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維度及取向進路

2023-11-12 17:06劉昕語
關鍵詞:融媒體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融媒體”是指全面而充分的利用大眾傳播媒介載體,把報紙雜志、電視廣播、互聯網等不同性質的傳播媒體資源加以優化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宣傳方式。融媒體作為新時代傳播與弘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新渠道、新載體和新陣地,以其獨有的特征表現,細化的目標體系,全新的對象界定及特定的教育效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與此同時,融媒體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在政治引領,價值引導和話語構建的三重取向進路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檢驗。

關鍵詞:融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維度;取向進路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時代浪潮,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義、方式方法與載體渠道不斷縱深拓展,傳統課堂的顯性“灌輸引導式教育”模式與現代網絡的隱形“滲透啟發式教育”相互補充,共同營造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與新理念,符合教育客體的思想矛盾與思維規律,最大限度提升了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所倡導的目標內容、價值體系及行為方式入耳、入腦、入心,幫助教育對象心悅誠服,近悅遠服。

一、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維度

融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維度的四重性主要體現在特征維度、目標維度、對象維度和效能維度。特征維度揭示了融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所獨有的及時性、相互性和豐富性的特點。目標維度細化了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時代接力者與歷史接班人,也需要加強以學生為主體的網絡用戶的媒介素養。對象維度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中明晰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界限,深化了網絡時代下主體客體化與客體主體化的相互關系。效能角度從融媒體視域中網絡話語權的搭建與延伸提出新的發展模式。這四重維度建構起思想政治教育與融媒體相結合,在網絡的推廣普及中利用新載體,展現新方法,完成新目標。

(一)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維度

融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教育模式有顯著差別,融媒體具有及時性、交互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在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最大限度地補齊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短板與不足。其一,融媒體的及時性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滯后性。及時性是大眾傳媒區別于其他傳播途徑的顯著特征之一。在網絡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單位以秒來計算,一則熱門新聞通過微信推送、微博熱搜、電視節目等方式進行傳播和推廣,在短短幾分鐘就可以讓受眾一目了然,跨越了信件和書本的時間限制。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網絡教育載體,為線上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空間和平臺,實時傳播教育內容,讓受教育者在第一時間掌握知識信息,從而確保了學習時效性。其二,融媒體的交互性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單向性。大眾傳媒模糊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之間的明確界限,促進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的角色轉變。課堂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往往存在著“我講你聽,我說你記”的教學特點,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等待著被教化與被灌輸。然而在融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受教育者的主體活力被進一步激發,對于知識的傳遞與傳播可以直抒胸臆,闡明觀點與想法,進一步深化思維矛盾運動,提升思維能力與綜合素質。其三,融媒體的多樣性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單一性。融媒體教育的多樣性集中體現在渠道多樣、方式多樣、內容多樣。融媒體的信息渠道廣泛,時事新聞、名人評論、公眾號、自媒體等都承擔了信息渠道的角色,良莠不齊的信息內容也需要以嚴格的標準進行信息過濾,識別不同性質的信息內容。融媒體的信息傳播通過新聞報道、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方式來體現,無論是發布者還是接受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和目的來運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教育信息的傳播與接收。在內容上,融媒體基于思政課所弘揚的主旋律,利用生動活潑的多種表達方式,幫助教育對象更好地明晰教育內容和教育目標,達到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融合,實現教育系統優化的最佳目標。

(二)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維度

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可劃分為社會目標與個人目標。張耀燦,鄭永廷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個體目標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旨在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等諸方面的發展,把受教育者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社會目標則是從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角度進行探討的,明確提出要促進社會的‘活的有機體’綜合協調的發展?!盵1]在融媒體的縱深發展視域下,黨和國家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為細致的目標,而交融耦合的載體模式對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對于個體目標而言,“把受教育者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的目標概念延展為“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符合現實社會與虛擬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在融媒體的廣泛使用中,每個人被內在的賦予了發言與發聲的權利,并且也具有極大的便利性和隱蔽性。一方面,網絡空間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更為便捷的表達渠道,打開手機輸入觀點并發表言論僅僅需要幾分鐘的時間,甚至一些熱門的評論在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被世界各地的人們接收、查閱并引起共鳴;另一方面,從口耳相傳到紙筆信書再到網絡社交平臺,大眾傳媒載體相比于面對面的意見交流和觀點交換而言,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在多數語境的場合中,話語表達的往往會受到制約,導致一些真實的想法被隱藏,而在融媒體空間中,多樣化的網絡昵稱作為一道隔離現實與虛擬的“屏障”,幫助話語主體更加無所保留的闡明意見和發表觀點,屏蔽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在網絡空間的虛擬性中保留了內心呼聲的真實性。對于社會目標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個體目標實際上是社會目標實現的“預期”,當大多數教育對象處于個體目標實現的平均值時,社會目標才有得以實現的前提和基礎。融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目標的界定新增了“促進現實社會與網絡社會有機聯系與協調發展”的價值取向,社會的內涵與內容拓展到網絡空間,不僅是培育現實生活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培養適應現代化信息網絡發展需要,引領網絡空間正能量,弘揚網絡陣地主旋律的新時代社會主體的題中之義。

(三)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維度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關系研討中,專家學者提出“單主體論”與“雙主體論”的論斷。陳萬柏,張耀燦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中指出,“對于教育者一方來說,他們專職于傳道、授業和解惑,可以適從掌握教育流程,安排、主導著教育活動的開展,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否順利完成、能否很好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教育者們來決定的,即為主體;相對于教育者來說,受教育者則是更多的聽從教育者做出的安排,作為因為教育者的語言行為而產生更多影響的一方,即客體?!盵2]陳秉公教授認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既可以作為教育的主體,也可以作為教育的客體。當教育者或受教育者進入行為者行為對象系統時,他就會成為一個行為對象,處于行為客體的位置,當他進入客體系統時,就會成為客體?!盵3]綜上所述,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的界定標準是依據雙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處的地位來進行區分。在互聯網的廣泛使用和融媒體時代到來以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處于同一時空下,雙方都是獨立的個體存在,有明確的界限,教育者往往占據主導地位,把控著教育的節奏和全局;受教育者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由教育者把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價值觀點和道德規范灌輸和輸送到自身的思維體系中,再去進行內在的思想矛盾運動,在此基礎上消化和吸收。融媒體的出現模糊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的明確界限,雙方在非面對面式的學習交流與觀點互換中,地位漸趨平等,時空相對分離,雙方通過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大眾媒介進行溝通,摒棄了繁文縟節與陳規成說的限制,轉向為一種更加具有時效性與直接性的平等對話。在融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除了區別性外,還具有主客同構、共處一體的辯證關系。主體的存在以客體為依托,客體在接受教育熏陶的過程中也反作用于主體,雙方處于相互聯系、相互依托的統一體中。

(四)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維度

效能即實際效果與承載能力的總稱,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中所取得實際效果。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指標是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情況的量化評估,實際上是對于網絡陣地的話語權評估。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凝聚共識工作不容易做,大家要共同努力。為了能實現我們的目標,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盵4]335融媒體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集中體現在接收量、接受度、塑造力和執行力。其一,接收量。融媒體是否能承載足夠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與內容,并被受教育者充分接收,是衡量教育效能的基礎條件。在融媒體的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量具體表現為量化指標,即閱讀量、轉發量、評論量及轉發量。每一個數量背后都是由大數據作為依托來評估信息的有效接收量。其二,接受度。接受度集中體現為融媒體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被教育客體欣賞、接納、吸收并消化。大眾接受度是利用融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環節。與顯性灌輸教育不同的是,融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特點,對于接受度的評估往往是通過教育客體的話語表達和行為表象來展示。其三,塑造力。思想塑造的過程實質體現為教育思想內化于心的過程。凝聚教育工作的塑造力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與融媒體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共同點。教育者希望通過多樣化的載體,來達到傳遞教育信息、承載教育目標、輸送教育內容,培養行為習慣的目的,從而塑造符合時代發展,符合社會規律,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四,執行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旨歸在于培養一定社會所需要的公民,這種需求導向的公民培養,在于公民能夠實現“聽得進”“講得明”“做得到”的轉變。要實現內化于心向外化于形的飛躍,需要融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引導,完善教育內容與教育體系,使得教育內容入耳、入腦、入心,成為我們思想矛盾運動和外在行為表現的題中之義,從而達到行為塑造的終極目標。

二、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取向進路

融媒體的時代環境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多維的教育環境、多方的教育主體、多重的教育方法、多樣的教育載體。在此背景下,談論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索,精準定位在融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取向進路,以明確的政治立場筑牢主旋律的弘揚陣地、以科學的價值導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強有力的話語構建開辟理論表達的關鍵陣地。立足不同維度進行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梳理,基于媒體融合協同培育合力,落實價值培育提升教育效度,培育青年精神凝聚新人力量。

(一)政治引領:筑牢主旋律的弘揚陣地

根據第43次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我國網民以中青年群體為主,占整體網民的67.8%,其中 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由此可見,以網絡為代表的融媒體平臺的受眾者以90后和00后為主,基于這一年齡段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要特點,融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克服“泛而不精,雜而無序”的現狀,引導受教育者做好“信息節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了?!盵5]83首先,引導受教育者明晰政治觀念,明確政治站位,站穩政治立場。不良分子利用網絡的虛擬性特點,進行意識形態的威脅和滲透,極易造成以學生為主的受眾群體的政治觀念的扭曲。因此,需要加強融媒體的政治引領作用。其一,加強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育,筑牢理論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6]馬克思主義以其理論科學性、徹底的革命性、鮮明的人民性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意蘊。融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要求利用多樣化的平臺,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宣傳教育,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系列成果,堅持中國道理,凝聚中國精神。其二,深化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自覺學習黨的路線、經驗、方針、政策。站在建黨百年的歷史節點,利用融媒體渠道進行發聲與發言,結合社會公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既是時代需要,也是人心所向。其三,強化融媒體渠道在使用中的安全法律法規教育,引導使用對象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虛擬空間是現實空間的映射,網絡并非法外之地,更不是錯誤信息的保護傘和隱蔽網。培養融媒體受眾群體對于不同性質信息內容的鑒別力,增強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樹立弘揚主旋律,引領社會風尚的能力,營造網上網下風清氣正的同心平臺。

(二)價值引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立的是社會主義核心道德風尚,樹的是強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融媒體時代下的道德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教育一脈相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風尚引領,構建受教育者的道德認知,明確何以為之,何以不為;并貫徹落實教育現代化的目標需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盵7]一方面,以人才培育為任務取向。有才有德,德才兼備是培養社會主義時代新人的內在需要。在融媒體的空間視域下,學生化身為網民、觀眾及評論者,需要以法律為底線,道德為準繩,不踩紅線,不越雷區,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行為偏差,塑造符合媒體發展需要,貼合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標的網絡道德人格。在2020年1月全新修訂的《民法典》當中,對于媒體監管與網絡傳播提出了全新要求。尤其是針對失德、失范明星的肅清與整治,極大地體現了對于肅清媒體領域的鐵手腕與硬力量。另一方面,融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也要妥善處理信息的篩選和過濾,積極傳播正能量,以更合理、更合適,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辯證統一的方式幫助受教育者有效接收與接受。融媒體平臺作為課堂外的教育途徑,在學校課堂之外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方式為社會公眾傳遞教育信息,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環境,加強受教育者對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代表的主流價值體系的認同和理解,并在行為活動中自覺貫徹和落實。在高屋建瓴的理論和制度框架下,更要以走進人心,深入人心的生動形式,有效提升教育效度,落實教育客體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促進。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大學生參與網上思政MOOC,構建微信平臺“紅星云”與“青年大學習”新思想、新理論、新觀念的學習打卡活動,充分利用青年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行為習慣,增強融媒體教育的影響力與感召力。

(三)話語構建:開辟理論表達的關鍵陣地

融媒體話語權的構建表現為媒體陣地的主體性、先進理論的推廣性、話語表達的藝術性。其一,媒體陣地的主體性。在融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依然要發揮教育主體的作用,在課堂上承擔好教師的本職責任,在網絡中扮演好融媒體話語的引導角色。思政理論課教師是融媒體下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與發展的主引擎。在融媒體中做好合格的主體,需要思政課教師承擔著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引領的三者有機統一職業責任。構建強有力的話語主體,需要加強主體隊伍建設,以課堂教師主體帶動融媒體中發聲者和受眾者雙主體的構建,構建一支有著過硬的專業知識,高尚的思想品格,審慎的批判思維的新型主體隊伍,增強融媒體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說服力,親和力及滲透力。其二,線上與線下的辯證性。線上與線下的辯證性集中體現在現實和虛擬世界的連貫性。虛擬空間是現實空間的縮影,現實空間反作用于虛擬空間。兩者不能割裂開來,對于核心話語的表達和宣傳,要真正達到入耳、入腦、入心,深遠持久,潛移默化的影響。需要融媒體宣傳渠道與現實課堂教育相結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如線下明理論,線上做實踐。在網絡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線上英雄紀念活動,“學思踐悟”“重走長征路”活動;鼓勵國產紅色電影的拍攝及宣傳,如《1921》《長津湖》《我和我的祖國》系列電影,使得觀眾能夠增強代入感,以標志性的歷史節點和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體味共情。其三,話語表達的藝術性。區別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課堂式、書面化表達,融媒體時代下產生了許多新鮮俏皮的網絡新語言。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分別有“覺醒年代”“強國有我”“元宇宙”等十余詞匯?!坝X醒年代”一詞,取自紅色經典電視劇《覺醒年代》,講述了我黨的百年風雨歷程。篳路藍縷,百年征程,櫛風沐雨,久久為功。當代青年需賡續紅色基因,自覺擔負時代使命與復興重任。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幸福屬于奮斗者,“強國有我”體現新時代好青年的擔當與信念,為青年一代提出奮斗與勞動的新要求。在新媒體平臺的更新換代與網絡科技的迅猛發展下,“元宇宙”的概念進入到大眾視野,這種虛實結合,充滿科技感和神秘感的全新社會形態體現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愿景。這些富有趣味性和藝術性的話語表達,詞語背后凝練的是中國人民對于每一年度熱門話題和重要論斷的總結,也包含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展望圖景。

青年的培塑是關乎黨和國家發展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命題,培育好“正信仰,真本領,強素質,能擔當”的中國青年,使其握穩接牢歷史的接力棒,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愿景實現注入強勁的主體推動作用。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催生媒體領域的深度變革,在媒體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關鍵契機的背景下,面對新機制、新形式、新路徑、新載體,基于融媒體視域取向,全面梳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論域的媒體依托,系統鑄造新時代青年培育媒體建構,從而聚合融媒體在青年培育的堅實力量。結合融媒體的時代背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創新、方法創新與實踐創新適當其時,恰逢其勢。中國式現代化內在的包含了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的實現需要人才培育作為堅實依托,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全新的渠道和路徑,為人才的培育培養注入了源源活力,創新了與時俱進的教學實踐與教育內容,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機遇與挑戰。在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時,使融媒體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傳統模式與現代傳媒相融合,實現系統優化,從而達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合力,成為推動教育現代化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教育目標的內生動力。

參考文獻:

[1] 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2.

[2] 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3] 陳秉公.21世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理論體系[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234-235.

[4]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5.

[5] 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6]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02).

[7]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002).

[8] 項久雨,譚澤春.基于實證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0):14-17.

[9] 駱郁廷.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與客體[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6(2):1-7.

[10] 王學儉,馮東東.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挑戰·保障[J].思想教育研究,2017(5):90-93.

[11] 江宇輝.高校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策略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20(Z1):57-61.

[12] 李厚銳,朱健.媒介融合環境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2018(2):71-75.

作者簡介:劉昕語(1997- ),女,湖北襄陽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

猜你喜歡
融媒體思想政治教育
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內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