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西藏傳統村落保護性發展研究

2023-12-06 02:33唐英鄔玖久康曉茜王忠斌
鄉村振興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傳統村落西藏對策

唐英?鄔玖久?康曉茜?王忠斌

摘 要|傳統村落是傳承地方歷史文化的主要載體之一,在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開發利用傳統村落資源,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培育文化特色村,對于傳統村落資源的合理利用顯得尤為重要。論文在對西藏傳統村落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基本現狀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深入推進特色文化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的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傳統村落;保護性開發;西藏;對策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西藏擁有全國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歷史悠久,藏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民俗風情和民族節日獨具特色,西藏是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1]。西藏傳統村落是藏民族燦爛農耕與悠久游牧文化的結晶,是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的傳統民俗文化的體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傳統村落名錄顯示,西藏自治區先后有五批次35個村落錄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經項目組初步調查統計,西藏的傳統古村落中,擁有古代建筑和特定歷史年代建筑1339幢。這些村落中的八成(84%)仍用于居??;用于發展旅游和商業使用的分別占17.9%和2.9%,閑置和其他使用的約17%。調查發現,鄉村規劃中心的古民居村落12個,占34.2%;90%以上傳統村落屬于規劃保留村。

1 西藏傳統古村落保護性現狀分析

1.1 村落歷史源遠流長

在舊石器時代,西藏就已經有藏族先民的足跡,約四五千年前,居住在這里的分散的藏族先民部落逐漸得到統一,形成了藏族社會的最初階段,所轄各縣(市、區)也均歷史悠久,如拉薩市尼木縣、昌都市洛隆縣,日喀則市都屬于西藏最古老的縣(市),悠久的歷史,造就了豐富的歷史遺存,西藏傳統村落中大量的古建筑始建于明、清及民國時期,歷史印跡厚重。如洛隆縣碩督鎮碩督村、尼木縣吞達村的古民居建于明清時期。

1.2 傳統村落空間分布不均衡、村落建筑風格多樣

西藏的35個傳統村落分別分布于7個地市29個縣。西藏自治區地形復雜,大體可分為四大地帶:藏北高原、藏南谷地、藏東高山峽谷和喜馬拉雅山地。西藏自治區的西部和北部高原地區畜牧業發達,是優良的天然牧場,生活方式以傳統游牧為主,較少有傳統村落分布;雅魯藏布江中下游的拉薩、日喀則、山南等河谷地帶土地肥沃,水熱條件較好,農業發達,是西藏自治區傳統村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區。整體而言,西藏自治區傳統村落的民居形式包括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的“屋皆平頭”的樓房,藏北牧區的帳房,林區的木結構建筑,珞巴族、僜人的“長房”,門巴族的干欄式木屋,它們以獨特的個性直觀地展示了西藏自治區各民族各地區的建筑特點。

1.3 村落文化底蘊深厚

西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哺育了眾多歷史名人,積淀了燦爛的文化藝術,而她們中很多都與古村有不解之緣。如尼木縣吞達村的“吞彌·桑布扎故居”集聚了藏式的“平頂式”,吞巴莊園拉康,周邊包括尼姑寺、天葬臺、加益郭薩摩崖造像、波多康摩崖造像、釋迦牟尼石刻造像、平措曲林尼姑寺等宗教遺存點等一批古建筑;墨竹工卡縣甲瑪鄉赤康村是第一代藏王松贊干布的出生地,也是我國著名領導阿沛阿旺晉美的出生地,歷史文化悠久,是西藏目前保存較好的幾座著名莊園之一,村內還保留著莊園特有建筑形式——圍墻的部分遺存,林卡、白塔、寺廟等建筑;日喀則市南木林縣土布加鄉崗嘎村是五世班禪和八世班禪大師的出生地,也是苯教18位大活佛的出生地。明代建筑大師、西藏藏戲鼻祖唐東杰布在山南市乃東縣扎西曲登村創作了雅礱扎西雪巴藏戲,這里被譽為“藏戲第一村”。

1.4 生態民俗旅游特色鮮明

西藏立足“十四五”開局階段和鄉村旅游發展實際,編制完成《西藏自治區“十四五”鄉村旅游發展規劃》,持續改善和提升鄉村旅游服務功能。全區3個特色旅游鄉鎮、5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分別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第三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

2021年,西藏自治區鄉村旅游累計接待1274.1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87億元,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64,521人次。

2 西藏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的做法

2.1 傳統村落相關規劃日趨完善

西藏自治區歷來十分重視對歷史文化遺跡的規劃保護,在1990年出臺了《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近年來,隨著各級傳統村落保護意識的逐漸提高,在傳統村落(特別是文物保護)的規劃層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拉薩市、日喀則市、江孜縣分別制定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拉薩市于2016年頒布并實施《拉薩市古村保護條例》,并明確了重點保護區以及傳統風貌協調區;西藏傳統村落保護總體規劃工作有序推進。

2.2 強化環境治理

近年來,西藏在500個行政村農村居住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試點工作,并制定“從2011年到2015年,農村居住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4898個行政村,應納入實施范圍。到2015年底,西藏基本上實現行政村(居委會)的住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的整合工作,促進農村居住環境、自治區農業和農村地區,結合自治區大廳出具有關部門制定農村居住環境改造工作的西藏自治區評估管理辦法(試行)“2020”在農村居住環境補救計劃,如傳統的古老村莊住宅獲得有效監管,保護生態環境,改善村莊村貌和保護獨特的文化資源。

2.3 積極的開發和利用

傳統的村落必須將保護和使用有機結合。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各縣(市、區)充分利用傳統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凸顯鄉村景觀特色,西藏具有豐富的傳統特色文化。經過了多年的保護、傳承,在發展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助力鄉村振興,能夠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2.4 積極籌措資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一是加強政府投入。近年來,自治區政府對凡列入文保點的古建筑,在修繕過程中,均給予一定補助。在洛扎縣邊巴鄉拉隆寺、阿里地區普蘭縣科迦寺、昌都市芒康縣古鹽田維修改造過程中,累計投入資金5000余萬元,先后對相關傳統村落及人居環境進行修繕。二是廣納民間資金。如洛扎縣邊巴鄉拉隆村在財政撥款的基礎上,通過鎮鄉補助、企業捐助、群眾籌集等方法,對拉攏故居、拉隆寺等古建筑進行有效修繕;三是探索引進外資。如工布江達縣錯高村通過與岷山集團投資者合作,開發錯高旅游度假村,在不改變村貌的前提下,加強休閑、度假、健身等功能開發。

3 西藏傳統村落保護和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西藏多樣的自然環境和多元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特色和風格的村落,隨著西藏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推進,在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方面部分傳統村落面臨保護的危機與困境。鄉村城鎮化、“空心化”和現代化的現象在西藏傳統村落中也同樣存在,尤其是近幾年,部分村莊農戶拆除老房子,改建現代化的鋼筋水泥房,傳統的木門已換成清一色的鐵門,如今這樣的村莊已經十分普遍,傳統元素在現代村莊中越來越少。城鎮化導致一部分傳統村落轉化為城市的一部分,直接致使傳統村落消失。城鎮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導致的鄉村格局改變和村落特色消失,破壞了原有的人居環境。與此同時,村莊“空心化”的現象也十分普遍,就調查的村莊來看,年輕人大部分在外打工,留下來的是年邁的老人和無人看管的小孩,村中的田地大片地荒廢。村落中部分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分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四方面。

3.1 建設性破壞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當今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有些地方把新型城鎮化建設理解成大拆大建,使越來越多的傳統村落變成了由鋼筋水泥澆筑的現代化村落。一些傳統的土質、木質結構建筑由于受到環境的影響,已不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村民為了滿足居住需求,把許多傳統的不能滿足生活需求的建筑推倒重建,村落中現代建筑與傳統建筑并存的現象隨處可見,以至于造成了傳統村落不倫不類的局面。

3.2 原真性喪失日益明顯

隨著經濟的發展,如今傳統村落的原真性越來越受到關注,“千村一面”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傳統村落的傳統建筑、傳統文化相繼消失,很難再看到村落的傳統面貌。許多古民居年久失修,當地居民一般沒有修繕保護的意識,許多外出打工的村民見識了其他地區的現代化建筑,為了滿足生活的需求,往往會在原來的民居基礎上重建。

3.3 村民對傳統村落保護的意識淡薄

當地村民缺乏主動保護意識,個別村民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把原來的房屋進行翻新,這種舉動逐漸影響了整個村落,人們把祖輩留下來的傳統建筑煥然一新,使得村落原有的面貌改變了,也失去了它的文化價值。

3.4 產業單一、產業鏈薄弱,經濟發展水平低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是一個時間周期長且資金需求量極大的工程。目前,西藏集中居住區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所需的資金主要靠政府投入,但需要保護的數量巨大,政府資金并不足以支撐。區內大多數傳統村落以傳統第一產業為主,少數村落兼有民族手工藝品制造產業。一些發展旅游業的傳統村落,其旅游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旅游產業鏈薄弱,且不完整,經濟創收能力低,無法為村落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缺乏可持續、多渠道的資金支持,使得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難以取得明顯進展。

4 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利用的對策建議

西藏傳統村落文化豐富多彩,是西藏傳統文明的重要載體之一。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各級政府非常重視傳統村落的保護、開發與利用,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由于歷史、觀念、機制等各方面的原因,西藏傳統村落的保護也面臨較大的挑戰,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問題,只有不斷提出改進措施,才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4.1 提高傳統村落保護意識與管理水平

當地農牧民和部分領導認為傳統村落破舊衰敗,對傳統村落保護的意義理解不夠。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與建設中,重視表面和形象工程,對傳統村落進行標準統一的整修,使這些傳統村落“千村一貌”,原有的特色和風貌不能得以很好的保留[2]。許多地方村民參與保護項目的積極性普遍不高,認為保護傳統村落是政府的事,與村民無關。各地村民為滿足住房需求而拆舊建新、隨意破壞古建筑也時有發生。

4.2 文旅融合推動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

西藏傳統村落居住區的自然資源豐富多樣,人文資源獨特。區內雪山草原、湖泊河流、文物古跡遍布,具有非常高的旅游開發價值。各級行政部門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積極發展文旅產業,搭建相應平臺、創新管理體制機制,著力讓區內的傳統村落“活起來”。

4.3 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村落形象

科學設計傳統村落資源保護方案,優化傳統村落發展規劃,強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有效改善傳統村落的生態環境、自然景觀和人居環境[3]。突出重點,兼顧全面,有機協調好傳統村落在文物保護和生產生活等方面的矛盾。按照生態、生活兩者兼顧的原則,積極整合各類資源,高標準進行生態環境綠化、生活環境綜合整治,推動傳統村落面貌美起來、農村經濟活起來、農民群眾富起來。立足村落實際,統籌實施,科學有序地對傳統村落進行綜合整治、整體提升[4]。

4.4 培育特色產業、營造內生動力

實施傳統村落產業發展推進計劃,突出抓好林業、牧業、農業及旅游業等共生體系,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使傳統村落從原生態走向現代文明[5]。推動村落農業與旅游業有機銜接,加強民間文化產業發展,推廣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食品、紀念品的生產和銷售,推動民間手工業市場化。堅持村民的主體地位、堅持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將傳統村落保護與老百姓利益結合起來、調動群眾參與傳統村落保護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村民的生產生活水平。通過旅游示范帶動,探索脫貧收益模式、鼓勵村民通過多渠道、多方式從事旅游發展,增強傳統村落的自我“造血”能力。

4.5 加強領導,合力共建

傳統村落、利用、保護和發展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工程,必須依靠各方,實現整合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特色文化村莊建設,結合本地區城鄉建設總體目標,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傳統村落保護機制,共同做好保護傳統村落和特色村的建設[6]。

激發群眾的熱情,鼓勵居民參與傳統村落的資源保護和日常管理,實現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

4.6 注重基層傳統村落專業人才培養

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離不開專業人才,西藏傳統村落資源相對豐富,但西藏傳統村落保護專業人才相對較少,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培養專業的人才是對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途徑之一。培養專業人才可以從兩方面人手:第一,從近期來說,邀請傳統村落方面的專業人才駐村、為村民進行保護村落的培訓,為村民講解保護傳統村落的重要性,講解傳統村落的資源價值,提高村民對所擁有資源的自豪感,講解保護傳統村落所產生的一些經濟價值,讓村民主動參與保護傳統村落中去。第二,從長遠來說,西藏自治區相關高校借助現有開設的相關專業,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的人才培養,從而全面推動西藏自治區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

5 結語

近年來,西藏一部分傳統村落在鄉村旅游發展的環境下,借助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完整的空間格局,以及周邊良好的生態環境,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村落旅游發展給當地村民帶來經濟收入,改善現狀條件的同時也造成傳統村落環境的破壞,形成嚴重商業化氛圍。在這樣一把雙刃劍下,要求我們必須想出辦法來平衡各方面利益,找到發展鄉村旅游與傳統村落保護共行的辦法。本文就在這樣的條件背景下,通過數據分析找出了傳統村落保護的辦法:第一是要增強保護意識,加大傳統村落保護的宣傳力度;第二是合理地選擇村落旅游開發的方式;第三是嚴格規范規劃編制、旅游項目審批,做到規劃先行;第四是加強地方政府在村落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參考文獻

[1]劉之楊,孫志國,鐘儒剛.武陵山片區傳統村落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J].浙江農業科學,2013,338(11):1514-1517.

[2]郭謙,林冬娜.全方位參與和可持續發展的傳統村落保護開發[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2(10):38-42.

[3]趙志芳.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與利用:以山西省傳統民居集落為例[D].太原:太原理工學,2005.

[4]牛丹丹.古村落景觀保護與旅游開發研究[D].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5]韋伊.旅游開發過程中的傳統村落保護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15.

[6]吳必虎.基于鄉村旅游的傳統村落保護與活化[J].社會科學家,2016,226(2):7-9.

Research on Protectiv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ang Ying Wu Jiujiu Kang Xiaoxi Wang Zhongbi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ibet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University, Nyingchi

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one of the main carriers to inherit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resources,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culturally distinctive villag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ing and analyzing the basic status quo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ibet, it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villages and beautiful villag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 Protective development; Tibet;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歡
傳統村落西藏對策
都是西藏的“錯”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神奇瑰麗的西藏
一個人的西藏
民族地區傳統村落文化安全建設的新視角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方式初探
西藏:存在與虛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