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編語文教材文言文教學的四大維度

2023-11-17 13:34卜穎穎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23年9期
關鍵詞:統編教材文言文教學傳統文化

卜穎穎

[摘 要]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選編了不少的文言文。文言文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文言文的文本特點與學習目標,從朗讀、理解、對話、拓展四方面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以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基本特點,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熱愛民族優秀文化,從而獲得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與提升。

[關鍵詞]統編教材;文言文教學;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5-0023-03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選編文言文,共有14篇之多。這些文言文是學生感受、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能讓學生產生民族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文言文語言凝練、簡潔,表達和現代漢語不同,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產生畏難情緒。如何幫助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更好地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呢?教師可以從朗讀、理解、對話、拓展四方面展開教學。

一、朗讀

統編語文教材許多文言文的課后練習都要求學生朗讀、背誦課文,表明了編者對學生朗讀及積累語言的重視。朗讀課文、理解內容、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歷來是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依據課文特點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使學生讀出文言文的特點來。

(一)讀出故事味

統編語文教材選編的文言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強。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幫助學生理解故事、講述故事。例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守株待兔》一課,要想讓學生讀出故事味來,就要在學生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故事的內容,讓學生讀出故事味來?!巴米哂|株,折頸而死”是故事的起因,“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是故事的經過,“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是故事的結尾。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讓學生把這三個層次的意思以整體的形式進行朗讀,幫助學生感受這三個層次內容之間的聯系、停頓時間的長短。這樣,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生能有意識地以不同的語調把故事讀出來,輕松地背誦課文。

(二)讀出節奏感

文言文講究音律美,如句子長短、對仗押韻等。教學時,教師從節奏入手引導學生朗讀,能讓學生讀出文言文精準、簡潔的特點來。如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兩小兒辯日》一課,有這樣的描寫:“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這兩句話字數相等,呈對仗關系。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先給句子畫出停頓的節奏,自己練讀,然后再以同桌對讀或者男女生對讀的形式來感受句子的音律之美。這樣,學生朗讀文言文的興趣更濃了。

(三)讀出韻味

文言文雖然不像律詩、絕句那樣講究字數、平仄,但是具有語言凝練、簡潔等特點,讀起來抑揚頓挫,具有別樣的韻味。文言文中常用“之乎者也”等虛詞,能讓朗讀有抑揚頓挫、聲斷氣連之感。如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伯牙鼓琴》一課中,“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這些句子中的“乎”“哉”雖然沒有實際意義,但反復運用,不僅能充分表明鍾子期內心的贊嘆,而且讓句子有抑揚頓挫之感。教學時,朗讀這些句子,能讓學生感受到文言的韻味,從而喜歡上文言文。

二、理解

由于古今文化的差異,文言文句子的表達與現代漢語有很大的區別。理解句子的意思是文言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在句子的理解上,教師要避免逐字逐詞進行翻譯的現象,可鼓勵學生根據課文插圖、注釋以及聯系生活經驗等靈活理解句子的意思。

(一)在比較辨析中理解

一詞多義、古今異義是文言文句子理解的難點。教學時,教師可采用比較辨析的方法,促進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提升文言文的教學質量。例如,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課中的“嘗與諸小兒游”的“游”字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小兒辯日》一課中“孔子東游”的“游”字,意思一樣嗎?教學《兩小兒辯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比較辨析,使學生明白前者指的是嬉戲玩耍,后者指的是游學。這樣引導學生閱讀,使學生對文言文內涵的感受、理解更加深刻。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根據句子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辨析,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提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二)在遷移運用中理解

學生學習的知識、經驗、方法等只有在運用中才能凸顯其價值。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學生語言學習的規律,鼓勵學生在遷移運用中學習語言,使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逐步得到提升。例如,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囊螢夜讀》一課有“胤恭勤不倦”這句話。對其中的“倦”一詞,學生結合上下文用擴詞法理解為“疲倦”。在學生習得這種方法之后,教師讓學生想一想“家貧不常得油”這句話中的“貧”字是什么意思。學生根據擴詞理解的方法,知道 “貧”是貧窮、貧困的意思。在文言文教學中,理解詞句的方法還有許多。當學生習得一種經驗方法后,教師可鼓勵學生遷移運用,使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情境中理解

統編語文教材選編的文言文具有篇幅短小、故事生動等特點,富有教育意義與價值。教學時,教師可依據所學文本的內容特點,創設出恰當的情境,以促進學生的理解。說一說、演一演這種在具體情境中學習文言文的形式,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楊氏之子》一課,教師可讓學生分別扮演楊氏之子與孔君平,演繹課文內容。在表演中,學生對“此是君家果”“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兩句話的意思理解更加深刻,真正感受到了楊氏之子的智慧、幽默,體會到巧妙應答的語言藝術。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依據課文的特點,采取情境學習的方式,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的理解更加輕松、全面、深刻。

三、對話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與教科書編者對話的過程。對話是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的一種有效方式。教學文言文,既要讓學生理解、感悟、體驗文本,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要客觀地分析,引領學生學習文言文。

(一)與文本內容對話

統編語文教材選編的文言文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文本的思想內涵、傳承優秀文化。對教材文本的豐富內涵,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深入對話,讓學生的閱讀理解走向深入。例如,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課,通過諸小兒摘取李子的結果印證了王戎的推測——“取之,信然”。教學時,教師引領學生與文本展開深入對話,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為什么能夠做出正確的推斷?在與文本深入對話中,學生發現當“諸兒競走取之”時,王戎不動的原因是他觀察到李子樹在路邊而果子多,覺得肯定有問題,否則早就被人摘光了。這樣,學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王戎善于觀察、思考,并做出正確判斷背后的大智慧;同時,學生對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知更加深刻,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抓住文本的關鍵點,引領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二)與文本觀點對話

學習是一個從已有認知經驗出發,生成新經驗的過程。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把自己的經驗與文本觀點結合起來思考、對話,以幫助學生實現對文本意義的建構。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古人談讀書》一課,介紹古人讀書的經驗方法。古人讀書的經驗方法對自己有什么啟迪呢?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談談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中體會到學習要實事求是,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有的學生說,自己以前覺得問別人會很丟臉,看到古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之后,決定向古人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大膽向別人請教。不同的學生學習經驗與文本觀點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而對話是讓學生認知得到提升的有效方式。在對話中,學生已有的讀書經驗與作者觀點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實現對文本內容深層意義的建構。

(三)與認知差異對話

由于古今文化背景的差異,文言文表達的價值觀與學生的認知之間可能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學時,教師要從差異點入手,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讓學生的閱讀走向深處。如教學《囊螢夜讀》一課,有一個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車胤囊螢夜讀的做法不好。如果人人都像他這樣,那螢火蟲就被捕光了。這樣做,破壞了生態平衡,沒有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再說,螢火蟲發出的光亮度不夠,在夜晚讀書會產生近視?!睆膶W生的角度來說,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是一種美德,車胤捕捉螢火蟲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墒?,幾百年之前,人們對環保的認知還是一片空白,車胤的這種做法是被認可的。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辯論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诖?,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辯論,使學生認識到車胤在家里貧窮買不起燈油讀書的情況下,自己想辦法囊螢夜讀,說明了他很聰明、很勤奮,沒有讀書條件也要創造條件讀書,他這種熱愛學習的精神值得人們學習。經過與文本的深入對話與思想的碰撞,學生對車胤的認識就更進一層。在教學中,面對文本思想觀點與學生認知的矛盾,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全面、客觀。

四、拓展

文言文是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要想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弘揚與發展,僅靠教材中僅有的幾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課堂所學的文本進行適當的拓展,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為傳承、弘揚傳統文化奠定基礎。

(一)同類題材的拓展閱讀

統編語文教材選編的文言文題材豐富,有反映兒童聰明機智的、有體現勤奮學習的等方面。在學習某類文本之后,教師可以相機向學生拓展相關的內容,讓學生由學會一篇到理解一類文本。例如,教材選編了一些反映兒童聰明的故事,如《司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等。教學這類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世說新語》中的其他故事,了解更多兒童聰明智慧的故事,說說這些孩子的特點有什么不同。在教學《囊螢夜讀》《鐵杵成針》之后,可推薦學生閱讀《懸梁刺股》《鑿壁偷光》等故事,以豐富學生的認知,讓學生自覺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二)同一文本的文白對照閱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寶庫,不少的文言文已被改寫成白話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就同一篇文章的文言文版與白話文版進行對比閱讀,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不同的表達特點。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中的《司馬光》《精衛填?!贰蹲韵嗝堋返任难晕亩加邪自捨陌?。教學這些課文時,教師可以把它們的白話版文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比閱讀。這樣文白對照,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讓學生對文言文語言凝練、言簡意賅等特點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感受到文言文的獨特魅力。

(三)鏈接相關文本的拓展閱讀

在文言文教學中,當學生學完一篇文章后,教師可鏈接與文章相關的內容,鼓勵學生進行深度閱讀,以延伸閱讀課堂,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教學《精衛填?!芬徽n,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精衛填海神話故事完整版;教學《鐵杵成針》一課,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李白的相關資料;教學《伯牙鼓琴》一課,教師可鼓勵學生搜索并閱讀關于知音的歷史故事;教學《兩小兒辯日》,教師可推薦學生閱讀孔子和弟子們之間的故事。這樣的拓展閱讀,能延伸課文內容,豐富學生的閱讀認知,使學生對文言文的相關內容了解得更加深入,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綜上所述,在統編語文教材背景下,文言文的教學不僅能傳承、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從朗讀、理解、對話、拓展四大維度展開教學,符合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特點,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有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全面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臧松剛.文化傳承視域下小學文言文教學研究[J].教育視界,2021(26):10-14.

[2] 陳海燕.小學文言文教學典型問題及對策[J].小學語文教師,2021(10):27-30.

[3] 劉榮華.小學文言文大單元教學的價值與策略[J].小學語文教師,2021(11):9-11.

[4] 賈咪.關注文體:讓語文要素落地生根: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21(32):77-78.

(責編 韋 雄)

猜你喜歡
統編教材文言文教學傳統文化
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初中歷史統編教材中的人文主義精神
基于作文視角的統編教材運用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文言文教學之流弊及矯治
讓文言文教學迸發思維的火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