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間分析方法類課程思政建設路徑與教學探索

2023-11-21 19:15戴靚丁子軍范業婷呂立剛
高教學刊 2023年31期
關鍵詞:滲透式知識圖譜課程思政

戴靚 丁子軍 范業婷 呂立剛

摘? 要:課程思政建設是推進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和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傳統教學模式更注重專業知識傳授,總體上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互相獨立,導致在某些教學環節出現失效。課程思政強調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機融合、同向而行,因而亟需開發新的教學模式以與之相適應。該研究從課程思政的相關要求和已有研究出發,分析當前課程思政建設的痛點,以滲透式案例實訓為抓手,提出空間分析方法類課程思政的建設路徑與教學實踐方案,以期為其他技術方法類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知識圖譜;實訓模塊;滲透式;空間分析方法類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31-0185-04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education of all student and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through virtu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hich is generally independent of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leads to failure in certain teaching process. The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and synergism of various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so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a new teaching mode to adapt to the requests. Beginning with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weaknesses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uses the penetrated case training as a strategic tool to propose the construction path and practical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atial-analytical-based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based on other kind so fskills and methods.

Keywords: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map; practical training module; penetration; spatial-analytical-based courses

2020年9月,教育部提出以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為主線,面向世界科技競爭前沿,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面向人民群眾新需求,面向國家治理大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高等教育既要培養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也要培養有家國情懷的合格建設者。課程思政是新時期的教育理念創新與實踐創新,課程思政建設就是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當前,高校辦學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尤其是在信息化技術和自媒體平臺盛行下,各種社會思潮迅速傳播并激烈碰撞,使得主流價值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高校需充分發揮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學科學術資源有效轉化為思政育人資源,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因此,課程思政建設與創新對推進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學習的深入,廣大教師對課程思政理念已形成高度認同,并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與方法。例如,高德毅等[2]提出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的思政課程體系及其從引領到浸潤、深化和拓展的功能定位。陸道坤[3]主張從目標設計、內容開發、方法選擇、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五個方面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劉啟亮等[4]深入挖掘與課程知識點契合的思政育人素材,構建思政案例庫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蘇蕓等[5]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方式,引進多維度的課程案例和多元化的互動環節,有效建立以模塊為單元、將思政教育與知識和技能有機融合的整合課程。何丹等[6]堅持反向設計原則,以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為指導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許明月[7]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體系、完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構建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方面提出深化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三大體系。雖然不同學科的課程思政設計側重點有所差別,但核心問題都在于“如何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如何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如何促進提升內在德行”。

鑒于此,本研究以空間分析方法類課程為例,探討課程思政建設路徑與創新方法,旨在將知識傳授、能力提升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中提高認識水平與思辨能力,從而塑造正確的三觀;在實踐應用中提升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進而經世致用、志存高遠,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

一? 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面對大數據技術與區域發展特征,空間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應用已成為眾多行業發展和科學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專業技能??臻g數據分析方法與技術是技術方法類課程,一方面該課程可以讓學生掌握地理空間數據分析處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術應用,另一方面該課程也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和科學思維、創新精神、愛國主義、奉獻擔當等人文主義內容[8]。目前,該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問題體現在思政元素缺乏針對性、趣味性和實時性,專業課程仍側重于知識傳授,對能力培養和品德塑造重視不足;將思政元素“填鴨式”灌輸或與專業知識“硬銜接”,單純“喊口號”“講故事”,難以引起學生共鳴;重理論輕應用,學生體驗感獲得感弱,接受和消化思政教育效果差,課程各環節缺少學生思政感悟分享交流,無法及時獲取反饋并改進教學[9-11]……這就要求課程思政建設不僅是對單個知識“點”思政元素的設計和融入,更需梳理出這些散點的邏輯“線”以形成專業課程的思政知識圖譜,最終在實踐應用中內化為學生德行而服務于立德樹人“面”的全過程,形成“課堂教學-案例實訓-課程思政”的耦合體系。

案例實訓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是將思政理念轉化為日常習慣的重要環節[12]?!罢n堂教學-案例實訓-課程思政”的耦合體系是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的各個環節有機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思政設計,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思維方式,將書本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形成可操作可復現的案例實訓模塊,讓學生在實踐中觸類旁通,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的同時,提升自我修養和思想境界,達到“潤物無聲、春風化雨”的效果和實現“三全育人”[13]。從空間數據分析方法與技術的課程目標可以看出,其集“理論知識、方法操作、案例實訓”于一體,可較好匹配并打通“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專業融合”“思政德行內化”這些現實痛點。同時,該課程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地理學等多學科背景,面向實際需求和解決社會問題,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應用性,是開展“課堂教學-案例實訓-課程思政”耦合體系教學設計與實踐創新的典型。然而,以往的教學通常選擇經典教材照本宣科,其中穿插些零散的思政教育點綴,導致學生對理論的認知不夠深入,對技能的應用不夠嫻熟,“融德于知、知行合一、德行內化”的效果難以實現。因此,基于案例實訓開展課程思政設計與實踐,是提升思政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二? 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路徑與實踐

以空間數據分析方法與技術這類方法性、操作性、應用性課程為例,課程思政建設主要是要解決三個問題:①如何構建有效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塊?②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專業教學?③如何跟蹤思政教學效果并及時改進?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需充分運用思政矩陣法、情景和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分組實訓、同行評議、多方調研、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多種方法,對標指導綱要,構建“融德于知”的課程思政體系;同時,將理論方法并重,強化“知行合一”的軟件操作教學,并以應用為導向,注重“德行內化”的綜合實訓匯報,總體思路如圖1所示,具體路徑與實踐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 完善課程培養目標,優化課程教學模塊

空間數據分析方法與技術課程是通過科學定量的計算方法、數學理論和決策模型來提供空間數據利用的工具和方法,是一門兼有基礎性和應用性的綜合學科。該課程可為區域經濟、城市管理、空間規劃等領域的決策與實踐提供基礎技術支撐,大到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小到服務專業類競賽、數學建模、創新創業訓練、“挑戰杯”等。因此,課程目標可細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養目標三個維度。知識目標是培養學生基本掌握空間分析的理論基礎、數學基礎、數據基礎、空間特征與建模原理,培養學生的專業認知和探索精神,使其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熟練掌握主流的空間分析方法和技術操作,如專題地圖制作、屬性分析、地統計、空間自相關、空間疊置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權回歸和空間計量建模等,并能綜合應用以解決實際問題,使其具備專業技術的能力。素養目標是通過多元模塊化的案例實訓和豐富靈活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科學世界觀、發展觀、命運共同體等教育,培養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具備公民美德、科學思維、職業道德、家國情懷的復合型人才。教學大綱需遵循章節間由淺入深的邏輯體系,各章節需建立“現實導入→理論知識→方法操作→綜合實訓”的教學模塊,形成“學中做、做而思、思促學”的高質量教學閉環。在教學模塊的各個環節全過程滲透思政元素,為專業知識增加情感溫度,激發學生興趣與共鳴,同時豐富思政內涵,使價值引領切實看得見、摸得著、記得住[14]。

(二)? 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構建思政知識圖譜

課程思政元素并不是專業教學中的某個點,而應貫穿各環節[15]。在現實問題切入、理論知識介紹、方法操作講解和綜合實訓設置的時候,均可設計融入具有思政價值引領且切近生活實際的熱點新聞、人物事跡、法律法規、職業要求、項目合作、成果展示等。以《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依據,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憲法法治、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五大維度,結合專業特色和知識點特征,從愛國主義、法治意識、認知能力、反思能力、科學素養、職業道德、理想信念和團隊協作等方面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構建“融德于知”思政元素體系。將全方位滲透的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到全過程滲透的專業教學中,并根據專業教學的發展變動對思政教育做出相應的反饋更新,形成思政知識圖譜,做到以人為本、德業雙修。

以空間分析常涉及的專題地圖制作為例(圖2),首先從“問題地圖”的現實導入,讓學生們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過什么樣的問題地圖。然后,向學生們闡述增強版圖意識的重要性,并講解如何五步快速識別“問題地圖”,重點需關注東南沿海地區是否漏繪釣魚島、赤尾嶼、是否錯繪臺灣島底色、是否繪制南海諸島和九段線,以及西南西北地區是否錯繪藏南地區國界線、是否錯繪阿克賽欽地區國界線等,以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和家國情懷。鑒于此,自然導入地圖繪制的基本原理,細致闡述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空間數據的格式與尺度、地圖投影和地圖要素等知識點,以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反思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上機操作或實操錄屏的方式,逐步講解矢量圖層的導入與編輯、斑塊屬性的添加與設置、專題地圖的制作與導出等方法與實現過程,讓學生切實掌握了相關技能,提升科學素養與職業道德。最后,通過小組合作的綜合實訓,分析中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空間格局與區域差異,引導學生用所學分析所見、所思指導所用,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德行、理想信念以及協作能力。

(三)? 建立多元評價機制,及時優化課程設計

課程思政建設應改變傳統專業課單純考核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做法,而強化各環節學生思政素養的評價。這就需要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綜合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提升與價值內化情況[16]。過程性評價包括①課堂出勤、學習態度和參與表現;②軟件操作技能、上機作業情況;③綜合實訓成果匯報、同行評議和學習心得分享。終結性考核主要是運用本課程所學知識方法和技能,選擇感興趣的區域經濟、空間規劃或城市管理議題,撰寫課程報告。同時,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發布相關軟件操作錄屏,以便學生課后反復學習,實時獲得學生反饋。此外,也可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邀請同行和督導聽課評估等多渠道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和優化課程設計。

三? 結束語

本研究探討空間分析方法與技術類課程思政的建設路徑與實踐,針對當前課程思政建設的痛點,提出以滲透式案例實訓為抓手的空間分析方法與技術類課程思政建設對策,進而從課程教學模塊、思政知識圖譜、多元評價反饋三大方面提出具體的建設路徑與實踐方案。其中,以ArcGIS斑塊專題制圖為例,重點介紹了如何對標指導綱要,構建專業教學全過程滲透和思政教育全方位滲透的課程思政知識圖譜。理論上,本研究將“課堂教學-案例實訓-課程思政”相耦合,深化課程思政推進的方式、方法和體系研究,可為其他應用型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實踐上,該建設路徑和實踐將通過知識傳授,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辨能力,形成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考和分析社會現象的思維模式;通過技能訓練,提升學生知識應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科學素養;通過價值引導,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理想信念,培養真善美的氣質,增強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 周立旻,鄭祥民,陳圓圓.探索基于認證模式的高校課程思政設計——以地理學類專業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21(4):28-33,2.

[2] 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3] 陸道坤.論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2020(10):16-22.

[4] 劉啟亮,鄧敏,侯昭怡,等.“空間分析”課程思政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測繪通報,2021(5):151-154.

[5] 蘇蕓,謝澤鋒,辛崗.模塊化醫學整合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學探索——以感染與免疫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3,9(5):105-108.

[6] 何丹,孟斌,逯燕玲.基于專業思政的空間數據分析課程群改革探索[J].地理空間信息,2022,20(3):134-139.

[7] 許明月.高校課程思政三大體系構建[J].高教學刊,2023,9(5):181-184.

[8] 王澤根,金明哲,甄艷,等.《GIS空間分析理論與方法》課程思政探索實踐[J].測繪,2022,45(1):44-48.

[9] 姜濤,孫玉娟.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20):44-46.

[10] 劉承良,杜德斌,李源.服務“一帶一路”的世界地理課程思政“金字塔”教學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4):873-881.

[11] 鄭琳,周敏,李一源.專業基礎課“測繪技術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云南農業,2022(11):41-45.

[12] 王盎然,王亞納,沈華芬,等.新時代化工學科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創新與實踐——以浙江大學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22,39(5):62-66.

[13] 謝微,伍淑婕,鄧忠惠,等.“課堂教學-實驗實訓-課程思政”耦合體系的構建初探[J].輕工科技,2022,38(5):129-131.

[14] 周侗,韓琪,陶菲.基于滲透式教學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探索——以空間數據采集與管理實踐課程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1,43(9):167-169,162.

[15] 曹蕾,王莉,何冰,等.課程思政融合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研究[J].高教學刊,2022,8(35):67-69,73.

[16] 張亞茹.基于BOPPPS的課程思政混合教學模型構建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2,8(36):5-8.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長三角城市群技術創新網絡的多尺度演化機制與效應”(42271212);南京財經大學校級教學改革課題“課程思政建設路徑與創新方法研究——以‘空間數據分析技術與方法’課程為例”(JGZ202202);南京財經大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基于案例實訓的研究生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YSZ2205)

第一作者簡介:戴靚(1989-),女,漢族,江蘇鎮江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空間和網絡分析方法與應用。

猜你喜歡
滲透式知識圖譜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從《ET&S》與《電化教育研究》對比分析中管窺教育技術發展
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