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和諧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2023-12-06 02:33衛莘瑗
鄉村振興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措施

衛莘瑗

摘 要|鄉村旅游處于旅游業與農業的交叉領域,是新世紀我國鄉村發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促進旅游業的整體水平的提高、推進和諧社會的構建。本文闡述了鄉村旅游的內涵與意義、針對性地分析了鄉村旅游對環境的影響,提出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措施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俗和文化是一個賣點,而鄉村旅游恰是兩者很好的載體,其市場前景不可估量。國家旅游局將2006年的旅游主題定為“2006中國鄉村游”,提出了“新農村、新旅游、新體驗、新風尚”的宣傳口號;2007年又確定了“2007中國和諧城鄉游”的主題,同時以“魅力鄉村、活力城市、和諧中國”為口號進行宣傳,進一步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鄉村旅游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視覺和心靈上的洗禮,更重要的是它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1 鄉村旅游簡述

1.1 鄉村旅游內涵

鄉村旅游(Rural Tourism)是以遠離都市的鄉野地區為目的地,以鄉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為吸引物,以城鎮居民為主要目標市場,通過滿足旅游者休閑、求知和回歸自然等需求而獲取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一種旅游方式。鄉村旅游包括鄉野性的環境旅游和鄉村民俗(民族)文化旅游,同時涵蓋“觀光(感知)、度假(享受)、專題(認知)”三方面的因素,其內容多種多樣,是集觀光、娛樂、參與、休閑、度假、療養、科普、美食、購物等為一體的體驗型旅游形式。

我國地域廣闊、歷史悠久,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多樣,據統計,中國有超過一半的旅游資源存在于農村地區,如安徽省為60%,廣東省為55%,甚至在都市居民的眼中,占全國60%人口的農村居民,“人人都是旅游資源”。目前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已經達到359家,遍布內地的31個省區市,覆蓋了農業的各種業態。清新宜人的空氣、魅力多樣的自然風光、綠色可口的飲食、風格迥異的鄉村建筑、精美獨特的服飾、豐富多彩的鄉村民俗風情、古老神奇的鄉土文化藝術、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舒緩的生活節奏等鄉村旅游資源,融合了鄉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生產勞作等方方面面,構成鄉村旅游開發的資源本底。

1.2 鄉村旅游主要形式

在歐美發達國家,鄉村旅游主要有三種形式:(1)休閑度假型;(2)參與勞作型;(3)其他類型,包括科考、修學等,主要包括:逐步深入的體驗性活動;逐步深入的學習型活動;接受環境教育、開展生態環境補償方面的活動。在發展中國家,鄉村旅游主要表現為農業觀光旅游形式,旅游者與農民的接觸和交流還停留在表面的層次。中國社會科學院魏小安研究員認為,目前我國鄉村旅游已形成五種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農家樂”,如成都農家樂;二是高科技農業觀光園,如北戴河集發生態農業觀光園;三是農業新村,特點是經濟發達、鄉村城鎮化,在發展中有意識地使本村成為有特色的目的地,如江蘇華西村;四是古村落的開發,如江西婺源;五是農業的絕景和勝景,如桂林龍勝梯田和云南元陽梯田等。

2 發展鄉村旅游的意義

2.1 構建新型旅游產品,滿足旅游者需求

鄉村旅游以其優美清靜的意境吸引旅游者前去開展旅游活動,對長期居住在城市及工業區的人們尤具吸引力。隨著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交通的日益便利,既具有價格優勢、又具有產品差異化優勢的鄉村旅游深受旅游者的厚愛,尤其成為雙休日和黃金周的熱門旅游產品,據國家旅游局的最新測算,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數已經達到三億人次,旅游收入超過400億元,占全國出游總量的近三分之一。每年的三個黃金周,全國城市居民出游選擇鄉村旅游的比例約占70%,每個黃金周形成大約6000萬人次的鄉村旅游市場,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旅游業新的增長點。鄉村旅游滿足了旅游者,尤其是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旅游需求,使他們脫離擁擠、嘈雜的城市環境,呼吸清新的空氣,觀賞農村、牧場、林區、漁區等特有景觀,欣賞特色民俗(民族)風情,體會濃郁的鄉村氣息,還可以參與感興趣的農事活動,達到調節身心、享受鄉村美景的目的。

2.2 促進旅游業態轉型,增進旅游業發展

鄉村旅游作為一種集農業、農村旅游和農民接待服務為一體的體驗型旅游產品,也是國際上流行的四大主導度假產品之一,在促進旅游業從單純的觀光型旅游向休閑度假、商務會展和觀光旅游“三位一體”轉型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和積極的角色。例如,杭州市從2004年起提出要打造“東方休閑之都”,發展休閑度假產品是杭州旅游業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農村地區廣闊,旅游容量較大,具備發展旅游市場的良好空間。在旅游旺季特別是黃金周期間,鄉村旅游吸引了大批游客,緩解了旅游熱點線路的壓力,也給旅游者提供了良好的可供選擇的休閑之地,城鄉旅游互動協調共進,為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動力。

2.3 樹立新型農業生產觀,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利用鄉村的生產活動、自然環境和人文資源,經過規劃設計,以形成一個具有田園之樂的休閑度假旅游地,既可高效地發揮農業生產功能,又可提高農業收益,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縮小城鄉差距。鄉村旅游的發展,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供眾多就業機會,從而增加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的增長。尤其是西部貧困地區的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有利于迅速改變貧因地區社會經濟的落后狀況,實現“旅游扶貧”。

2.4 推廣文化保護觀,推動鄉村全面建設

伴隨著旅游的發展,鄉村對外交流逐步增多,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而隨著旅游經濟效益的提高,可以加大對鄉村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教育、農業科技等的投入,有利于生活生產條件的改善;社會穩定、產業和產品結構的優化,形成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生態系統協調統一的鄉村生態系統,所以只要正確引導,鄉村旅游則會具有良好的效益。

鄉村旅游也可以成為保護鄉村民俗(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以改變當地居民的思想和觀念,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與自豪感,喚醒其自覺保護、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識,使得當地的民俗(民族)文化在利用和發展中獲得保護與傳承。鄉村旅游還具有教育的功能,使決策者、管理者、開發者和旅游者接受生態環境保護的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學生直接受到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

3 鄉村旅游對環境的影響

鄉村旅游在其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其發展初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本文針對鄉村旅游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分析如下。

3.1 對鄉村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

3.1.1 對植被的影響

隨著旅游的發展,鄉村的植被面積也正在逐漸地減少,很多游客去農村是為了踏青,在人們的法制和道德意識水平不高的情況下,有很多的“青”被“踏”掉;看到從未見過的農村植物,出于好奇會誘使旅游者采摘以作紀念,造成鄉村物種植被的破壞。

3.1.2 對大氣的影響

伴隨著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原本閉塞的鄉村迎來絡繹不絕的游客,鄉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帶泥土氣息的空氣品質伴隨著游客的大量增加以及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而日益下降。

3.1.3 對土地的影響

目前部分地區存在著對鄉村旅游開發地開發不當的現象,由于盲目開發項目,缺乏規劃的修建賓館、停車場、娛樂設施等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農村有限的土地、脆弱的生態都受到了威脅,破壞了鄉村的生態環境。

3.1.4 對水體等的影響

目前鄉村旅游中,游客的生活污水、酒店等企業的生產污水等一般都是直接排放,很少經過污水處理,大大影響了鄉村優質的水體資源。旅游者遺棄的飲料瓶、煙頭、食品袋,經營者遺留下的生活垃圾,開發商拋棄的建筑垃圾等等在鄉村旅游區的水面、路邊、田間隨處可見,嚴重地破壞了鄉村旅游地的環境衛生,降低了鄉村生態環境的質量。

3.2 人文環境特色弱化甚至惡化

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旅游對當地人文環境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出來,主要表現在:

3.2.1 鄉村文化可能被游客帶來的文化同化

由于參加鄉村旅游的旅游者一般來自經濟相對發達的中心城市,城市發達的經濟孕育產生的強勢文化對經濟欠發達和不發達的鄉村旅游地的弱勢文化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城市游客的大量進入使鄉村旅游地的弱勢文化逐漸向城市的強勢文化靠攏,最后被同化。

3.2.2 傳統文化可能舞臺化、商品化

在鄉村旅游中,人文生態的開發需要通過特定的方式、特定的場合將鄉村文化向游客演示,以換取旅游的收益。但是這樣的演示若變成了機械的重復性工作,個人情感便會趨于麻木,就變成了舞臺化表演,鄉村文化演示只剩下形式而缺乏獨特的生命力。

3.2.3 鄉村樸實的民風和生活秩序也會受到破壞

由于高消費、時髦的城市游客的進入,游客財富和生活方式的誘導,對一部分村民產生了消極影響,使其對當地居民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的產生懷疑,開始對自己的傳統生活感到不滿,先是在裝束打扮和娛樂方式盲目模仿,繼而發展到有意識的追求,甚至導致一些不良社會現象增多,管理不善,可能會使農村社會風氣惡化,農村社會環境不安穩,激化城鄉矛盾。這將阻礙鄉村旅游的發展進程。

3.2.4 對鄉村文物古跡的破壞

鄉村文物古跡多為農村當地傳統文化或村民生活的一部分,由于條件限制很難得到妥善的保護,若有保護也多出于村民自發或虔誠的遵從意識,但這種保護難以做到科學有力。旅游者對這類資源總是很感興趣,卻缺乏尊重保護意識,加之鄉村缺少監督管理措施,造成很多旅游者某些破壞鄉村文物古跡的行為。

4 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鄉村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是美麗的風景、寧靜的環境、清新的空氣、淳樸的生活、保存久遠的文化傳統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維護這些要素的原真性是鄉村旅游長盛不衰的根本。發展鄉村旅游,基礎是生態,內涵是文化,關鍵在服務。所以,在鄉村旅游的開發過程中,特別要正確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實現和諧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4.1 強化科學規劃和管理,發揮政府和行業協會的作用

針對當前我國鄉村旅游開發的自發性、松散性而對鄉村自然、人文環境造成的影響,政府應發揮行政管理職能,為鄉村旅游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

首先,應組織相關專家進行科學的鄉村旅游資源評價、市場調研和規劃,避免鄉村自然和人文環境遭破壞等現象的發生;其次,應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支持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如銀行貸款、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引導和扶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再次,各鄉村旅游地應成立旅游行業協會,配合政府部門,發揮其行業管理和服務功能。通過引入科學的環境標準,建立有效的環境管理體系,對鄉村旅游的環境管理等方面進行引導和管理,并對各經營戶進行定期考核評定。

4.2 發展旅游循環經濟, 促進鄉村旅游的自然生態環境建設

優良的生態自然環境是鄉村旅游的存在與發展之根本,如果自然生態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那么鄉村旅游也就失去了對城市旅游者的吸引力,同時當地人們的生存也會受到威脅。因此,注重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遵循循環經濟的“3R原則”,即“Reduce(減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原則”,才能實現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減卻污濁、減卻異質、減卻繁雜,才能使游客把身心融入田園,感受淳樸的鄉土氣息。

如: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環境衛生的管理,可實施公共區域和農家經營戶區域分頭管理的方式。公共區域實施集體出資、專人負責保潔;對農家經營戶的個人區域,實施“誰受益,誰負責”。對于有機垃圾可通過沼氣池發酵,沼氣作為能源再利用,沼液澆灌果園、沼渣作為肥料施入農田;對于非有機物垃圾,建立固體垃圾分類裝袋制度,把可回收的垃圾賣給工廠進行再加工;不可回收的垃圾進行衛生填埋或者焚燒處理。

4.3 鄉村旅游設施配置的合理規劃化

加強鄉村旅游地的建設監管,拆除道路兩旁的違章建筑和亂搭亂建的帳篷、雨棚、路牌、招牌等,清理道路兩旁堆放的建筑材料和其他雜物;豬舍牛棚、糞坑柴堆等“輔助設施”,應轉入“地下”或遷出景區。在保持鄉土和地方特色景觀的基礎上,加強道路、水電、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注意提高食宿、公共娛樂場所等服務設施的衛生標準,定期進行檢查和消毒處理;同時可根據鄉村旅游業發展的要求,在符合鄉村自然和文化意境的前提下,適當增設一些新的、體現生態化和人性化特點的旅游便利設施,以形成整潔、優美、方便、舒適而又符合游客心目中具有濃郁的鄉村意象性的旅游環境,保持鄉村旅游地的持久魅力。

4.4 注重對鄉村旅游文化內涵的發掘及保護

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要以鄉村原生的自然景觀與樸素鄉土文化氣息為基礎,鄉村旅游產品開發,則要講究文化品位、生活品味,要從當地農業文化歷史依存出發,要從當地人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在開發鄉村旅游資源過程中,必須以保護為前提,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在開發的過程中注意保護鄉村民俗(民族)文化。同時,保證其獨特性是開發和設計鄉村民俗旅游產品的重要原則,要科學合理地發展鄉村旅游,對當地民眾進行正確、充分地引導和規范,在發展和利用中保護民俗(民族)文化,從而實現鄉村旅游文化資源的永續利用。

4.5 加強可持續發展意識

發展鄉村旅游應注重提高旅游者、旅游從業人員的可持續發展鄉村旅游的意識。對于旅游者而言,應適時宣傳,增強其旅游行為的自律性。有條件的政府和行業協會應定期舉辦講座、培訓班等形式,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進行旅游服務意識、職業道德、技術技能以及民俗文化知識、旅游法規、環境保護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教育,從思想、理論、服務中全面提高各層次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崔鳳軍.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需要正確把握的七個關系[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6):202.

[2]馬彥琳.如何推動中國式鄉村旅游的發展[J].旅游學刊,2006(3):7.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Rural Tourism

Wei Shenyuan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Abstract: Rural tourism is in the cross field of tourism and agriculture, an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rural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touris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rural tourism, analyzes the impact of rural tourism on the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

猜你喜歡
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措施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范式
鄉村旅游供應鏈優化探析
仙居湫山鄉方宅村鄉村旅游規劃構想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鄉村旅游環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護措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