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出卷人、答卷人、閱卷人”的辯證統一和重要啟示

2023-11-23 11:24陶少威
伊犁師范大學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執政黨中國共產黨考試

陶少威

(上海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1100)

2018 年1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著今后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并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指出“要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強調“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1]。習近平總書記的精彩論述是對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趕考精神”的繼承和發揚,論述中的三個比喻不僅具有深刻寓意,蘊含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內涵,而且邏輯關系緊密?!俺鼍砣?、答卷人、閱卷人”的辯證統一關系值得深入研究,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如何更好地回答時代之問有著重要啟示。

一、“出卷人、答卷人、閱卷人”的深刻寓意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運用的這三個比喻有著深刻的寓意。廣義而言,出卷人是指不同的時代,答卷人指執政黨,閱卷人則指社會公民。狹義而言,出卷人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答卷人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中國共產黨,閱卷人則是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出卷人、答卷人、閱卷人”應在廣義范疇的基礎之上,重點從狹義范圍來理解。

于一場考試而言,出卷人是考試舉行的前提,答卷人是參與考試的主體,閱卷人便是評價考試的關鍵。立足我國國情,三個比喻可以理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這場“大考”的前提,中國共產黨是作為“考生”參與“考試”的主體,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便是“評卷者”,是整場“考試”的關鍵,“考題”便是時代之問。

(一)時代是出卷人

出卷人是一場考試舉行的前提,沒有出卷人就沒有考題,沒有考題,考試也就無從談起。將“時代”比作出卷人,意味著時代作為一種大環境、大背景,就好比數學題目里面給出的已知條件,執政黨需要在充分考慮已知條件的情況下“解題”,社會公民同樣需要在這種條件下“閱卷”。因此,時代就是前提,時代規定了當下社會發展的問題。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難題,特定的時代有特殊的問題需要解決。時代不同,社會面臨的難題就會不同,需要完成的任務和達成的目標也會不同。比如戰爭年代的主要任務就是爭取和平與解放,和平年代的主要目標便是謀求發展?;厥字袊伯a黨百年發展史,同樣會得出此結論。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21—1949),中國處于革命戰爭年代,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便是時代給出的前提條件。社會面臨的難題是如何改變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需要完成的核心任務便是謀求民族獨立、爭取人民解放。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1978),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49年到1956年的新民主主義社會時期,第二階段則是1956年到1978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這便是這一時代的前提。當時社會面臨的難題是如何解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內外交困,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及如何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需要達成的目標便是實現社會主義的過渡轉型并開始建設社會主義。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2012),中國處于和平年代,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是這一時代的前提。這一前提條件下的社會難題是如何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里,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需要完成的任務在于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012 至今),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年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便是時代的前提。新時代面臨的難題是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達成的目標便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由此可見,時代便是前提。如果沒有時代的大背景作為支撐,我們就無從把握當今社會的“癥結”,無法判斷當今社會存在的主要矛盾,更無法做到“對癥下藥”,解決實際問題。

(二)我們是答卷人

答卷人是參與考試的主體,如果沒有答卷人,考題也就無人作答。將“我們”比作答卷人,也就是把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比作答卷人。這意味著在不同時代,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考題”,執政黨作為社會主要成員的一環始終起著“執筆答卷”的重要作用,是應對“考試”的主要力量。因此,執政黨與解決社會矛盾有著緊密聯系,影響著社會發展的方向,在整個社會中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從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史來看,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不同年代始終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為人民排憂解難。

在內憂外患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的舞臺,明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面對如何改變中華民族悲慘命運的時代難題,中國共產黨以舍我其誰的革命勇氣帶領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歷經28 年的艱苦奮戰,終于推翻了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在百廢待興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時代又給出了如何解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內外交困,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及如何推進中國現代化的難題。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迎難而上,帶領人民創造了奇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打出了軍威國威,通過“一化三改”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從此,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轉型,走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這一時代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此,中國共產黨決定帶領全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出“三步走”經濟發展戰略,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政策,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難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勇毅前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由此看來,中國共產黨便是趕考先鋒,是時代的楷模。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人民在每個時代遇到的問題就不會得到解決,社會就只能停滯不前,廣大人民群眾也就不會獲得幸福生活。

(三)人民是閱卷人

閱卷人是評價考試的關鍵,沒有閱卷人,考試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把人民比作閱卷人,這說明在“時代大考”之下,人民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執政黨的“試卷”及不及格取決于人民,取決于執政黨的答案是否滿足了人民的真實需要。因此,人民就是關鍵、就是核心,人民創造了社會歷史,選擇了執政黨,決定了社會發展方向。

回眸近代史,中國的政治舞臺可謂“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洋務運動、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及辛亥革命接二連三地失敗了,封建統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的“答卷”都不能讓人民滿意,歸根結底是因為這些“答案”都無法拯救饑寒交迫的中國人民。最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帶領中國人民從泥潭里站了起來。這份“答卷”讓人民滿意,讓人民相信唯有作為無產階級的中國共產黨可以救中國,這既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再接再厲,屢創佳績,滿足了人民群眾不同時代的迫切需求,交上了一張張令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于是,中國人民始終堅定不移地選擇中國共產黨,決定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人民既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又決定了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方向。

二、“出卷人、答卷人、閱卷人”的辯證統一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習近平總書記三個精妙的比喻,生動地闡明了“時代、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民”三者的密切聯系,其辯證統一的邏輯關系值得進一步推敲和解讀。

(一)出卷人:規定答卷人的答題范圍,影響閱卷人的評判標準

1.出卷人:規定答卷人的答題范圍

出卷人之于答卷人而言,規定了答卷人的答題范圍。換句話說,出卷人規定了一場考試的科目、題型和重點,答卷人需要在出卷人給出的范圍內作答,不可以答非所問,否則就是無效作答。如果答卷人忽略題目,放棄審題,直接作答,那么就容易跑題偏題,得分自然就不會理想。反之,如果答卷人認真審題,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理解后作答,那么就可以更好地把握題目,緊扣主題作答。因此,時代作為“出卷人”,不同的時代擁有不同的主題,作為“答卷人”的執政黨要根據時代主題來施展治國方略,才能實現政治目標。為此,執政黨要深耕時代現狀,了解時代背景,在充分了解時代給出的已知條件下把握時代重點,從而解決社會難題,推動社會進步。如若不然,執政黨就會脫離實際,一切方針政策也就變成了空談,難以落實。比如在戰爭年代,時代主題賦予執政黨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戰爭謀取和平,如果這個時期執政黨提出大力發展經濟的政策,那么就很難落實下去,因為它與時代的主題、人民的迫切需求相悖,無法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而這一政策如果在和平年代提出,效果就會相反,政策會得以支持和落實,因為它不僅符合時代主題,還滿足了人民當下的需要。

問題規定了答卷的范圍,時代主題決定了社會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保?]對于我國當今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精準判斷,就是我們黨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審題”的結果,是對于新時代“題眼”的精準把握。我們黨正是認識到了新時代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難題,才提出了“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五個必由之路”戰略思想等一系列頂層設計,從而對癥下藥,有重點地解決社會矛盾。新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因此中國共產黨要圍繞“如何行穩致遠”這一考題范圍來作答。

2.出卷人:影響閱卷人的評判標準

出卷人之于閱卷人而言,影響著閱卷人的評判標準。換句話說,每張試卷、每個題型都有相應的評分細則,隨著出卷人規定的考試科目及題型的變化,閱卷人的考評標準是要進行相應調整的。比如考試科目不同,閱卷標準就不同,考試題型不同,閱卷標準也不同??陀^題和主觀題的閱卷標準便不一樣,客觀題普遍上來講是有標準答案的,非對即錯,而主觀題一般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主旨正確,言之有理即可。

時代作為“出卷人”,同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作為“閱卷人”的人民的評判標準。時代不同,社會矛盾就會不同,社會發展的難題就會不同,人民評判執政黨政績的標準就會隨之改變。戰爭年代,人民來評判執政黨政績的主要標準為是否爭取了和平和人民解放;和平年代,人民來評判執政黨政績的主要標準則改變為是否推動了社會發展及是否造福了人民。

就算在同一時代,人民對于執政黨政績的評判標準也會有所區別。對于執政黨在某一時代的大政方針而言,就好比是在回答試卷的客觀題,人民對這一“題型”的評判標準是有標準答案的。如果在革命戰爭年代,執政黨提出“反革命”的大政方針,那么這就是錯誤的客觀題答案,與“革命”這一標準答案相悖,執政黨自然不會取得好的結果。對于執政黨在某一時代如何實現大政方針而言,就好比是在回答試卷的主觀題,人民對這一題型的評判標準沒有標準答案但需要實踐檢驗其合理性。比如在革命戰爭年代,執政黨提出“革命”的大政方針,輔之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路徑方案,通過實踐檢驗了其可行性,那么這個主觀題答案就會取得高分,原因在于答案的主旨正確,言之有理,切實可行。

新時代以來,時代的主旋律是和平與發展,國際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時代的改變影響著中國人民對于中國共產黨的政績評判標準,中國人民對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中國共產黨牢牢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大政方針,采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穩扎穩打,完成了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使命,給中國人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同時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符合中國人民的美好愿景。

(二)答卷人:以讓閱卷人滿意為奮斗目標,影響出卷人的出題方向

1.答卷人:以讓閱卷人滿意為奮斗目標

答卷人的奮斗目標是讓閱卷人滿意。答卷人都希望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好成績不僅彰顯了答卷人的才華,而且說明取得了閱卷人的認可。同理,作為“答卷人”的執政黨同樣是以讓人民滿意為奮斗目標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一個執政黨想要長盛不衰,就必須懂得這個道理。人民如果對執政黨的政績表示滿意,那么就會支持政府出臺的政策,執政黨就有理由繼續執政。反之,如果人民對執政黨的政績感到不滿,不認可其方針政策,執政黨又不加以糾正,那么它終究會被取代。

自1921 年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都是“優等生”,能夠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解決時代難題,總能給中國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赝h史,中國共產黨曾在革命戰爭年代依靠中國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依靠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時期依靠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同人民一道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3]。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滿足了中國人民的真實需求,使中國共產黨取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同時,中國共產黨總能及時修正錯誤的方針政策,是勇于糾錯、知錯就改的“好學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黨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過程中也難免犯過思想上的錯誤,如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以瞿秋白為代表的“左”傾盲動主義錯誤、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以張國燾為代表的右傾分裂主義錯誤。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黨及時糾錯,在失敗中不斷總結先進經驗,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也是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一直讓人民滿意的重要原因。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始終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社會排憂解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讓中國人民滿意為奮斗目標。

2.答卷人:影響出卷人的出題方向

答卷人之于出卷人而言,答卷人影響出卷人的出題方向。通常來講,考場上考過的題,一般不會重復出現,除非答卷人給出的答案很糟糕。這就意味著一場考試的考題方向會受到上一場考生答題狀況的影響。如果答卷人能夠回答并解決考題,閱卷人就會滿意,出卷人就會隨之改變下一次的命題方向。反之,答卷人如若無法回答并解決問題,出卷人的命題方向就不會改變,同時答卷人的能力也會受到質疑。屢考屢敗的答卷人就會被視作“問題生”淘汰出局。同理,作為“答卷人”的執政黨同樣影響著時代發展的方向。如果執政黨能夠同人民一道解決當下時代的難題,社會就會隨之發展進步,時代的主題就會相應地發生改變。如果執政黨無法解決時代背景下的主要矛盾,社會發展就會受到阻礙,時代也就不會進步,而是停滯不前。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和民族的解放,因此推動了時代的發展——中國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出色地完成了這一時代賦予的歷史任務,從而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作為先進的無產階級先鋒隊,始終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

(三)閱卷人:決定答卷人的成績好壞,決定出卷人的命題方向

1.閱卷人:決定答卷人的成績好壞

閱卷人決定答卷人的成績好壞,體現了閱卷人對于答卷人的重要性。面對一場考試,考生的試卷是由閱卷人進行批閱的,最終成績由閱卷人來評定,想要取得好成績不僅需要符合出卷人的客觀要求,更要符合閱卷人的評價標準。把人民比作“閱卷人”,執政黨比作“答卷人”,意味著人民決定了執政黨的一切,包括方針的制定、政策的實施、政績的評價等。

中國人民同樣決定著中國共產黨政績的優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始終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使得政治決定權牢牢地掌握在廣大人民群眾手中。同時,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保?]46共產黨人作為人民的公仆,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也就是答卷的過程,答卷答得好不好,最終還是由人民來決定,歸根結底取決于人民的滿意程度,取決于是否守住了“人民的心”。

2.閱卷人:決定出卷人的命題方向

閱卷人決定出卷人的命題方向,體現了閱卷人對于出卷人的重要性??荚嚱Y束后,閱卷人會根據答卷人的答題情況給出成績,從而決定下一場考試的命題方向。當答題人出色地回答了出卷人給出的題目時,閱卷人會感到滿意并決定新的考題方向。反之,當答卷人沒有完成出卷人的試題時,針對下一場考試,閱卷人則會考慮挑選新的答卷人來回答同樣的考題,直到閱卷人滿意,再決定更換命題方向。作為“閱卷人”的人民同樣決定了時代的發展方向。根據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改變著歷史,也決定了時代發展的方向。人民在選擇和評價執政黨的同時就是在選擇時代前進的方向。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通過革命斗爭的形式朝著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建立民主政權的目標努力奮斗并取得了勝利,從而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和平發展的方式,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從而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由此可見,當今的時代由過去的人民所創造,未來的時代又由現在的人民所選擇,中國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方向始終由中國人民決定。

綜上所述,時代作為“出卷人”,執政黨作為“答卷人”,人民作為“閱卷人”,三者構成了一場“歷史大考”,彼此之間互相聯系,缺一不可。社會歷史的發展歸根結底取決于閱卷人——人民群眾的選擇。一場場“考試”實際上代表著社會歷史的一次次變革,代表著人類社會歷史形態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俺鼍?答卷-閱卷”作為最基本的一環代表著某一次社會歷史的變革,一環結束之后,變革并沒有停止,而是在接續醞釀著下一次變革,其中作為“閱卷人”的人民起著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時代是人民創造的,執政黨是人民選擇的。出卷人是由上一代閱卷人創造的,答卷人是由上一代閱卷人選擇的。我們這一代閱卷人又會創造屬于自己的時代,選擇成績最優的執政黨來解決時代難題。因此,人民“閱卷”的過程就是在為下一次的“出卷”做準備,即“出卷-答卷-閱卷(再出卷)”。出卷、答卷、閱卷(再出卷)、再答卷、再閱卷,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出卷、答卷和閱卷的每一次循環,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5],相對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群眾史觀。

三、“出卷人、答卷人、閱卷人”的重要啟示

搞清楚“出卷人、答卷人、閱卷人”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新時代黨的建設有著重要啟示。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把握時代脈搏,爭做“優等考生”;堅持人民至上,發揚“趕考精神”;勇擔歷史使命,迎接“時代大考”。

(一)把握時代脈搏,爭做“優等考生”

時代是出卷人。出卷人是考試舉行的前提,規定答卷人的答題范圍,影響閱卷人的評判標準。新時代作為出卷人,是當今中國社會歷史的大前提、大背景,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時代任務,影響著中國人民對于中國共產黨的評判標準和政績要求。因此,“時代是出卷人”這一比喻啟發中國共產黨要把握時代脈搏,爭做“優等考生”。

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要充分把握時代脈搏。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主題,反映了不同的社會矛盾,規定了執政黨的工作重點和努力方向。如今,我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時代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代。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我們黨發揚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立場,深耕時代基層,立足時代現狀,了解時代動向;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時刻把握時代的“題眼”,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去解決問題;最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我們黨認識新時代的新方位,把握新時代的新任務,明確新時代的新要求[6]。

除了把握時代脈搏這一客觀條件外,共產黨人還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爭做“優等考生”。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成績最優的答卷人,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是考場上的“優等生”,其成功經驗可歸納總結為:做到與時俱進,勇于自我革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4]14。要想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律,一直做“優等生”,除了需要閱卷人的檢查(即人民監督),更需要答卷人勇于做出改變,回答不同的時代之問,滿足不同的時代之需,這就是黨的自我革命。因此,想要成為新時代的“優等考生”,中國共產黨必須做到守正創新,與時俱進,堅持問題導向,把握時代主題,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同時,中國共產黨要保有革命斗志,發揚革命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敢于主動糾錯,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二)堅持人民至上,發揚“趕考精神”

人民是閱卷人。閱卷人是評價考試的關鍵,決定答卷人的成績好壞,決定出卷人的命題方向。中國人民作為閱卷人,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核心,決定中國共產黨人政績的優劣,決定了時代發展的方向。因此,“人民是閱卷人”這一比喻啟發中國共產黨要堅持人民至上,發揚“趕考精神”。

堅持人民至上,要求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共產黨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重大原則,原則之一便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針對這一重要原則,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4]27。因此,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當作“主考官”,堅持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做人民的公仆。堅持人民至上,要求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唯物史觀。相信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有助于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觀及群眾史觀,有助于我們黨認識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有助于我們黨徹底地理解并堅持人民至上。

發揚“趕考精神”,要求中國共產黨以“備考”的嚴謹態度接受人民群眾的檢閱。1949 年3 月,黨中央決定從西柏坡轉移至北平,準備籌建全國政權。同年3 月23 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中國革命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向北平進發。出發時,毛澤東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敝芏鱽硇χ卮穑骸拔覀儜敹寄芸技案?,不要退回來?!泵珴蓶|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保?]由此可見,毛澤東并沒有把革命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視作終點,而是將其視為接續奮斗的“趕考”新起點。毛澤東的“趕考精神”凝結了毛澤東面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憂患思考和清醒認知,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先進品格、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及勇于擔當的歷史自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正是對毛澤東“趕考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不論是毛澤東的“進京趕考”,還是習近平“出卷人、答卷人、閱卷人”的精彩比喻,都要求中國共產黨在任何時代都要不忘初心,發揚“趕考精神”,端正工作態度,以“俯首甘為孺子?!钡淖藨B服務好人民群眾。

(三)勇擔歷史使命,迎接“時代大考”

我們是答卷人。答卷人是參與考試的主體,以讓閱卷人滿意為奮斗目標,影響出卷人的出題方向。中國共產黨作為答卷人,是應對時代大考的“主力軍”,是時代發展的先鋒,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影響著時代發展的方向。因此,“我們是答卷人”這一比喻啟發中國共產黨要勇擔歷史使命,迎接“時代大考”。

勇擔歷史使命,要求中國共產黨要擁有舍我其誰的政治魄力。中國共產黨有著百余年光榮的歷史,回首過往,我們黨總是能在中華民族的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拯救中國人民于水火之中,這種舍我其誰的政治魄力是自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獨有的光榮傳統。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8]。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號召全黨同志牢記“三個務必”——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4]1-2?!叭齻€務必”是對“兩個務必”的傳承和發揚,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更高的時代化要求。新時代的考題已經列出,中華民族的答卷正在寫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要勇擔歷史使命,拿出舍我其誰的政治魄力,與中國人民一道鑄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迎接“時代大考”,要求中國共產黨要有面對重大考驗的勇氣力量。新時代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代,就國際態勢而言,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貿易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持續不斷,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就國內情況而言,我國改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黨的建設面臨頑固性、多發性問題,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4]26。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保?]26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中國共產黨要以強大的勇氣力量準備迎接“時代大考”,做好萬全準備,遇到“驚濤駭浪”的風險考驗時敢于亮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新征程賦予了中國共產黨新的歷史使命。我們黨應胸懷“兩個大局”,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戰略全局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勇于承擔歷史使命,敢于做新時代的答卷人。在21 世紀的考場上書寫時代華章,答好時代之問,發出中國之聲,為中國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同廣大人民群眾一道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猜你喜歡
執政黨中國共產黨考試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試焦慮嗎?
執政黨道德形象的塑造
準備考試
論參政黨建設與執政黨建設的同一性和差異性
略論陳云執政黨黨風建設的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