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潤心: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國民心態的培塑

2023-12-02 22:30佘雙好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內容提要] 國民心態是一個國家公民所展示出來的整體心理和精神狀態。中國共產黨素來重視國民心態的培塑,并于改革開放后明確提出國民社會心態培塑的任務。經過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近二十年,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十年的努力下,國民社會心態發生了深刻變化。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把社會心態培育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背景下,通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來培塑國民心態,主要舉措包括:高舉馬克思主義精神旗幟、確立中華民族共同的目標愿景、厘清當代中國文化的內涵和邊界、凝練當代中國最廣泛的社會共識、喚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激活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舉辦重大文化及儀式活動等。正是在此基礎和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國民心態培育提出新的重點內容和心理品質要求,以樹立自信自立、開放豁達、奮發有為的社會心態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國民心態;培塑

[作者簡介] 佘雙好,法學博士,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重要論述研究”(項目批準號: 1 9 J Z D 0 0 2)的階段性成果。

國民心態是一個國家公民所展示出來的整體心理和精神狀態,是一個國家公民社會心態的體現。當公民社會心態以國家或民族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量時,就上升為國民心態。中華民族曾經擁有優越的民族文化心態,中華文化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特性,使其長期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鴉片戰爭打破了中華民族的心理平衡,不僅使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而且使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受到極大的挫傷,國民心態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的面貌,而且也重新塑造了國民心態。中國共產黨主動自覺對國民社會心態的培塑始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并經過新時代十年的努力,國民社會心態發生了深刻變化。黨的二十大正是在新時代十年社會心態培塑取得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上,以及在新時代新征程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有的社會心態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中國共產黨對國民心態培塑的新變化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始終致力于國民精神改造和國民心態的塑造。從成立之初喚醒民眾實現解放,到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新人的培養,到“兩個文明”建設和“四有新人”塑造,再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都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努力對國民心態和精神進行改造的歷程。

中國共產黨主動自覺從心理層面對國民心態進行塑造始于2 0 0 6年召開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詢網絡,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盵 1]換言之,應把國民心態培育放在構建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的部分,從心理和諧角度提煉社會心態培育的內容,對國民社會心態進行培塑。

黨中央一直把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作為心理建設的重要任務。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任務,把培育國民社會心態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并根據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在要求,進一步提出“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2]。黨的十八大報告在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部分,從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角度,明確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3]。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國民社會心態培育放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部分,從社會治理角度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4]。這表明,從十六屆六中全會到黨的十九大,黨中央一直把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作為心理建設的重要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沒有專門就培育社會心態進行闡述。這并不是因為國民心態培育不重要,而是中國共產黨對國民心態的判斷發生了深刻變化。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對新時代成就進行總結時,黨中央對新時代十年偉大成就的總體評價是:“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其中對新時代文化建設成就的總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 5] 4 6因此,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國民心態的總體判斷是:“青年一代更加積極向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 6] 1 0;“中國人民的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斗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煥發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正信心百倍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6] 1 5。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6] 4 3。

從上述論述來看,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使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狀態和國民社會心態發生深刻變化。黨的二十大對國民心態的培塑是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青年一代更加積極向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的情況下,在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背景下開展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國民心態的判斷變化表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國民心態的培育內容和重點發生了深刻變化。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文化潤心的主要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提升到新的高度,通過高舉馬克思主義精神旗幟、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厚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基礎、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基因、構筑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等措施,對當代中國人的心理和精神進行引領塑造,這是國民心態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因素。

1.高舉馬克思主義精神旗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行。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盵 6] 1 6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學習和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回應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過程中,不斷根據時代和實踐的需要推進理論創新,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為當代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當代中國社會心態的健康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2.確立中華民族的共同目標愿景

理想和目標對國民心態具有重要的牽引作用。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在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書記處同志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明確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追求。隨后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夢進行了全面闡述,并在國內國際各種重要場合中廣泛論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成為新一屆黨中央最為鮮明的政治符號,成為“居于引領地位的宏偉奮斗目標”[ 7]。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 0 0周年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 8]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主線,對黨的百年奮斗成就和經驗進行了總結。黨的二十大報告則進一步明確,把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社會主義新征程的中心任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了目標和要求,也為國民心態的健康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

3.厘清當代中國文化的內涵和邊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文化自信提升為思想文化建設的基礎理論,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上,提出第四個自信,即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行了科學界定,明確了文化建設的內容和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9] 4 1。當代中國文化是當代中國社會存在的反映,它既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以及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中,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實現了新的文化形態?!白詮闹袊藢W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盵 1 0]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科學闡明了當代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實質,指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1 1] 5。這就進一步明確了當代中國文化的內涵和邊界,為國民心態培育提供更為明確的文化支撐。

4.凝練當代中國最廣泛的社會共識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盵 1 2] 1 1 1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充分闡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意義、重點與著力點、路徑等,并對各類群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明確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引領文化建設,融入制度法治建設,貫穿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1 2] 5 9。黨的二十大報告則提出“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6] 4 4的進一步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培育和踐行,為國民社會心態的培塑奠定了最廣泛的社會思想基礎,同時對國民社會心態的健康發展發揮著明顯引領作用。

5.喚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

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毛澤東曾說過:“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盵 1 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資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和突出優勢加以運用,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升國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作為文化建設的根本立場,明確了中國文化建設發展的根本基點,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總體基調。黨的二十大報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作為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根本原則,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關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具有高度契合性;提出要“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6] 1 8。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升為“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1 1] 5。喚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把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資源,使廣大國民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新的高度,為國民心態培塑增加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中國特色。

6.激活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文化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不僅創造出彪炳千秋的豐功偉業,而且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盵 1 4]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 0 0周年的講話中,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容進行了科學凝練,并將其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8] 8黨的二十大把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作為大會主題,充分發揮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國民心態培塑中的引領作用,激活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基因,弘揚中國共產黨的紅色文化,讓國民社會心態發展打下中國共產黨精神文化的底色。

7.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既是讓國外了解真實中國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營造國民社會心態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一帶一路”發展、營造更加公平合理國際秩序、彰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過程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營造出可愛可信可敬的中國形象。新時代十年,黨中央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日益重視。黨的十八大報告并沒有專門闡述對外宣傳傳播的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部分,提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9] 4 4。黨的二十大報告則專門圍繞“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主題,提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6] 4 6。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既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理論和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同時,講好中國故事既是對外的形象塑造,也是對內進行國民心態培育的重要方式。

8.舉辦重大文化及儀式活動

重要時間節點、重要歷史事件、重大儀式活動等是引領國民社會心態發展的重要契機。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一些重大儀式活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通過這些活動,彰顯核心價值理念,培育國民心理情緒。比如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設立烈士紀念日,舉辦國家公祭儀式;開展一系列履職宣誓儀式,如建立憲法宣誓制度等。這些儀式和活動,都對國民心理情緒起到了紓解和引領作用。除此以外,黨中央還透過重大活動,利用重大事件和關鍵時間節點對國民心理進行引導。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隆重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青年一代更加積極向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盵 6] 1 0這說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利用重大活動,對國民心態進行培養塑造。對比2 0 0 8年北京夏奧會和2 0 2 2年北京冬奧會,既是國民心態發生重大轉變的分水嶺,也體現了黨中央通過冬奧會的舉辦,進行國民心態引導的努力。而廣大民眾從關注數量到關注品質,從更強到更美,從追求金牌到展示自我,從關注輸贏到接納欣賞等,都折射出國民心態的深刻變化。

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有的國民心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6] 2 1,并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內涵、特征、本質要求以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在重大原則中,第五條明確提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有的社會心態,即“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6] 2 7。這對我國國民精神狀態和心態提出了更高要求。

1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國民心態培育重點

經過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國民心態的培塑,特別是新時代十年對國民心態培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化,當代中國國民社會心態發生重大變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正是在新時代十年社會心態培塑取得歷史性變化的基礎上,在新起點上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有的社會心態進行培塑。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化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過程中精神力量的作用。報告的主題弘揚了偉大建黨精神,強調了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內容,突出了精神力量在新征程的作用。報告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凝練中,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作為重要內容;報告提出要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貌,體現了新征程對時代精神的呼喚;報告明確提出新征程要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展現了新征程的精神風貌。根據統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使用“精神”一詞共計4 2次,其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匯有:“偉大建黨精神”3次,“斗爭精神”3次,“奮斗精神”“創新精神”“精神文明”“精神力量”各2次;還有大量“奮發有為精神”“主動精神”“戰斗精神”“釘釘子精神”“擔當精神”“奉獻精神”等詞匯。從上述統計來看,黨的二十大對國民心態培塑內容發生深刻變化:從培塑內涵上看,更突出精神層面的內容;從培塑的本質上看,更強調社會主義性質和要求;從培塑特質上看,更強化自信自強、踔厲奮發的精神品質;從培塑格局上看,更彰顯胸懷天下的開放格局;從培塑方向上看,更偏重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力量;從培塑要求上看,更明確主動自覺擔當。

2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國民心態的品質要求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心理品質中,黨的二十大報告突出了對自信、自立、豁達、奮進等積極心理品質和奮發有為精神狀態的要求。

一是自信。黨的二十大報告使用“自信”一詞1 4次,其中2次使用“自信自強”、1次使用“自信自立”,且更多與歷史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一起使用,強調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充滿自信,充分體現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 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盵 1 5]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該具有自信的心理品質。

二是自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黨帶領人民經過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走出來的正確道路,獨立自主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原則,我們要有開放包容學習國外有益經驗的寬闊胸懷,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堅持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創造偉業的獨立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就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既不盲從各種教條,也不照搬外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盵 1 1] 7精神上獨立自主是文化自信的更高要求,體現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自立的要求。

三是豁達。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華民族歷來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形成多元文化匯聚、多樣宗教并存、多種文明共輝的文化格局。胸懷天下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情懷,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容。胸懷天下是一種開放豁達的態度,也是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應有的精神品質。

四是奮進,這是從精神狀態角度對國民心態提出的要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要發揚斗爭精神,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迎接各種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這是貫穿黨的二十大報告始終的精神狀態。

3 .培育自信自立、開放豁達、奮發有為的國民心態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要以更加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自信自立、開放豁達、奮發有為的社會心態,既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國民社會心態培育的重點內容,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有的社會心態。

一是自信自立。自信自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容,它體現了國民對自我和與外部關系的一種態度。自信是對自我充滿信心的積極心理品質,它既是個體對自我的一種積極肯定,同時也彰顯著對國家歷史文化、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的自信,以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自立體現了自己與外部關系的態度,即通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來實現自我發展的心理品質?!蔼毩⒆灾魇侵腥A民族精神之魂,是我們黨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走自己的路,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盵 5] 6 7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有依靠自己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精神品質。

二是開放豁達。開放體現了一種對未知事物的接納態度,是一種積極進取的社會心態,個體只有以開放心態對待外界,才能使自己保持積極向上的社會態度。對一個社會來說,只有以開放心態不斷吸取人類一切文明有益成果,才能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新的文明形態?;磉_體現了對人類一切文明有益成果的態度,也體現了國民的價值情懷。開放豁達是對中華文化包容性的體現,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的價值情懷,更是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精神氣質。

三是奮發有為。奮發有為展現的是昂揚向上的生活態度,是在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的基礎上,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對社會作出更大貢獻。奮發有為中包含著奮斗精神、拼搏精神、擔當精神等歷史主動精神,包含著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的精神氣概,具有跟著中國共產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志氣、骨氣、底氣。

參考文獻

[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 [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1 1: 6 6 2 .

[ 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 [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1 3: 5 6 7 .

[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 [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1 4: 2 5 .

[ 4]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 0 1 9: 3 5.

[ 5]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1.

[ 6]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2.

[ 7]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 2 0 1 6年版)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6: 2.

[ 8]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 0 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1: 3.

[ 9]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7.

[ 1 0] 毛澤東選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 1 5 1 6.

[ 1 1]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J].求是, 2 0 2 3: 1 7.

[ 1 2]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2 0.

[ 1 3] 毛澤東選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1: 5 3 4.

[ 1 4]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1: 1 9.

[ 1 5]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2 1: 1 2 5.

(編輯:夏清)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四卷本)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