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美育課程知識可視化的路徑探究
——以“微紀錄片創作”課程為例

2023-11-21 15:35碩,高軍,王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紀錄片美育可視化

趙 碩,高 軍,王 濤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素質賦能中心,廣東 深圳 518172)

美育可稱作審美教育,也可稱作美感教育。美育通過影響個體審美感受、提升個體審美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全面和諧的人格。審美教育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深遠意義。高校美育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2020年10月,《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發布,明確高職美育課程的三個重點目標為“有機結合專業課程”“強化藝術實踐”“具有審美修養”[1]。高職院校美育課程應在職業教育總體目標的范圍內實現這一附屬目標,即在教學內容設置上注重跨界、跨學科性和職業性,在美育課程教學和考核過程中注重藝術創作實踐,在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上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審美修養。該如何實現這三個目標,既是高職院校美育的重點,也是棘手難題。

高職院校想要培養具有審美修養的高質量人才,教學需要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職院校課程教學融入知識可視化技術可以有效滿足這一需求。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將知識可視化工具與“微紀錄片創作”課堂相結合,以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為美育課程進行可視化教學的應用提供參考。

1 知識可視化工具與美育課程的匹配思考

1.1 知識可視化的含義

知識可視化是在科學計算可視化、數據可視化、信息可視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研究領域,它應用視覺表征手段促進群體知識的傳播和創新。2004年7月,Martin J.Eppler和Remo A. Burkhard共同編寫的工作文檔Knowledge Visualization-Towards a New Discipline and its Fields of Application發布,這標志著知識可視化正式成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2009年,趙國慶先生提出關于知識可視化新的表述:“知識可視化是研究如何應用視覺表征改進兩個或兩個以上人之間復雜知識創造與傳遞的學科?!盵2]

趙慧臣[3]提出知識可視化視覺表征應從形式、內容、效用三個層面進行設計,與知識內容融合在一起,這給教學中應用各種可視化工具指明了方向,促進了 知識的創新傳播。王朝云和劉玉龍[4]提出知識可視化的實質是將內隱知識或隱性知識外顯化,將外顯知識生動化,以概念圖、思維導圖為例闡述知識可視化的常用方法,再以地理、化學、計算機學科的具體教學案例介紹了知識可視化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這也為知識可視化在高職教學的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撐。

1.2 知識可視化工具與美育課程的匹配思考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各級各類學校要按照課程設置方案和課程標準、教學指導綱要,逐步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程。職業院校要在開好與基礎教育相銜接的美育課程的同時,積極探索開好體現職業教育專業和學生特點的拓展課程。高職院校的美育課程要考慮為專業課程服務,有機結合專業課程。高職院校美育公選課的學生來自全校不同專業,學生們有自己的專業基礎,如果跨學科的職業性美育能夠綜合學生專業的特點,發揮美育功能,與專業教育銜接的美育課程就能積極開展。例如一門影視類的美育課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本身就具備一定的Photo shop、Premiere、Final cut基礎,制作靜態圖像或者短視頻對其來說相對比較容易,可以使用虛擬現實技術等知識可視化手段來增強美育課程與專業的課程的聯系??鐚W科融合有助于學生從不同維度理解藝術;多學科滲透的美育課程內容借助可視化手段,也能夠激發不同專業背景的高職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知識可視化手段,美育課程與計算機、信息通信、大數據、管理、園林等跨度較大的專業深度融合,是美育課程本身的跨學科性決定的,是聚力賦能提升學生素質需要的,也是新媒體時代下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內容滲透融合所需要的。在此過程中,也可以發現其他學科的美育價值。

2 高職院校美育課程知識可視化路徑探究

實驗心理學家Treicher通過大量的實驗證明,人們接受外來信息和知識主要是通過人體的各種感覺器官來實現的。按照信息獲取的比例,通過視覺獲得的占83%,聽覺占11%,嗅覺占3.5%,觸覺占1.5%,味覺占l%,這個結果表明視覺是人們接受信息的主要通道。

現今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印刷品、平面廣告,再到影視節目、三維特效,充斥著視覺沖擊。無法回避的可視化趨勢,也讓人們明白一個事實:說明、解釋、理解世界的方式越來越呈現出圖像化的特征,視覺效果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重要。上述可視化的優點為合理使用可視化工具提升高職美育課程教學效果提供了理論依據。

2.1 選擇知識可視化工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多年來,高職美育教材大多為本??仆ㄓ媒滩幕蚪栌闷胀ǜ叩仍盒=滩?,導致高職美育課程中理論性知識占據主導地位。在通用教材中通常將美育基本知識作為教材的開篇陳述,重點強調課程的性質和教學任務,而未對美育內涵進行詳細的闡釋,導致學生無法理解什么是美育,從而對美育教學產生誤解。其次,美育課程設計缺乏對美育知識的系統性梳理,部分高職院校的美育課程設置僅為滿足一定的指標,并未真正考慮到如何完善美育知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缺乏統一標準。而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使得許多美育老師在有限學時的課程中,僅向學生講授比較淺顯的內容,未將更深層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導致學生對美育課程僅有入門級的水平。

要彌補教材、課程設置等方面的不足,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充分運用知識可視化工具,對教學內容實現可視化設計,將各類知識、思維、技巧、能力等轉換為具體化形象化的圖片、動畫或視頻等新媒體形式,可以大大降低學生獲取知識、理解問題、技能實操的難度,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教師在知識可視化教學手段的支撐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結構、配置數字化教學資源、施以科學教學方法,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開放,促使學生學習更加主動。

2.2 使用知識可視化工具充實課程評價體系

現代課程評價的發展趨勢正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而高職教育以培養高質量綜合型技能人才能力為本位,其課程評價方式更應傾向多元化方式,美育課程作為一種集感知性、獲得性和內生性于一體的綜合課程,需要構建多維度、全過程、立體式的評價模式。而現行的高職院校美育課程的考核方式通常是過程性考核,如現場筆試、小論文、小組實踐作品,課堂展示匯報等考核方式,并不能滿足學生進行藝術實踐的要求。藝術實踐是學生能夠真真切切感受美育育人的重要渠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參與實踐,組織、策劃、設計并生產出藝術作品。同時,教師要提高知識可視化意識,在指導學生藝術實踐過程中采用多種知識可視化方式配合,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也可采用多種可視化方式進行檢驗,比如多媒體演示文稿制作、短視頻制作、知識可視化海報制作等,不斷充實課程評價的體系。

2.3 推送知識可視化信息鞏固美育知識學習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雖然已經開設各色各樣美育課程,要求學生畢業前必須修完一至兩門美育課程學分,但美育課程體系仍以公共選修課為主。與專業課相比,理論性較強的美育課程難以吸引學生,而實踐類課程因為受資金、場地環境各方面的限制,實施難度較大。要發揮以成果為導向的美育課程實踐功能,美育實踐活動必不可少,其中,知識可視化信息就日益凸顯它的作用。課前可推送一些課程相關知識的視頻進行預習,課堂上教師配以圖片、動畫、虛擬仿真技術等進行講解,假如條件允許還可以利用數字交互性沉浸式游戲。課后推送傳播美育課程優質短視頻進行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養成觀看轉發分享短視頻的習慣,把知識的學習融入到日常生活休閑娛樂中,以此不斷加深固定美育知識的學習。

3 知識可視化在“微紀錄片創作”課程中的應用案例

為提升學生對微紀錄片審美能力及短視頻創作能力,筆者于2021—2022學年第1學期開授“微紀錄片創作”美育課程,通過一學期試行發現部分學生對該課程學習興趣較低,實踐內容輸出參差不齊。為提升學生對“微紀錄片創作”課程的興趣,筆者在2021—2022學年第2學期開始嘗試引入知識可視化工具: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等;在2022—2023學年第1學期擴大知識可視化工具應用范圍,引入短視頻工具進行教學輔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章節將對知識可視化工具在教學中應用的方式及效果進行說明。

3.1 概念圖工具在“微紀錄片創作”課程中的應用

為提升學生在美育課堂的參與感和系統性學習,需持續提升概念圖工具在課程中的應用能力,在此對該工具的應用情況進行詳細說明。

在美育課程“微紀錄片創作”中有關法國真實電影和美國直接電影兩大紀錄電影類型的異同點,在最初課程設計時采用簡單對比表格進行表達,兩者無差異層次感,學生僅能了解到差異的淺顯層面。為提升教學質量,該課程引入了概念圖工具,從兩者的靈感來源、拍攝方式、制作方式、藝術家參與方式、拍攝對象、拍攝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呈現兩者的差異(見圖1)。顯然運用概念圖進行的對比教學,能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兩種紀錄電影類型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圖1 法國真實電影和美國直接電影兩大紀錄電影類型對比

3.2 思維導圖工具在“微紀錄片創作”課程中的應用

高職院校美育課程中的概念和理論是學習的難點。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將知識內容一目了然地表現出來,突現知識的層次結構。在教學中,用單純文字配圖片的形式難以講解清晰概念及概念間的關系。利用思維導圖“知識可視化”手段,可以將不易理解,容易混淆的概念組織起來,既有邏輯關系,又層次分明,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并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在課程教學中,可以以思維導圖為載體發揮學生協作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一個概念或者一個主題,小組協作進行思維導圖制作,進而比較全面地掌握相應主題或概念的知識點。例如,關于微紀錄片的分類問題,首先有多種分類方法,僅以創作主體來分類,就有視頻網站、新媒體品牌、國內傳統媒體、國外傳統媒體及旗下的紀錄片頻道等多個創作主體。以思維導圖(Xmind)的形式提前做好課件(見圖2),便于學生清晰準確地掌握知識結構;課后,學生也可以嘗試獨立完成知識結構的思維導圖,不斷調動學生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圖2 微紀錄片的分類方法(以創作主體劃分)

3.3 短視頻在“微紀錄片創作”課程中的應用

本門課程要求學生自由組成小組,自選主題進行微紀錄片的創作。當前期拍攝完成后,后期編輯工作成為部分學生頭疼的問題。首要問題就是剪輯軟件的操作,除了少數學生使用Premiere、Final cut等剪輯軟件,大多數非影視專業的學生使用的是剪映。剪映作為目前短視頻常用的剪輯軟件,簡單易學,但也需要最基礎的流程指導。在雨課堂上發布剪映軟件使用方法的短視頻,對剛剛接觸剪映的同學進行功能介紹和基礎操作的指導。在學習剪輯實操或者編輯軟件的使用方法時,常常因為細節較多,學生記不住,導致一步跟不上,后面的步驟就會聽得云里霧里。學生可以把講解剪輯軟件操作的教學短視頻存儲在手機或網盤里,在編輯素材時回看視頻,也可以暫停,無限次回放,跟著短視頻的方法進行練習,強化記憶,多次記憶后對于剪輯軟件的使用就會得心應手。此外,許多同學不經常使用剪輯軟件,間隔時間久便會遺忘使用方法。此時,能夠隨時觀看且時長較短、言簡意賅的短視頻就非常的有效。

以本課程雨課堂第七章“微紀錄片的拍攝與采訪”為例,視頻類教學文件占總教學文件的6/7,而在這6個視頻教學資源中,短視頻占比達2/3,學生通過視頻可以快速掌握拍攝技巧。

3.4 知識可視化工具應用的教學效果

筆者在2021—2022學年第2學期開始嘗試引入概念圖、思維導圖等工具,從表1學生成績變化趨勢中可以看到,“微紀錄片創作”課程低分段比例由30%下降到21.67%,下降了8.33%;高分段學生由33.33%提高到37.33%,提高了4%??梢悦黠@看出知識可視化工具的引入對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具有明顯效果,特別是對低分段學生的幫助更大。

表1 “微紀錄片創作”學生成績變化趨勢

2022—2023學年第1學期引入了短視頻教學工具,高分段學生比例提升至65%,相比未使用可視化工具時提升超了30%,效果更加明顯。

通過知識可視化工具在“微紀錄片創作”課程中應用,可以看出可視化工具對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明顯效果,其中更為直接形象和符合當代高職學生需求的短視頻工具對教學效果提升更加明顯。

此外,通過對比不同學期學生期末作品的網絡觀看量,2022—2023學年第1學期引入了短視頻教學工具,視頻作品的網絡觀看量提高50%以上,而且從選題和制作上更加迎合網絡用戶的觀看習慣,效果相當明顯。

4 結語

如何充分使用知識可視化手段的教學有效性,強化藝術實踐以充分發揮其在高職院校中的美育作用,是迫切而又現實的問題。本文通過筆者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分析了知識可視化工具在美育課程中的運用,提出高職院校美育課程知識可視化的解決路徑:通過美育課程知識可視化手段的應用,降低學生獲取美育知識、理解問題、技能實操的難度,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從“微紀錄片創作”課程使用知識可視化手段成果對比來看,提升了美育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無論是學生成績的中高分人數占比,還是學生作品的網絡點擊率,都有明顯的提高,這肯定了在高職院校美育課程中采用知識可視化手段進行教學的良好效用。在知識可視化手段的支撐下,美育課程可以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提升整體審美修養,強化文化主體意識和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猜你喜歡
紀錄片美育可視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視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運行動態分析與可視化展示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維可視化
“融評”:黨媒評論的可視化創新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