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困境與應對

2023-12-08 05:17田力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3年9期
關鍵詞:基礎教育專業發展小學教師

田力

[摘? ? 要]提高小學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向學性,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受到新課程標準的各類要求、教師信息素養弱、教師反思能力弱、書本知識與學生實踐的矛盾等多方面的挑戰。學校要完善教師的準入制度,提高新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自身要改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不斷學習與反思,提升自身素質,轉變教學理念,促進共同發展,以生為本,注重創新,更好地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支持基礎教育提質增效,更好地推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大局面。

[關鍵詞]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基礎教育

教師專業能力是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教師專業能力是指教師以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基本的專業技能為基礎,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形成的、順利完成教育教學活動任務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的總和,包括教師的基本功、教學能力、教育能力、教研與自我發展能力和教學改革與創新能力。然而,目前小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能力提升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初等教育的質量。本研究通過分析新時代小學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所遭遇的困境,旨在提出促進小學教師專業提升的策略。

一、小學教師良好專業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實現幼小銜接的良好過渡

兒童從三歲起就入學幼兒園,在幼兒園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簡單的知識,通過三年的學習之后,在年滿六歲進入小學學習。兒童從以游戲為主的幼兒園向以知識為主、游戲為輔的小學校園過渡是很困難的,有些孩子對幼兒園具有依賴性,難以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此外,在幼兒園,孩子們都是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紀律比較散漫,上課時間也比較短。進入小學階段后,小學低年級除了游戲和活動,就必須學習語文和數學等學科知識的內容,一些地區還有外語課程。孩子們接受知識的能力與突然繁重的學習內容不相匹配,容易出現難以跟上學習進度的情況。而擁有良好教育專業能力的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問題,幫助小學低齡兒童盡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從而樂于學習,愛上學校。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階段,小學生的身心并未完全開啟,擁有極大的可塑性和發展空間。小學生通過感受周圍的事物來影響自己的成長,而小學教師就是小學生周圍最重要的“事物”之一,學生們觀察并模仿老師的言行舉止,教師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地都在影響他們的成長。小學教師帶領學生領略漢字和成語的魅力,遨游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感悟數學邏輯和科學的精妙之處,沉迷于藝術的世界之中。優秀的小學教師不僅僅局限于照本宣科,他們還能開發多種引人入勝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體會所教學科的魅力,繼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優秀的小學教師能用活課堂,巧妙地應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化危機為轉機,以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建立多種評價體系,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又創新評教、評學方式,激發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構建優化小學生的發展路徑。

(三)有利于提升基礎教育的質量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中關鍵的一環,提升初等教育的質量,有利于基礎教育朝著更優質、更公平的方向發展。當一群擁有良好專業能力的教師投身小學教育中時,通過不斷地交流,有助于形成互教互學的良好局面。一方面,通過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創新,開發校本課程,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成長路徑分享給學校內的其他教師,小學教師可以不斷激發自己的創造力,促進自己專業方向的挖掘,在實踐中精進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取長補短,學習吸收其他教師的秘籍,小學教師可以不斷修煉自身內功,從而帶動區域內小學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此外,在小學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推動下,基礎教育的質量提升逐漸從教育要素投入的刺激下,轉變為效率提高刺激而引發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實現教育提質增效的良性效果。

二、小學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困境

(一)新課程標準的多重要求

2022年4月,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方案》)。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新時代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突破教師現有觀念,要從“傳授知識”向“育人成才”轉變?!斗桨负驼n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了“……要使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貫徹立德樹人的思想。其次,也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育人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要更加綜合和全面,要更加注重實踐育人。倡導教師基于核心素養來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和設計,可采用大概念、大主題、學習任務群等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不單純地述而不作,拓寬和拓深學生的知識面和知識廣度,促進核心素養的提升。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出校園,到社會大課堂中去實踐去體驗。教師的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來啟發學生的學習。此外,《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教師的評價更加專業化,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多主體多方式的評價?!斗桨浮分行略隽恕皩W業質量”“學業質量標準是結合課程內容,參照課程總目標,依據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來整體刻畫學生完成階段性學習后達到的學業成就表現”,教師也能根據學業質量對學生進行評價??傊?,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對教師的要求是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觀測實行的,這些新的要求對教師專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信息技術素養差

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教師們樂于并積極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是大部分信息化教學形式還是單一的演示課件(PPT)教學,教學形式過于單一。2019年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人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強烈的沖擊,為了保障學生們的學習,教育部提出了停課不停學。各地區中小學都不約而同地通過騰訊會議、騰訊課堂、釘釘等平臺進行直播授課,然而,直播授課中“笑點”滿滿,老師講了一節課話筒卻沒打開的有之,老師根本不知道如何來使用這些視頻軟件的也有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些對信息技術不敏感的老師多是囿于自己得心應手的傳統教學形式,不愿也不會嘗試新媒體、新手段,許多年輕教師對于這些信息技術敢于探索,也很容易上手。疫情防控期間直播課程中的種種問題表明老師們的信息技術素養有待提升。慕課、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多種新式教學方式都要求教師擁有較強的信息技術素養,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信息素養才能了解采用哪種教學方式學生更樂于學習,哪種方式能提高學習效率和興趣。同時當教師擁有一定的信息素養后,才能對教學方式進行更優地組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達到授人以漁的效果。當前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小學生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小學教師必須要緊跟時代的發展,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才能更好地適應學生們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

(三)教學反思能力弱

教學反思產生于教學中的困惑,“是教師在質疑的基礎上以開放的心態來對自身教學活動中的意識、理念、情感、態度及行為等進行嚴肅的回顧與梳理,從而達到統整的目的”。通過教學反思,教師自身能夠得到成長,同時也能教會學生學習,達到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目的?,F實中,教師的教學反思往往只是就事論事,描述一些教學現象或教學行為,僅做簡單記錄,缺乏反思理論的指導和更深層次的思考,這些淺顯、表觀,甚至形式主義的記錄導致教學反思形同虛設,反而使教學反思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

(四)書本知識與學生實踐的矛盾

當前,學生的課本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差較大,忽視學生的生活實踐。作為小學教師,要恰當地處理書本知識和學生實踐之間的矛盾。既不能太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讓學生從實踐中學習,又不能偏向在實踐中學習,導致課本知識的學習太過于零散,知識不夠系統。如何處理課本知識和學生實踐之間的矛盾,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極大的要求?,F在,一直在倡導“生活化教學”“實踐教學”等,如何能準確把握這些教學方法的度也需要教師在完成教學目標的情況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表現之一,平衡地處理這些問題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使教師能更好地適應小學教育工作。

三、破解小學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困境的應對之策

(一)完善準入制度,提高教師質量

針對教師的準入制度,一是要完善教師資格證的獲取。教師資格證是進入教師行業的敲門磚,雖然考取教師資格證需要通過筆試和面試兩個環節,但短短二十分鐘的試講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考察明顯不足,不能準確研判考察對象是否真正具備成為人民教師的素質要求。而且無論你是不是師范生都可以參加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和取得教師資格證。在之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萍耙陨蠈W歷就可以取得小學教師資格證。2021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具備“高等學校師范專業本科或者其他相關專業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才能取得小學教師資格證,可見,相關政策背景已經透露出提升小學教師的質量勢在必行,基礎教育需要讓優秀的人來教出優秀的學生。二是要注重師范生的教育實踐。教育實踐是每一個師范生成為教師的必經之路,但是目前教育實踐的落實參差不齊。大部分師范院校的教育實踐在大學的第四年,但是該階段畢業生將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升學和就業上,忽視了教育實踐。此外,教育實踐的指導力度不夠。在教育實踐中,每個師范生都會分配一個大學指導老師和小學指導老師,部分大學指導老師由于未曾經歷小學一線教學,難以將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融會貫通來更好地指導學生,且部分地區由于未對小學指導教師提出硬性的要求,在對師范生的指導中并未投入必要的精力,這些都導致師范生在一段時間的教育實踐后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師范生的教育實踐需要實現政府、高校和小學的耦合,協同聯動,共同推進。政府從政策的角度為師范生的教育實習提供便利,小學與高??梢院炗喯嚓P協議、建立師范生實習實踐基地,為師范生教學實踐搭建平臺。實踐中應引入“導師制”考核及師范生教學考核機制,充分調動指導教師和師范生積極性,形成師傅樂于帶,師范生樂于教。小學生樂于學的良好氛圍。教育實踐是小學教師職前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只有了解真實的教學情景,將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用于處理真實的教學問題,才能培養教師專業能力。

(二)改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

第一,教師要精選教學內容,深度備課。備課初要結合學科核心素養和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導向,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根據授課過程中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的放矢,設計講授、演示、小組討論等契合實際的教學模式。此外,教學內容的選擇也要注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嘗試開辟生活“第二課堂”,挖掘“社會教材”。第二,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法。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簡單地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過程,要開展師生、生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選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學習任務群、大主題等新式教學方法可以在合適的教學內容中使用。小學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課內學習共同體或課外學習共同體,讓學生互相傾聽和表達。此外,教師也要注重學生的實踐。學生的思考和對世界的認識都是來自其親身的體驗,來自動手實踐,只有親身經歷過,動手操作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就是學生發現和思考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擁有較高專業能力的小學教師,知道何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絕非是將整節課變成說教式的“一言堂”。

(三)轉變教學理念,促進共同發展

一是堅持和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敖處熣驹趯W生面前,任何時候都不是為了簡單地向學生展示你的才華,而是為了激活學生的生命,激發學生的才華?!苯處煹穆氊熞灰载炛菑膶W生出發,促進學生發展。雖然全社會一直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但實際教學中并未完全落地,課堂教學依然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依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本并不是放任學生自主發展,而是以教師作為引導者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生涯規劃,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發展路徑。通過教育,孩子的生命可以變得更好,教師的生命在孩子身上延展,小學教師應時刻站在學生的立場,以學生為本,以真誠的態度心系學生,以學生自主發展為核心,以教育引導為保障,如此,學生和教師才能達到共同進步。二是認真履行課后服務的職責,促進專業能力提升。為了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課后服務也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在“雙減”政策刺激下,校外培訓機構得到規范和整治,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深度發展的教學任務又回到了課堂和學校課后服務中。課堂上,教師需要有效把控教學進度,兼顧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課后服務中,教師可以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深度發展和個性發展。課后服務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素質和專業情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知識的不斷深化,技能的不斷提高以及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不僅能有效滿足學生深層次和個性化的發展需求,而且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四)不斷學習與反思,提升自身素質

成為一名教師后,并不意味著僅僅傳遞知識而不吸收知識,終身學習是當代社會每一個人都應具備的能力。世界在日新月異的變化,學生的需求也愈發多樣,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教育和學生的需求變化。教師要積極參加職后培訓,向經驗豐富和優秀的教師學習和請教。此外,教師要積極參加教研活動,開展教學創新,通過各類教研活動,教師們能取長補短,改進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利于教研活動成為教師成長的平臺。教師要從教學準備、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及教學評價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的反思。面向學生,從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學生能力培養等多維度進行反思。面向課堂,從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課堂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反思。此外,教師的反思也不能閉門造車,要多聽取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反思自己的問題和差距。為鞭策自身進步,教師也要積極準備公開課,歡迎各類各級教師來批評指正,從問題中學習和反思,互相交流和分享,這樣才有助于反思能力的提高,更快更穩地朝著專業化發展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 張鵬程.信息化視域下的基礎教育教師勝任力提升路徑探索——基于《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9,33(12):32-41.

[2] 趙瀟.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影響因素與提升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9(12):61-64.

[3] 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EB/OL].[2021-11-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48/202111/t20211129_583188.html.

[4] 孫德芳.卓越小學教師培養的現狀、困境與對策[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22,36(02):1-8.

[5] 李維,趙玉萍,周瑩瑩.核心素養時代基礎教育教師能力要求的挑戰與應對[J].教學研究,2020,43(05):26-32.

[6] 劉鐵芳. 什么是好的教育——學校教育的哲學闡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2.

[7]王飛,吳曉楠.課后服務背景下教師生存狀態的反思與優化[J].現代教育,2022(07):44-49.

(責任編輯:朱福昌)

猜你喜歡
基礎教育專業發展小學教師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幾點思考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棗強縣第一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平凡教學三十載——一名小學教師的自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教育均衡發展: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境界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
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探究
基于微課應用的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