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肺炎患兒藥物治療期間應用轉變體位護理的效果觀察*

2023-11-23 10:13劉勝霞王燕霞蘇燕白妙琴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23年10期
關鍵詞:體位氣道依從性

劉勝霞,王燕霞,蘇燕,白妙琴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河南 鄭州 450012)

新生兒肺炎是由于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感染或吸入異物等導致的一種呼吸道疾病,一般會出現發紺、氣促、呻吟等癥狀,如果治療不及時,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對患兒的生命造成威脅[1]。新生兒肺炎常需給氧治療,但部分藥物會導致新生兒呼吸加速,血氧濃度增加[2]。因此,在新生兒肺炎的治療中,必須加強對新生兒的護理干預?;诖?,本研究將探究轉變體位護理對藥物治療新生兒肺炎的療效及不良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 取 我 院2021 年10 月—2023 年4 月 期 間 收治的新生兒肺炎106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日齡≤28 d,符合肺炎相關診斷標準;(2)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同時伴有嚴重的肝、腎和心功能異常;(2)伴有先天血管??;(3)合并其他呼吸道疾患;(4)不能完成本研究護理操作的患兒。通過隨機抽樣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3 例。對照組:男27 例,女26 例;年齡9~27 d,平均年齡(14.35±3.47)d;病程1~4 d,平均病程(3.03±0.73)d。觀察組:男28 例,女25 例;年齡5~28 d,平均年齡(14.51±3.41)d;病程2~4 d,平均病程(2.98±0.68)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療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所有患兒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均實施藥物治療,即乙酰半胱氨酸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對照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實施常規護理,具體方法為:患兒采取仰臥位(將床的高度調高約30°),將患兒的頭傾斜到身體的一側;根據患兒的呼吸通暢程度,每天進行藥物、拍背、吸痰等治療;根據患兒的體重和年齡,設定適當的喂食量,并進行多次喂食,以防止窒息;患兒進食后,可以用手輕拍其后背,防止吐奶和咳嗽等。

觀察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實施轉變體位護理,具體方式為:患兒將頭部抬高30°,處于頭高腳低位的狀態,頭向一側偏,同時屈曲上肢、上舉頭部雙側,微屈下肢、外展,臀部放置枕墊,30 min 后恢復體位。3 h 后,有大量右側分泌物的患兒取右側臥位,頭、背、臀各墊一個小枕頭,然后肢體彎曲,30 min 后改為仰臥位;左側分泌物多的患兒應采取左側臥位,頭、背、臀墊小枕頭,并采取手足屈伸的姿勢;如果患兒有分泌物較多的肺節下葉,則應采取頭低腳高俯臥的姿勢,用毛巾墊在背部和臀部,30 min 后采取仰臥位。在改變體位之前,輕輕拍打胸口5 min,手掌和手指按在患兒的胸口,與肋骨平行?;純汉魵獾臅r候,可以用手腕在其肩下、肩胛骨等多個位置上輕輕拍打,拍打的時候要注意患兒的心跳等指征,以100~120 次/min的頻率來拍打每一個位置,共6~7 次。此外,可以通過輕柔的撫觸來調節新生兒的情緒,并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在改變體位之前,每一次都要進行叩背,并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吸痰方法;叩背的頻率應該是每分鐘100 次,并且應是順著支氣管走行,從內到外、從下到上。在變換體位的時候,護理人員要仔細地觀察患兒的面部表情,還要留意其皮膚溫度,一旦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并且及時調整體位的變換頻率和力度。

1.3 觀察指標

(1)用藥效果:干預3 d 后,肺啰音和呼吸急促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7 d 后胸部X 線檢查結果正常為顯效;以7 d 后癥狀明顯減輕,胸部X 光片表現好轉為有效;以7 d 后癥狀、體征沒有得到改善,且胸片沒有改變或惡化為無效??傆行剩斤@效率+有效率。(2)用藥依從性:由醫師進行打分,總分為10 分,分值越高表明用藥依從性越好。(3)不良反應:包含咳嗽、咳痰、發熱、感染等,以實際情況進行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用藥效果與用藥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用藥效果與用藥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用藥效果與用藥依從性比較[n(%),(±s)]

表1 兩組用藥效果與用藥依從性比較[n(%),(±s)]

組別 n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用藥依從性(分)觀察組 53 31(58.49) 21(39.62) 1(1.89) 52(98.11) 7.89±2.63對照組 53 24(45.28) 22(41.51) 7(13.21) 46(86.79) 5.97±1.74 t/χ2 值 — — — 4.867 4.433 P 值 — — — 0.027 0.00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3 討論

3.1 對用藥效果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用藥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轉變體位護理能夠強化治療效果,促進患兒預后,提高整體治療效率。究其原因:根據新生兒肺炎的情況和生理特點,臨床一般建議給予擴張支氣管、吸氧、保持水電解質均衡等對癥治療,主要是使用霧化吸入的方法。而如何選擇霧化吸入劑尚無統一的標準,其中乙酰半胱氨酸聯合布地奈德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另在治療期間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同樣至關重要。轉變體位護理干預主要根據治療內容和患兒舒適情況,指導患兒選擇非常規仰臥位,有助于患兒理順氣道,促進氣道內分泌物由小支氣管向大支氣管的轉移,同時也可以提高患兒膈肌收縮能力,改善通氣,減少新生兒肺不張的發生[3]。有研究表明,新生兒肺炎的病變主要集中在肺后葉和底部,所以當將體位轉換為俯臥的時候,可以減輕后葉水腫,改善供血狀況,促進肺功能的恢復,同時還可以恢復患兒的血氧指標,使其肺活量有明顯的提高[4]。

3.2 對用藥依從性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用藥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轉變體位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兒舒適度,促進用藥依從性的提高。究其原因:由于新生兒的氣道平滑肌薄,氣道未成熟,肝腎未成熟,給藥物的使用帶來很大的困難。在實際工作中,新生兒肺炎可以使用頭罩、鼻導管給氧,通常情況下,可以選擇仰臥位給氧,這樣可以方便臍部護理、病情觀察和機械通氣[5]。然而,當患兒呈仰臥時,其氣道呈現水平或傾斜的狀態,這對其排痰不利,容易引起新生兒呼吸加快、血氧濃度升高,同時也容易引起肺臟分泌物的排出,導致胃內容物及分泌物的反流,堵塞呼吸道,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療效及耐受性。與仰臥位相比,俯臥伴傾斜位、頭高足低右側臥位等體位能夠更好地降低新生兒出現嘔吐及分泌物堵塞氣道的概率。因此,在治療過程中予以轉變體位護理能達到更好的干預效果[6]。由于新生兒長期保持一個姿勢,會影響到周圍的血液供應,也會導致痰堵塞氣道的概率增大,所以在臨床上更應及時地進行體位護理,這樣能夠提高患兒的舒適度,提高依從性。

3.3 對不良反應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轉變體位護理能夠有效防止或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促進整體預后的提高。究其原因:與常規的仰臥位護理相比,轉變體位護理對新生兒肺炎的恢復有更大的幫助,其能夠加強新生兒的排痰能力,降低氣道阻塞的發生率,改善呼吸狀況,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臨床療效[7]。轉變體位后,肺動脈和肺段的通氣更加均勻,空氣與血液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肺動脈分支減小,肺通氣功能便會有所改善。另外,轉變體位可以使護理人員更方便地進行護理操作,并且可以更好地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減少并發癥的出現[8]。只要嚴格操作,堅持合理喂養,對患兒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并做好皮膚黏膜壓迫損傷等方面的防護工作,就能有效地防止和控制改變轉位護理的相關弊端。

綜上所述,在乙酰半胱氨酸聯合布地奈德治療的新生兒肺炎中,實施轉變體位護理具有較為積極的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用藥效果與用藥情況,防止或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從而有利于提高治療效率,促進整體預后,值得臨床應用。

猜你喜歡
體位氣道依從性
無聲的危險——體位性低血壓
“手腳不聽話”體位訓練來幫忙
導樂陪伴聯合自由體位在產婦分娩中的應用
《急診氣道管理》已出版
《急診氣道管理》已出版
《急診氣道管理》已出版
《急診氣道管理》已出版
品管圈在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標的一項新技術
自由體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產程中的應用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