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西瓜和甜瓜產業現狀與高質量發展對策

2023-11-22 11:07張琳楊艷濤宋莉莉毛世平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23年11期
關鍵詞:甜瓜西瓜設施

張琳, 楊艷濤, 宋莉莉, 毛世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 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提出明確要求。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重點部署。這既是新形勢下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建設農業強國的迫切要求,也是實現富民增收、強化農村發展內生動力的現實需要。

西瓜和甜瓜作為北京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作物產業之一[1],是依托北京鄉村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和人文歷史底蘊,體現特異品種、特定區域、特別工藝、特色文化、特殊功能的鄉村富民產業,是新格局下釋放首都都市現代農業增長潛力、滿足市民高品質生活需要、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的重要途徑[2]。近年來,北京市西瓜和甜瓜產業穩定發展,區域布局持續優化,科技支撐顯著增強,產品質量效益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逐步上升,富民增收效應進一步顯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格局初步形成[3]。但是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產業發展仍然面臨資源環境、自然災害、勞動力供給、技術應用、全產業鏈開發、政策配套等問題與挑戰[4]。本文以西瓜和甜瓜產業為對象,梳理產業全鏈條各關鍵環節發展現狀,剖析產業發展面臨的5個關鍵問題,進而提出推動北京西瓜和甜瓜產業全鏈條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1 西瓜和甜瓜產業發展狀況

1.1 生產規模呈穩中下降趨勢

2022 年北京市西瓜和甜瓜種植面積和產量較上年減少,其中西瓜單產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統計結果(圖1)顯示,受種植業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5],2018—2022 年北京市西瓜和甜瓜種植面積呈減少趨勢。2022 年北京市西瓜和甜瓜種植面積共2 128.81 hm2,比上年下降9.9%,其中西瓜2 086.48 hm2,比上年下降9.8%;甜瓜42.33 hm2,比上年減少17.4%。2022年北京市西瓜和甜瓜總產量9.55萬t,比上年減少16.1%,其中西瓜9.41萬t,比上年減少15.8%,甜瓜0.14 萬t,比上年減少29.0%。由于新品種引領作用突出、新技術應用范圍廣泛,西瓜單產水平持續處于全國前列,北京市西瓜平均單產為45.10 t·hm-2,較全國平均水平高18.4%。西瓜和甜瓜優勢產區布局進一步集中,主產區分布在大興區、順義區、延慶區和昌平區[1],其種植面積占比分別為54.2%、30.5%、5.6%和3.9%,其中,西瓜生產布局以大興區(占比54.9%)、順義區(占比30.3%)為主導;甜瓜主要集中在順義區(占比42.8%)、通州區(占比28.3%),近年來延慶區、昌平區的種植面積增勢明顯。

圖1 2018—2022年北京市西瓜和甜瓜種植面積、產量及單產Fig. 1 Planting area, yield, and unit yield of watermelon in Beijing from 2018 to 2022

1.2 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以“質優、多樣、特色、高端”為導向,高含糖量、長掛果期、耐裂品種為主導,形成以小型西瓜為主、中型西瓜為輔、特色西瓜為輔的品種格局。小型西瓜以‘京美2K’‘北農佳麗’‘L600’為主,中型西瓜以‘美都’‘早佳’‘京嘉’和‘京美10K’為主,彩虹瓤和黃瓤等特色品種類型呈增加態勢[6-7]。目前小型西瓜已經成為主導品種,種植面積占比由2013 年的11.6% 上升到2022 年的73.0%,其中大興區小型西瓜的種植面積占比達95.0%以上。甜瓜主要品種有以‘竹葉青’‘博洋9’‘天美55’為主的薄皮甜瓜,以‘京蜜25’和‘江淮蜜’為主的厚皮光皮甜瓜,以‘維蜜’‘蜜綠’和‘庫拉’為主的網紋甜瓜,其中厚皮甜瓜種植面積占甜瓜總種植面積70.0%以上。西瓜和甜瓜品種總體向多樣化和優良化轉變,優良品種覆蓋率達90.0%。

1.3 設施高效栽培穩步增加

西瓜和甜瓜設施栽培面積穩步增加,高效栽培模式示范推廣。西瓜設施栽培面積占比從2016 年的69.9%增長到2022 年的91.6%(圖2)。塑料大棚在設施類型中占主導,2022 年塑料大棚、日光溫室、小拱棚、連棟大棚在設施栽培中占比分別為86.7%、9.3%、3.7%、0.3%。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西瓜和甜瓜產業集成了七大栽培模式,即西瓜和甜瓜基質栽培模式、中果型西瓜輕簡化栽培模式、精品網紋甜瓜高品質栽培模式、草莓套種西瓜和甜瓜栽培模式、冷涼地區高品質規?;耘嗄J?、小型西瓜高密度吊蔓栽培模式、中型西瓜長季節種植模式[7-8],顯著提高了產品品質和商品率,提升了京郊觀光休閑體驗,提高了產業比較效益水平。其中,小型西瓜基質栽培模式示范可實現每公頃產量較常規生產增加7.5%,用水量降低25.8%,用工降低52.50個。冷涼地區高品質規?;耘嗄J綇浹a了消費旺季北京地產西瓜稀缺的問題,每公頃產量達到68 621.57 kg,每公頃效益增加37 123.14 元。草莓套種西瓜和甜瓜模式示范中套種園區采摘價格較之前提高3 倍,每公頃收入平均增加7.8 萬元。小型西瓜高密度吊蔓栽培模式示范實現密度從每公頃種植21 000 株增加到30 000~34 500 株,比普通種植增產15.5%,提早上市7 d,商品率達94.5%。

圖2 2016—2022年北京市西瓜、甜瓜、草莓設施種植面積占比變化Fig. 2 Proportion of watermelon, melon, and strawberry facility planting areas in Beijing from 2017 to 2022

1.4 產業生態安全和標準化水平提升

以“質優、境佳、效高、標清”為目標,推進關鍵技術應用支撐高質量發展。推行多層覆蓋提溫技術、蜜蜂授粉技術、集約化育苗技術、“兩減一節”技術、微噴節水、水肥一體化技術、種子處理防病等關鍵技術[9-10],技術應用覆蓋率達85%以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了產品優質優價。其中,集約化育苗量增長到2 700萬株以上,蜜蜂授粉技術應用覆蓋北京地區西瓜種植面積的58.0%,年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達到800 hm2。西瓜和甜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發與示范推廣持續開展,示范區病蟲害平均防治效果在80.0%以上。初步實現了西瓜和甜瓜耕種機械化、塑料大棚“宜機化”改造和機械化分選技術成熟化,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品質均一性。

1.5 質量效益和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

圍繞特色化生產、品牌化營銷、融合化增值方向,助推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在“大興西瓜”等地理標志和區域公用品牌的輻射帶動下,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著重打造各具特色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并充分發揮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技術在品牌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放大品牌優勢,實現品牌裂變增長[11-12]。目前,已經注冊的西瓜和甜瓜商標有10 多個,‘京彩一號’‘京龐’‘樂平’‘宋寶森’‘九元’‘巴特農’‘永定河’‘北京日光溫室網紋甜瓜’‘維蜜’等一批品牌逐漸呈現在消費者眼前,連續多屆舉辦“大興西瓜節”“全國西瓜和甜瓜擂臺賽”等系列宣傳推介活動[13],開展科普宣傳、行業交流、產銷銜接、市民品嘗和觀光采摘等,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有力推動了產業提質增效與轉型升級。

1.6 產品流通模式出現新變革

隨著居民消費結構升級、互聯網經濟發展以及疫情沖擊等外部環境變化,進一步推動了西瓜和甜瓜產業供應鏈變革,從傳統集市貿易轉變為分級包裝、直營直銷、線上線下“雙引擎”的多元化流通格局。2022 年北京市特色作物產業經濟與政策團隊調研數據顯示,不同經營主體西瓜銷售量中新興流通方式的占比達63.1%,傳統流通方式的占比為36.9%。其中,傳統大宗批發市場、經紀人或經銷商收購、龍頭企業合作社收購、市集的銷售量占比分別為26.1%、6.9%、3.2%和0.8%;團購訂制、觀光采摘、電商新零售等新興模式的銷售量占比分別為26.2%、17.6%、11.1%;社區門店和商超對接的銷售量占比分別為4.2%和4.1%。在不同類型經營主體中,企業和合作社在觀光采摘、團購訂制、電商新零售3 類渠道的銷售量占比分別達到30.8%、19.8%、17.1%。不同銷售渠道呈現出明顯的價差,門店直銷、電商、團購、采摘等新興渠道銷售價格約為傳統銷售渠道售價均值的2~3倍。

1.7 西瓜市場價格呈趨勢性上漲

本文對西瓜市場價格進行了重點監測,發現北京西瓜市場價格呈明顯季節性變化與趨勢性的上漲特征,總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整體來看北京市西瓜市場圍繞一定趨勢呈增長的正弦波狀,且具有一定的趨勢性和明顯的季節性(圖3)[14-15]。2020—2021年北京市西瓜市場價格普遍高于全國平均價格,而2022 年價格略低于全國平均價格。2022 年北京市西瓜批發市場加權平均價格為3.45 元·kg-1,較2021 年(4.63 元·kg-1)同比下降25.5%。從月度價格來看,2022 年,1 月、4 月北京西瓜批發價分別為7.38、6.52 元·kg-1,較2021 年同期分別上漲18.9%、9.6%; 7月、10月、12月北京西瓜批發價分別為2.68、3.10、4.83 元·kg-1,較2021 年同期分別下降15.3%、33.0%、32.7%。全年價格最高點在1 月,最低點在8 月,最低價與最高價之間相差4.89元·kg-1。

圖3 2020—2022年全國及北京西瓜批發市場價格走勢Fig. 3 Price of watermelon wholesale market in China and Beijing from 2020 to 2022

小型西瓜的市場空間較大,價格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從交易量看,北京市農業農村數據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1—12月普通西瓜交易量最大,占總交易量的90.0%,小西瓜、小鳳瓜、無籽西瓜分別占比僅為2.0%、2.0%、6.0%(圖4)。近年來在電商等新業態推動下,小型西瓜等禮品西瓜越來越受市場歡迎。北京本地產的西瓜以中小型西瓜為主,近5 年年平均產量在11.6 萬t(2022 年為9.4 萬t),僅占北京市西瓜消費量的9.6%,未來小型西瓜的市場空間很大。從交易價格看,小西瓜、西瓜(普通)、小鳳瓜、無籽西瓜2022 年的平均價格分別為8.87、4.96、4.21、3.58 元·kg-1,其中小西瓜平均價格最高,且比上年同期上漲38.4%;小鳳瓜和無籽西瓜低于平均價格,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7%和35.4%。

圖4 2022年北京不同品種西瓜大宗市場的價格與交易量Fig. 4 Price and trading volume of different watermelon varieties in Beijing in 2022

2 西瓜和甜瓜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2.1 外部環境深刻變化,產業風險因素復雜疊加

從宏觀環境來看,西瓜和甜瓜產業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及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國內經濟增長乏力,對特色鮮活農產品生產、流通和市場形勢以及休閑觀光業態發展造成一定沖擊[16-17]。從內部需求來看,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首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菜籃子”產品營養健康、高品質、多樣化的需求,對西瓜和甜瓜產業高質量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18]。從自然災害來看,近幾年北京地區農作物氣象災害、病蟲災害發生日益嚴重,干旱、洪澇等災害性天氣頻繁出現,主產區多年連作、棚室復種指數高,輪茬已出現困難,土傳病害發病較重,災害性氣候以及生物性風險給產業生產帶來較大的影響,仍然是產業中的重大防控難題。從資源環境來看,北京城市定位對農業生態綠色功能的要求日益迫切,西瓜和甜瓜產業必需加快生產方式轉型,實現兩減一節、清潔低碳、安全高效以及循環利用。

2.2 技術集成應用不足,部分關鍵核心技術亟待突破

西瓜和甜瓜產業在播種、育苗、栽培管理、采后處理等環節對技術要求較高,全產業鏈的技術集成和應用水平還難以滿足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目前,西瓜和甜瓜種植主要靠人工、靠傳統經驗,小農戶對產業新技術、新設備的接受和應用不充分,規范化、標準化水平不高,影響了產品品質一致性和品牌價值放大[10]。農戶主栽品種老化、同質化、競爭力缺乏現象普遍,專用優勢特色品種有待引育,標準化、輕簡化綜合栽培技術有待進一步推廣,以化肥農藥減施增效和節水為重點的綠色高效生態栽培模式需求迫切但推行難,以提高勞動效率為目標的高效、實用和小型化專用機械化裝備和設施調控自動化智能化推進迫在眉睫,疫情沖擊下的采后處理及加工技術研究與應用滯后的狀況也亟待改變,全鏈條數字化技術升級、標準化簡約化生產、質量標準與檢測等關鍵技術領域仍有很大潛力待挖掘。

2.3 勞動力供需結構失衡,產業持續發展動力不足

當前,北京西瓜和甜瓜產業從業人員呈現明顯的老齡化占比高、流動性比例高、用工成本高、知識層次低、技能水平低的“三高兩低”特征,產業用工難、用工貴問題日益凸顯,已成為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瓶頸。西瓜和甜瓜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機械化程度低,對人工投入強度、勞動者傳統經驗和技能水平具有較高要求。調研顯示,西瓜和甜瓜種植戶一般年齡都在50 歲以上,雇工以季節性雇工為主,所雇工人中本地人約占1/3,外地人約占2/3,其中嫁接工多來自河北;長期雇工多來自湖南、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嫁接育苗、移栽定植、采摘等關鍵環節需耗費大量技術性熟練勞動力,農忙時臨時用工極為短缺,企業急需懂技術、會經營、擅管理的新農人引進困難。同時,人工成本上升推動產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部分經營主體的用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已上升到40%~50%,臨時雇工價格每人每天達200元,加上人員食宿費,用工成本難以降低。產業從業人員結構變化與供求失衡趨勢對進一步加強產業人才引進、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及發展生產性服務組織提出新課題和新挑戰。

2.4 設施用地政策落實難,產業主體投資預期不穩定

2021 年北京市出臺高效設施農業用地試點政策,明確了農業設施建設規范。調研發現,試點政策更適用于社會化投資和企業綜合開發,對于種植規模在2 hm2以下的農戶和家庭農場,以及專門從事分揀包裝、儲藏保鮮的合作社而言,生產設施和輔助設施建設標準、比例和審批流程等還需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尤其是“大棚房”問題專項整治后,鎮村一級相關產業主體對設施農業和農業輔助設施用地政策存在很多疑慮,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業經營主體持續擴大設施農業、休閑農業投資規模的信心。另外,土地流轉難度大、設施用地指標不足等問題也延緩了相關農業項目落地。因此,需要加大政策宣傳和解讀力度,提高政策的精準性、穩定性和連續性,增強產業主體的收益預期和生產積極性,釋放農業生產活力。

2.5 服務配套聯動不足,全產業鏈發展不完善

從產業鏈環節來看,加工、分級、包裝、儲藏、保鮮能力不足,上市產品多屬初級產品,深加工產品比重較小,產業附加值提升不夠。從產業鏈組織來看,盡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發展較快,但分散的小農戶生產仍然是西瓜和甜瓜生產的基本單位,種植規?;?、集約化經營程度不高。調研顯示,70%的生產主體為普通農戶,種植規模一般在0.33 hm2左右,這導致區域性競爭壓價、季節性集中上市、品種結構性供需失衡等問題時有發生,規?;a和組織化經營需進一步加強。從產業鏈價值提升來看,雖然已有“大興西瓜”等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并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但區域公用品牌帶動效應仍需加強,龍頭企業、產銷協會、合作社尚未與種植農戶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產地品牌多、流通品牌少,未能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和市場優勢。調研發現,只有極少數高端品牌具備了一瓜一碼、一果一碼的消費者追朔系統,而農戶自產自銷,大多無標識。特色農產品營銷體系不健全,生產組織普遍缺乏自有銷售渠道,存在環節多、鏈條長、流通成本高,小農戶利益被擠壓,“互聯網+”等新型流通業態有待推廣。

3 推動西瓜和甜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強化科技投入支持,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

第一,加強高品質特色品種選育和推廣。支持科研院所開展北京市特色作物品種選育研發,要在與市場多元化與高品質需求相結合的基礎上,以優質、多抗、適合簡約栽培的新品種選育為目標,加強“育繁推”一體化,克服目前北京市相對單一、趨同性高的品種結構,突顯“種業之都”優勢,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西瓜和甜瓜品種結構。第二,加快先進實用技術集成推廣,引領標準化生產。加快研發適用于設施農業的小型化、智能化機械,推進人工替代,解決產業用工制約問題。強化示范推廣工廠化育苗、設施機械化耕地起壟、水肥藥一體化灌溉、測土配方施肥、蜜蜂授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輕簡化高效栽培技術模式以及綠色防控技術,提高標準化種植水平。第三,加大采后儲藏、保鮮以及深加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提高產業附加值。第四,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在西瓜和甜瓜產業中的應用,提升全產業鏈智能化精準化管理水平。

3.2 全方位引育鄉村人才,增強產業內生動力

第一,吸引有文化的新農人投身農業,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據調查,北京市有一定數量的瓜二代從事西瓜和甜瓜生產經營,具有鮮明的代際傳承。而且這些瓜二代大多都接受過高等教育,相比上一代瓜農而言,農二代群體對農業經營更具有知識、眼光、技能和追求,都在致力于傳統農業經營方式的探索和創新。因此,要因勢利導,創造條件讓熱愛農業,與農業具有天然血緣紐帶、感情紐帶的瓜二代成長為新農人,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力量。第二,強化農業職業教育,提升生產者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針對種植能手、經營管理人員組織教育培訓,支持種植企業、合作社、大戶開展農民職業培訓,提升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第三,持續優化農民培訓,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加強對農民技術培訓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增強農民的專業技能,提高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四是從制度上探索專家資源服務京郊農業的智力支持機制,促進技術供求的及時順暢對接。充分發揮首都人才優勢,與科研院校等單位建立技術引進、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等機制,定期聘請專家開展種植技術培訓,促進技術的有效對接。

3.3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完善組織模式和利益聯結機制

第一,通過“就業帶動、產業聯動”增加本地農業勞動力的就業崗位,引導分散經營的小農戶自愿流轉土地。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京郊農民轉移到二、三產業就業,農業兼業化現象越來越普遍。通過增加本地勞動力的就業崗位,營造體面的生產工作環境,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小農戶能從土地租金、工資、股份分紅以及社會保障中獲得穩定的收益,才能消除土地流轉中的諸多不確定性,有效促進土地流轉,為適度規模經營提供沃土。第二,加強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和培育,提高適度規模經營的主體質量。要用足用好財政扶持、信貸支持、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大力扶持一批規模較大的合作社、加工流通企業、種植大戶等,強化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規?;洜I和標準化生產。第三,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適度規模經營的服務效益。促進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專業化、綜合性農業生產服務主體、服務聯合體、服務聯盟,貫穿西瓜和甜瓜全鏈條各環節,建立信息服務平臺和綜合化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益。

3.4 創新產銷模式,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協同互促

第一,以市場需求“逆向”推動西瓜和甜瓜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重構”。加強流通能力建設,拓寬新的產品空間和功能業態,借助信息技術創新流通營銷模式,將西瓜和甜瓜生產、加工、流通、營銷產業鏈各環節與休閑觀光、線上銷售、智能配送等新模式新業態進行深度融合,推動產銷一體化,加快實現產業優質優價、功能拓展和價值增值。第二,扶持一批有一定基礎的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產地經紀人、種植大戶,使之成為西瓜和甜瓜產業鏈的中堅力量,促進“加工帶動,物流聯通,產業鏈延伸”。第三,創新營銷模式,助力市場銷售。北京與其他地區相比交通設施完善、網絡環境良好、農業現代化程度較高,這些優勢使得京郊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營銷平臺發展迅速。繼續鼓勵西瓜和甜瓜生產經營者開展多種形式的網絡銷售新業態,與大型電商平臺開展合作,拓寬銷售渠道。鼓勵利用網絡短視頻、直播平臺助力網絡銷售,實現線上線下共生共長、產業融合增值。

3.5 完善支持政策,加強全鏈條關鍵環節精準支持

第一,進一步加強設施用地政策落地。針對特色作物產業發展用地難落實的問題,制定適用于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的生產設施和輔助設施用地的建設標準和比例,為產銷專業合作社提供相應的分揀包裝、儲藏保鮮設施用地,打消經營主體的投資疑慮。第二,支持設施建設與改造升級。調研中,現有設施棚室面臨老舊隱患,且難以滿足宜機化、智能化生產要求。智能化聯棟溫室等一次性投入高,對生產者資金壓力較大,建議采取投資租賃、貸款貼息、后補貼獎勵等多種方式予以支持。將下沉式溫室納入高效設施農業支持范圍。第三,支持品牌建設。按照綠色有機農業認證的生產要求和標準,加強從地頭到餐桌的全流程溯源管理,開展權威認證,實施品牌認證和價格保護,進一步提升品牌溢價。第四,完善設施農業保險制度。擴大設施農業保險覆蓋面,優化賠付結構,對自然災害、病蟲害、市場劇烈波動等風險加以保險,提高設施農業保險賠償率,逐步實現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的雙重保險。

猜你喜歡
甜瓜西瓜設施
甜瓜的重量
民生設施非“擺設”
警惕環保設施安全隱患
大小西瓜
當夏天遇上西瓜
公共充電樁設施建設正當時
薄皮甜瓜新品種墾甜1號的選育
擅自啟用已查封的設施設備該如何處罰?
巧切西瓜
我喜歡吃甜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