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戶糧食種植意愿影響因素研究
——基于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的調研

2023-11-21 03:06劉萬慶裴小杰
陜西行政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嵐皋縣種糧意愿

汪 茜,劉萬慶,裴小杰

(西安財經大學 商學院, 西安 710100)

一、引言

強國必先強農,農業強方能國家強。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將農業強國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而保障糧食安全穩定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

嵐皋縣位于陜西省安康市,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豆類、油菜和小麥等。2020年2月,嵐皋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次年6月,嵐皋縣被列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據相關統計數據可知,2022年嵐皋縣糧食播種面積22.01萬畝,糧食產量共計4.24萬噸,榮獲“2022年安康市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深入了解嵐皋縣農戶糧食作物種植意愿,從農戶自身特征、家庭能力特征、政策及外部環境特征、糧食價格及種植成本、農戶對種糧政策的認知特征五個方面,探討影響農戶糧食種植意愿的因素,對提高農戶糧食種植意愿,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穩定供給具有重要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一)關于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發展研究

自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大量學者圍繞其理論邏輯、科學內涵和實施路徑展開研究。其中,廖彩榮和陳美球(2017)指出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振興”二字,并從時間、空間、理念三個維度闡釋了“振興”二字的科學內涵[1]。張家海等(2019)認為,發展農村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2]。陳錫文(2018)在中國農業發展新年論壇上,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做了深入解讀,強調了鄉村振興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目的[3]。王亞華和蘇毅清(2017)認為,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增長、延長土地承包關系是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4]。

國際上,以英美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歷了漫長的鄉村發展歷程。早在19世紀20年代,美國就設置了鄉村治理機構,以完善鄉村法規體系,致力于鄉村經濟的建設。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通過“耕地保護運動”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頒布,加快了戰后鄉村經濟的復蘇。Han(2020)認為實現鄉村振興要建立高效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政策框架,調動資源支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中的人員優先、資源資金優先等四個優先領域[5]。Nizam和Tatari(2022)提出,應充分發揮鄉村的獨特地理優勢,以加快實現鄉村振興[6]。

(二)關于農戶種糧意愿影響因素的研究

Zhang等(2022)以山東省為研究區域,對農戶個人、家庭、政策及外部環境等四個層面因素進行研究發現,農戶的意愿越來越理性,更多地考慮經濟效益。在影響因素中,土地種植方式、種糧收入占比、種糧支出占比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7]。Peng等(2022)從政策及外部環境、糧食價格及種植成本等三個層面對山東省486個分散農戶進行調查分析后發現,國家糧食補貼政策、糧食價格、糧食種植規模、其他農戶生產行為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農戶的種糧意愿[8]。馬麗(2021)圍繞農戶個人、家庭、 外部環境等五個層面特征進行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耕地面積、土地流轉、受教育程度、年齡等因素對農戶種糧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地塊分散程度等因素對其種糧意愿有顯著負向影響[9]。吳連翠和張震威(2021)從農戶自身、外部環境、水稻經營特征三個層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糧食銷售收入、糧食生產總投入、單位面積平均土地租金等因素對農戶種糧積極性均有顯著影響[10]。胡振華等(2019)從農戶對補貼政策的認知特征層面調研發現,種糧保險對種糧意愿具有顯著促進作用[11]。

綜上所述,農戶的種糧意愿受到多層面因素影響,但現有研究多是圍繞其中某個或某幾個方面展開,全面性與綜合性有待加強。筆者從農戶自身特征、農戶家庭能力特征、政策及外部環境特征、糧食價格及種植成本特征、農戶對補貼政策的認知特征五個維度出發,構建相關特征指標,綜合考慮農戶糧食種植意愿的影響因素,通過實證分析提出針對性政策建議。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收集

1.研究區概況

嵐皋縣位于大巴山北麓、漢江之濱,隸屬于陜西省安康市,總面積1956km2,耕地面積1.72萬hm2。下轄12個鎮136個行政村,截至2021年末,嵐皋縣戶籍人口17.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達15.2萬人,境內以山地為主,森林覆蓋率達74.9%。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嵐皋縣建立以農業、畜牧業、特色林果等增收項目為主的“3+X”特色產業體系,幫助農戶在糧食等作物方面實現增收。

2.數據收集

以嵐皋縣全體農村為樣本,通過隨機抽樣展開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246份,收回243份,去除瑕疵問卷后,剩余238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率96.75%。

(二)研究假說

借鑒Peng[8]、馬麗[9]、Zhang[7]等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得出影響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農戶糧食種植意愿的因素主要涉及以下五方面內容:農戶自身特征、農戶家庭能力特征、農戶所面對的政策及外部環境特征、糧食價格及種植成本特征、農戶對補貼政策的認知特征。

1.農戶自身特征

農戶自身特征是影響其種糧意愿的關鍵因素之一,學者們對農戶自身特征與種糧意愿之間的相關性持有不同觀點。唐娟莉(2013)認為,農戶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外出務工狀況等因素與農戶種糧意愿高度相關[12]。劉猛等(2021)基于河北省337戶農戶調研數據分析發現,年齡、文化程度對農戶的雜糧種植意愿有顯著影響[13]。李明賢和樊英(2013)以河南、山東等6個糧食主產省457戶農戶為樣本,研究發現農村勞動力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務農務工經驗對其種糧意愿有顯著影響[14]。馬麗(2021)研究發現,農戶的年齡、受教育程度顯著正向影響農戶種糧積極性[9]。

2.農戶家庭能力特征

農戶家庭的資源稟賦對其種糧意愿具有重要影響。龐輝和許會(2020)圍繞農戶生產經營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究,發現農戶經營類型、勞動力數量、農地距家遠近等因素對農戶生產經營行為具有顯著影響[15]。Peng等(2022)通過區域多群組分析發現,家庭特征因素對農戶種植意愿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8]。馬麗(2021)研究發現,家庭耕地面積、土地流轉、地塊分散程度等因素對農戶種糧意愿有顯著影響[9]。

3.政策及外部環境特征

國家種糧補貼政策,以及耕地質量、耕地受災情況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會影響農戶的種糧意愿。吳玲和苑承麗(2021)認為種糧政策及外部環境都會對農戶的種糧意愿產生影響,該維度的影響因素一般包含種糧補貼、保險投入、受災害面積等。其中種糧補貼能夠對種糧意愿產生顯著影響,而保險投入和受災害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16]。馬麗(2021)認為種糧補貼金額滿意度、地塊分散程度對農戶的種糧積極性均具有顯著影響[9]。此外,靳庭良(2013)研究發現,作為影響農戶種糧意愿的外部特征,土地肥沃程度、水源灌溉程度、交通便利程度、與外界的信息溝通程度等均會影響農戶的糧食種植意愿[17]。

4.糧食價格及種植成本特征

糧食價格及種植成本對農戶種糧意愿同樣具有重要影響。高雪萍等(2020)基于對江西十縣的調研數據,運用Logistic模型實證檢驗發現,糧食價格與對糧食種植成本的控制是影響農戶種植意愿的首要因素[18]。Peng等(2022)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對分散農戶的種糧意愿進行研究后發現,糧食價格對農戶種糧意愿影響顯著[8]。吳玲(2021)認為糧食價格增長幅度和每公頃土地種植成本對農戶糧食種植意愿均有顯著影響[16]。

5.農戶對補貼政策的認知特征

發放糧食補貼可以有效降低種糧成本,提高農戶的糧食種植收入,從而提升其種糧意愿。黃曉麗等(2019)認為,農業保險是確保種糧大戶糧食種植、產生收益的重要保障[19]。馬麗(2021)研究發現,從事糧食生產認知、種糧補貼金額滿意度對農戶的種糧積極性具有顯著正向影響[9]。胡振華(2019)對浙江省溫嶺市的糧食種植農戶進行調研后發現,種糧保險對種糧意愿有顯著的促進作用[11]。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H1:農戶自身特征維度中,農戶的性別、受教育程度、年齡、健康狀況對其糧食種植意愿具有顯著影響。

H2:農戶家庭能力特征維度中,家庭人口數、家庭勞動力人數、家庭經營類型、年收入水平、非農收入水平對農戶糧食種植意愿具有顯著影響。

H3:政策及外部環境特征維度中,種糧補貼力度、種糧耕地質量、耕地受災情況、化肥投入量、水資源灌溉情況對農戶糧食種植意愿具有顯著影響。

H4:糧食價格及種植成本特征維度中,糧食價格、種糧成本控制、年種糧收入對農戶糧食種植意愿具有顯著影響。

H5:農戶對補貼政策的認知特征維度中,種糧補貼政策了解度、種糧補貼政策滿意度、種糧保險補貼需求度對農戶糧食種植意愿具有顯著影響。各影響因素指標設置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影響因素指標

(三)模型選擇

選擇Logistic模型中的有序多分類形式進行回歸模型分析。模型的因變量選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戶的糧食種植意愿。假設農戶愿意進行糧食種植的概率為P,不愿意進行糧食種植的概率為1-P,則有:

因此農戶愿意進行糧食種植的概率為:

農戶不愿意進行糧食種植的概率為:

最后得到Logistic的函數形式為:

根據表1建立影響農戶種植意愿的Logistic回歸模型,Y表示糧食種植的概率,X1-X20是各維度的具體指標,β0是常數項,β1-β20是變量X1-X20的系數,ε為隨機擾動項。

Logistic Y=EXP(β0+β1X1+β2X2+β3X3+
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
β11X11+β12X12+β13X13+β14X14+β15X15+β16X16+
β17X17+β18X18+β19X19+β20X20+ε)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信效度分析

主要采用CronbachAlpha系數來檢驗量表數據的可信度,從表2可以看出,Cronbach’s α大于0.7,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和收斂效度,信度檢驗通過。

表2 信度檢驗結果

針對問卷的效度,進行KMO和巴特利特檢驗。一般來說KMO大于0.6,并且巴特利特顯著性小于0.05表示樣本數據構建合理。由表3可知,KMO取樣適切性量數為0.691,且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在1%水平上顯著,達到合適的標準,因此效度檢驗通過。

表3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

(二)多重共線性檢驗

由于自變量較多,為了防止出現多重共線性問題,對回歸模型中的各自變量進行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各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表4 多重共線性檢驗結果

(三)嵐皋縣農戶糧食種植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1.變量解釋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結合當地種糧情況及實地調研情況,參照以往研究成果,選取農戶自身特征、農戶家庭能力特征、政策及外部環境特征、糧食價格及種植成本特征和農戶對補貼政策的認知特征五類20個變量指標作為影響農戶種糧意愿的因素。

農戶自身特征:主要考察自身特征對糧食種植意愿的影響,選用農戶的年齡、受教育程度、性別、健康狀況四個變量衡量。

家庭能力特征:主要考察家庭的資源稟賦情況對種糧意愿的影響,選用家庭人口數、家庭勞動力人數、家庭經營類型、年收入水平、非農收入水平五個變量衡量。

政策及外部環境特征:主要考察國家種糧補貼政策和外部環境對種糧意愿的影響,選用種糧補貼力度、耕地質量、耕地受災情況、化肥投入量、水資源灌溉力度五個變量衡量。

糧食價格及種植成本特征:主要考察糧食種植的收入成本對種糧意愿的影響,選用對當前糧食價格的滿意度、對種糧成本的控制、對種糧收入的滿意度三個變量衡量。

農戶對補貼政策的認知特征:主要考察政策普及程度與種糧保險需求程度對種糧意愿的影響,選用對種糧補貼政策了解度、種糧補貼政策滿意度和種糧保險補貼需求度三個變量衡量。具體的變量賦值情況如表5所示。

表5 變量賦值說明

2.結果分析

使用SPSS25.0軟件,利用二元 Logistic模型對調查數據進行回歸分析。首先,經過檢驗得到-2對數似然值為163.475a,Cox&Snell R2和 Nagelker R2的數值分別是0.379 和 0.567,結果如表6所示;其次,霍斯默-萊梅肖的檢驗結果如表7所示,顯著性為0.924,表明模型擬合良好。

表6 模型擬合度檢驗

表7 霍斯默-萊梅肖檢驗

在進行二元Logistics回歸時,采用進入法,對瓦爾德統計量進行檢驗?;貧w結果如表8所示。

表8 影響農戶糧食種植意愿的二元Logistic模型回歸結果

(1)農戶基本特征與糧食種植意愿

由以上分析可知,農戶年齡、健康狀況、受教育程度均顯著影響農戶的種糧意愿,而性別對其影響效果不顯著。

農戶年齡的顯著性為0.056,在10%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B為正0.781,即農戶年齡對種糧意愿有顯著的正向作用。雖然農村人口流失速度在加快,但其呈現出低齡化特征,農戶年齡越大,留守農村種糧的意愿越強。健康狀況的顯著性為0.000,在1%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為負1.766,說明健康狀況對種糧意愿有顯著的負向作用,外出務工相比于種糧收入更高,因此身體健康的農民更傾向于外出務工,而不是種糧。受教育程度的顯著性為0.080,在10%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為負0.238,表明受教育程度對種糧意愿有顯著的負向作用。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農戶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在大城市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因此很少選擇留守農村務農。

性別對種糧意愿影響不顯著。調研數據顯示,男性僅占7.1%,樣本差異性對回歸結果產生了影響;并且高速發展的城市經濟為獨立女性提供了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女性更傾向于選擇進入大城市工作,這使得性別對留守農村種糧的影響變得微乎其微。

(2)家庭能力特征與糧食種植意愿

家庭勞動力人數、家庭經營類型、非農收入水平均能夠顯著影響農戶的種糧意愿,而家庭總人口數和家庭年收入水平不能顯著影響農戶的種糧意愿。

家庭勞動力人數顯著性為0.011,在5%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B為正0.716,即家庭勞動力人數對農戶種糧意愿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家庭勞動力人數越多,農戶種糧意愿越高。家庭經營類型的顯著性為0.027,在5%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為負0.739,說明家庭經營類型對種糧意愿有顯著的負向作用。專業農戶將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糧食種植活動中,以保證糧食優質優產,其種糧意愿也因糧食高質高產而進一步提高。非農收入水平的顯著性為0.000,在1%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為負1.212,表明非農收入水平對種糧意愿有顯著的負向作用。顯然,基于成本效益原則,相同的工作時間內,農戶更愿意從事高收入的非農工作,因此其種糧意愿會大大降低。

家庭總人口數和家庭年收入水平對種糧意愿影響不顯著,原因可能在于家庭總人口數越多,其年收入水平也越高,這種情況下從事糧食生產活動并不會對其家庭年收入有明顯影響,因此也基本不會影響其種糧意愿。

(3)政策及外部環境特征與糧食種植意愿

種糧補貼力度、種糧耕地質量、水資源灌溉量均能夠顯著影響農戶的種糧意愿,而耕地受災情況和化肥投入量不能顯著影響農戶的種糧意愿。

種糧補貼力度的顯著性為0.000,在1%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B為負1.297,即補貼力度對農戶糧食種植意愿存在顯著負向影響,種糧補貼力度越大,農戶的種糧意愿越低。樣本分析數據顯示,當沒有種糧補貼時,還是有88%的農戶選擇種植糧食,說明種糧補貼對農戶種糧意愿的影響極小,甚至為負。種糧耕地質量的顯著性為0.095,在10%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為正0.470,說明種糧耕地質量對種糧意愿有顯著的正向作用,耕地質量越高,實現高產的可能性越大,農戶種糧意愿越強。水資源灌溉量的顯著性為0.003,在1%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為正0.273,表明水資源灌溉量對種糧意愿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嵐皋縣水利資源豐富,農戶進行糧食灌溉活動極其便利,因此種糧意愿較高。

耕地受災情況和化肥投入量對種糧意愿影響不顯著??赡苁怯捎谡{研地嵐皋縣地理位置優越,耕地質量較好(據受訪者描述,當地一般不會有受災情況發生,也很少有極端天氣出現,偶爾會有風災),所以耕地受災情況對其種糧意愿影響極小。除個別專業農戶由于規?;N植,在化肥上會有較多投入以外,大多數農戶由于糧食種植量較少,并不注重化肥投入,因此化肥投入量對其種糧意愿影響較低。

(4)糧食價格及種植成本特征與糧食種植意愿

種糧成本控制和年種糧收入均能夠顯著影響農戶的種糧意愿,而糧食價格不能顯著影響農戶的種糧意愿。

種糧成本控制的顯著性為0.028,在5%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B為正0.634,即種糧成本控制對農戶種糧意愿有顯著的正向作用,種糧成本控制越好,農戶越能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高的收益,其種糧意愿也就越強。年種糧收入的顯著性為0.000,在1%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為正1.083,說明年種糧收入對種糧意愿有顯著的正向作用。顯然,年種糧收入越高,農戶的糧食種植意愿越強烈。

糧食價格對種糧意愿的影響不顯著,原因可能是調研地老年人口占比較高,他們種植糧食一般以自給自足為主,幾乎不會對外出售,因此糧食價格對他們的種糧意愿影響極小。

(5)農戶對補貼政策的認知特征與糧食種植意愿

種糧補貼政策了解度、種糧補貼政策滿意度均能夠顯著影響農戶的種糧意愿,而種糧保險投入需求不能顯著影響農戶種糧意愿。

種糧補貼政策了解度的顯著性為0.058,在10%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B為正0.044,即種糧補貼政策了解度對農戶種糧意愿有顯著的正向作用??赡苡捎趯ΨN糧補貼政策了解度高的農戶群體本身就具有較強的種糧意愿,因此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農戶對種糧補貼政策越了解,就越愿意種植糧食。種糧補貼政策滿意度的顯著性為0.087,在10%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為負0.412,說明種糧補貼政策滿意度對種糧意愿有顯著的負向作用,出現這一結果可能是由于補貼政策滿意度對種糧意愿的影響程度遠低于糧食價格和種植成本,農戶是否種糧更多取決于種糧的凈收益,而不是對補貼政策的滿意度,因此會出現農戶對補貼政策滿意度高,種糧意愿卻很低的情況。

種糧保險投入需求對種糧意愿的影響不顯著。從調研數據來看,對種糧保險非常需求的人中有74.7%愿意種糧,比較需求的人中有80%愿意種糧,一般需求的人中有43.9%愿意種糧,而沒有需求的人中有100%愿意種糧,即無論有沒有保險投入,都有較高比例的農戶愿意種糧。且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很多農戶對種糧保險并不了解,甚至表示家里從未購買過種糧保險。由此看來,種糧保險投入對農戶種糧意愿的影響極小。

五、嵐皋縣農戶糧食種植存在的問題

(一)年輕群體的種糧積極性不高

在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的現代經濟社會中,受教育程度較高、身體健康狀況較好的年輕人,一般會選擇進入大城市,從事對知識和技術要求更高,同時收入也更高的工作,因此其種糧積極性普遍較低。

在嵐皋縣受訪農戶中,愿意種糧的農戶其年齡大多在41歲以上,老齡化較嚴重,且學歷多為小學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而“智慧農業”與“設施性農業”的提出,以及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快速發展,對受教育程度較低的高齡農戶的接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其種糧意愿產生消極影響。

(二)糧食種植規?;瘍瀯莶幻黠@

調研數據顯示,嵐皋縣種糧戶中普通種植戶數量較多,而專業種糧大戶數量較少。糧食規?;N植對耕地的集中性要求較高,但現行的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利于將土地集中連片,更不利于土地向規?;N植的專業農戶集中。另外,農戶家庭中的年輕勞動力更傾向于進入大城市工作,留守農村種糧的農民年齡普遍偏高,且受教育程度低,多是依靠經驗種糧,缺乏科學的種糧方法,難以通過對大規模農田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來發揮規?;瘍瀯?。

(三)種糧補貼力度較低

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政府頒布的很多惠農政策還在不斷完善中。對現有政策而言,提供糧食補貼無疑是諸多惠農政策中的主力軍,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各項補貼政策暴露出補貼金額低、補貼范圍不集中等問題。提供給農戶的各項補貼不足以支撐農戶靠種糧來維持生活,再加上農業產業的弱質性和農業生產的特殊性,就導致了當前糧食耕種率普遍較低的現象。

(四)糧食價格偏低,而種植成本過高

近年來,糧食價格持續走低,農戶的種糧積極性大大下降,大量農民工涌向城市。當然,糧食價格持續走低是市場運行規律和我國經濟發展需要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一,我國糧食市場與國際接軌,國外的糧食以低價格進入國內市場,導致國內糧食價格難以上漲;第二,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經濟建設對農民工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高居不下的糧食價格不利于鼓勵農民外出務工;第三,只有糧食價格持續偏低,農戶才會放棄糧食生產,將土地流轉出去,從而促進更高效的規?;a。盡管糧食價格偏低有其合理性存在,但依然是導致嵐皋縣農戶糧食種植意愿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糧食種植成本的增加會嚴重影響農戶的種糧積極性,尤其是在糧食價格持續走低時,種糧成本的任何不合理增加都會導致農戶的種糧意愿大幅下降。

(五)種糧政策認知渠道狹窄

經調研得知,當地大多數農戶對相關種糧補貼政策、種糧保險投入政策的具體內容和申報流程了解并不深入。村委會是村民了解相關政策內容的主要渠道,農戶對相關政策信息的可獲得性有限。另外有農戶反映,由于種糧政策的認知渠道有限,他們缺乏獲得糧食補貼政策信息的及時性,有時候會錯過糧食補貼。比如,他們在糧食種植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遭遇風災等情況,雖然有相關補貼政策,但農戶獲得的信息具有滯后性,因此他們可能無法及時全額拿到相應的補貼。以上農戶所反映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種糧政策認知渠道狹窄所導致。

六、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嵐皋縣的農戶糧食種植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通過調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年輕群體的種糧積極性不高,在現代化進程中,年輕人更傾向于進城工作,導致農村中年齡偏大、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從事農業生產,這對農業的現代化和發展構成了挑戰;(2)糧食種植規?;瘍瀯莶幻黠@,多數農戶是普通種植戶,而專業種糧大戶數量較少,規?;N植需要土地集中和專業管理,但現行土地制度和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的問題制約了這一發展;(3)種糧補貼力度較低,糧食補貼政策雖然存在,但補貼金額低、范圍不集中,無法有效鼓勵農戶種糧的積極性,政府需要提高補貼力度以支持農民;(4)糧食價格長期偏低,而種植成本上升,導致農民的種糧意愿下降,這需要政府和市場機制的協調,以確保合理的糧食價格;(5)種糧政策認知渠道狹窄,農民對種糧政策了解不足,信息獲取渠道受限,使他們難以理解政策和享受政策的實際利益,政府需要改進政策傳達和實施機制。

(二)提高農戶糧食種植意愿的建議

1.提升年輕群體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產量

目前種糧的主力軍年齡普遍偏高,年輕人種糧意愿較低,為了提高其種糧積極性,可以采取以下對策。第一,通過人才吸引政策,有針對性地引進農業相關專業優秀畢業生,切實為其提供可以施展才華的平臺。一方面,幫助畢業生將理論與實際結合,更快地將所學所思應用于糧食生產活動中;另一方面,為地區樹立種糧典型,吸引更多農戶參與糧食種植。第二,可以提供培訓、技術支持和金融支持,以吸引他們參與農業生產。還可以推動農村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提供在線農業信息和市場接入。

2.鼓勵農戶進行規?;a

發展適度規?;洜I是我國農業經營體系創新的重要內容。政府可以出臺政策鼓勵土地流轉和農業合作社的建設,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此外,提供農業機械化設備的租賃和維護服務,降低大規模農田管理的成本。另外,要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增強科技支撐能力,為農戶提供科學的、機械化的種植條件。

3.優化種糧政策的補貼力度

根據當前種糧補貼政策的實施效果,可以將按土地承包面積發放的補貼替換為按售糧數量進行的“階梯式”補貼,即售糧數量越多,農戶得到的補貼就越多,讓補貼切實落實到糧食產量本身。同時,加強種糧補貼發放工作的檢查和監督作用,堅決杜絕虛報、濫發的現象,確保補貼政策的執行到位,農民能夠及時獲得相應的支持。

4.合理調整糧食價格,有效調整農資物價

為了緩解糧食價格偏低,糧種、農藥、化肥等物化產品價格日益上漲造成的農戶種糧收入與成本失衡問題,可以在不影響當年糧食生產形式和供應需求的基礎上,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通過市場機制和政府政策合理調整糧食價格,以保障農民的利益;第二,適當拉開不同質量等級糧食之間的價差,通過優質優價,促進市場的良性競爭;第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部可以與各地農業主管部門配合,從源頭上調查價格上漲的原因,加強對相關物化產品的價格管理,確保其價格在合理區間。

5.改進政策傳達與實施機制

應擴大政策傳達渠道,提高農民對政策的認知度,確保政策的全面實施和政策效果的監測評估,以保障農民權益。首先,財政局和農業局應制定信息公開制度,在官網、雜志、廣播、公眾號等平臺進行多渠道宣傳,實時發布最新的政策、通知、實施細則等,確保農戶在第一時間了解到相關信息;其次,在村鎮層面,各鎮政府、村委會可以通過定期組織召開相關政策會議、不定期廣播、設立相關政策專欄等方式,做好相關宣傳工作。

猜你喜歡
嵐皋縣種糧意愿
河南父子種糧打“擂”科技實力添“金”
稻茬麥翻旋淺覆栽培技術 種糧大戶年增收50萬元
股田制讓種糧效益最大化
產業扶貧助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畫畫就如種糧
陜西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個案研究
秦巴山區農村經濟轉型的困境與對策
優質核桃栽培技術應用推廣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新創造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