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瀘西梨園橘小實蠅發生動態及田間綜合防治試驗*

2023-11-27 06:33李麗芬王彩芬朱建軍金麗紅
中國果樹 2023年9期
關鍵詞:瀘西縣實蠅果率

李麗芬,王彩芬,朱建軍,金麗紅

(1 云南省瀘西縣果樹站,652499)(2 云南省蒙自市文萃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3 云南省瀘西縣植檢植保站)

云南省瀘西縣梨栽培歷史悠久,在250 年以上。近些年,瀘西縣高原水果發展速度較快,其中高原梨的種植規模、產量和產值均位居云南省第1 位。截至2022 年,瀘西縣高原梨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10 206.67 hm2、產量19.9 萬t、產值5.59 億元,主要品種為早白蜜、早酥、美人酥、雪花以及日韓引進品種等。目前,高原梨產業初步形成了區域特色鮮明、比較優勢突出、產業規模較大、產業鏈條完整、經濟效益明顯、特色品牌響亮的特點,成為市場競爭力強的主導產業和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高原梨水分充足、甜度適中、石細胞含量低等特點,深受廣州、深圳、上海等多個城市消費者青睞,云南省消費者對高原梨知曉度也較高、購買意愿強烈,瀘西縣高原梨還出口越南、老撾、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但是近幾年,橘小實蠅對瀘西縣梨果危害呈明顯的上升勢頭,尤其是2019 年,瀘西縣梨園橘小實蠅普遍發生,近70%的梨園蟲果率在20%以上,部分嚴重的梨園蟲果率在50%以上,其他水果如桃、蘋果等也深受其害,給果農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橘小實蠅(BactroceradorsalisHendel)俗稱果蛆、黃蒼蠅、針蜂等,屬雙翅目實蠅科,別名柑橘小實蠅、橘寡鬃實蠅、東方果實蠅,該蟲主要以幼蟲取食為害果實,可危害柑橘、蘋果、桃和梨等多種果樹,造成減產甚至絕產,故被列為世界性檢疫害蟲[1-2]。在我國,主要分布于福建、海南、廣東、廣西、湖南、貴州、云南、四川等省區市[3-4]。其寄主范圍廣、繁殖力高、適應能力強且危害程度大。

本研究擬通過誘捕觀察法,對瀘西縣梨園橘小實蠅的發生動態進行研究,同時設置不同的防治方法進行田間防治試驗,探討橘小實蠅的綜合防治技術,以期為瀘西縣橘小實蠅的發生提供監測預警信息,并為橘小實蠅的田間防治提供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橘小實蠅的田間監測

2020—2022 年,在瀘西縣梨產區設置3 個田間調查點,分別為金馬鎮太平村委會小金馬村(海拔1 793 m)、午街鋪鎮大水塘村委會龍潭河村(海拔1 582 m)和午街鋪鎮山林村委會山林哨村(海拔1 836 m)。每個調查點內設置3 個誘捕器(廣州瑞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橘小實蠅誘劑(甲基丁香酚)對橘小實蠅成蟲日活動量進行監測,每個誘捕器距離地面1.0~1.5 m,兩誘捕器之間的距離大于20 m。誘捕器為高20 cm、直徑10 cm 的圓桶狀,頂蓋開有3 個直徑約為2 cm 的圓孔,供實蠅進入。誘捕器內懸掛長6 cm、直徑4 cm 的圓形脫脂棉作為引誘劑載體,使用誘捕器時,在圓形脫脂棉上滴加橘小實蠅引誘劑2 mL,圓形脫脂棉上的引誘劑每20 d 更換1 次,每7 d 檢查1 次誘捕情況。

1.2 橘小實蠅田間綜合防治試驗

1.2.1 試驗地概況

2020—2021 年,在瀘西縣梨產區選擇了2 個往年蟲害嚴重的果園進行田間綜合防治試驗,其中第1 個梨園位于中樞鎮丁合村,試驗面積2.67 hm2,樹齡23 年,行株距4 m×4 m,主要栽植早酥、早白蜜、滿天紅和雪花4 個品種;第2 個梨園位于白水鎮西租村,試驗面積2 hm2,樹齡15 年和18 年,行株距4 m×4 m,主要栽植早酥、早白蜜、美人酥、滿天紅和雪花5 個品種。2 個梨園樹形均為疏散分層形。

1.2.2 綜合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2 個梨園均采用農業防治方法,主要是果園翻耕、果實套袋、摘除病蟲果和撿落果。深翻時間10—11 月,深度20~30 cm。晚熟品種雪花梨95%以上梨果都進行套袋,果實套袋時間為5月上旬至6 月上旬,套袋前噴施1 次殺蟲殺菌劑;早熟品種早酥、早白蜜及中晚熟品種美人酥、滿天紅不套袋。在果實成熟前,每3 d 摘1 次樹上的病蟲果,并撿拾果園中的落果。梨果九成熟至采收時,每天撿拾落果1 次,將病蟲果和落果投入到密封良好的蟲果處理袋中,袋中加入適量敵敵畏∶水=1∶1 的藥液,然后密封袋口悶死害蟲,或者將落果倒入水池浸泡處理。

(2)誘殺防治。丁合村梨園采用實蠅誘粘劑進行誘殺防治:取500 mL 塑料瓶洗凈,在瓶頸適宜位置拴懸掛線,每年6 月中旬懸掛于樹冠背陰面,懸掛高度1.0~1.5 m,每667 m2掛7~9 瓶,掛好瓶后在瓶外面均勻噴布群蠅匯實蠅引誘劑,整瓶噴滿為止;第2 次于7 月中旬懸掛,每667 m2掛7~9瓶,懸掛位置不固定,根據第1 次誘粘情況確定懸掛位置,一般外圍多掛;第3 次于8 月中旬懸掛,每667 m2掛8~10 瓶。噴引誘劑要待瓶子外面干燥后才能噴布,選擇噴施農藥后1~4 d 的晴天進行,噴藥前1~3 d 不噴引誘劑。

西租村梨園采用實蠅誘捕器+實蠅性誘劑和實蠅粘膠板進行誘殺防治:6 月上旬,懸掛誘捕器、性誘劑(廣州瑞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間隔20~24 m,每667 m2掛3 個誘捕器,誘捕器固定于樹枝背陰面,離地1.0~1.5 m,懸掛后添加1 次引誘劑,之后每15~20 d 添加1 次引誘劑,并清理誘捕器中的實蠅蟲體,持續到果實采收結束至11 月底。實蠅粘膠板(廣州瑞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昆明獵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第1 次于6 月中旬懸掛,每667 m2掛6~8 張;第2、第3 次分別于7 月中旬、8 月上旬懸掛,根據第1、第2 次各地段誘捕情況,板間距離不固定,每667 m2掛8~10 張,遇長時間雨水天氣,待天晴后每667 m2需補掛6~8 張;第4次于8 月下旬懸掛,每667 m2掛7~9 張。每次掛的黃板粘滿蟲后在原掛樹或相鄰樹位置立即更換新板或加掛1 張板。掛板離地1.0~1.5 m,選擇晴天并在噴施農藥后1~3 d 掛板,噴藥前1~4 d 不掛板。

(3)化學防治。丁合村梨園每年6 月中旬至7月中旬,樹體噴布1.8%阿維菌素懸浮劑1 000 倍液(陜西格拉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30 d 左右噴施1 次;7 月下旬至果實采收,噴布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000 倍液(江西正邦作物保護股份公司)或50%氯氟·啶蟲脒水分散粒劑2 000 倍液(陜西美邦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兩種藥液交替使用,每隔25~30 d 噴施1 次。如3 h 內遇雨需重噴,每個品種采收前15 d 停止噴藥。

西租村梨園每年6 月中旬至7 月中旬,樹體噴布1.8%阿維菌素懸浮劑1 000 倍液(陜西格拉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30 d 左右噴施1 次;7 月下旬至果實采收,噴布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江西正邦作物保護股份公司)或5%阿維菌素懸浮劑1 000 倍液(陜西美邦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兩種藥液交替使用,每隔25~30 d 噴施1次。如3 h 內遇雨需重噴,每個品種采收前15 d 停止噴藥。

1.2.3 蟲果率的調查和防效計算

在試驗梨園中選取東、西、南、北、中5 個點,每個點各標記2 株樹。每株樹第1 層按東、西、南、北4 個方位各選取3~5 個果,在第2 層距離主干較近位置選取3~5 個果,共調查200~300 個果。在果柄上系白色細線,并做好記錄。果實成熟采收前1 個月開始調查記錄果實受害情況,計算蟲果率,每7 d 調查1 次,直至果實采收完。

蟲果率(%)=(蟲果數/總果數)×100

防效(%)=[(對照區蟲果率-試驗區蟲果率)/對照區蟲果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瀘西縣梨園橘小實蠅發生動態

鑒于橘小實蠅成蟲雌雄比為1∶1,雄成蟲誘捕量可以作為橘小實蠅成蟲種群數量的估計參數。2020—2022 年瀘西縣梨園橘小實蠅雄成蟲誘捕數量的年動態變化如圖1 所示,梨園內1—4 月無橘小實蠅成蟲活動,5—6 月成蟲不活躍,種群數量低,橘小實蠅的種群數量在7 月開始上升,8 月進入暴發上升期,這個時期每個監測點每月所誘捕到的橘小實蠅雄成蟲數量均在140 頭以上。3 年田間監測結果顯示,8—10 月為橘小實蠅雄成蟲發生高峰期,其中2020 年和2021 年均在9 月達到最高峰,分別為474 頭和527 頭,2022 年在10 月達到最高峰,達到了960 頭。2022 年8—10 月所誘捕到的橘小實蠅雄成蟲數量與其他2 年相差較大,對種群影響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其中一個監測點龍潭河村2022 年6月受冰雹災害,果農放棄管理,導致橘小實蠅種群數量大增,2022 年該監測點8—10 月誘捕雄成蟲數量為2 723 頭,而2020—2021 年共為2 532 頭。另一影響種群增長的原因是2022 年8 月瀘西縣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導致8 月20 日前成熟的水果無法外銷,且2022 年梨黑星病大暴發,受感染后梨果外觀品質差、銷售難,這三大因素導致成熟果實無法按時采摘,并不斷發生落果,大量成熟的落果為橘小實蠅提供了生長繁殖的場所和食源,導致其種群數量得以迅速增長。11 月,梨園橘小實蠅雄成蟲數量下降,但仍在380 頭以上,至12 月數量急劇下降。

圖1 瀘西縣梨園橘小實蠅雄成蟲田間動態變化

2.2 橘小實蠅在梨園的發生代數

通過3 年對瀘西縣梨園和柑橘園橘小實蠅危害的觀察,發現橘小實蠅在瀘西縣1 年發生5 代,由于寄主多,周年都有成蟲出現。橘小實蠅在梨園1年發生4 代,第1 代幼蟲于6—7 月為害早酥、早白蜜、美人酥等早熟、中熟梨品種,第2 代幼蟲于8—9 月為害美人酥、滿天紅、雪花、金花等中熟、晚熟梨品種,第3 代幼蟲于9—10 月為害晚熟梨品種雪花,第4 代幼蟲發生期為11—12 月,此期由于商品性果已采摘完畢,該蟲主要食源為晚熟品種樹上極少量未采摘的殘次果、樹下落果以及傾倒在梨園周邊的落果、殘次果和機械損傷果等。

2.3 溫度和濕度對瀘西縣梨園橘小實蠅發生動態的影響

橘小實蠅種群數量的變動與溫度、濕度、降水量及光照等氣象因子有關,其中橘小實蠅雄成蟲數量與月平均氣溫、月平均最高氣溫、月平均最低氣溫、降水量、月降水天數等均呈正相關關系。綜合影響橘小實蠅種群月變動的氣象因子為月平均氣溫和月平均最低氣溫,而最主要的限制因素為月平均最低氣溫[5]。

2.3.1 溫度對橘小實蠅種群動態的影響

Hsu[6]認為,橘小實蠅卵、幼蟲、蛹的發育起點溫度分別為11.8、11.6、11.1 ℃。當溫度高于33 ℃時,橘小實蠅成蟲和幼蟲大量死亡;溫度低于18 ℃時,卵、幼蟲、蛹的歷期延長,發育緩慢;而在15 ℃以下時,成蟲大量死亡[7]。由表1 可以看出,1—4月,瀘西縣月平均最低氣溫均低于11 ℃,未達到蛹的發育起點溫度,因此1—4 月未捕捉到橘小實蠅成蟲。進入5 月,月平均最低氣溫達到15.9 ℃,蛹發育為成蟲,開始捕捉到橘小實蠅成蟲。6 月,月平均最低氣溫為19.0 ℃,月平均氣溫達到了23.0 ℃,蛹開始大量發育羽化為成蟲。7—10 月,月平均氣溫為16.0~21.4 ℃,氣溫處于橘小實蠅發育的最適區域內,種群數量進一步增加,至8—10月達到種群高峰。11 月,平均最低氣溫下降到8.4 ℃,成蟲數量下降,但月平均最高氣溫仍在20.3 ℃,月平均氣溫也較高,為13.1 ℃,因此,11 月仍能捕捉到大量橘小實蠅成蟲。12 月,瀘西縣月平均最高氣溫僅為14.5 ℃,因此成蟲大量死亡,捕捉的成蟲數量急劇下降,至次年1 月已捕捉不到成蟲。

表1 瀘西縣2020 年主要氣溫

2.3.2 濕度對橘小實蠅種群動態的影響

橘小實蠅的老熟幼蟲在土壤中化蛹,適當的降水量可以保持土壤濕度和大氣濕潤,從而減少待化蛹的老熟幼蟲和初羽化成蟲的死亡率,有利于成蟲的交配和產卵活動,有助于橘小實蠅的繁殖。瀘西縣干濕季分明,11 月至次年4 月為旱季,降水量僅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此時期梨園橘小實蠅成蟲數量下降至0;5—10 月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此期橘小實蠅蛹開始發育并羽化為成蟲,數量增加至最高峰。

2.4 寄主植物對梨園橘小實蠅的影響

瀘西縣最低海拔821.0 m、最高海拔2 459.3 m,復雜的地形使瀘西縣水果種類多樣,其中規模種植的果樹主要有梨、桃、蘋果、柑橘、火龍果等,這些水果均為橘小實蠅的重要寄主(表2)。不同寄主植物連片種植,相繼成熟,為橘小實蠅的周年發生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資源。

表2 瀘西縣橘小實蠅主要寄主

2020—2022 年在紅河薈霖農業種植的柑橘園觀察發現,橘小實蠅在柑橘園的危害高峰期主要在10—12 月,12 月后橘小實蠅種群數量減少。2—3月沃柑成熟,仍有橘小實蠅為害,5 月橘小實蠅轉移到其他寄主種植區。

雖然瀘西縣柑橘種植面積不大,但柑橘種植區為海拔900~1 100 m,常年無霜雪、無冰凍、溫暖的氣候區,該區域較適合橘小實蠅冬季生長繁殖,構成了橘小實蠅種群延續和次年大量發生的重要條件。通過田間觀察發現,10—11 月成熟的柑橘在所有果樹中受害最嚴重,表明在瀘西縣,柑橘是橘小實蠅冬季最主要的寄主,也是橘小實蠅在冬天得以存活下來的重要因素。存活的大量橘小實蠅于5月轉移至梨園開始為害。

2.5 田間防效

通過田間觀察發現(表3),橘小實蠅對早熟梨品種早酥和早白蜜危害較輕,而對中熟、晚熟梨品種美人酥、滿天紅和雪花危害嚴重。2020 年和2021 年對照區早酥和早白蜜蟲果率均在10%以下,而其他3 個梨品種的蟲果率均在10%以上,美人酥蟲果率最高,兩年分別為22.50%和20.00%。

表3 2020—2021 年梨園橘小實蠅防治試驗效果

2020—2021 年在西租村和丁合村進行的橘小實蠅田間綜合防治試驗顯示(表3),采用該試驗的田間綜合防治方法,試驗區早酥梨蟲果率控制在0.50%以下,防效在94.00%以上;早白蜜梨蟲果率控制在0.59%以下,防效在93.53%以上;美人酥梨蟲果率控制在0.87%以下,防效在96.13%以上;滿天紅梨蟲果率控制在0.86%以下,防效在96.10%以上;雪花梨蟲果率控制在0.77%以下,防效在94.72%以上??梢?,2020—2021 年各試驗區防治效果均在93.00%以上,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可有效降低梨園橘小實蠅危害。

3 討論與結論

橘小實蠅寄主范圍非常廣泛,涉及46 科250多種蔬菜和水果,主要寄主植物包括桃、蘋果、芒果、石榴、柑橘、棗、梨、茄子、辣椒和各種瓜類等,是中國和世界性重要檢疫性有害生物,加強檢疫和監測是防范其傳入和傳出的重要手段[8]。在我國南方梨園中,橘小實蠅危害嚴重。2007—2008 年橘小實蠅危害了廣西梨種植區所有調查的50 個梨園,在早期落果中,因橘小實蠅危害引起的占89.0%~91.2%,平均約45%[9]。在桂林梨園中橘小實蠅雄成蟲始見期為5 月上中旬,盛發期在7 月至9 月上旬,高峰期出現在8 月,在不同梨品種上的危害程度有差異[10]。本研究也發現,橘小實蠅在不同梨品種上的危害程度不同,但是主要體現在對早熟品種危害輕,對中熟、晚熟品種危害重;另外,在瀘西縣梨園,橘小實蠅發生高峰在8—10 月,較廣西延后。而對中山市雜果園(包括多種水果,成熟期覆蓋全年)內橘小實蠅的發生動態監測顯示,其發生高峰在9 月或10 月[11]。

目前,對梨園橘小實蠅的研究還較少,我國梨種植面積廣,具有明顯區域性,而且橘小實蠅的危害從我國南方向北方移動,對北方梨生產亦將構成威脅,因此,本研究對梨園橘小實蠅的監測和防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研究顯示,不同梨品種均可被橘小實蠅危害,但是品種間危害程度有差異,在瀘西縣,梨園橘小實蠅可發生4 代,在8—10 月達到最高峰,采用農業、物理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可有效防控橘小實蠅。

猜你喜歡
瀘西縣實蠅果率
瀘西縣飼料監管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瀘西縣總工會:舉辦專場招聘會
瀘西縣總工會:聯合舉辦專場招聘會
棗樹如何提高座果率
瓜實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
實蠅蟲果悶殺袋
柑橘大實蠅綜合治理
柑橘實蠅防治一法
棗樹雜交育種中提高著果率和種子得率的措施
瀘西縣畜禽規模養殖場動物防疫與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方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