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電磁頻譜領域的發展

2023-12-07 03:32李欣童鄭鵬飛劉思捷楊佳敏
航天電子對抗 2023年5期
關鍵詞:條令電子戰頻譜

李欣童,楊 蔚,鄭鵬飛,劉思捷,楊佳敏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8511 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07)

0 引言

電磁頻譜既是偵察監視、指揮控制、敵我識別和預警探測等信息傳遞的資源載體,又是鏈接陸、海、空、天、網跨域協同作戰的紐帶,可謂是信息化戰爭之魂,對塑造態勢、打贏戰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爭奪戰場電磁頻譜域的優勢,近年來美軍推出多項舉措,頒布了一系列電磁頻譜戰政策、條令、新概念和報告,持續研發新式電磁頻譜作戰武器裝備,并積極在戰爭實踐中檢驗生成電磁頻譜作戰能力,著力打造電磁頻譜作戰力量,搶占電磁頻譜優勢。

1 美電磁頻譜概念發展概況

美國對電磁頻譜重視程度日益增大,密集出臺電磁頻譜領域的戰略、規劃、條令等文件,其概念發展如圖1 所示。2009 年,美國戰略司令部推出電磁頻譜戰爭早期概念,在電子戰的基礎上增加電磁頻譜管理、電磁頻譜控制、電磁戰斗控制等任務內容,并在《2010 聯合構想》的基礎上制定《2010 聯合頻譜構想》,于2010 年8 月發布《贏得21 世紀經濟與安全優勢:電磁頻譜控制戰略框架》文件,為聯合信息作戰中心構建起電磁頻譜控制的頂層戰略框架和體系架構。

圖1 電磁頻譜領域概念發展圖

1.1 美國國防部層面

2013 年,美國防部擬定了《聯合電磁頻譜作戰》條令。2014 年,美國防部發布《電磁頻譜戰略》指出,“各作戰域對電磁頻譜需求不斷增加,所有聯合行動的機動、火力、指揮控制、情報以及后勤供給等均依靠應用電磁頻譜的能力,電磁頻譜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報告為近幾年美軍電磁頻譜戰建設發展指引了方向。2017 年新任國防部長Ashton Carter 簽署首部《電子戰戰略》文件,正式確立電磁頻譜為獨立作戰域并闡述作戰實施方式。2018 年版《國防戰略》為電磁頻譜作戰提供頂層戰略指導和理論指南,確定了未來相當長時期制定電磁頻譜行動的規劃與需求原則。2020 年10 月,美國防部發布《電磁頻譜優勢戰略》[2],明確指出“國防部認為電磁頻譜是一個關鍵作戰空間,國防部必須在該空間內執行火力、機動和通信任務……電磁頻譜部署軍事作戰的一個獨立域,因為電磁頻譜與聯合條令中所確定的那些作戰域是不可分割的”,正在將電磁戰與頻譜管理融合為統一的電磁頻譜作戰,闡述了美軍電磁頻譜優勢構想(實現電磁機動自由)、指導原則(包含復雜電磁作戰環境、電磁頻譜優勢、電磁頻譜機動、電磁頻譜共享),并提出電磁頻譜領域的5大戰略目標(涉及能力發展、基礎設施演進、訓練與教育、國際合作、電磁頻譜治理)。2021 年7 月,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簽署《電磁頻譜優勢戰略實施方案》(EMSSS I-Plan),該計劃為美國防部建立電磁頻譜體系提供了愿景、規劃、領導和工具,提供了實現2020 電磁頻譜優勢戰略愿景所需的具體綱領和問責監督。為達成美軍“在選定的時間、地點和參數上實現電磁頻譜中的行動自由”的戰略愿景提供了實施綱領;對負責電磁頻譜作戰的組織機構進行了調整與更新規劃,建立問責制和結果制,加強監督,美電磁頻譜戰略的監管職責由參聯會副主席移交美國防部首席信息官,參聯會主要負責作戰。此舉表明,美軍為電磁頻譜戰略的執行確立了頂層負責機構。

1.2 美國參聯會層面

2012 年2 月頒布的JP3-13.1《聯合電子戰條令》中首次提出聯合電磁頻譜作戰(JEMSO)概念。同年3月頒布了JP6-01《聯合電磁頻譜管理行動》,提供聯合電磁頻譜管理操作的組織原則、規劃、準備、執行和評估辦法,美軍將聯合電磁頻譜放在JP6 系列,主要闡述戰役和戰術C4I 系統的運用。2012—2015 年間,參聯會先后發布了CJCSM 手冊類文件(包含CJCSM3320.01C《電磁作戰環境中聯合電磁頻譜管理行動》、CJCSM3320.04《電子戰支援聯合電磁頻譜作戰》、CJCSM3320.02D《聯合頻譜干擾消除程序》)和CJCSI 指示類文件(包含CJCSI3320.01D《聯合電磁頻譜作戰》、CJCSI3320.02F《聯合頻譜干擾消除》、CJCSI3320.02E-1《聯合頻譜干擾消除程序保密增本》)。2015 年發布《電磁頻譜作戰聯合概念》,2016 年10 月頒布的JDN 3-16《聯合電磁頻譜作戰》紀要草案,以JP6-01 和CJCSM3320、CJCSI3320 等條令為支撐,規范了電磁頻譜作戰術語和作戰架構標準,對職能角色、組織機構、計劃制定、作戰實施和評估作了初步明確,但聯合條令注釋(JDN),通常作為尚未發布的聯合條令草案,或對已發布的正式條令的補充文件,本身并不具備正式條令的權威性。2020 年5 月22 日頒布JP3-85《聯合電磁頻譜作戰》條令,共分4 章和12 個附錄,對JDN3-16 做了重大改進,同時宣布廢除JP 3-13.1 和JP 6-01,對舊版條令中與電子戰相關的術語進行移除、替代、增加或修改,為規劃、實施、評估JEMSO 提供了基本原則和指導。美軍已將電磁頻譜域視作獨立作戰域,JP3-85 更關注電磁頻譜的聯合作戰屬性,該條令正式對JEMSO 的定義、組織機構、行動規劃、作戰實施、效能評估等方面做了進一步規范。建立起JEMSO 體系框架,謀求通過奪取戰場電磁頻譜優勢進而掌握聯合作戰的主導權,獲得持久性優勢。自此“聯合電磁頻譜作戰”這一理念從美軍最高層正式確立,與同年國防部發布的《電磁頻譜優勢戰略》一起,實現了美軍在電磁頻譜領域內作戰行動的戰略引領與條令落實“兩條腿走路”。

1.3 美國軍兵種層面

2013 年美空軍提出頻譜戰概念。2014 年美海軍提出電磁機動戰概念,同年美陸軍司令部發布了《FM 3-38 賽博電磁行動》野戰手冊,為美陸軍實施賽博電磁行動(CEMA)提供了全局性的理論指導與指南。2017 年,美陸軍發布了新版FM3-12《賽博空間和電子戰作戰》野戰手冊,取代FM3-38,并將賽博電磁行動更名為賽博空間和電磁行動。2018 年10 月,美國海軍副部長簽署2400.3 指令《電磁作戰空間(EMBS)》,在海軍部(包括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范圍內以指令方式明確“將電磁戰斗空間視為作戰空間”,認為電磁戰斗空間是一個物理環境和作戰行動戰斗空間,由特定時間、特定地點上所開展的軍事作戰行動中所有輻射電磁能構成。2019 年7 月,美空軍發布新條令附錄ANNEX 3-51《電磁戰與電磁頻譜行動》,替代了2014 年10 月發布的條令附錄3-51《電子戰》,重點描述了電磁頻譜行動和電磁戰2 大概念及其對抗行動與構成、支援行動、組織機構、行動規劃、實施與評估,并明確電磁戰的空中、太空和賽博空間3 種樣式構成。這是美軍首次將“電子戰”正式替換為“電磁戰”,并最終被JP3-85和《美國國防部軍事及相關術語詞典》(2020年版)所采納。2021 年4 月美空軍發布了其首部電磁頻譜優勢戰略,與2020 年國防部發布的《電磁頻譜優勢戰略》保持步調一致,并制定了實施方案,對美軍空軍和太空軍的電磁頻譜相關行動提供指導。美海軍正在更新其電磁頻譜戰略,美海軍陸戰隊發布了電子戰能力發展規劃,2021 年8 月美陸軍發布新版FM3-12《網絡空間行動與電磁戰》條令,取代2017 年老版,新版條令中美陸軍在網絡空間與電磁戰方面的目標是應對新型作戰環境與新威脅,并滿足多域作戰需求,強調了在與對等對手的高端對抗中占據電磁頻譜優勢。

1.4 美國學術智庫層面

2010 年,美國“老烏鴉”協會發布了《21 世紀電子戰》白皮書,勾勒出新時期電子戰的發展藍圖,戰略性地提出了電磁頻譜控制的概念,旨在阻止敵方用頻自由的同時,實現己方的用頻自由。2015 年12 月,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發布《制勝電波:重拾美國在電磁頻譜領域的主宰地位》研究報告,該報告的重要意義體現在以下2 方面:一是提出了“電磁頻譜戰”理念,從戰略、作戰、技術3 個層面闡述電磁頻譜重要性,對當時美國防部正在推進的“將電磁頻譜視作一個獨立作戰域”理念的映射;二是首次提出“低功率到零功率”作戰概念,指出其理念是電磁頻譜領域在中短期內的主要作戰模式,并給出該理念可能的作戰想定。2017 年10 月CSBA 發布了《制勝灰色地帶:利用電磁戰重獲局勢掌控優勢》,報告采用了電磁戰(EM Warfare)一詞,指由電磁頻譜中的通信、感知、干擾和欺騙所有軍事行動組成,是電磁頻譜作戰域內的戰爭形式。主要闡述了美國如何利用電磁戰來反制敵方的“灰區作戰”,并給出電磁戰在應對“灰區作戰”時的典型應用場景和所需開發的新型作戰概念和能力。2019 年 11 月CSBA 發布了《制勝無形之戰:在電磁頻譜內獲取持續性優勢》的研究報告,明確建議“為奪取電磁頻譜優勢,美國防部應將電磁頻譜視作獨立作戰域”。從多個非對稱能力維度對敵己電磁頻譜能力進行對比凈評估,提出了電磁機動戰的能力創新建議,并將“體系博弈”的理念充分融入到電子戰與電磁頻譜作戰,提出與體系化建設的新理念——馬賽克戰、殺傷網等結合發展。這3 個報告一起構成了CSBA 在電磁頻譜作戰領域的“制勝三部曲”,基本闡述了從作戰概念、作戰應用到能力生成的完整過程。2021 年3 月10 日,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發布了《無形戰場:美國電磁頻譜優勢技術戰略》報告,分析了美國在電磁頻譜作戰的發展趨勢以及電磁頻譜作戰概念與能力的非對稱性比較,在此基礎上強調了JEMSO 的技術優先事項,探討了美軍電磁頻譜領域軍事行動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以及重獲電磁頻譜優勢應采取的技術優先發展項。報告延續了作者克拉克就職于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 時發布的電磁頻譜戰領域“制勝三部曲”的基本理念,可視為作者在電磁頻譜作戰時代對“三部曲”的修訂。2023 年1 月,美蘭德公司發布名為《在電磁頻譜中智勝敏捷對手》報告,報告分析了電磁頻譜的在美軍重點重要地位,介紹了蘭德公司“空軍項目(PAF)”開展的研究和美空軍“電子戰綜合重編程”(EWIR)機構設想的愿景,報告認為需注重發展認知電子戰的可操作性、云集成與數據工程、飛行進程軟件和容器化微服務、機載高性能計算4個方面的能力發展。

2 美電磁頻譜領域發展及特點分析

2.1 美電磁頻譜發展分析

電磁頻譜直到現代化信息化時代地位才逐漸凸顯,美軍實施全域作戰(陸、海、空、天、賽博空間、電磁頻譜)過程中在戰略、作戰、裝備層面都體現出對電磁頻譜的依賴[3]。從美國國防部、軍兵種以及智庫多方可知,近幾年美國電子戰領域乃至整個電磁頻譜領域都經歷了全面的、深刻的轉型,最核心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美軍認為電磁頻譜是作戰空間。在早期對電磁頻譜的運用更多的將其認作為承載信息的“介質”及傳輸信息的“通道”,為了控制這些信息獲取及傳輸的“航路”,發展了電子攻擊武器以實施傳統電子戰。以前“電子戰”停留在器物層面,而“電磁戰”的概念是與作戰域對應,實現了從“器”到“域”的轉變。信息化時代中為奪取電磁頻譜優勢,將電磁頻譜從“媒介”定位為“作戰空間”,是作戰概念、技術發展和裝備運用到一定階段后才被認知的域,并成為新的獨立作戰域[4]?,F代戰爭中,電磁頻譜優勢是獲得其他作戰空間優勢的主要指標和基本組成部分。美軍是以作戰域來組織,認為電磁頻譜與其他所有作戰域是不可分割的。未來戰爭將是多域作戰,而電磁頻譜是鏈接陸、海、空、天、網等所有物理域的紐帶,與信息環境重疊,其“不獨立性”的特點使得將電磁頻譜域“獨立”視作為作戰域。

2)強調面向全域聯合作戰。電磁頻譜不僅是全域作戰的重要連接樞紐,還是聯合作戰的關鍵點和薄弱環節。JP3-85 中提到在JEMSO 中,利用、攻擊、保護和管理電磁作戰環境的各種行動都依賴于電磁戰、電磁頻譜管理、情報、太空以及網絡空間任務域的人員和系統。該條令名稱中的“聯合”除具備“多軍種聯合”以外,還應有以下含義:①電磁戰、電磁頻譜管理和信號情報等多要素融合發展,打破了頻譜管理、雷達、通信、電子戰、導航等領域煙囪式發展格局,在電磁頻譜域統一的電磁行動,通信、雷達、電子戰、頻譜管理和指揮控制等各領域相互深度融合,支撐將整個頻譜作為作戰域統一行動,奪取電磁空間控制主導權。電磁支援與情報支援定義和關系本身比較密切,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融合發展。JP3-85 條令中以“利用”這種新提法將電磁支援和信號情報深度融合,擴展了傳統電磁支援的邊界。②從頂層管理的角度讓分散的各軍種電磁頻譜作戰力量形成合力。通過近10 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了電磁頻譜戰-聯合電磁頻譜作戰-軍種電磁頻譜作戰-部隊電磁頻譜戰斗與管理,即從宏觀到微觀、從抽象到具體、從戰略戰役到戰術的概念體系,以概念體系為依托和支撐,逐步建立了JEMSO 和軍種電磁頻譜作戰的理論框架。③電磁頻譜作戰融入聯合作戰。盡管電磁頻譜已成為獨立作戰域,并且貫穿陸??仗熨惒┢渌鲬鹩?,但目前大多數都只將電磁頻譜作戰視作支援式的作戰手段來使用,融入聯合作戰不夠深入。

3)注重戰管兼顧,戰管一體?!皯鸸芗骖櫋钡谋举|是大力拓展傳統電子戰、電磁頻譜管理的邊界[6]。電磁頻譜管理納入電磁頻譜作戰的主要原因,除了電磁戰與電磁頻譜管理充分能產生新增益新增量外,還存在當前電磁戰效能發揮受敵方行動、商業發展、監管限制等因素制約。類似空中作戰中的空域管理,電磁頻譜管理可在時域、空域、頻域協調和集成電磁頻譜的聯合使用,從全局角度進行優先級排序、資源配置和管理,主要發揮規劃和協調作用,即分配頻譜資源,消除用頻沖突,解決電磁干擾。部隊在聯合作戰中在電磁頻譜中的所有行動都必須進行管理,以便在電磁作戰環境中執行既定機動方案時保持行動的統一。JP3-85 中提出“聯合電磁頻譜作戰行動”中的管理部分,包括電磁戰斗管理、頻率管理、東道國協調和聯合頻譜干擾解決方案4 個部分。至此,美軍在理論上實現了電磁頻譜從作戰資源到機動介質的關鍵跨越,相應的電磁頻譜管理也從資源管理轉型為基于作戰的機動管理,戰管兼顧特點更為突出。

4)注重電磁機動和共享能力建設?!峨姶蓬l譜優勢戰略》戰略提出的意義就是想通過推進電磁頻譜共享和機動來解決電磁頻譜作戰環境的復雜性,并確保持續頻譜接入。美軍在電磁頻譜領域內的戰略愿景就是“電磁頻譜內的行動自由”,且“以己方選擇的時間、地點、參數實現電磁頻譜的行動自由是成功遂行全域作戰的先決條件?!彪姶蓬l譜機動是一種在空間、時間、電磁頻譜參數(頻率、功率)等維度進行的變化,重點發展機動性交戰技術,能夠在功率、頻率、空間和時間域機動,保持不被探測、能瞄準敵方網絡并規避對方對抗措施,以便大幅提升戰斗管理的敏捷性、靈活性,獲取超越對手的優勢。

美國防部用于測試、訓練和運用新型國家安全能力的頻譜接入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對于愈發擁擠且受限的電磁頻譜而言,傳統的靜態頻率分配模型是不夠的,需要新模型來解決日益增長的電磁頻譜接入需求。頻譜共享為實現電磁頻譜內更大的行動自由提供新模型。

因此,電磁頻譜機動與共享是在電磁頻譜內實現行動自由的2 大要素。電磁頻譜機動主要通過非協作的方式來獲取優勢;電磁頻譜共享主要是通過協作的方式來減少干擾。

2.2 美電磁頻譜項目發展特點

面對大國博弈,美國有多個主要的電磁頻譜作戰項目正從研發過渡到采辦和部署,正加快“下一代干擾機”“水面電子戰改進項目”“增程型先進反輻射導彈”等多型裝備的研發和部署。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靜默化

現有感知手段、反制手段無法滿足美軍“全球戰略”全面推進的要求。其中遠征部隊需要降低射頻、紅外和視覺光譜等電磁輻射和特征,形成低零功率作戰環境,有效應對敵方探測以及抗干擾、抗截獲等威脅,同時隱藏作戰意圖,避免敵方感知作戰行為,從而達到電波制勝[8]。例如DARPA 提出的“對抗環境下的通信”(C2E)項目,采用極低功率甚至零功率通信技術達到隱蔽作戰的目的;“小精靈”電子戰無人機也采用低功率網絡化電子攻擊技術,機動式壓制、切斷敵方信息網絡,獲取制信息權。

2)智能化

處理方法層面,重點發展智能化處理技術群,以便大幅提升智能化、自適應能力,提升敵決策復雜度。智能化發展也是美國“第三次抵消戰略”的核心,從最早的認知無線電概念到近年來認知電子戰。認知電子戰能夠通過學習和推理,敏捷、高效響應已知和未知威脅。例如美DARPA 的“行為學習自適應電子戰(BLADE)”項目、“自適應雷達對抗(ARC)”項目、“認知干擾機(CJ)”項目、“破壞者SRx”系統等。2021 年美空軍要求兩年內將認知電子戰技術應用在F-15 戰斗機上,希望采用人工智能等技術賦予F-15 有源/無源告警與生存系統(EPAWSS)認知能力。美空軍發布“怪獸”認知電子戰項目,研發新型認知技術,增強空中平臺應對敵方先進綜合防空系統的能力[9]。

3)網絡協同化

在信息交互層面,需重點發展網絡化協同技術,使用低截獲概率/低探測概率數據鏈與相鄰的電磁頻譜戰系統進行通信并協調行動,以便在指揮和無人平臺各節點之間通過網絡化協同技術,使得多源情報共享與融合能力進一步提升,建立起安全可靠的數據傳輸鏈路,從而提升個體、群體、體系的能力,實現多節點協同作戰。例如美國海軍的“復仇女神”(NEMESIS)定向紅外對抗項目、美空軍“ 金帳汗國”(GOLODEN HORDE)新型自主協同攻擊彈藥項目、F-35 的多功能先進數據鏈(MADL)、美陸軍“空射效應”(ALE)。以美空軍“舒特”項目為例,“舒特”可以實現多源情報融合的同時協同制定不同平臺武器作戰方案,通過人、機器、指揮節點、電磁戰武器等之間的協同工作,利用網絡中心協同目標瞄準(NCCT)做到實時數據融合,通過分布式系統快速計算得到規劃方案。

4)可重構軟件化

在功能實現層面,重點發展軟件化(可重構、開放式、多功能、模塊化)實現技術群,通過采取美國防部模塊化開放式系統(MOSA)、美海軍的未來機載能力環境(FACE)等方法,實現實時的自適應快速可重構/可編程能力,有助于提高JEMSO 的魯棒性和安全性。通過將軟硬件、系統平臺模塊化的方式,重視模塊間的動態重構底層邏輯,加速了新技術的作戰融入效率,融匯雷達、通信和電子戰紐帶,解決傳統電子戰系統升級困難、功能單一、靈活性差的問題,大大增強認知電子戰系統的魯棒性,既有利于電磁頻譜資源的動態接入和管理,更方便動態部署和調整資源。例如DARPA 的“協奏曲(CONCERTO)”項目、美陸軍的模塊化開放式射頻體系結構(MORA)等都是典型嘗試。DARPA 的商業時標陣列(ACT)項目、射頻現場可編程門陣列(RF-FPGA)等項目都將動態可重構能力作為關鍵的技術考慮。

5)捷變機動化

作戰模式層面,重點發展電磁捷變機動交戰技術,適時按需改變頻率、波束方向、模式、功率級別和時間設置,能夠在空域、時域和更大的頻域范圍進行機動,保持不被探測、能瞄準敵方網絡并規避對方對抗措施,以便大幅提升戰斗管理的敏捷性、靈活性和軍隊頻譜共享能力,增加對方發現、干擾、誘騙或攻擊的難度。例如美國防部正著手在F-22 戰斗機的APG-77 型雷達和F-35 戰斗機的APG-81 型雷達上,部署基于有源電掃陣列技術的射頻系統,由數千個可控的小型收發模塊,有效提升了系統的捷變性和靈敏性。下一步美軍擬在EA-18G 和SLQ-32 艦載電子戰系統等更多平臺上部署這一系統[10]。

6)多功能一體化

功能分布層面,重點發展多功能一體技術,開發單個電磁頻譜戰系統,每個系統能夠履行通信、干擾、誘偏或照射目標功能,以便大幅提升電磁頻譜系統時、頻、空、能、碼域效率,能夠實施多種電磁頻譜戰功能,例如RADAP 的“相干發射反向天線陣”(ReACT)項目、美海軍陸戰隊稱將部署的“設施型反小型無人機系統”(I-CsUAS);美陸軍與洛馬公司合作的“多功能電子戰”項目(MFEW),并于2022 年8 月開展“空中大型多功能電子吊艙”演示試驗。

3 美軍電磁頻譜領域先進舉措

美軍對電磁頻譜戰理論、作戰體系進行了多年的探索研究,作戰系統和裝備的更新速度、質量和規模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主要有以下幾點先進舉措:

一是美軍注重作戰理念與實戰應用的結合。美軍擅長制訂作戰概念和展開新的理論、戰法研究,美國防部、參聯會、軍種和智庫等不斷頒布作戰構想、作戰概念和作戰條令,形成較為科學完備的美軍作戰理論體系。并且美軍歷來重視在將理念進行落地應用,依托實戰演練推進能力驗證與運用,用先進的理念指導作戰,再從實戰中吸取教訓和經驗方法,形成新的理念和戰法。

二是美軍組織編制上職責明確,組織較為完備。2023 年7 月26 日,美戰略司令部宣布成立聯合電磁頻譜作戰中心(JEC),JEC 的成立源于美國國防部2021年發布的《電磁頻譜優勢戰略實施方案》。聯合電磁頻譜組織中心的職責是評估和提高JEMSO 戰備狀態,加強并保護美軍在聯合作戰中電磁頻譜的戰略優勢,為其他作戰司令部的電磁頻譜作戰提供支持和指導[11]。

三是美軍有良好的學術組織和智庫機構支持?!袄蠟貘f”協會成立于1964 年,美國國防部、各軍種以及研究機構都與“老烏鴉”協會建立了密切聯系,已成為一個致力于推動電子戰和信息作戰發展的龐大國際組織。蘭德公司等智庫源源不斷地為國防部和參聯會提供決策支持。聯合JEC 還將從多方引進專家,與工業部門、學術界和國際盟友密切合作,共同推動美軍電磁頻譜能力建設。

4 結束語

美軍電磁頻譜領域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從作戰理念提出到形成作戰條令,其體制、機制、力量及技術裝備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而且仍在不斷完善。無論是將電磁頻譜作為“獨立作戰域”還是作為“機動空間”,都說明美國已經將電磁頻譜作為奪取戰場優勢的重要內容。作為實現新抵消戰略的組成部分,電磁頻譜與網絡中心戰、空地與空海一體戰、分布式殺傷、多域戰和混合戰爭等作戰思想一樣,已成為美軍謀求導彈攻防、網絡電磁和多域空間等軍事優勢的重要途徑之一。

猜你喜歡
條令電子戰頻譜
殲-16D電子戰飛機
電子戰領域的爭鋒
“電子戰大拿”殲-16D
一種用于深空探測的Chirp變換頻譜分析儀設計與實現
一種基于稀疏度估計的自適應壓縮頻譜感知算法
一種基于功率限制下的認知無線電的頻譜感知模型
基于Labview的虛擬頻譜分析儀的設計
海灣戰爭中的電子戰運用及其啟示
老一輩革命家與軍隊條令條例
世界上最早的軍事條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