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研究

2023-12-06 15:50戴斌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課程資源

戴斌

[摘 要]文章通過解讀文件《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指導綱要》和教材《中華民族大團結》,指出學校應用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資源,幫助學生在青少年時期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筑牢根基。

[關鍵詞]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資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32?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3)24-0040-03

2021年,教育部牽頭制定了《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吨笇ЬV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全方位部署加強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吨笇ЬV要》的頒布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師生之間的交往、交流和交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深入領悟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意義

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歷史,是各民族友好往來的交融史,各民族并肩御侮的斗爭史,也是各民族同舟共濟的發展史。中國共產黨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切實增強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助推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向心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開展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能夠促進不同民族學生之間的了解和交流,加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知,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使學生在聚焦中華文化的同時關注其他國家的文化,強化學生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認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愛民族、愛社會主義的精神,引導學生為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從培根鑄魂的角度認識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從青少年抓起的重要意義

《指導綱要》進一步明確了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使命擔當。如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如境外各種敵對勢力妄圖使用各種陰謀手段破壞我國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由于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真正形成,錯誤思想的宣傳容易對他們的認知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肩負著為廣大青少年培根鑄魂的時代重任。學校要引導青少年把握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根植于各族青少年的心靈深處,引導各族師生牢記全國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增強各族師生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化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教育意義。

二、以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為出發點,全面貫徹落實《指導綱要》

《指導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部署了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主要任務。

首先,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使學生進一步增強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以及榮譽感,準確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各民族意識之間的關系,從而自覺去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其次,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我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這一基本國情以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具有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再次,通過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間的聯系,從而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最后,引導學生深刻領會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切實增強學生學法、用法、守法、護法的自覺性,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

這一系列任務都是圍繞馬克思主義“五觀”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認同”來部署的,凸顯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要求,一線教師要精準把握、深刻理解這一系列任務并將之貫徹落實到位。

三、以課堂教學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立足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

(一)充分利用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資源

學校是學生接受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要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吨腥A民族大團結》教材是教育部根據《指導綱要》組織有關專家編寫的,該教材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哲理與法制等多個角度闡釋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重要意義,意在增強各族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和責任感,鼓勵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創新發展?!吨腥A民族大團結》要求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優勢、中華民族形成發展的過程、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增強民族認同;了解各民族在共同鑄就美好國家的過程中作出的貢獻,牢記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使命;了解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優秀燦爛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認識到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凝聚中國力量,需要各族人民共同奮斗、樹立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志向。

教學《中華民族大團結》中的“黨的領導,根本保證”時,教師必須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在新課講授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呈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舉辦前后,國際主流媒體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成就的評價,讓學生通過國外媒體對中國的評價,感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明白中國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講到這里,教師可以引出課題“黨的領導,根本保證”。這種情境教學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通信等方面的變化的資料,讓學生感受改革開放政策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了解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認識到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行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和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從而使學生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與各學科教學有機融合

《指導綱要》指出,在中小學,依據課程標準及相關教材,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機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內容。學校教師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時,應注重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民族觀為主線,融入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地理等學科中有關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內容。

如語文課上,教學統編教材九年級上冊《鄉愁》一課,教師需通過解析這首詩的獨特意境,挖掘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以及作者深沉的家國情懷,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使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課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我國各民族交往、交流與交融的具體史實。如,文成公主入藏開啟了漢藏團結友好的局面,矗立在拉薩大昭寺前的唐蕃會盟碑成為千百年來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又如,北魏孝文帝,采取的學漢語、改漢姓、穿漢服等一系列漢化措施,同樣促進了民族交融。地理課上,教學“青藏地區”時,教師可以先展示布達拉宮的《文成公主進藏》壁畫,再講述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漢藏民族團結友好的歷史。

(三)依托各種平臺開展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主題實踐活動

《指導綱要》在“實施途徑”中指出,學校依托少先隊、共青團、學生黨支部、學生會、研究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積極開展各民族學生共同參加的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教師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時應注重開展寓教于樂的實踐活動和一些主題教育活動,例如民族傳統文化展覽、民族習俗知識競賽、民族風情演出等,以加深學生對不同民族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性。2022年,筆者所在的縣區組織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主題活動,共有7萬多師生參與。各校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地制宜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組織低年級學生開展同唱一首民族團結歌曲、跳竹竿舞、唱山歌等活動,組織高年級學生開展彰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班會、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板報比賽等活動。主題教育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師生參與積極性高,弘揚了中華民族精神,營造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良好氛圍。

四、營造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校園文化

教育部門要努力完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相關的制度,開展有針對性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主題活動,大力營造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校園文化,積極構建文明校園。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性,并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首先,在校園中定期開展多元化的宣傳活動,給學生介紹各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和優秀代表,引導學生理解、尊重不同民族。其次, 注重平等,打破民族壁壘,消除歧視和偏見,確保各個民族的學生都能在公平、平等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最后,組建專門的教師團隊,幫助學生解決出現的民族問題。

同時,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營造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氛圍,促進不同民族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增進友誼,鼓勵各個民族的學生相互幫助和支持,分享學習資源,實現合作共贏,從而促進校園文化多元化、高品質發展。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助于廣大青少年樹立民族團結意識,并外化于行,促使學生努力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團結,與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斗爭。

五、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臺

相關部門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交流活動,為不同民族的學生建立交流、互動的平臺,如民族文化俱樂部、民間藝術社團等,為多元文化的交融提供機會和平臺;組織各族學生深入開展“手拉手、心連心”“民族團結一家親”等實踐活動,促進各民族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學習和相互幫助。2022年,筆者所在的縣區民族學校與內蒙古一所回民中學、海南省一所黎族小學開展了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主題的同步課堂活動。在這個同步課堂活動中,三地三校精心編排了7個各具民族特色的節目,以歌曲、舞蹈、朗誦、武術表演等多種形式讓不同民族的文化得以交流與融合,幫助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綜上,貫徹實施好《指導綱要》任重道遠,需要教師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落實到位,尤其要注意細節的落實。只有把學生培養成新時代熱愛祖國、團結互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參? ?考? ?文? ?獻? ?]

[1]? 謝寶軍.貫徹實施《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加強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4):20-22.

猜你喜歡
課程資源
多元評價,煥發勞技課程的魅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新時期高校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探析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獨立學院經管專業創業實訓課程體系架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