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業擴張理論的民俗體育旅游發展模式研究

2023-12-10 06:05謝佳輝
關鍵詞:民俗旅游體育

何 瑜 謝佳輝

(福州大學體育教學研究部, 福建福州 350108)

《2021年中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趨勢報告》指出:目前全球體育旅游產業的年均增速在15%左右,是旅游產業中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中國體育旅游的市場正在以30%—40%的速度快速增長,遠遠高于全球體育旅游市場的平均增速。(1)上海體育旅游研究中心:《前瞻:2021年中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趨勢報告》,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MzU3ODg2OA==&mid=2247509507&idx=2&sn=eab7923738d86725bdbb51bbaf36cd68-&chksm=f951e-418ce266d0e46eaf7078c0fde95068eeef576f44868d8db8bffc942aa23f43be2c39655&scene=27,2021年1月27日。在擺脫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后,國內旅游的人數和收入逐步恢復。民俗體育旅游以其獨特性和民族特色成為體育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群眾在工作之余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新穎有趣多元的民俗體育活動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運動趣味和文化體驗。本研究的民俗體育旅游是指通過體育旅游的形式來感受和體驗旅游地特有的民俗風情和民俗文化,它包含著旅游中所有涉及有關民俗體育的內容。(2)謝佳輝:《民俗體育旅游及其擴張方式研究》,《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

我國的民俗體育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南方水域旅游、西北草原旅游、東北冰雪旅游、西南山域旅游等,異彩紛呈。56個民族又為各個地域增添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體育活動。將民俗體育活動發展為民俗體育旅游,既是地區的需要,也與國家未來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方向相一致。民俗體育旅游已經在我國的許多地域蓬勃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得到了廣泛證實。但民俗體育旅游的產業化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內關于民俗體育旅游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對民俗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民俗體育旅游產品的升級上,但已有不少學者開始從文化視角研究民俗體育旅游,如從民俗體育的文化內涵(3)陳德欽、房鵬飛:《桂南村落儺舞的民俗體育文化內涵與現代傳承探析——以國家非遺項目“欽州跳嶺頭”(儺舞)為個案》,《廣西社會科學》2017年第10期。、文化價值(4)覃林:《廣西環江毛南族“木面舞”的體育文化內涵與價值》,《廣西社會科學》2016年第6期。和文化品牌(5)于立強、白雪、楊斌:《創建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品牌研究》,《體育文化導刊》2016年第9期。等方面加以探討,還有從文化認同(6)張成勝、寸亞玲、李曉通:《文化認同視域下獨龍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學術探索》2015年第11期。、文化體驗(7)王沈策、吳寒:《文化體驗視角下的體育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究》,《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等角度來切入分析。在融合發展方面,有學者從民俗體育與城市融合的角度來考察其在助推城市發展和保護民俗體育方面的作用(8)趙承磊:《民俗體育與城市融合發展的個案考察與啟示——以濰坊風箏為例》,《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年第8期。,也有學者對體育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模式進行了研究(9)方永恒、周家羽:《體育旅游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研究》,《體育文化導刊》2018年第2期。。還有學者從經濟學角度去研究民俗體育旅游的發展,如從品牌賽事的產業化(10)胡建忠、邱海洪、鄧水堅:《“體育+旅游”視角下民族傳統體育品牌賽事產業化研究》,《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價值共創(11)盧長寶、郭曉芳、王傳聲:《價值共創視角下的體育旅游創新研究》,《體育科學》2015年第6期。等視角進行探討。眾多研究成果為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然而從產業擴張和價值鏈方向來研究民俗體育旅游的還比較少。本研究認為,將民俗體育旅游作為一個產業體系來研究,更具結構性和完整性,能更清晰地分析其在發展的各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此,本研究試圖依據產業發展及擴張基本理論,以產業生命周期的發展規律為出發點,結合政府和市場扮演的角色,提出系統的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希望為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思路和框架。

一、產業化與民俗體育旅游的理論關聯性

(一)產業擴張理論

依據產業發展理論,產業生命周期的成長階段是產業擴張的主要時期,它決定了產業的最終發展規律,是產業發展中一個重要的階段。(12)王先慶:《產業擴張》,廣東經濟出版社,1998年,第120頁。產業發展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在已有的產業基礎上向其他方面發展;二是在自身產業成型之后,通過提高生產要素的投入來擴大規?;蛱岣弋a業素質。民俗體育旅游的產業擴張既有通過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產業規模和提升產業素質的擴張,如民俗體育旅游的產品擴張、資本擴張、區域擴張等;也有在自身旅游產業良好發展的基礎上向其他產業方向的擴張,如向交通、酒店、賓館、紀念小商品等關聯產業擴張;還有兩者結合的擴張,如文化擴張、品牌擴張等。

借鑒產業擴張理論的核心觀點,本研究從時機、限度、方式三個方面來分析民俗體育旅游產業擴張。首先是時機。只有在產業擴張的時期采取正確的擴張方式,這一產業才能得到迅速發展。經濟學認為,評判一個產業是否處于產業擴張時期,除了劃分產業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外,還可以通過該產業的產出增長率以及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變化來加以判斷。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增長速度及其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的變化將決定其是否處于產業的擴張期。如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龍舟節,從最初端午節氣汨羅江上為了紀念屈原而舉行的龍舟競渡,發展到現在遍布世界的各種國際龍舟賽事。近十年來,我國龍舟相關企業年注冊量整體呈現穩定增長趨勢,年度注冊增速保持在6%左右。在英國和歐洲有超過30萬人、在加拿大和美國有9萬人、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有數萬人參與龍舟運動。(13)《龍舟經濟掀起市場熱浪!或將成為下一個“村BA”?》,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115326071/130e5ae7702001xu10,2023年6月25日。此外,目前還有很多中華民俗傳統體育項目正逐步走向世界,民俗體育旅游正大步邁入產業擴張期。其次是限度。產業不可能一直處于停滯或無限擴張狀態,在產業擴張時期,體育旅游產業擴張太快(過度)與擴張太慢(不足)都會給其發展帶來嚴重的后果,所以,在不同時期,要依據民俗體育產業的技術水平、資源限度以及市場需求等來把握產業擴張的進度,掌握限度是保證產業穩定快速發展的關鍵。最后是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內涵式的擴張(14)王先慶:《產業擴張》,廣東經濟出版社,1998年,第120頁。,即通過提高技術和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如提升旅游的服務質量、提高景區的管理水平等來擴張民俗體育旅游產業;二是外延式擴張,即通過增加生產要素投入來實現民俗體育旅游產業擴張,如擴大旅游區域、增加旅游投入、發展附帶旅游產品。綜上,本研究認為,我國的民俗體育旅游產業已經處于擴張的時期,擴張方式豐富多樣,但在限度的把握上還不夠準確,尚需重點研究。

(二)民俗體育旅游的產業化因素

無論是大型民俗體育賽事的舉辦,還是少數民族民俗體育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在交通、宣傳、旅游環境、基礎建設等方面起主要作用,這也是民俗體育旅游發展的基礎。而企業和個人組織在旅游產業鏈的分支環節發揮積極作用,既獲取游客在餐飲、住宿、娛樂、景區、購物及其他配套活動等方面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承擔相關的服務義務?,F代游客不僅僅停留于對原有旅游產品的體驗過程,對相應的旅游環境、人文特色、服務態度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有的情況是旅游業往往偏重旅游產品的配置、升級,對旅游相關配套設施如住宿、餐飲、購物、娛樂服務等方面的重視不夠,不能滿足游客需求。供給與市場需求脫節,不能形成有效需求。(15)葉新才:《體育賽事旅游產業化路徑研究——以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為例》,《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這也是影響民俗體育旅游產業要素合理配置的重要因素。產業各要素之間的配置應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供需關系為基礎,更加合理、協調發展,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促進旅游消費。在以民俗體育觀看與參與為核心的旅游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個“吃住行觀”相互交融的合理的消費結構,達到民俗體育發展與旅游消費共贏的目的,讓民俗體育旅游真正形成產業化發展。

(三)民俗體育旅游產業擴張限度

民俗體育旅游的產業化必然要求其進行產業擴張,但擴張必須把握一個度。擴張太慢,民俗體育旅游的產品和服務方面滿足不了消費者數量及質量上的需求,會導致好不容易積攢的人氣和影響力下降,進而影響整個旅游產業的發展。當前國內很多地區,尤其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在發展民俗體育旅游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在旅游配套設施和旅游服務等方面跟不上產業的發展,許多項目曇花一現,火熱一段時間后就銷聲匿跡。擴張過度也會影響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一個產業的擴張規模受技術水平、資源供給和市場需求的限制,民俗體育旅游產業更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一些民俗體育旅游產品需要一定的地域條件,如河流、冰川等;一些產品受節氣的影響,如火把節等。又如,龍舟競渡是一項發展非常迅速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很多地區將其開發為一項民俗體育旅游項目,通過舉辦各種比賽來帶動當地的旅游發展。每年端午,都會有很多地域舉辦各種類型的龍舟賽,這雖然豐富了龍舟賽的內容和形式,給廣大旅游消費者更多的選擇空間,但同時也造成了賽龍舟這一民俗體育旅游項目的民俗特色的淡化,消費者再次體驗和參與的積極性下降。因此,需要設計一個民俗體育旅游產業擴張的基本模型,為發展急速的民俗體育旅游指引方向。

二、 我國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發展中的困難與不足

(一)地方政府落實旅游政策困難

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了“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0年,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和增長帶,全面提升文化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16)《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https://www.mct.gov.cn/whzx/bnsj/whcys/201704/t20170420_760358.htm?eqid=9ff78a5a00002b3b0000000364643b4a,2017年4月20日。文化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后備力量,地位舉足輕重。但目前文化產業與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相關度較小、體育旅游產品缺乏文化特色等問題突出,需注重提升文化層次,打造具有文化特點的體育旅游產品。從促進體育與旅游的融合到建設體育特色小鎮,再到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國家為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政策的支持表明國家對體育旅游產業的重視,民俗體育旅游產業也將進入擴張時期。此時,政府各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和合作尤為重要。民俗體育項目一般是由體育局進行管理,由于體育局的主要工作是組織體育賽事和群眾體育活動,因此,均偏重舉辦或承辦各種大型民俗體育賽事或展演來包裝民俗體育旅游,缺乏對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旅游產業的管理,導致“活動期間熱鬧非凡,活動過后冷冷清清”的現象出現。民俗體育旅游是一項前期投入大但收益時間較長的投資,不能僅依靠體育局或者文旅局進行管理,而需要多部門的協同配合才能更好地發展。在條件成熟的區域,可以引導社會力量來挖掘民俗體育資源,發展民俗體育旅游,使國家相關政策落到實處。

(二)旅游產品及服務方面供應不足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的旅游業迅猛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體系日益完善,市場秩序不斷優化。體育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越來越大,占GDP總量的比重也在增大。但有專家指出,目前國內體育旅游市場份額占比并不大,國外體育旅游占旅游市場的20%,而國內只有5%左右。(17)《5500萬人追隨劉畊宏,對文旅行業有何啟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4358951779-50773&wfr=spider&for=pc,人民日報人民文旅(people-wl),2022年4月29日。目前民俗體育旅游的產品和服務還跟不上旅游業發展的需求。首先,民俗體育旅游產品開發還較單一,種類不夠豐富,旅游的形式缺乏創新,對民俗體育旅游產品資源的開發和挖掘還很不夠。以端午龍舟賽為例,南方的龍舟與北方的龍舟在造型和比賽形式上就存在差異,就算同一地域的不同地區,在龍舟的制作工藝及龍頭造型上也會有所不同,甚至在一些缺水的地域還有獨特的旱龍舟。然而,當前各地舉辦的龍舟賽事,大多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其次,我國很多旅游景區缺乏必要的接待能力,當游客暴增時,往往束手無策,尤其是節假日,各個旅游景區人滿為患,嚴重影響了旅游服務的水平和質量,不利于民俗體育旅游業的長期發展。最后,民俗體育旅游服務形式較單調,大部分旅游服務仍然局限于旅游觀光和吃飯購物,開展形式單一,缺乏主體參與及相關文化體驗,滿足不了現代的旅游需求,因此,產業集群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三)資本渠道單一,投資經驗缺乏

資本是旅游產業發展和擴張的基本保障。我國民俗體育旅游發展迅速,但在投資開發(18)諶凱:《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開發的投資問題研究》,《貴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投融資渠道(19)張慶武:《將少數民族體育納入民族風情游的文化創意》,《貴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6期。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一方面,投融資渠道比較單一。目前民俗體育旅游的資本投入主要來源還是政府部門,因為民俗體育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域一般交通不便,所以在產品開發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交通及基礎設施的建設。而由于投入資本收回的時間要比較久,所以對企業來說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缺乏投資經驗。在民俗體育旅游商業化方面,大部分企業缺乏充分、科學的前期規劃,盲目跟風,極易造成投資失利。近年來有些花重金投資的旅游區,由于缺乏創意,經營不善,游客寥寥無幾,無法盈利。民俗體育旅游不僅應該在凸顯民俗特色、突出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投資,而且需要遵循產業擴張的基本規律,制定科學合理的投資規劃。

(四)產業化能力不足,產業鏈較短

雖然我國民俗體育旅游業發展火爆,但從產業化發展來說,產業意識尚薄弱,產業化能力不足,產業鏈較短,存在過于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長期規劃的現象。一方面,民俗體育旅游產業還局限于傳統的旅游形式,即組織體育賽事(如中華龍舟大賽)或開展大型民俗體育活動(如火把節、潑水節等),缺乏對民俗文化和民俗內涵的傳播,沒有提升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文化層次。隨著游客旅游體驗需求的不斷提高,其已經不再滿足于原有的“看一看”的層面,而是希望融入民俗體育的文化和生活中,這就對旅游的產業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民俗體育旅游的產業擴散效應不明顯,應樹立橫向與縱向雙向發展的思路。當前民俗體育旅游產業重點集中在旅游產品和有直接關系的產業上,發展的縱深還不夠。缺乏對與民俗體育旅游產業其他相關鏈接產業的重視,如民俗體育旅游中的吃、住、行,甚至包括民俗旅游特色服飾、紀念品、書刊、民俗體育器材等方面。要解決產業鏈發展太短、經濟效益發揮不明顯的問題,需要我們從產業經營的角度來重新定位民俗體育旅游。

三、我國民俗體育旅游的擴張模型設計及發展模式選擇

(一)我國民俗體育旅游的擴張模型設計

根據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旅游業的擴張模式可分為三種: 政府主導型、政府干預型和市場主導型。民俗體育旅游產業有其特殊性,產業的擴張與發展僅僅依靠企業自身很難實現,因為民俗體育旅游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俗文化性,在其發展和推廣過程中需要政府部門發揮主導作用,對當地民俗體育進行開發和完善,進而成為具有一定價值的旅游產品,并發展成民俗體育旅游產業。但同時,也需要企業的市場化運作,從體驗型消費需求和參與型消費需求兩方面吸引更多的體育消費群體,將民俗體育旅游產業做大做強。投資與收益是一個持續的發展過程,政府與市場二者既有先后順序,又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只有協調配合才能使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擴張更加順暢。本研究依據產業擴張的規律將我國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設計為三步走模式,即政府主導型的基礎產業初級發展模式、市場主導型的產業集群中級發展模式、政府干預型的品牌發展高級模式,并從內容、策略、結果、評價四個方面對每級發展模式進行分析,逐步建立完整的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圖1)。

圖1 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示意圖

(二)我國民俗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模式選擇

1. 政府主導型的基礎產業發展模式

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是由政府通過組織、發動和協調各種社會力量,來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模式,注重政府在政策法規上的規范和指導。(20)宋長海、何建民:《城市休閑街區運營模式構建與選擇研究》,《生態經濟》 2018年第1期。市場對旅游產業發展的調節處于輔助地位。政府主導對當地民俗體育資源進行開發、完善和傳承,加快旅游景區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以及配套硬件設施的建設,通過宣傳和推廣工作推動當地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是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市場對它的影響比較小,這個階段主要還是人氣聚集、擴大影響、完善自身的過程,只有吸引消費者對當地民俗體育旅游產生興趣,讓更多的旅游者想觀賞和參與體驗,才能擴大潛在的消費群體。當然,這一階段在經濟效益方面比較低,前期投入比較大,甚至還可能產生赤字,但發展潛力大,所以需要政府部門進行主導。

雖然我國體育旅游豐富多樣,但部分項目差異性不大,特色化不明顯,如舞龍、舞獅、潑水、風箏、秋千等。因此發展民俗體育旅游,首先需要對民俗體育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和完善,讓民俗體育旅游成為具有一定民俗文化特色、具有一定觀賞性和體驗樂趣的體育項目,才能吸引旅客并產生觀賞和參與的興趣。民俗體育的傳承,不僅是體育項目本身的傳承,還應該包含民風、民俗的傳承。在我國臺灣,幾乎各個村莊都有護衛本村的武陣,當地的武陣是民俗文化與精神的象征。每當節慶日,宋江陣、白鶴陣、金獅陣等傳統民俗體育活動成為臺灣民俗體育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21)郭學松、劉佳麗、方千華,等:《民間武術組織參與村落社會治理——我國臺灣鹿陶洋宋江陣的人類學考察》,《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相比之下,大陸的民俗體育資源還需要進一步挖掘、整理和推廣。我們要做好公關、廣告、網絡等的宣傳推廣,邀請相關專家學者整理出本地民俗體育旅游的文字、影像等宣傳資料,通過報紙雜志、電視、媒體等推出本地特色體育旅游項目,擴大民俗體育旅游的影響力。同時,還要加大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相關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是旅游產業的基礎保證。民俗體育資源的產生往往與當地特色自然景觀相關聯,所以應加快特色自然景觀的開發建設,推動其與民俗體育資源融合發展,而這也應在政府主導下整體規劃并逐步完成。

2. 市場主導型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市場主導型以市場調節為主,要求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由市場通過供求關系的變化決定資源和要素的流向。(22)儲昭斌:《我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及發展模式選擇》,《商業時代》2013年第5期。在市場主導下,旅游景區采取各種營銷手段對民俗體育旅游進行推廣,提高旅游消費品質、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根據市場需要,提高附帶經濟產業的投入,如建設具有民俗民族特色的酒店、賓館、商場等,設計和推出一批具有當地民俗特色的紀念品、宣傳冊等,讓游客在感受民俗體育旅游的同時,還能帶走一些民俗風情物品留作紀念,逐步形成以民俗體育旅游資源或者是景觀資源為主體的旅游產業集群。它的目的是滿足旅游者旅游需求,核心是旅游資源,由旅游核心產業和相關產業中大量企業及輔助機構在空間上集聚而成。(23)張永慶、張旭、馬源春:《旅游產業集群動力機制研究——基于產業價值鏈與空間價值鏈視角》,《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年第4期。旅游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是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中級階段,景區管理發展基本穩定,經濟效益有很大提高,而且會帶動旅游地及周邊經濟的發展,解決產業化能力不足及產業鏈較短的問題。如風靡全世界的少林功夫,成為眾多國外人士認識和了解中國文化的起點,而少林功夫的起源地——河南嵩山少林寺,以少林武術文化為內涵,依托獨特的自然和歷史資源,逐步發展成為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抓住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核心,帶動了周邊一大批產業的發展。河南省登封市緊緊依靠少林功夫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加大政策和基礎設施的扶持力度,通過區域內各種武館和武術學校進行武術培訓和宣傳活動,還組織召開一年一屆的國際傳統武術節,上千萬的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集群模式。此外,少林寺還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0多個海外文化機構,輻射全球300多座城市,并先后在歐洲和北美舉辦少林文化節,向世界傳遞著中華文化。(24)澄江海鋒:《有故事有影響的少林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110968736235320&wfr=spider&for=pc,2018年7月16日。

3. 政府干預型的品牌發展模式

政府干預型是由政府部門在宏觀方面進行指導,通過市場在資源方面的調節機制,依靠政府與企業及當地居民協調配合,共同將旅游產業打造成國際化品牌。在政府干預模式下,逐漸打造出以民俗體育旅游為特色的城市形象,如提到騎馬,自然就想到了呼倫貝爾;提到滑雪,就想到哈爾濱;提起風箏,就想到濰坊;等等。給城市冠上特色體育的名片,這是營銷城市和樹立城市形象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高級階段。目前,由于缺乏政府干預,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無序擴張,導致很多不良問題的出現:許多地區的民俗體育逐漸變得舞臺表演化、商品化、庸俗化,民俗體育的傳統性逐漸缺失;外來旅游者的增多帶來了外來文化與當地文化之間的沖突,甚至出現當地文化被外來文化取代的情況;還有旅游業的擴張過度所帶來的對當地環境、人文資源等的破壞。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急需政府進行適當的干預,通過制定相關政策保證民俗體育旅游的正確導向。舉辦各類民俗體育賽事,既可以擴大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還可以用來推銷城市。舉辦國際性(體育)賽事是營銷城市和樹立積極、鮮明的城市形象(品牌營銷)的有效方法。(25)里奧·艾瑞克·亞歷山大:《體育與城市營銷》,沈體雁、楊開忠、高瑩瑩譯,東方出版社,2006年,第67頁。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是國內最早以“國際”冠名并被國際社會承認的賽事。自1984年首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以來,每年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和旅客來到濰坊,風箏成了濰坊最好的名片。1987年,濰坊被第五屆國際風箏會主席團推舉為“世界風箏都”。2018年濰坊風箏節期間,有國內外賓客近60萬人來到濰坊進行體育比賽、觀光旅游、文化交流等活動(26)韓蓓蓓:《濰坊國際風箏會:風箏為媒 引各國友人情牽一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258658182087257&wfr=spider&for=pc,中國山東網,2018年5月1日。,讓世界了解了濰坊,也使濰坊更快地走向世界。濰坊開創的“風箏牽線、文體搭臺、經貿唱戲”的模式,值得全國借鑒推廣。城市影響力的擴大,必然吸引各類投資者的興趣,為城市的招商引資提供了便利,政府可以在招商引資中繼續擴大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讓本地民俗體育走出城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四、結語

民俗體育是傳承多年的體育文化精髓,加強對民俗體育的弘揚,是促進地域文化繁榮、夯實文化強國基礎的關鍵之舉。當前少林武術、龍舟、風箏等民俗體育項目在海內外受到熱捧,為中國的民俗體育旅游走向世界積累了一定的基礎。但也要注意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無序與過度擴張的問題,應當依據產業擴張理論,在政府和市場的協同配合下,有序、穩步、逐級地開發和發展,形成民俗體育旅游品牌,繼而成為當地城市的招牌。

猜你喜歡
民俗旅游體育
冬季民俗節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民俗節
旅游
2016體育年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我們的“體育夢”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談體育實踐課中知識的擴展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