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大學生政治認同路徑的多維審視

2023-11-18 15:05李潔晨連靈
南方論刊 2023年9期
關鍵詞:思政時代情感

李潔晨 連靈

(西安工程大學 陜西西安 710048)

大學生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他們的“政治認同關乎政治穩定、政治安全,關乎政治發展和國家前途命運”[1],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生多元網絡需求與多種參與政治生活的權利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萬物皆媒”的全媒體也使網絡成為多元思想傳播的資源地和放大器,大大增強了輿論引導的難度,給大學生政治認同建構帶來了新挑戰。因此,面對新情況、針對新問題,如何科學有效借助全媒體提升大學生政治認同感,需要通過多維度進行審視。

一、問題之維:全媒體時代大學生政治認同的機遇與挑戰

(一)深化與弱化并存

全媒體既拓寬了大學生的政治視野,深化了大學生的政治認知,同時也沖擊著部分大學生政治認同的穩定性。全媒體能夠將海量信息多維度、多視角呈現,一些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真實數據、真人真事,能夠在全平臺傳播,這不僅能讓大學生直接感知生活中的大小變化,增強作為中國公民的自豪感,也能在提升大學生政治情感基礎上形成基本的政治認知。然而在信息錯綜復雜的全媒體時代,并不是所有信息都能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相契合、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通,他們身上暗含的價值觀念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主流媒體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導向與引領,動搖大學生原本的政治認知,使他們對主流意識形態開始持懷疑態度,進而弱化他們的政治認同感。

(二)理性與非理性并存

全媒體既擴大了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廣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學生對政治問題的理性認識,但也使部分大學生陷入非理性的選擇困境。全媒體能夠對社會熱點事件進行實時報道,人人可參與事件進展的全過程,實時跟進的傳播方式能讓大學生直觀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激發他們扮演社會熱點事件的“監督者”和“仲裁者”的積極性,獲得作為政治主體的存在感,一定程度上使他們能夠結合所學,理性思考、分析社會熱點事件,實現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加深對主流價值觀的認識。但全媒體時代“萬物皆媒”,傳播主體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可能存在著信息誤傳、誤讀的現象,其中一些個人夸大社會矛盾的偏頗言論,易制造非理性輿情,影響大學生的政治判斷,甚至弱化他們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三)積極性與消極性并存

全媒體雖然增進了大學生政治情感的積極性,堅定了大學生的政治意志,但部分大學生政治情感易受主觀認識的影響,產生消極情緒。全媒體打破空間限制,使信息能在多平臺實現立體交叉式傳播。抖音、微博等媒體通過大數據算法向大學生推送,飽含正能量且能激發情感共鳴的紅色文章、視頻,無形間加深大學生對國家制度、黨的方針政策、道路的認同,激發起他們自覺維護社會穩定秩序的積極性。但部分大學生政治情感淡薄,對當今社會所崇尚的主流價值觀認識動力不足,因而容易產生消極、倦怠情緒,不能自覺將主流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原因之維:全媒體時代的新變化對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影響

(一)全媒體時代大學生自身特點對其政治認同的內在影響

1.大學生思想活躍卻不成熟,尚未形成穩定的政治認知

成長在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時代下的當代大學生,他們敢于在各平臺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充分行使政治表達權。但自由開放、去中心的全媒體網絡環境,一定程度上會使部分政治心理不成熟的大學生忽視傳統政治權威,不能第一時間對良莠不齊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判斷;加之近年來西方國家有目的、有組織大肆在我國網絡領域制造“顏色革命”,有意識引導大學生過度關注社會事件的矛盾點,將社會矛盾問題歸咎于政府職能的缺失、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目的在于借機動搖部分大學生的政治意志,使他們失去對政府的信任。

2.大學生務實卻缺乏“鴻鵠之志”,尚未形成遠大的理想信念

當代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自幼生活在物質相對富足的時代,他們會更加注重當下的獲得感,是典型的“現實主義者”,部分大學生會將薪資的高低作為擇業的第一標準,他們認為務實的工作能獲得較滿意的薪資,提升個人滿足感;但胸懷祖國才能胸懷天下,當前我國正處于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是祖國對我們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特質;然而部分大學生缺乏“鴻鵠之志”,相對缺失社會責任感,不能將個人理想同祖國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這不利于凝聚以政治認同為基礎的政治共同體的精神力量。

(二)媒體網絡新變化對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外在影響

1.非主流媒體的沖擊,弱化了主流媒體話語權

主流媒體是國家政策和國家意志的主要宣傳平臺,能夠向民眾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確保社會輿論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穩定社會秩序。全媒體時代擴大了非主流媒體的影響范圍,相對弱化了主流媒體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與權威,輿論話語權開始由過去官方單一主導向公眾共同引導過渡。與此同時,去中心化的傳播方式也使我國網絡輿論環境愈加寬松,一些一味逐利的非主流媒體發表博眼球、斷章取義的言論誤導大眾,這種忽視道德底線的行為不僅會滋生錯誤價值觀念,消解大學生對政府的信任,還會模糊大學生的政治判斷力,動搖本不穩定的政治認知。

2.部分媒體從業者政治認知不穩定,弱化了網絡思政的影響力

全媒體時代的媒體從業者具有雙重身份,不僅是“中國故事”的傳播者,也是大學生成長路上的助力者。雖然大部分大學生接受線下思政課程后,能夠形成一定的政治認同基礎,可當他們將所學理論知識付諸實踐時,仍易被他人的“聲音”左右。究其原因,可能是全媒體時代媒體從業門檻相對較低,一些媒體從業者雖能掌握行業基本知識、技能,但參差不齊的認知水平使他們在解讀、傳播意識形態方面易出現偏差;這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意識形態傳播效果,使政治判斷力模糊的大學生將意識形態簡單化甚至庸俗化理解,削弱網絡思政的影響力。

(三)學校教育環境新變化對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外在影響

1.“去平面化”的信息傳播方式,沖擊思政教育模式

全媒體時代下,信息的傳播不再以文字、圖片等平面化形式呈現,而是以更加多元立體化的方式表達,因此對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授課要求。全媒體時代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和價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與放大,他們對教育內容的要求也是日趨多元,他們對網絡優秀內容更是更加強烈。然而部分思政工作者對教學內容的時效性不夠重視,選取的教學事例有一定距離感,未能使大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使思政課堂效果吸引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政治情感,使大學生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同而少認”。

2.“去權威化”的信息發布模式,影響思政教育效果

全媒體時代下,信息的發起人不再以過去專業媒體信息機構為主,萬物皆媒使信息發布門檻降低,一些不良信息、網絡突發事件、不同價值觀會影響部分大學生的政治認知、判斷,甚至會沖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傳遞的主流價值觀,因此對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高校思政工作者應傳播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對大學生思想、行為方面的價值引導。然而部分思政工作者重視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教育,缺乏將課堂延伸到課后的意識,難以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感知思想變化動向,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消解高校政治認同教育效果。

(四)家庭教育新變化對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外在影響

1.全媒體時代家庭教育呈現“功利”趨勢,重智輕德

家庭是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形成的初始場所,家長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的方方面面。傳統教育下,部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重智輕德”,過分關注孩子的分數,卻忽視了對孩子身心成長、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重視;同時“唯分數論”“好大學等同于好工作”的教育理念,與學校教育也存在一些功能上的錯位,一定程度會使得大學生過于功利,更加注重成績所能帶來的利益,無多余的精力投入社會生活,這可能會導致部分大學生高分低能、情感冷漠,缺乏家國情懷,對政治認同教育產生一定的抵觸感。

2.全媒體時代家庭教育呈現“缺位”趨勢,情感缺失

家長是孩子最堅強的后盾,父母的關懷在人生任何一個階段都不應缺位。部分父母認為孩子進入大學,學??山犹嫠麄兊慕逃x務,便忽視了對孩子情感上的關注。全媒體時代大學生的競爭壓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他們在自尊心的驅使下獨自扛下所有的負面情緒,但卻陷入了無止境的自我內耗之中;加之如今網絡空間紛雜信息蜂擁而至,缺乏政治判斷的大學生易被網絡中“別有用心之人”牽著鼻子走,過度放大生活中的不如意、社會中的負面事件,擴大與父母間的溝通“鴻溝”,嚴重者甚至會抵觸學校日常教學,對主流價值觀產生一定的疏離感,進而影響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感的形成和發展。

三、路徑之維:全媒體時代培養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優化途徑

(一)大學生將小我融入大我,奠定政治認同思想基礎

1.大學生應主動適應角色變化,在以知促行中提高政治認知

大學生要敢于走出“舒適圈”,走進“挑戰場”,利用碎片化時間瀏覽紅色書籍、咨詢等,主動學習黨的基本理論、方針、路線和政策,用正確的思想理論武裝頭腦;將所學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作為踐行標準,利用所學理性分析互聯網中不和諧的“聲音”,敢于同“不和諧聲音”作斗爭,日常幫助政治觀念模糊的同學形成理性的政治判斷;同時積極參與校園實踐活動、聽紅色講座、在日常生活中用黨員的標準規范自己的言行,培養形成良好的政治品質,做到“以知促行”,提升政治認同感。

2.大學生應立“鴻鵠之志”,在艱苦奮斗中堅定理想信念

大學生要敢于有夢,將理想信念落實到腳踏實地的行動之中,認真對待每一堂專業課,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積極參加各類競賽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理性看待互聯網中浮躁、急功近利的不良風氣,自覺抵御“躺平”“佛系”等倦怠思想,樹立樸實的奮斗觀,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同時當代大學生應辯證看待并關注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階段性問題,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政治參與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修養完善自我,以最佳姿態奔赴祖國的“星辰大?!?,在奮斗中增強對黨、對國家、對政府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二)主流媒體鞏固主體地位,增強大學生政治認同情感

1.提升網絡環境治理能力,鞏固主流媒體主體地位

全媒體時代“去權威化”的傳播模式影響著網絡輿情管控,影響著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對此,政府需根據媒體行業發展情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治理現存的媒體亂象,建立信息監督機制,確?;ヂ摼W可控可管;企業內部也需定期培訓提升主流媒體從業者的素質,確保傳播內容質量,營造正向的輿論氛圍;同時應建立官方主導媒體平臺,鞏固宣傳教育主體地位,加強傳播內容、質量等方面革新,提高與大學生的良性互動,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是非觀,增強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

2.增強媒體從業者的政治素養,充分發揮網絡思政的育人功能

全媒體時代,主流媒體從業者應與時俱進貫徹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內容建設為本,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建構網絡領域育人“第三課堂”,讓主流意識形態在潛移默化中觸動大學生內心、引起深層次的情感共鳴;同時企業內部還需重點關注媒體人的職業素養與政治素養,努力構建一支政治強、業務強、作風好的媒體隊伍;從而切實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有效性,充分發揮網絡思政的育人功能,幫助大學生在碎片化時間中提升政治認同感。

(三)思政工作者進行教學改革,培養大學生政治認同能力

1.革新教學內容,觸動大學生政治情感

全媒體時代思政工作者“思維要新”,當代大學生并非中國革命的親歷者,他們需要能觸動情感神經的教學素材。因此需要搜集整理先輩們戰爭年代真實故事的口述資料或采訪資料;將袁隆平院士投身雜交水稻事業只為造福全人類、張桂梅無私無我在平凡崗位奉獻自我幫助山里女孩走出大山等紀錄片融入教學,借助圖片、短視頻等形式增強教學內容的說服性和時效性,讓真實事跡嵌入大學生成長之中,拉近大學生與主流意識形態的情感距離。

2.創新教學方式,有效進行思想價值引領

全媒體時代思政工作者“視野要廣”,應主動學習并運用現代媒體技術,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借助高校公眾號、網頁打造“思政線上大課堂”短視頻學習平臺,鼓勵大學生就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自由討論和提問,配備教師給予客觀性回復,通過互動教師能及時掌握大學生心理發展動向、思想狀況、價值取向以及認知需求,并適當調整教學設計,使理論教學實現從“漫灌”到“滴灌”的飛躍,進而闡釋好社會主流價值觀,有效進行思想價值引領,提升大學生政治認同感。

(四)家長變革教育理念,鑄牢大學生政治認同信念

1.家長轉變教育理念,幫助大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政治觀念

全媒體時代家長需轉變過去“唯分數論”功利化的教育理念,摒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觀念,更加注重孩子的道德素養建設,鼓勵孩子走出家門、校門,多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志愿者活動,練就大學生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的擔當精神。同時,家長還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大學生,鼓勵其參與家庭中的大小決策,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是非觀與參與意識,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政治觀念,以適應日后的政治生活。

2.家長注重情感支持,幫助大學生逐步形成堅定的政治意志

全媒體時代父母需格外關注大學階段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讓關愛不再“缺席”、不再“移位”,當孩子受挫后用其能接受的方式進行心理疏導和情感慰藉,填滿他們脆弱而又空虛的內心,讓心靈得到暫時的休憩,幫助其擺正心態提高抗壓能力,引導形成健康而完整的人格。同時還應引導大學生自覺感悟身邊的微幸福,引導他們關注社會中的正能量,幫助他們形成堅定的政治意志,調節生活中的負能量,抵御各種不良誘惑。

〔基金項目:西安工程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夢桃精神融入大學生使命感培育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2ZSZD01)階段成果?!?/p>

猜你喜歡
思政時代情感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情感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