“辰水的詩歌文本中出現了大量的‘死亡’意象,如墳墓、墓碑、火葬場、葬禮等,概言之,這是基于鄉村經驗的一種‘死亡意識’的體現?!薄八劳觥笔巧淖罱K歸宿,是文學表達最高的巔峰。為什么要涉及這么多的“死亡”意象?

辰水:如今,鄉村光鮮亮麗的另一面就是一種“死亡”的意象,它包括而不僅僅局限于干枯的河床、雜草叢生的墳墓等。的確,它們占據了我記憶的另一半,不時地從腦海里“跑”出來。同時,“死亡”又是一種時刻需要面對的問題,盡管寫在詩中總有那么一點“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味道。

老四:接著上一個問題,在一段時間,你為父親寫作了大量悼亡詩,這些作品大都質量上乘,充滿了生命的痛感、絕望以及無奈的釋然。尤其是《穿堂風》《第一次抱起父親》以及長詩《生死閱讀》等,這些作品,是你文學風格的集中呈現,極具力量的語言、深入骨髓的情思、閑處著筆的智慧,將父親的形象定格在當代詩林之中。請簡單講述一下你的父親,在對父輩生命歷程的梳理中,你看到了怎樣的生命邏輯?

辰水:我的父親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農村人,他一生在田間勞作,并不聰慧,也無甚成就。五十一歲那年,他患上肺癌,并很快去世。他的病逝,對我觸動極大,有種好像站隊時,突然讓我頂上排頭的感覺。他的離世,成了我的詩歌寫作上一個繞不過去的節點、一個“事件”。正是在對這種悼亡詩的寫作中,我極大地調動了感情,卻又在詩中給予一種冷靜、不動聲色的呈現,以至于成了我寫作的一種風格。

老四:神性,或曰泛神性、宗教性,這些特征在你的詩作中起到了一定的統攝作用。當然不是完全的宗教,而是帶有一定虔誠的、憐憫的、宿命的意識。如何發掘這樣的宿命感?如何認定靈魂與你筆下文字的關系?

辰水:在鄉下,我的母親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童年時,我常常跟著母親去教堂做禮拜。雖然那是幾間再普通不過的民房,但在教徒們的吟誦中,房子變得高大、神圣起來?;蛟S,這種從小滋養在內心里的宗教感,讓我在靈魂和文字之間,找到一條宿命的紐帶。

老四:詩人張作梗指出:“從作品的生成、立意、布局等方面來考察,辰水的寫作顯然深受愛爾蘭詩人希尼的影響。相比于70一代沈浩波的激情與豪放、朵漁的穩重和開闊、宇向的敏感與疼痛,辰水的詩歌凸顯出一種深沉、黏滯、素樸的詩風?!背讼D?還有誰影響了你的寫作?他們的文字和思想,如何與過去的你、此刻的你產生關聯?

辰水:我個人覺得一個人的詩風大致與個人的性格有著某種關聯。深沉、黏滯、素樸的詩風,與我的沉郁、簡單、直率的性格可謂是互相照應。除了希尼,奧登、佩索阿、布羅茨基等大師的作品我研讀得最多。我覺得一個寫作者與大師,有著時代、地域、語言等眾多隔閡,卻能把他們認作自己的“師長、父兄”,除了詩句的魅力之外,冥冥之中還一定有著另外一種難以言說的秘密。

老四:時間已是2023年,這些年你嘗試過隨筆、散文詩等不同形式的寫作,但主要還是進行詩歌創作。放在一個大的范疇內,以鄉村為背景,繼而走進城市、歷史、時代,是新世紀以來中國詩歌寫作很重要的一個特征。如何看待這二十余年的自己和接下來的自己?如何看待你的同時代寫作者,或者70后寫作者?

辰水:二十年來,我的生活范疇幾乎沒有發生變化,一直待在一個小小的縣里。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塊石頭,雖然不動,卻依然要經歷周圍環境的變化。對于我來說,便是一個世紀之交的農村轉變的歷程,我的詩歌寫作也基本以此為藍本進行創作。接下來何去何從,對于個人來說,可能依舊還是無甚變化,自己甘愿做時代洪流里的一粒沙子,隨遇而安。如今,70后們陸續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有的浮出水面,有的已沉入水底。但無論怎么樣,70后詩人是被詩歌的太陽炙熱地烤曬過的一批人,他們無愧于那個時代,雖然現在看來在技藝上大都存在著諸多不足。

猜你喜歡
詩群臨沂寫作者
給初學寫作者的意見
臨沂興盛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
汴京詩群
信陽詩群
許昌詩群
看看熱鬧的世界,做個鮮活的寫作者
臨沂利信鋁業有限公司
寫作
山東臨沂:鐵腕治污,久久為功
逾100克拉的“巨鉆”臨沂出了5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